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铜山县三堡中心小学 滕衍平
设计理念:
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自读感悟。关注课堂生成信息资源,师生、生生对话交流。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是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又驮器材,深得彭德怀的喜爱。
板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师:可是,他却亲自下命令要把大黑骡子杀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板书:?)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相关的语句。(板书见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
2.老师巡视。
三、交流
(一)通过以下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2.彭德怀背过脸去。
3.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训练方法:
与学生一道找出以上几句话,并能诱发其谈谈读完后的感受并相机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延伸训练: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
(二)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三)体会彭德怀的情感,他是更爱战士。
师:彭德怀是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可最后还是把它杀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板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战士
爱! 杀? 更爱!
从而可以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他的战士。
师: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略)。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略)。
六、总结全文(略)。
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自读感悟。关注课堂生成信息资源,师生、生生对话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是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又驮器材,深得彭德怀的喜爱。
板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师:可是,他却亲自下命令要把大黑骡子杀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板书:?)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相关的语句。(板书见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
2.老师巡视。
三、交流
(一)通过以下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2.彭德怀背过脸去。
3.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训练方法:
与学生一道找出以上几句话,并能诱发其谈谈读完后的感受并相机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延伸训练: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
(二)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三)体会彭德怀的情感,他是更爱战士。
师:彭德怀是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可最后还是把它杀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板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战士
爱! 杀? 更爱!
从而可以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他的战士。
师: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略)。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略)。
六、总结全文(略)。
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提供这次说课的机会,今天我的说课的内容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选自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江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匹牲口枪杀的经过。
第三段(21)讲大黑骡子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识字、阅读的要求,又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认为本课的认知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②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标为: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生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阅读有关于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课时建议:由于本课凭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用2教时就能完成任务。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采用下列方法:
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③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教会学生学习本科生词,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会用“燃眉之急、艰苦”说话。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
具体环节:
第一教时(分四个环节:)
(一)、运用多媒体引出课题多媒体出事大黑骡子,画面转换出示彭德怀英雄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大黑骡子,明白彭德怀的丰功伟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读懂了哪些内容?有疑问的地方适当作上记号,读完讨论、交流、质疑。老师适当点拨。(这一环节分三步:一是让学生自学课文,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是在班级里交流的同时遇有疑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下节课再读课文解决。)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只在课文的重点除给予必要知道,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为下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
一、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评价
1、教师范读课文2-20小节,学生听、体会,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好的表扬,不足的指出。2、学生评:重点评议老师是否把彭德怀十分爱大黑骡子的感情读出来,是否感受到彭德怀不忍杀大黑骡子的痛苦心情。3、根据学生的评议,老师把大家所说的概括成这样两条要求:⑴读出彭德怀既爱又不忍心杀大黑骡子使得痛苦的心情。⑵读出战士不忍杀大黑骡子的感情。
二、学生反复练读,体验、评改
1、学生模仿老师练读可以分小组、可以分角色读,教师住个小组进行视察,不足的帮助学生纠正。
2、指明分角色读(课文比较长,分2-7小节、8-20小节两个小组读,其中每个小组四人个分别读彭德怀、老饲养员、战士、旁白的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体会,然后评议他们那些地方读的好,为什么?不够的我们来帮助他。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齐读课文。(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交流。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到升华,领悟把握了语感,从而从整体上对科文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内化和积累。)三、学习第三段。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四、总结延伸激发学生看有关于红军长征途中伟人的故事。(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设计的)
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5
用联想三读法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今天,我要用联想三读法来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经过我的默读,我知道了它的大致意思在万里长征中过草地时,前面的部队饿了还可以挖一些野菜吃,而后面的部队却什么也吃不着了,彭德怀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忍痛割爱,把陪伴自己多年的大黑骡子连同其它牲口全部杀掉,解决当前困难,可自己说什么也吃不下这么一件事。
在这篇文章里基本都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发生的内外言行,其中: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和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两句更能体现出彭德怀是多么爱大黑骡子,又是多么舍不得大黑骡子呀!
接着,我又放声有感情地朗读了一下这篇课文。读了之后我发现,老警卫员像是一种“反派”人物,他极力劝说彭德怀不要杀黑骡子,因为它为革命立过功。老师在课上说过“欲扬先抑”是一种能更进一步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好方法。而彭德怀却执意要杀大黑骡子。
最后我用诵读法又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不仅让我对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还让我都差不多能背这篇课文呢!
不仅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联想三读法已让我受益无穷!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切都缘于一个“爱”字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与预设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215523 黄惠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爱战士的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学会生字,划词,对生字进行描红临写。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写好解释。(饥寒交迫、殿后、坐骑、燃眉之急……)归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段,写出段意。
2、搜集课外资料:关于彭德怀的资料;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如:红军长征故事,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以及有关的诗文等。
准备推荐:
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谈体会(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
4、提问题(提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阅读课文,交流预习题,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这部分写了红军过草地时处境身份艰苦。
师:那句话最能突出“艰苦”两字。
生读: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师:老师也来读这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滋味?
