《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精选10篇)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了解“朋友”的,学会与别人交朋友。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各剪三颗红五角星,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
导语设计: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交流收获。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明确:(1)交友名句: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2)交友故事:①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②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③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解读“朋友”。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
1、请班同学以下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时候(横线上可填:考试、痛苦、生病、开心、获奖、生日……),朋友———————(横线上填写朋友的表现。)
2、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故事中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体验交友经历,并从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辨别真假朋友,掌握甄别真假朋友的标准。为下一个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三、我评我选,体验互动
1.教师教师活动规则:每位同学拿出三颗红五星,在红五星上写上班中最喜欢的同学姓名及喜欢的理由。全班四组同学依次开展送星活动,每位同学要将手中的红五星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活动过程中同时播放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有一个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里哪位男、女同学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即:有人气),并请上讲台,在学生的掌声中给予颁奖,最后对同学们在红五星上写出的理由进行归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品质?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发言内容,进行小结,归纳以下结论:
友谊技巧:
(1)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教学提示]通过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可以检验学生对“朋友”一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朋友”这一。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体验受人欢迎的快乐,从活动中归纳总结出受人欢迎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避免了“满堂灌”式的教学。
活动四:活学活用,自我反思
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体的改变?把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写在纸上,比如:“言行上应该变得更有礼貌”,并与大家分享。
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得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的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恒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关键点,给涉世未深的学生提些改变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动五、自我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将活动中的自我介绍写成一篇文章,或为你的朋友写一段介绍文字。不少于400字。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2.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各剪三颗红五角星,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导语设计
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
1.交流收获。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明确:
(1)交友名句: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交友故事:(1)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2)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解读“朋友”内涵。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
1.请班内同学采用以下格式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时候(横线上可填:考试、痛苦、生病、开心、获奖、生日……),朋友________________(横线上填写朋友的表现)。
2.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故事中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活动三:我评我选,体验互动。
1.教师教师活动规则:每位同学拿出三颗红五星,在红五星上写上班中最喜欢的同学姓名及喜欢的理由。全班四组同学依次开展送星活动,每位同学要将手中的红五星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活动过程中同时播放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有一个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里哪位男、女同学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即:最具有人气),并请上讲台,在学生的掌声中给予颁奖,最后对同学们在红五星上写出的理由进行归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最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品质?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发言内容,进行小结,归纳出以下结论:
友谊技巧:
⑴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
⑵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⑶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活动四:活学活用,自我反思
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如果要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你需要作出哪些具体的改变?请把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写在纸上,比如“言行上应该变得更有礼貌”,并与大家分享。
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但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地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都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最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篇3
【目标导航】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新的一页,学会在新同学里交友,与人相处,掌握交友之道。
【课时安排】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的资料,经过整理、筛选、探究,做好设计成果,为课堂展示做准备。
【新课导入】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是我们的镜子,交什么样的朋友,有时候会左右甚至决定着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要保持积极、健康、阳光、正面的思维,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就需要我们检验自己的交友原则,需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朋友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呢?
【重点解读】
1.交友之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友的原则和方法,古今中外的诗文中就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和论述。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伯牙绝弦、管鲍之交,如朱光潜的《谈交友》、培根的《论友谊》等。学生可联系自己的交友经历,讨论、交流各自对交友的看法。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QQ、微信、视频等多种多样的网上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你认为呢?
2.向朋友展示自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建议大家以自我介绍或介绍他人的方式,与同学一起组织一次寻找好朋友的活动,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风采、表达交友心愿的机会。活动的组织要周密计划、分工协作、全员参与,还可邀请本班各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参加本次活动,发言的同学要力求做到态度大方,声音清晰,内容清楚,彼此尊重。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将活动中的自我介绍写成一篇文章,或为你的朋友写上一段介绍性的文字,彼此加深了解。
【研讨练习】
题一:先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用所填的字做谜面猜一字。
( )面玲珑 ( )死一生 ( )可思议
( )题万里 ( )室九空 谜底:_______
参考答案:八 九 不 离 十;谜底:杂。
题二: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北京奥运会,两千余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传统美德:热情好客;现实意义: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美德:谦虚好学;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名言:礼之用,和为贵;传统美德:重礼尚和;现实意义: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
题三:20__年是农历兔年。欣逢兔年,万象更新。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写出有关羊的诗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有关羊的成语。(或俗语、谚语、歇后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朋友编一条欢庆兔年的短信,表达你的真情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乐府诗《敕勒歌》;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2.羊肠九曲、羊肠小道、羊落虎口、羊毛出在羊身上3.语言简洁,能扣住兔年,有祝福之意即可。示例:兔年未到,祝福先行。兔年期盼你:天天开心“喜羊羊”;事事如意“美羊羊”;工作愉快“懒羊羊”;合家幸福“暖羊羊”,总之愿你一切都好兔年喜气“羊羊”!
