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精选5篇)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篇1
第5课
点击新目标
1、熟记与唐朝友好交 往的两个国家和五个人物;
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3、归纳鉴真和玄奘的相同之处,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链接旧知识
1、忆一忆:唐朝的民族关系怎么样?举例说明;并说明原因
2、想一想:唐朝的对外关系会怎样呢?
课前小热身
1 、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勾出重点知识,圈点出五个重要人物,对疑惑点做出批注;完成知识建构:
谴 目的:密切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唐 次数:十多次
唐与日本 使 代表 人物:( )、( )、( )。
目的:( ),
( )东渡 意义:促进了日本( )的提高。
唐朝的对外交流 (1)天竺是指今天的( ),是( )的发源地。
唐与天竺 时 间:
(2)( )西行 目的:
意义:
2、师 生交流完成情况。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学生讲《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问一问:《西游记》中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现实中真有唐僧其人吗?真有帮他渡过道道难关的仙吗
新 课解读
1、议一议: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找找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发展的原因?
①
②
③
④
2、读一读:郭沫若赞鉴真诗,并思考日本为何把鉴真坐像定为国宝?
3、谈一谈:日本谴唐使、鉴真、玄奘三人有何共同点?你从鉴真、玄奘身上学到了什么?
4、画一画: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线路
5、议一议:开放与繁荣的启示
课堂小结
写一写: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重大史实:
两个国家:( )、( );
三件大事:① ② ③
五个人物:( )、( )、 ( )、( )、( )
〈 课堂大练兵
1、 练习册选择题
2、 材料题:
材料一:他孤 身一人骑马穿越莫贺延啧…..他经历千难万苦,才终达天竺……..
材料二: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洲,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又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3)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优品质?
(4)你认为唐朝对 外关系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 示?
课后谈收获
1、我记住了
2、我懂得了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篇2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知识要点
1. 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其中著名的有空海(平假名)、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片假名)。
2. 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佛教界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为中日两国的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3.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回国后,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随堂练习
1. 阅读: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朝实行开放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答: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 阅读:唐朝开放政策的表现有哪些?
答: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3. 请举出唐朝时对外交往中有代表性的事件(不少于三件)。
答:①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时,日本官方十多次派使节到唐朝访问,其代表人物有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②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佛教界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为中日两国的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③玄奘西行天竺(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唐朝时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④天竺熬糖法传入中国(唐太宗时)。
———————————————————————————————————————————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4. (1)请你说出图中两位历史人物是谁?
答:左图是鉴真,右图是玄奘。
(2)这两位历史人物都在某些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你说说哪些是他们共同的贡献?
答: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他们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答:有远大的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
图中两位历史人物是______(左)、______(右)。
这两位历史人物共同的贡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 627年(贞观元年),玄奘踏上西行的道路。……进入沙漠后,他迷失了方向,又打翻了水袋。在返回取水的途中,他想起了自己“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以生”的誓言,又毅然回头西进。……631年,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玄奘到达印度后,刻苦学习各种佛教经典,掌握了佛学理论,在印度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决心回国。……645年(贞观十九年),他带着研究佛学的成果,终于回到了阔别19年的祖国。回国后,玄奘谢绝了唐太宗的召用,潜心翻译佛经,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和佛经翻译家。问:玄奘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和佛经翻译家。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6.( )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 )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李渊 d.唐太宗
( )唐朝时有一位日本留学生,在唐朝考中进士,官至三品,死后葬在长安,他是
a.空海 b.吉备真备 c.阿倍仲麻吕 d.鉴真
( )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的法名是 a.空海 b.阿倍仲麻吕 c.吉备真备 d.鉴真
( )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唐朝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
(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主要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 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篇3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两个国家(天竺和日本)和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个人物(玄奘和鉴真),掌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2.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唐朝对外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难点: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
1、 唐与日本的交往: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来华,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有: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2、 鉴真东渡日本: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3、 玄奘西行:中国称古代印度为“天竺”,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4、 唐朝对外开放的影响和原因:唐朝开放的社会,带来了社会进步;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国家统一,政权稳固;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一)遣唐使来华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官方先后十多次派 来华,随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