师读: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野菜找不到了。
预设学生回答:
原句强烈地突出了红军处境的艰难,可以读出作者心情很沉重。而你说的那句话因为少了“还……连……也……”就显得很平淡。
师:这说明同样的意思表达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我们在平时说话写作时要注意琢磨琢磨。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读出效果
师相机指导造句“艰苦”。
相机推荐:《红军不怕远征难》并要求学生背熟。
作业:抄词3遍,读好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文看图,引入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有一些问题要问大家。
(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课文插图,找到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看看他们的神态表情,你能看出些什么?然后来说一说。
预设学生的回答:
我看到了彭德怀复杂的表情,他的眉头似皱非皱,可见,他的内心好像很痛苦,但是他昂着头,两眼平视前方,很坚定的样子;大黑骡子,眼里好像汪着一些泪,但没有哭,可以看出它有些依依不舍,但好像又有一份坚定的坦然,总之很通人性……
可以想见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感情很深,就像亲密的朋友一样。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既检验了朗读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抓住一对矛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师:不难看出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感情很深,可是我们的彭总却坚决地下命令要杀这头可敬可爱的骡子。老饲养员、战士们会同意吗?
预设学生的回答:不同意,舍不得杀
师:于是双方围绕该不该杀大黑骡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
相机板书: 杀
不杀
师:为什么彭德怀要杀大黑骡子,而饲养员和战士们不愿意杀大黑骡子?请大家默读课文(2---20),能不能自己解决。
生默读课文中……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明确了阅读目标,学生一定会认真阅读,深入思考探究。同时老师适当穿插一些知识训练点。)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在课文中找找语句,并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情况:
(一)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理由
生: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的食物问题才把目光盯在大黑骡子身上的。
生: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因为断了粮,必须杀骡子来解燃眉之急。
师:很好,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生读)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好。能通过“燃眉之急”来说明了杀骡子的原因。
(这里相机穿插“燃眉之急”造句的指导)
师:“燃眉之急”是什么意思。
生:火烧眉毛了,没有时间想出更好的办法了。
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文中指的是?
生:部队没有吃的东西了,战士们因断粮危在旦夕。
师:平时你经历过或看到过类似火烧眉毛的事吗?
生:……
师:你能把“火烧眉毛”放进去说一说吗?
生造句: ……
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昏倒了。如果再没有办法,大家就危在旦夕。
师:所以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让学生接读)
生:“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师:有位同学在预习本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只杀其它五头。看看课文,彭总是怎么认为的?
生:“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为革命立最后一次功吧”。他认为杀了它可以为革命立最大的功劳,能给战士增加营养,能使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
师:同学们把这段话读一读: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革命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师:你还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意思吗?
生:他想和普通的兵一样。和士兵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
生:彭德怀爱他的骡子更爱他的战士。
师:可以看出他与其他士兵一样。把感情放进去,读。
生读……
(二)老饲养员和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理由
师:我们理解了彭总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那么战士们为什么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呢?把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语句找出来读读
生找读……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生:这大黑骡子一路上驮战士,驮粮食,器材……为革命立了功,这两点可以看出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见课文第二节)
生:我认为“这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他比一般人都好,他在战士的眼里已经不再是一只畜生,而是一位战士,大家都舍不得他。
师:再读读老饲养员的话,想想。
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生:它能帮助彭德怀,帮助战士们。
师:彭德怀一路上要骑着他指挥战士们走出草地。如果没有大黑骡子,他想走出去就更加——
生:艰难。
师:疲惫不堪。
师: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师引读)——
生:“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师引读:“副官长,——
生: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在腰间怒吼道。
师:这个彭总也真是的,这么凶,又是“不耐烦”又是“怒吼”,这跟他的身份多么不相称呀!
(可相机启发: “不耐烦” “怒吼”他为什么会这么凶?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彭德怀心里急,战士们正饿着呢!……
生:彭德怀爱他的战士,胜过爱他心爱的坐骑。
(通过找句子分析矛盾双方杀与不杀的理由。使学生深刻理解彭德怀为红军战士处境艰难而心急如焚,不惜牺牲自己心爱的骡子,彭德怀爱她的骡子,更爱他的战士,歌颂了彭德怀与普通战士同呼吸共患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待续)
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回顾文本。
1、播放《过雪山草地》歌曲视频。
师:一曲《过雪山草地》仿佛把我们引入了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过草地。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永恒的岁月,去目睹那悲壮的一幕,去品味那浓浓的真情,去感受彭德怀元帅伟大的人格魅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师板书课题,现时学生读题)
2、(出示课件)师: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课文讲彭德怀在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为了饥饿断粮的战士们杀掉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的事,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二、品味爱骡,走进文本。
师:(出示课件:课文第2自然段后三氏句)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中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什么感情?
