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两只鸟蛋》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
两个《两只鸟蛋》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精选17篇)
两个《两只鸟蛋》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 篇1
在每一堂课中都有课堂评价的语言。有的老师细心斟酌,有的老师随意点拨,看似简单、普通的评价,往往对一堂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朗读指导中,怎样巧妙地评价、点拨,使课堂丰满润色呢?怎样适时的引导,使学生激发情感,读得有滋有味呢?在听两位老师执教了《两只鸟蛋》后,颇有想法。
【案例一】
老师在执教《两只鸟蛋》时,体会鸟妈妈的心情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归还鸟蛋”。
师:同学们,鸟妈妈丢失了两只鸟蛋,你看到了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把鸟蛋归还给鸟妈妈。
生2:我一定把鸟蛋给鸟妈妈送去,让它不要担心。
师:小朋友真有爱心,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生3(找到句子朗读):我小心得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老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在课件中出示句子。
师:谁还能来读一读?
生4(朗读句子):我小心得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学生朗读正确,但缺乏感情,语气很平实)
师:你如果把“小心、连忙、轻轻”读得重一些,会读得更棒。
生4再次朗读。
(在老师的指导、提示下,学生朗读有明显地进步。)
师:谁还能像他一样来读一读。
(抽多个学生朗读)
【案例二】
“归还鸟蛋”
师:孩子们,看到这么心碎的妈妈,又看到我们身边可爱的鸟蛋,你有什么话要对鸟蛋说呢?
生1:小鸟蛋,我一定要让你回到妈妈的身边。
生2:小鸟蛋,妈妈正在找寻你,我要把你送回到妈妈的身边。
生3:我也要把你还给妈妈。
师(喜悦地):听到小朋友的话,老师真高兴,因为我们是鸟类的朋友,我们希望它们快乐、幸福,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会这么做的。
(课件出示:我小心得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生自由朗读句子。
生1(朗读):我小心得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读得不流利)
师(亲切地):别急别急,我和你一起来读一读。
生2(朗读):我小心得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小心地、轻轻地”读得很好)
师:孩子,你为什么要小心捧,又为什么要轻轻放呢?
生2:如果不这样做,鸟蛋要破碎的,那样鸟妈妈会很伤心的。
师(欣喜):多善良的孩子呀。
(摸摸孩子的头)
生3(朗读):我小心得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师:你为什么要“连忙”过去,不能慢一点儿吗?
生3:鸟妈妈已经焦急不安了,再慢一点儿,鸟妈妈会更担心的。
师(爱抚地):你心里想着鸟妈妈,我替鸟妈妈谢谢你。
(与学生亲切握手)
生……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把我们做的说一说吧。
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师:孩子们,我们把鸟蛋还给了鸟妈妈,让它回到了大自然,虽然它远离了我们,但从小朋友的行动中老师发现,我们已经和鸟蛋结成了真正的朋友。
【反思】
以上两个案例中的老师都让学生通过体会、感悟来进行朗读指导。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入情”,两位老师分别作了努力,但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一”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朗读出“归还鸟蛋”时小心、急切的心情,告诉小朋友要把“小心地、连忙、轻轻地”读成重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老师苍白的评价语言却不能激起孩子朗读的兴趣,学生的朗读是“老师要我这样读”,而不是自主地、个性化地“我要这样读”。学生的朗读是 “如出一辙”的,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感受,这样的朗读是机械的。
“案例二”中,老师的朗读指导话语亲切,评价自然、富有童趣,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创设了一个个教学活动的情境,此时的朗读,学生不是在简单的朗读文本,而是在声情并茂地演绎文本。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巧评价”,朗读指导的“润滑剂”。那么如何评价才称得上是“巧评价“呢?案例二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巧妙”。
一、评价语言,亲切真挚
教师的评价语言看似不经意的淡淡一说,看似恰如其分的一个肯定,看似简单的一句鼓励……细细体味,这样亲切、真挚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多善良的孩子呀!”“你的心里想着鸟妈妈,真是好孩子!”……这样的话语会像春雨一样滋润孩子的心,使孩子在关爱、鼓励、呵护中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二、评价方法,多样自然
老师的评价不只停留在语言的亲切、真挚上,还运用了多种评价方法来激励我们的孩子。如当学生说“小心地捧着鸟蛋是为了不让鸟蛋破碎,不让妈妈伤心”时,老师除了语言评价外,还爱抚地摸摸孩子的头;又如当孩子说“我要连忙跑过去,不然鸟妈妈会着急的”时,老师不仅动情得替鸟妈妈感谢孩子,还亲切地和孩子握手。这看似平常的“一摸”“一握”,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
是啊,课堂上,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孩子都会高兴万分,老师送给孩子的一颗小星、一朵小花,哪怕是一张纸,孩子都会“如获至宝”。评价方法的多样、自然、巧妙,会最大程度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课堂。
