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学案
《神奇的极光》学案(精选13篇)
《神奇的极光》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3.体会科普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课文解读
本文的层次结构
本文通过人们在不同时期对极光现象的描写和认识,以及对极光形成原因的分析和对极光作用的简介,说明了极光神奇的特点。
结构上:本文用小标题将故事自然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介绍古代中外关于极光的传说以及古时对极光的不同称谓。
第二部分:极光一瞥:介绍极光的神奇,从极光出现地域、形态特征、各种变化、人们难以描摹等方面说明。
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极光的产生原因,并说明极光对人类的影响。
描写和比喻在文中的作用
本文在说明的过程中,用了许多形象的描述。如第一部分中引述的三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即黄帝母亲附宝的故事、(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述,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黎明女神的故事,在这些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作者尽可能地使用文学语言,如“随着夕阳西沉,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这些形象地描述,增强了读者的感性认识。
同时,在形容极光形体亮度变化时,也用了“瞬息万变”“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词语,十分生动传神。
在文章当中,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这些比喻使用的非常恰当而且通俗,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加深了人们对极光的认识。
神话传说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文章先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谈起。一是附宝感极光而有身孕。这一神话传说表明我国对极光的观察由来已久,大自然的这一奇观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困惑着人们的认知力,人们就将它和伟大人物的诞生联系在一起。二是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山海经》中,极光被描述成“触龙”,它“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成为钟山的守护神。三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的传说。其实在外国的文献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由于现代科学发源于西方,所以极光这一术语也是由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那里借用过来,既没有叫“触龙”,也没有叫“天狗”“刀星”等,这种不公正的真正原因是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
文中引述的这些东西方的神话传说,虽情节不同;但都表现出人类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引述附宝的故事,偏生于它的古老神奇;引述触龙的传说,是为了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引述黎明女神的故事,是为了追溯“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也突出了这个故事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人们的感性认识。
科技文阅读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关于文艺性与科技说明,要以阅读理解科技说明部分为阅读目的。
文艺性的描述或虚幻的故事,旨在“寓”科于“艺”,激起读者兴趣,以普及科学知识。阅读中要重点指导学生透过文艺性的描写,迅速把握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他特征。要看到生动的比方,在于说明什么;有趣的诗文,是从什么角度引述的;虚幻的故事,揭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等等。应当明确,文艺性的描写,或以幻想编织的故事,是以“科学”为灵魂的。长期以来,流传着一个说法:“科幻”小品、小说,是以“科学”为“经”,以幻想为“纬”,编织动人的故事。这个说法,把“科”与“幻”并列起来,显然是一种误导。
2.关于说明方法与对象的特征,重在把握对象的特征。单纯地辨识说明方法,对于高中学生真正读“懂”科技说明文,没有更大的价值。
3.关于术语和文章的要旨,要以理解要旨为重。两文涉及的术语非常多,要有所了解,但不必拘泥于术语的科学内涵。一般只要不影响文意的把握,就应尽力回避。这正符合整体阅读“勾玄提要”的精神。不纠缠术语的准确阐释,又不可望文生义——恰当地“回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释义。
摇曳不定 晨曦 极光一瞥 覆手为雨 遁词
2.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相应的实词,恰当的一项是( )
(1)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 结果与卫星和火箭 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2)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也被实际 的事实所证明。
(3)其时,环的亮度 增强,宛如皓月悬挂当空,向大地泻下一片淡银色的光华,映亮了整个原野。
a. 观察 观测 探测 激剧 b. 观测 探测 观察 急剧
c. 探测 观察 观测 激剧 d. 观察 探测 观测 急剧
3.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相应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1) 有生花妙笔 难述说出极光的神采、气质、秉性脾气于万一。
(2)在中低纬地区, 是近赤道区域,很少出现极光,但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
(3)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 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
(4)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 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a. 即使 也 尤其 甚至 以及 b. 虽然 但 甚至 尤其 以及
c. 虽然 但 尤其 甚至 甚至 d. 即使 也 甚至 尤其 甚至
4. 下列说法符合课文意思的一项 ( )
a. 黄帝的母亲见极光感而受孕的故事,是世界上关于极光的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一。
b.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c. 在极光区内差不多每天都会发生极光活动。
d. 在极盖区内,极光出现的机会反而要比纬度较高的极光区来得少。
5. 对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山海经》中关于极光的记载,虽不能科学地解释极光,但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b. 作者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极光的极光弧、极光片、极光带、极光幔、极光芒五种,是为了说明极光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
c. 作者引用“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事物变化得快这个道理。
d. 用电视成像原理来说明极光成因,增加了形象性,将复杂而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四周,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 )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 ,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料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6.文中括号内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进 b.射 c.打 d.照
7.此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a.下定义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b.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c.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d.下定义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8.文中划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
b.大气中的分子会激发原子。
c.大气中的原子会激发分子。
d.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会被激发。
(二)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物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先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9.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10.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
a.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b.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d.制造谦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
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种用光缆更加有效。
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
1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纳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参考答案
一、1.(略) 2.b 3.a 4.c 5.b
二、(一)6.c 7.d 8.a
(二)9.a 10.d 11.c 12. b
《神奇的极光》学案 篇2
《神奇的极光》学案
学习目标:
1、 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成因原理
2、 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学习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培养独立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步骤:
一、 导入 新课
二、 注音
穹窿( ) 俯瞰 ( ) 萦绕( ) 晨曦 ( ) 棒槌 ( )贮存(
) 遁辞 ( ) 陨落 ( ) 摇曳 ( ) 一瞥 ( )
解释词语
行云流水
生花妙笔
出神入化
翻云覆雨
叹为观止
三、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文章由哪三部分组成?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说明的?概括文章的总体思路。
2、 文章第一部分引述了拿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角度有何不同?(结合书后练习一)
3、 第一部分是古代中外传说中的极光,那极光到底是什么?她有何特征呢?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方法:(1)辨析重要信息和一般信息及代表重要信息的具体语句。
(2)各信息点处于分散、零乱状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整理。
4、 极光的美名不虚传,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结合书后练习二第1、2、3题)
四、 研读第三部分第三段
1、 本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是如何进行打比方的?
