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2024-06-052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阅读构思精巧、富有文采的寓言,切不可敷衍了事。随便读一读、说一说寓意还远不够,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本身,矫正过去不恰当的阅读方法。本设计的做法是创造性复述。

  教学步骤 :

  一、自读课文,请两闰同学分别复述寓言第一、二则。

  二、众口评说两位同学的复述,明确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第一则必须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等词语勾画出了白兔的形象;“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词语用对比手法,描写了白兔得到月亮前后赏月时的不同心态;“慷慨”一词两次出现,形成了文章两处转折;第一次“慷慨”打破了白兔的宁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二次“慷慨”给人留下了一个启迪,造成白兔患得患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隐藏在这个“慷慨”里。第二则必须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三、以《白兔和月亮》为例,尝试创造性复述。

  1、讨论,探究: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得引人入胜呢?

  明确: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白兔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用形象通俗的口语来讲述,可以使故事更具体,更有吸引力;依照文章详写第一个转折的方法处理第二个转折,可以增强情节的曲折性;依照许多寓言的形式给课文补充一个概括寓言蕴含的哲理的结尾,可以方便听众理解。归纳:惯用的方法是变略为祥,变平直为曲折,变单纯为丰富,变书面语为口语,变“死”的语言为“活”的表演,当然所有的形式都要注意表达的技巧。

  2、迁移,实践: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技巧练习:寓言结尾说“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终于”一词可见她内心思虑之久,悟理之彻,你能把她说服诸神之王撤销决定的情形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吗?

  四、创造性复述《落难的王子》

  提示:可拓展思维的点:多愁善感的性格、突遭厄运时的心理及行动、在磨难中表现出的非凡的勇气、大彻大悟后的豁达等。可训练表达的点;倒叙的方式、“我”的角色变换及“我”的心理描写等。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设问式研读意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善读寓言故事,就是要善于从故事中读出尽可能多的东西,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因此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各个角度问,你很快就会发现,看似浅显的文章实则蕴含着深意,浅文深读往往能给人意外的惊喜。

  教学步骤 :

  一、简介寓言文体知识。说说你熟知的寓言故事,进一步认识寓言在简短的故事中寄寓着深刻的道理的文体特点。我们如何能从简短的故事中读出它寄寓的深刻的哲理呢?

  二、学法介绍:设问式研读。设问式研读就是在研读课文时善于从字里行间发现问题,巧妙设置问题,从而开启自己对文章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老师示例《白兔和月亮》:我读这篇文章发现了许多的“两”,我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就词语设问: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就内容设问: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会完全不同?什么情况下能做到相同?就结构设问:两处转折——文中有哪两处转换?各起什么作用?就哲理设问: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就形象设问: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就寓意设问;两种人生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何不同?

  三、学法实践:用设问式研读法独立阅读《落难的王子》,可参考老师示例,也可自主设问,能引发你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就行。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寓言虽短,寄寓的人生哲理却深,一则寓言往往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自主阅读寓言,不同的人体会并不一样。“悟折理,写警句”的教学创意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步骤 :

  一、反复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哲理。同学们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教师点示:要想真正读透一篇寓言,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读。

  二、请同学们把感悟到的哲理用简洁精练的警句形式表达出来。教师示例:《白兔和月亮》给我的启示是: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学生发言借用前人的也行,原创的最好。

  三、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举一两个例子来论证警句的普遍意义。

  四、素材积累:有关得失、财富、厄运的警句及相关典型论据。

  [资料整合平台]

  1、有关寓言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之为“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好手。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这些寓言作家姑且不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曾以科学家的思维和艺术家的激情创作 一百多篇寓言,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戏剧家和美学家莱辛同时也是杰出的寓言家,俄国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美国作马克·吐温都写有相当精彩的寓言,鳊大诗人泰戈尔、黎巴嫩诗人纪件伦也擅长写寓言性的哲理诗。

  2、课文扩读材料

  (一)飞蛾与灯焰

  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立即,影子变小了。

  “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 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塞翁失马(原文略)

  使用建议:这两则课外寓言,一今一古。当代寓言《飞蛾与灯焰》形象生动,描写传神,有文采,可用为《白兔和月亮》的比读材料。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主观上理解痛苦产生的根由:白兔因有自知之明而受到肯定,飞蛾因无自知之明而招致毁灭。《塞翁失马》包括的祸福观(即福祸可以转化,在特定 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与课文的寓意有相通之处,可作为课文的引申材料。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教学重难点】1.重点:领悟寓意。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一、温故知新    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    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特点:(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二、名言激趣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三、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四、故事重现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五、探讨研究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3. 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六、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八、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第二课时  《落难的王子》一、温习旧知导入    《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证了培根的那句话“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更恐惧的则是厄运的到来,那么当厄运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起来阅读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二、探究灵感源泉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三、朗读哲人寓言 1.教师范读。2.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朗读:(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3.交流初读收获。四、领会巧妙构思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上时,旁观者都会虚妄地假设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既是线索人物,旁观了王子的厄运,同时又是一个遭遇厄运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也暗示了谁都有可能遭遇厄运。 五、探究文章寓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比如:(1)人生在世,不幸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2)当遭遇厄运的时候,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3)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 2.当厄运到来的时候谁都能够承受,并且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等等)六、辩证思维训练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要战胜脆弱,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深入体悟寓意)七、拓展延伸训练  1.总结二文寓意的相关之处。     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幸运或不幸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正像培根所说的那样“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2.拓展阅读《塞翁失马》(本册教材的第30课)。    (1)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积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八、放飞思绪创作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想象“我”会遭遇怎样的厄运,又将如何面对。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九、结识睿智哲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闻名,但其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辨性为主,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十、课后积累作业    积累一下有关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与不幸的名言警句。积累参考: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失去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寓言的特点。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 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预习内容