三、评价运用,描绘情境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在案例中,老师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好坏之说,没有把学生当成学生评价,而是把学生当成“归还鸟蛋的孩子”,当成“鸟蛋的朋友”。通过老师的评价,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和极具亲和力的动作,给学生描绘了一个个贴近孩子生活的真实情境。如 “孩子们,看到这么心碎的妈妈,又看到我们身边可爱的鸟蛋,你有什么话要对鸟蛋说呢”,又如“听到小朋友的话,老师真高兴,因为我们是鸟类的朋友,我们希望它们快乐、幸福,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会这么做的。”……运用这样的真挚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把孩子带入了“鸟蛋”身边,在创设的一个温馨的“归还鸟蛋”的情境中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孩子的感情波澜。与其说孩子们在朗读课文,不如说他们在与鸟蛋亲切对话。
四、评价切入,点拨语感
朗读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实现,也才能体验到语言文章了包含的情感。教学中,老师紧紧抓住“小心、连忙、轻轻”作为朗读的指导点,机智、敏感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亮点”作为“切入口”:“你为什么要小心捧,轻轻放呢?”“你连忙走过去,不慢慢来吗?”……有效地评价、点拨,使学生在对话中不露痕迹地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声情并茂。
两个《两只鸟蛋》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听音乐.放音乐《百鸟朝凤》:你听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猜猜这是什么 (鸟蛋)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对话平台
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合作识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 你是怎样认识的 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最好.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2)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3)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3)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 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4)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 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背诵(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写字(在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1,认读"听,唱,连,远",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口字旁和走之旁,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两个《两只鸟蛋》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 篇3
师:介绍动物园里的动物,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师:老师要送你们一份礼物(给学生听鸟叫声)。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鸟叫。
师:想不想看到这些美丽的鸟儿啊?
生:想。
师:播放鸟的图片,并介绍鸟的名字。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啊?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出示课题《两只鸟蛋》。
生:个别读题目,齐读题目。
师:想知道两只鸟蛋的故事吗?
生:想。
师:下面听老师来讲这个故事。
(教师范读课文)
师:想自己读读吗?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师(巡视学生的朗读):这个同学读完已经看着老师了,真棒!
师(看到学生已经读完):同桌相互检查一下生子。
生相互检查读。
师:课文中的词语宝宝早早跑出来和我们见面了!自己先读一读吧。
(出示带拼音词语)
生自己读。
师:能读了吗?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生字宝宝也跑出来了,读一读。
生读。
师:开火车读。
师:下面谁来领读?他读对了大家跟读,读错了马上指正。
生:领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到文章里去了,看看这首儿歌有几节?
生:4节。
师:下面请4人来读。(指名)你们有什么要求要提吗?
生1:字音要读准。
生2:句子要读得通顺。
师:读的小朋友给自己也提一个要求吧。
生:提一些意见,然后分节读文章。
师:读得怎么样?
生:真不错。
师:出示两只鸟蛋,你想摸一摸,看一看吗?
生:看,摸。
师: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到大家都很喜欢鸟蛋,诗歌中的小男孩喜欢鸟蛋吗?
生:喜欢。
师:读一读1~3节,到文中找答案。
生:拿在手上,凉凉的真好玩。
生: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师:(出示句子)这两句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生读句子。
师:谁再来读?一起读。
师:难怪小男孩要把鸟蛋从树杈上把他拿下来,读一读第一句。
生:练读(齐读1、2、3句)
师:刚才学了第一节,写我很喜欢这两只鸟蛋,下面读1~3节,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欢这两只鸟蛋。
师:自己读一读第3节,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练习朗读。 师: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他轻轻地送还鸟蛋!
