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识字1》作业交流记

2024-06-053

《识字1》作业交流记(通用17篇)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1

  《识字1》作业交流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同里镇中心小学 谈海珍 特级教师

  《识字1》教完了,学生感受到了春天景色的美好。如何让学生把心中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呢?我布置了四道回家作业供学生选择:画一幅春天的画;找一找歌唱春天的歌;背一背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儿歌;“以春天来了”开头写几句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可以选做一题,也可以选做两题三题,全部能完成的当然最好。

  第二天早上,我一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就七嘴八舌地喊开了:“老师,来看看我的画。”“老师,我背古诗给你听。”……许多孩子把画高高地举起来,有的孩子扬着本子,他们都迫不及待地希望我能第一个看他的作业。我拍手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说:“今天的早自修我们就来展示自己的作业,看谁完成得好,完成得多。”

  找歌曲的同学先站起来,他们唱起了《小雨沙沙》:“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哦,原来这是他们刚学会的一首新歌。

  “画画的请站起来。”哇,差不多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画儿五颜六色的,望下去灿烂一片,有铅笔画的、有蜡笔画的、有水彩笔画的,虽然画面不是很美,但看得出都很认真,有几位还在旁边写上了《咏柳》或《春晓》。古诗配画,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孩子们真聪明。我让孩子们把画贴在黑板上,评出了这次的“小画家”。

  孩子们的古诗积累还不多,大多数同学都背诵了《咏柳》和《春晓》,少数几个同学背诵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

  最后是写话的同学了,这可是他们的第一篇日记,因此看得出他们个个都很认真。他们大声地朗诵着他们的“处女作”:“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柳树发芽了,小鸟在树上唱歌。许多花都开了,梨花像雪一样白,桃花和杏花粉红粉红的,真美呀!”(朱成荫)“春天来了,下起了春雨,滋润着大地,小草从土壤里钻出来,柳树发芽了,许多花都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采蜜。春天真美呀!”(朱梦兰)“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北方飞回到南方。柳树发芽了,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布谷鸟在树上叫着:‘布谷,布谷’。春天的景色真美呀!”(姚雅晨)……看看我们这些孩子,他们的话不但语句通顺,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写,而且有的小朋友还用上了“滋润”“土壤”等还没有学过的词语,运用了“小鸟唱歌”这样的拟人手法,实在令人高兴。

  我们用歌用画用诗来表现春天,来赞美春天,我们的教室里春意浓浓。

  一节早自修课很快就过去了,我觉得这样的作业非常受孩子们的喜欢。很多孩子都选择做了两样以上的作业,好几个学生完成了四样作业。我想:我这样的作业设计,一富有新意,不再是机械的抄抄写写,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二富有趣味,画画、唱歌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三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选择的余地:喜欢画画的可以画画,喜欢唱歌的可以唱歌;完成一样是完成,完成几样就更好。这样差一点的学生没有负担,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智慧,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春天的对话《识字1》课后感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第二实验小学 陈吉维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虽然对寒假的美好时光很留恋,但他们坐在教室里听讲还算专心,我很欣慰。我安排的是《识字1》的第一课时,在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们肯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好理解,这该怎么办呢?我还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再研究教材,课文中有插图,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孩子们按顺序观察图上画了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当然和课文内容有关了。我想编者在课文中插图的目的也就是想让孩子通过看图来理解课文吧!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先让孩子们熟读课文,边看图边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具体步骤是这样:

  1、先引导孩子们看图,用“春天来了”作为开头,把看到的告诉大家。我给孩子们举了一个例子:春天来了,大地上的动物和植物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2、我装做很神秘地告诉他们:“其实老师刚才说的这句话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表示,快找找看,看谁速度最快?”孩子们很快找出来了是“万物复苏”。

  3、我再引导孩子们看图说话,然后在课文中找词语。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柳绿花红”、“冰雪融化”和“莺歌燕舞”。

  4、“泉水丁冬”孩子们不太好理解,我告诉他们“:丁冬是形容泉水流淌的声音的。”

  5、孩子看图说:“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我问他们“百花齐放”是不是说春天就  一百朵花开放啊? 聪明的孩子马上说不是,我告诉他们这里的“百花“指的是很多的花。“百鸟争鸣”孩子们不看图都知道是很多的鸟儿在争着鸣叫。

  6、理解课文意思后,再有感情地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反思】

  看图理解课文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但是课堂纪律不好组织,一会儿看图,一会儿找词语,如果能把这个环节设计成一个游戏孩子们肯定会更感兴趣。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2

  【课文标题】识字1。

  【教学目的】

  1、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难点】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ppt、视频、动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哪位小朋友喜欢秋天?秋天是什么样的?谁来和大家说说?