  一、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  )风韵(  )                闲适                 厄(  )运              

  险象迭(   )生                        得失之患(  )                      

  窖(   ) 泯灭(   )                  禀告(   )慧心                     

  审美                          心旷神怡(   )                                

  三、学习《白兔和月亮》 ( 采用复述故事法。)

  1、复述故事:   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问题提示:(1)白兔与其他生物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全文中找关键词。

  (2)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3)文中出现了两次转折,两次转折处,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一下有什么作用?

  2、通过复述故事或阅读故事,你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疑惑?或者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 (采用问题探究法)

  1、把握寓意

  (1、)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

  (2、)王子遭遇了那些灾难?

  (3、)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

  (4、)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读完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疑惑?(文章中或者自己头脑中的都可)

  五、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

  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六、体验与反思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七、拓展阅读、      (一)飞蛾与灯焰

  1)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2)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3)“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4)“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5)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6)立即,影子变小了。

  7)“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8)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9)“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10)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11)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12)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 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 阅读《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八、当堂检测   1、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xi(    )戏          风韵(   )       禀告(    )     e(   )运

  险象die(   )生     得失之患(   )     泯灭(   )        心旷神怡(   ) 

  2.把握寓言知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  ),也可以是(   )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 ),借古喻(  ),借小喻(  ),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    )。寓言的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体裁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

  九、课外延伸:1、周国平的散文寓哲理于叙事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人生寓言》中的其他篇章,写出阅读心得。附:周国平《人生寓言》中的片断。  

  (一) 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二)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惟有他们自己知道。

  流浪者终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换命运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处流浪。

  (三)诗人的花园     诗人想到人生的虚无,就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成就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有一天,诗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

  “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诗人从前挖的那个坟坑。诗人脸红了。他想了一想,说:

  “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

  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我知道诗人在说谎,不过,这一回,我原谅了他。 (选自《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阅读感悟:

  2、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3)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5)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6)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7)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雷蒂诺)

  (8)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培根《论厄运》) (9)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10)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生词的释义读懂文章内容;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领会寓言的含义;

  3、学生在讨论与思考中对这两则寓言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

  《白兔与月亮》

  1、学生根据注解与工具书自学生词:

  审美 风韵 慷慨 闲适 金窖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2、在熟读、预习的基础上,以上述生词为提示,请学生复述这个寓言

  3、学生思考并讨论:

  a、兔的心情为什么会有前后的变化?

  (白兔和月亮的关系不同:欣赏——拥有)

  b、为什么能够“拥有”,反而不快乐?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得失之患)

  c、请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用简短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4、老师提问:在生活中,什么是你的“月亮”,你又应该如何去对待你的“月亮”?

  5、作业:

  请你仿照课文的样式,仿写一则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可加入自己的感悟)。

  《落难的王子》

  1、导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我们面对“不测风云”、“旦夕祸福”时,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呢?相信大家在学了这则寓言后,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

  2、学生根据注解与工具书自学生词:

  多愁善感 禀告 厄运 突如其来 行乞 正色

  3、在熟读、预习的基础上,以上述生词为提示,请学生复述这个寓言

  4、针对导入部分,请学生回答:寓言里的王子落难时,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

  (做:逃出虎口,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5、王子在落难时的所做所说,和文中哪处的描述行成对比?

  (课文第一节)

  6、王子为什么会有前后两种不同的想法与说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遭受了厄运;后一种)

  7、小组讨论:

  a、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b、请思考:在寓言里,如果没有“厄运”,王子的想法和命运会是怎样?

  那么你认为,这样的“厄运”,对王子来说,是好还是坏?

  c、在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8、作业: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厄运”吗?你是怎么对待的?是逃避还是勇敢面对?联系课文,请写出你的感受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篇5

  一. 教学内容:

  《人生寓言》(寓言)、《我的信念》、《〈论语〉十则》

  二.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 培养良好的朗读能力,能够根据语句的含义和感情正确断句,并读出感情。

  2. 能够从关键处切入,寻找捷径整体把握或抓住文章主要内容。

  3.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能有自己的心得,并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 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理解文章寓意,并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进行思考。

  5. 养成积累语言材料,(包括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好习惯。

  6. 养成能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同时以自己的语文知识服务生活的好习惯。

  难点:

  1. 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学习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2. 各种文体例如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精选13篇)《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阅读构思精巧、富有文采的寓言,切不可敷衍了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