师:哦,他轻轻地送还,这个动词“送还”是轻轻的,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2:我小心地捧着鸟蛋。
师:是呀,小心的,说明他喜欢,来,把小心的感觉读出来。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3:我急忙地把……
师:你为什么这么急啊?
生3:他想早点送还鸟蛋。
师:来,一起读一读第3节。
学生读。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很喜欢鸟蛋,是“我”把它取下来,也是“我”把它送上树的,是谁让我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
生:妈妈。
师:读一读妈妈话。
生读文中妈妈话。
师(出示鸟蛋变成小鸟的动画):小鸟离开了妈妈会怎么样?
生:会被动物吃掉。
生:会死掉的。
生:会很伤心。
师:所以妈妈看到活会怎么样的说?
生:着急地说。
师:你着急地说一说。
师:四人小组互说。
师:妈妈还会怎么说?
生:伤心地说。
师:带着伤心的语气来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都有不同的感受,就带着不同的感受一起读一读这一节吧。 师:小男孩送还鸟蛋后,鸟妈妈会怎么说?
生1:小朋友你真乖。
生2:谢谢你小朋友。
师:再把第3节来读一读,可以加上动作。
课间操《我是一只小鸟》。
师:读了儿歌,我们知道了两只鸟蛋就是两条小生命,让我们动情地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齐读)
两个《两只鸟蛋》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 篇4
执教: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荣根学校 周捷
点评: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教研室 邹武林
教学时间:2004年3月3日第2节
教学地点:沙井镇“新课程·新体验”教学观摩活动现场(荣根学校音乐教室)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课《两只鸟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听音乐《苗岭早晨》)
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生:小鸟的叫声音。
生:许多小鸟在叫。……
师:鸟类是个大家庭。鸟类妈妈是怎样把孩子带到世界来的?
生:鸟妈妈先把蛋生下来。
生:小宝宝从蛋壳里钻来出来。
生:先有蛋再有小鸟。
……
师:今天我们看小鸟是怎样出生的。(观看小鸟出生时变化过程过程的录像)
师:可爱的小宝宝就是这样出生的。下面我们学习一个生字。(板书“蛋”字)(生读)
师: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生:下面有个虫。……
师:请用“蛋”字组词。
生:鸟蛋鸡蛋恐龙蛋皮蛋咸蛋……
师:是呀,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我们要爱护它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只鸟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听到大家读得热情,我也想读一读好不好。请大家评判。
(师范读)
生:很好听。
生:“两只鸟蛋”读得好。
生:好在“真好玩”。
……
生:我建议你读的时候不要让话筒发出不好听的声音。
师:老师接受你的意见。请同学们跟老师读。(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师:同学们再默读一遍,看看全诗多少小节,标出的序号。
(学生读书标序号)
师:请你们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段,读一读。
(指导品读,第1节重点指导“小小的”声音读轻,表示鸟蛋之小,“凉凉的”速度稍快,“真好玩”读快读重,表示玩蛋的喜悦心情;)
(第2节重点指导读“这会儿”,儿化韵的技巧,“焦急不安”读重读快,表示鸟妈妈的焦急,并指导全节诗妈妈慈祥亲切、语重心长语气;)
师:鸟妈妈为什么焦急不安?
生:她的孩子不见了。
生:她的蛋被“我”取下来了。
生:老师,什么是焦急不安。
生:是着急。
师:你妈妈等你,不见你回来心情怎么样?你们就用这样的语气读第2节诗。(生读)
师:听了妈妈的话我怎样?
生:把蛋放回去。
师:怎样送?在书上找词。
生:“小心的”“捧”
师:做一做捧的动作。
(边读边做动作)
师:“轻轻的”读好,再轻些。
(三小节连起来读)
师:四人小组读一读第四节。[合作学习]
(小组读)
师:“投向”再读一次。
(集体读)
生:“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
(放第4节诗意境的照片)
师:看这个照片读这节诗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师:(深情地)教师仿佛看见美丽的大雁飞向蓝天,仿佛看见……
师:你看到什么?
生:三只小鸟唱歌。……(小组再次合作学习)
师:你喜欢诗中主人的什么品质?