  二、利用生字卡重点学习生字

  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1、播放动画,正确掌握以上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适用讲解生字的字义,并利用生字来组词。

  2、重点讲解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相似的字,如:

  “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又如:“尽”和“层”都是“尸”字头,区别在于“尽”的下边是一捺和两点,而“层”的下边是“云”。

  3、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和听写。

  三、结合图片学习生字词

  1、熟读以下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春华秋实

  2、将刚才所学的生字词填入以上词语中。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并启发学生理解秋天的特征。

  2、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刚学习的词语来描绘各张图片,启发学生用别的词语来描绘。

  二、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描写秋天景象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词,还有哪些词描写秋天?

  一年有四个季节。除了秋天,还有春天、夏天、冬天。课后,请大家收集描写这三个季节的词语。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3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偏旁。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 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出示画面,水乡,船儿归来,)觉得美吗?你觉得哪儿美?

  二. 学习课文,感受金秋水乡的美

  1. 小朋友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出示:枫叶、金秋(认读)

  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金秋水乡画,真让人陶醉!

  2. 出示:水乡(认读)你们知道“水乡”吗?(水乡就是湖泊、河流多的地方,扬州算是水乡。)江苏省很多城市都是水乡。

  3. 我们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上还有些什么?

  学生认读时把相应生词卡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1) 烟波(江面上雾气很多)认读。

  2) 芦苇(在图上指出来)认读。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3) 荷塘 认读。

  4) 荷塘里开满了荷花,真漂亮!小朋友知道在荷叶的底下,在池塘的泥土里还有什么吗?(藕)小朋友们吃过藕吗?介绍一下

  过渡:藕的味道十分鲜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样美味,(出示图片“菱”——菱和菱的生长)认识吗?介绍一下

  出示:菱藕(认读)

  5) 归舟 一条条渔船迎着夕阳回家了。

  认读:夕阳 归舟

  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这是渔船上的渔夫在干什么?想什么?

  相机出示:渔歌 渔民们满载而归,放声歌唱。

  6) 过渡:夕阳西下,渔民们回家了,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晚饭,不知不觉,月儿就挂上了天空。(黑夜的水乡图)

  出示:灯火,月光(认读)

  4. 指导朗读

  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游览了美丽的金秋水乡。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水乡吗?能把它读好吗?

  1) 学生齐读。

  2)同桌练读,互相纠正。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5. 指导感情朗读

  1)范读。

  2)老师读的时候,仿佛真的来到了水乡,陶醉于水乡的美,边读边想象,就能读得美了,想试试老师的好办法吗?(学生自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4) 齐读。

  三. 教学写字——前四个

  1. 读一读。认识“火字旁”。

  2. 说说你记住了哪一个生字,用了什么好方法?

  3. 自学字的笔顺,告诉朋友怎么把这个字写漂亮?

  4.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朗读全文

  二、练习说话

  1.以《游水乡》为题练说一段话

  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说

  填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__________,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________。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__________。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_______。

  3.小组合作交流

  三、指导背诵

  四、教学写字

  1. 读一读,怎么记?

  2. 教授偏旁 “欠”

  3. 按笔顺描红

  4. 完成《习字册》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第一课时

  内容:看图学习课文。

  要求: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吧!你能说出一年中多少个节日名称?哪些节日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

  二、看图读文,初知文意

  1、请同学们认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2、图文对照,初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四组词,介绍了四种节日。

  三、借助拼音,自主合作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

  3、学习小组内互读互听,进行正音练习。

  4、检查交流,读准字音。

  四、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对四种节日的理解,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学生回答不到位之处。(可借助多媒体演示节日场景,可让同学汇报课前预习时从课外读物或网上搜集到的资料。)

  五、感情诵读,感受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

  六 作业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生字

  要求: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重点:写字。

  难点:“拜、墓、端”的字形。

  课前准备:词卡、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字词

  1、读词语卡片。

  2、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三、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合作解疑;指名朗读,互评互议。

  四、生字扩展练习,丰富词汇

  开火车,进行生字扩词游戏。

  五、字形指导及书写

  学生自学生字字形,汇报交流记忆方法,教师抓重点,指导“拜、墓、踏、端”的结构和笔顺。学生动笔之前,提前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临写。

  六、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从课文中或从平时生活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说,最后评议。)

《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5

  【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二小 汤柳燕】

  〖巧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一年级教材大多图文并茂,创设各种情境,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让儿童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汉字。例如:汉语拼音教学中安排的识字教学就全部采用了词语配图的形式出现,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如“洗衣服”、“读书”、“骑马”等。当借助形象给学生留下生字的感知记忆后,便可去掉插图,让学生记忆注音和词语;然后可把拼音去掉,让学生认识单个词语,最后把词语拆开,让学生认读单个生字。学生一看到生字就联想到了相应的图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为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使识字教学形象化。