生: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
师:(板书:爱)
过渡:文中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全找出来。
1、彭德怀很爱大黑骡子。
(出示课件)自由朗读课文第2段,用“——”画出能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在关键词下面加“· ”,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点拨。
(组长读题,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后班级展示)
生:我画的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是第20自然段的第2句话,我加点的词语有“推开”、“我吃不下”,我从中这些词句中感受到彭德怀不忍心吃大黑骡子的肉,我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
生:我画出的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是第19自然段的第2句话,其中我加点的词语是“缓缓地”,我从中这个词句中感受到彭德怀非常尊重大黑骡子,我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
生:我画出的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是第13自然段,其中我加点的词语是“背过脸去”,我从中这个词句中感受到彭德怀不忍心看到枪杀大黑骡子的场面,我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
生:我画出的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是第7自然段的第1句话,其中我加点的词语有“深情地”,我从中这个词句中感受到彭德怀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场面,我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
……
2、师: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深情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都表现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让我们把这份爱读出来吧!
(出示课件)生读描写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1)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2)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3)彭德怀背过脸去。
(4)彭德怀向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5)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3、师:彭德怀为什么这么爱大黑骡子,这是一匹怎样的大黑骡子?
生:这是一匹人见人爱的大黑骡子。因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战士们也爱他的大黑骡子。
生:这是一匹人见人爱的大黑骡子。
生:我认为,这是一匹劳苦功高的大黑骡子。因为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生:这是一匹忠心耿耿的大黑骡子。因为它从江西出发的时候就一直跟着彭德怀,一直没有背叛过他。
……
三、品悟细节,深入文本。
过渡:这是一匹劳苦功高的大黑骡子啊!现在彭德怀却要杀了它,(板书:杀)战士们同意吗?这是一匹让彭德怀深爱的大黑骡子啊!现在彭德怀却要杀了它,战士们同意吗?
(一)战士们很爱黑骡子。
1、(出示课件)用你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3—19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战士们为什么不同意?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小组交流后班级展示。
学生交流预设:
生:“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 “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生:“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生:“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
(出示课件)
2、师:战士们为什么不同意?你读懂了吗?
生:大黑骡子立过功
生:战士们不想杀大黑骡子更多地是为彭德怀大元帅着想)大声地再读读他们的话,
……
(二)彭德怀爱骡但更爱战士。
1、师:(出示课件)是呀,大黑骡子是功臣,大黑骡子是战友,彭德怀那么爱它,战士们那么爱大黑骡子,大黑骡子不能杀,但彭德怀为什么坚决要杀大黑骡子呢?
播放《过草地》录象片段,教师配白:战士们就这样挣扎在死亡线上,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离去。此情此景,做为军团长的彭德怀的心情又会怎样呢?彭德怀想到了什么?他做出怎样的决定?指导读。)
2、师:品读课文第7、9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自读体会。
生:我从“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大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感受到彭德怀为了给战士们解决吃的,只有杀掉他心爱的大黑骡子。
板书:更爱战士
生:我从“你们能走,我也能走。”体会到彭德怀愿意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板书:与战士同甘共苦
师:指导学生读第9自然段。(读出坚决的语气)
3、师:为了“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1)生接读:“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
师:当听到要杀大黑骡子时,几个警卫员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生接读)当听到要杀大黑骡子时,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生接读)当听到要杀大黑骡子时,大家不断地请求道(生接读)。
师:让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课文的第3至10自然段。)重温那感人的一幕吧。
生:分角色读。
过渡:虽然战士们都在拒绝,然而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挽救受饥饿威胁的战士们的生命,作为军团长的彭德怀虽然有万般的不舍,但杀大黑骡子的事不能再拖了。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
(2)生接读: “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师: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师:二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师: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
生:(紧张的、令人窒息的、难熬的、折磨人的,令人窒息的二十分钟……)
(战士们为了军团长,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执行彭德怀的军令;可为了顾全大局,他心爱的大黑骡子非杀不可,彭德怀心内忍受了怎样的煎熬啊!他怒吼了)
(3)、“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他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这三道命令,让你感受到怎样的彭德怀?
4、分角色对比读,感情升华。
彭德怀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将军,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为了“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所以,他忍痛割爱,连续下了三道命令(齐读)——。
彭德怀更是一位能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元帅,为了“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尽管战士们一再请求,他忍痛割爱,连续下了三道命令(齐读)——。
四、品评精神,升腾文本。
枪声响了,永远带走了大黑骡子,它永远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它——(引读最后一节)
1、“融进”是什么意思?你从两个“融进了”读懂了什么?(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生命,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2、红军长征
自读感悟对话交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