生:喜欢他爱护小鸟。
生:我喜欢他有错就改。妈妈教育了就改正。不像有些孩子。……
师:下面学习我会读。谁会读。(读“鸟蛋凉凉的小路长长的杨树高高的”)(做找朋友的游戏)(交换位置变成“凉凉的鸟蛋长长的小路高高的杨树”生再读)
师:谁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
生:青青的杨柳……
(未完待续……)
两个《两只鸟蛋》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妈妈和“我”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百鸟朝凤》,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生:(回答)
3、师:总结(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3、出示投影——书上的插图(不显示小男孩)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课题:两只鸟蛋(学生齐读课题,认识“蛋”字。)
二、认读生字
1、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读,小组开火车读。
4出示词语,让学生自己读词语。(词语:鸟蛋,取下,凉凉的,一
定,捧着,连忙,轻轻地,仿佛,抬头,投向)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作个记号。
2、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
3、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谁的耳朵灵,能够发现这个小朋友哪个字音读得最准,你要向他学;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要提醒他。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全班交流:
A、第一小节:当学生说出——我知道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教师顺势出示挂图,叫学生看看这小小的鸟蛋。
◆交流感受。当你看到这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时,你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
◆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我”拿着鸟蛋“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B、第二小节:当学生说出——我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交流:“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出示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时,引导孩子们说看了之后知道了什么。
(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
◆此时的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会怎么样?(读词语:焦急不安) ◆启发想像。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鸟妈妈,你会怎么做?
◆指导朗读,读出鸟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
C、第三小节: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明白鸟蛋回到了鸟妈妈的身边?多抽几个学生读第三段
D、第四小节:当“我”轻轻地把鸟蛋放到鸟窝里,“我”并没有马上离开,请大家看语文书第四十页,你看“我”双手合起来,在想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到他在想鸟妈妈对不起,我把你的孩子送回来了。可能还会说鸟妈妈你快把小鸟孵出来,好让小鸟自由自在地飞。想着想着,我入了迷,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学生读理解后,教师问:读了这一段,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理解“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我,当你的耳边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你抬头仰望蓝天,能看见什么?(看见了鸟儿美好的明天)在高远的蓝天上,我仿佛看见——是呀,小鸟在蓝天上飞翔唱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清晨,我们从梦中醒来,听着小鸟唧唧喳喳地叫,多么快乐!中午坐在教室里,看看操场上树丛中那些飞来飞去的小鸟,多么快乐!放学回家,抬头看看电线上停着一排小鸟,多么快乐!让我们快乐地读读最后一段。
四、借助想像,升华感情
◆学生齐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五、学写生字“定、向”
1、出示生字,认识,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漂亮。
2、重点指导写好“定”、“向”。
3、书写练习。
板书设计:
9、两只鸟蛋
取下——妈妈说(保护小鸟)————送还
高远的蓝天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诗歌
二、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方法记忆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四、写字练习
1、出示“我会写”中的其它四个字,学生认识,观察,描一个,写一个,再评议。
2、再练习写字。
五、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A、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指名读。
B、男女同学轮读左边的词组与右边的词组,说说发现了什么。
六、扩展练习
◆“找朋友”游戏。把写有“花儿”、“小事”、“天空”、“红红的”、“绿绿的”、“蓝蓝的”的卡片分发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读一读;再让两个朋友交换左右顺序,读一读。
◆教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照样子说几组词语。
◆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平时积累的词语。
2、小调查:保护鸟类
寻找有关益鸟的图片、资料,想想应该怎样保护它们,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9、两只鸟蛋
取下——妈妈说(保护小鸟)————送还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带领学生去剖析整篇课文,我让学生用铅笔画出我神情动作的词语,这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就布置的任务,这就是新课标中的任务型学习,学生在划词语的过程中便能领悟到我拿鸟蛋时的心情,另外我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演潜意识中能变换自己朗读时的语气,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两个《两只鸟蛋》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 篇6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将本次授课进行反思如下: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为此,我首先播放歌曲——《小燕子》把学生带进无限美好的学习情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2.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首先布置了三道预习题: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
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做生字卡片。
让学生按要求提前进行预习,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速度和效率。
3、利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不仅提高了认读生字的效率,交流了识记生字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我又利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带拼音读词、去拼音读词、再读单字等多种形式来认读生字,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和识字兴趣。
4、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在本节课中,我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每一小节我都进行了细致的指
两个《两只鸟蛋》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