  当学生熟悉了这种情境教学法时,便可引导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自设情境。例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1》时,就可先引导几个学生到黑板上集体画出春天的美景: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活泼飞翔的小鸟,潺潺流动的泉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美景当中。这时,再出现文中的词语,就不仅让学生很快识记了生字,而且理解了词义。另外,还可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来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动词“跑、跳、摘……”时,就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记生字,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广东省蓬江区杜阮镇瑶芦小学 刘斯岚】

  人教版第二册《识字1》是关于春天的由成语组成的韵语,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画卷,“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这样孩子会入情入境,这时教师可以提议:“我们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大草坪吧!”学生积极性顿时高涨,群情激昂,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很快就会融入到多彩的春天。此时,春天成为“主旋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些四字词语的理解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乐趣,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美感,这更能充分体现新课程“小课堂,大社会”、“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浙江省萧山市石岩九年制学校 罗国华 戴建飞】

  〖畅想在春天里放飞──低段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实践〗

  课前开放,作好铺垫:

  我在教学《识字1》时,学的是八个四字词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写的是有关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的是一幅春景图。在进行教学时,我先带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有关春天的景色,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校园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柳树已长出了嫩芽,桃花已有了花苞,还感觉到天气不冷了,风儿吹来爽爽的……学生有了这些真实体会后,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就一点儿不难了。 

  课前开放,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实践,使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入手去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解开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走语文教学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为学生创设在课外、校外学习语文的多种机会。

  课后开放,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了《识字1》后,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就写着:“桃红柳绿、百花盛开、春风拂面、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我当时欣喜不已,把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一起读,挑简单的写八个,读读背背,学生读着自己搜集的词语,劲头特别高,兴趣特别浓。

  【广东省深圳市保安区建安小学 温丽霞】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假如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彼此交换,就有了两个甚至更多的想法。”这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的一段话,它与新课程理念中“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是有共同之处的。低年级教材中归类识字较多,大批的汉字一下子涌现在孩子眼前,教学时常常感到非常枯燥乏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归类识字的特点,鼓励学生寻找

  汉字的构字规律,辨别新字与形近字、形音字的异同点。当然课前的预习工作必不可少,课前预先布置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和所学生字词,上课时,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通过小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同桌商量、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分析字形,辨别字音、字义,熟记生字。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许多学生在课前向他们的“小老师”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主好点子,才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于师生交换了角色,学生学习起来兴致勃勃,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识字的方法,这对每一个孩子都有促进。

  例如我在教《识字1》一课时,引导学生自能学习。通过设计“你愿意教大家哪个字?”“谁来做小老师,教教大家”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事物,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因为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城小学 李西华】

  美术课、自然课、劳动课……它们的教学可以走出课堂、超越教室,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移到社会生活中去,难道语文课学生就一定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端坐在教室里上?我认为语文课同样能让学生去领略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感受日常生活的纵情欢乐!

  如教学《识字1》,课文里有8个词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8个词组都是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的,虽然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韵味,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以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毕竟还是有点抽象、模糊。为此,教学本课时,学完生字后教师可带着孩子们走到校园里或走出校园,到离学校不远的市桥河边去寻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春景。

  常言道“天地大课堂”。孩子们自小沐浴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中,对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感到非常有趣,还有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更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因此,将孩子们学习融入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让孩子们走进自然,用心去感受,要比关在教室里,教师费尽口舌讲解来得快乐、轻松、高效。

  【福建省南平市大洋中心小学 潘丽娟】

  〖明确“学习伙伴”的作用〗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后的练习,或是语文园地,它们不是以叙述的方式或呆板的题目的形式呈现,而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非常亲切、自然。

  如《识字1》中的导语:“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和课后练习中的“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来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到不是在布置作业,或是安排思考题,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要思考问题,读书以后和他人交流感受,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运用阅读所得亲身实践,等等。这样安排,使教材真正成了学生的学本。引用审查委员的话就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和练习的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刘 晶】

  〖以“展示台”为契机,努力探索识字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与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会让学生受益匪浅。识字的方法很多:有借助熟字加偏旁、减偏旁识字;有编谜语、查字典识字;还有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发明的形象动作识字等。

  如学生在学习《识字1》中的“舞”字时,老师问大家,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把双手展开,右脚提起,告诉大家,这个字就向一个人在跳舞。学生的思维就这样打开了。一位穿裙子的女孩子提起裙子的右角,告诉大家,“舞”字还像一只蝴蝶在飞舞……这就是形象动作识字的一个片段。从中可知,以“展示台”的展示为契机,学生在主动地探索识字的方法。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陶庄镇中心小学 熊 妍】

  〖画一画,形象识字〗

  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

《识字1》作业交流记

《识字1》作业交流记(通用17篇)《识字1》作业交流记 篇1  《识字1》作业交流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同里镇中心小学 谈海珍 特级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