题四:你班拟举行“交流格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一致推选,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
1.作为主持人的你应该先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那么,现在展示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格言展示了出来,其中包括:
A.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B.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C.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E.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列夫托尔斯泰)
F.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G.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以上名言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方面的,一类______是方面的。如果老师让你选一条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3.你在课外一定也读过很多格言,请就“友谊”“交友”“为学”选择其中的两方面各写一条你喜欢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开场白要有称呼语、此次活动的内容、目的等。示例:同学们:格言是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格言是火,点燃我们心中的希望。因为格言,我们变得明智;因为格言,我们变得丰实。就让我们携手走进格言的世界,去感受她独特的魅力吧!2.学习;做人。选择及理由示例:A.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3.示例: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普希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教师根据综合活动的目标,结合具体情况,着重对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关于“有朋自远方来”的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的过程进行评价。对于能力普通的学生,应肯定他们分工合作、搜集资料的能力与积极参与的意识,表扬资料搜集质量好的学生和资料被采用的学生;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即参与成果展示的策划、主持、解说和表演的学生则更要肯定他们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他们在综合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了解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
3.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差异在哪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说它是重点,这是因为只有懂得了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进而才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说它是难点,这是因为造成不同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既要承认它们的各不相同,又要从不同的文化习俗与背景来认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让世界手拉手”,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它直接解决本课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体现本课的主题。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 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
1.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
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处理方法和态度是不尽相同,请举例说明。
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是先推辞再接受,接受后感谢但不当场打开。而西方人则先感谢,接受后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
3.世界各国的人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对待?
(1)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
(2)我们要了解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在交往中引起重视。
第二框 相互尊重 促进交往
1.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如何形成的?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我们应如何对待文化和文明的差异性?
(1)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即不要只认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并把自己的文化习俗强加于人,也不能对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一概排斥,一无所知。
(2)只要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就能和谐相处在同一片蓝天下。
3.我们与各国人民交往要掌握哪些交往礼仪?
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例如握手是最常见的礼节,我们要掌握这种礼节在方法和礼仪上应注意的事项。
4.我们怎样对待来自各国各民族的新奇与时尚的东西?
我们不能不加分析的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对外来文化中的有毒有害的东西,我们应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
5.我们青少年怎样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往作贡献?
我们要懂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平等的态度,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让世界手拉手,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表演法、阅读讨论法、辩论等。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因本课要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并设计一个模拟旅游计划,所以课前一定要求学生学会从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去收集、处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和材料。
2.“差异在哪里”要求学生分别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小品表演,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大胆创新,并从中评选出最佳小品。
3.进行本课的教学和活动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英语学科等知识,使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
第1课时 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出了国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了国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国际化的影子。同学们能不能举些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平时可能不太关注的现象入手,感受到学会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交往的迫切性。可以提示学生从吃穿用住行等生活细节列举。
教师小结:吃——肯德基、麦当劳(美国)方便面(日本);穿——耐克运动装(美国)、皮装(意大利);用——三星手机(韩国)、松下电器(日本)、ibm笔记本电脑(美国);住——住房设计越来越欧化;行——丰田汽车(日本)、福特汽车(美国)、奥迪汽车(德国);娱乐——卡拉ok(日本)、美国大片、互联网……
一、民族风情知多少(板书)
过渡: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
活动内容:感受异域风情
1.教材p86生活在线,从相册中的照片,请你说说小李的爸爸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并说明理由。
提示:西班牙(斗牛)、日本(和服)、美国(圣诞老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有碰鼻子礼节)、荷兰(郁金香)、非洲(黑人原始舞蹈)。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情,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
2.合作探究
(1)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如下表),按地域分布在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各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
(2)学生根据任务,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或请教相关学科教师完成表格。
(3)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评价。
中国 美国 巴西 法国 非洲 澳大利亚
食物
服饰
建筑
语言
艺术(音乐、舞蹈等)
与家庭有关的习俗
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学会在与人合作中进行学习,提高综合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小结: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板书)
信息点击:教材p87
了解民俗的形成和涵义
二、差异在哪里
导入:“文化差异小幽默”(见资料包,选其中一则)
设计意图:通过“文化差异小幽默”,一方面活跃气氛,为下面的学生表演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情的处理不尽相同。
过渡: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