2、 电视机的成像需要那些条件要素?极光的形成需要那些条件要素?两者的要素之间是如何对应的?
3、 电视机的三要素之间是怎样运动产生图象的?
4、 极光的三要素是怎样运动产生极光的?
根据以上分析,请用下定义的方法来对“极光”作出较为完整的科学的解说,要包括极光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巩固练习:课课练“语段精读”
五、 结本文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课课练P15-9)
1、打比方 2、举例子 3、分类别 4、下定义
六、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那些特色?
a) 形象的描述:如讲附宝的故事、伊欧斯的故事、在形容极光形体高度变化之大时用的一些词语
b) 准确的概括:课文对极光的本质、成因、形成条件等都作可概括叙述。
c) 通俗的比喻:把 比喻为“自然界这个魔术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把
比喻为“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象管”;把 比喻为“荧光屏”;把 比喻为“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象”
七、 布置作业
a) 课课练“阅读迁移”
b) 预习<<时间和空间的旅行>>
c) 读本第六课
d) 《基因工程浅议》
八、 同步训练
1、指出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1)蜂胶是蜜蜂从胶源植物的新生枝芽处采集的树脂类物质,经蜜蜂混入其上颚腺、蜡腺的分泌物,反复加工而成的胶状物质。( )
(2)……要想判断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说明方法有哪些。中学生大致掌握以下几种方法即可,如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列图表。( )
(3) 林的作用主要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 )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行贿被判处死刑,其贪污受贿数额之巨令国人叹为观止。
C第二次信息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对此,我们心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采取掉以轻心的态度。
D这一支曲子演奏的出神入化,听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神奇的极光》学案 篇3
一、基础知识
1.下列红色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俯瞰kān 剔除tì 蚩尤chì 语竭词穷jié
B.蝙蝠biǎn 施舍shè 模糊mó 硕大无比shuò
C.帐幔màn 一瞥piě 秉性bǐng 举目瞭望liáo
D.穹隆qióng 陨石yǔn 无垠yín 来龙去脉m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执著 汇聚 神采 事务性
B.安祥 急剧 幅射 轩辕氏
C.闪铄 晨曦 棒槌 莹光屏
D.神密 既兴 湮没 黑魆魆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躁声 萦绕 嘟哝 自得其乐
B.骷髅 征募 婉转 迷惑不解
C.几率 冒昧 讫今 聊以慰籍
D.蟾蜍 应答 赋予 嘎然而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类极光往往与特大的太阳耀斑_______和强烈的地磁暴有关。
②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_______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
③随着生活越来越拥挤,我们的_______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更像噪音。
A.爆发 贮藏 通讯 B.爆发 贮存 通讯
C.暴发 贮藏 通信 D.暴发 贮存 通信
5.下列句中红色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财富论坛上,世界五百强企业集团的代表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走向众说纷纭,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
B.这个敌人不单顽强异常,而且变幻莫测,不要说打他,你连摸清他的踪影都很困难。
C.这个视听间令他叹为观止。整套最高档的视听器材,光是放音设备就有很多种。
D.在故宫博物院,看到各书法名家,例如王羲之父子的真迹,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潇洒。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达清楚的一项是
A.在寒冷的极区,人们常常看到千姿百态的极光,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
B.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惟一的高空大气现象之一。
C.鸟类歌声中事物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
D.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7.下列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随着夕阳西沉,_________以及所有的一切全都掩盖起来。
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________。
①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
②夜在神州大地上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
③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发出
④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阅读下列文段,选出理解不确切的一项
(1)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机理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返照出来的晖光。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总之,众说纷纭,无一定论。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观测结果与卫星和火箭探测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A.没有卫星和火箭探测,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极光成因的解释。
B.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极光机理的解释都是一些不科学的迷信传说。
C.用“地球外大火”、“返照的晖光”、“阳光的释放”解释极光的产生没有科学根据。
D.要得到对极光的物理性描述,没有先进的设备是不可能的。
(2)如果我们乘着宇宙飞船,越过地球的南北极上空,从遥远的太空向地球望去,会见到围绕地球磁极存在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这个环就叫极光卵。由于它们向太阳的一边有点被压扁,而背太阳的一边却稍稍被拉伸,因而呈现出卵一样的形状。极光卵处在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时明时暗,时而向赤道方向伸展,时而又向极点方向收缩。处在午夜部分的光环显得最宽最明亮。长期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极光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作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在极光区内差不多每天都会发生极光活动。在极光卵所包围的内部区域,通常叫做极盖区,在该区域内,极光出现的机会反而要比纬度较低的极光区来得少。在中低纬地区,尤其是近赤道区域,很少出现极光,但并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1958年2月10日夜间的一次特大极光,在热带都能见到,而且显示出鲜艳的红色。这类极光往往与特大的太阳耀斑爆发和强烈的地磁暴有关。
①对本文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A.极光卵是围绕地球磁极的一个扁圆型光环。
B.在形状的不断变化中,极光卵的亮度也在不断变化。
C.极盖区就是极光出现的区域。
D.在极盖区,极光出现的机会会少于低纬度极光区。
②对本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极光卵形状的变化来自太阳的引力作用。
B.极光频繁出现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环带状区域内。
C.在赤道附近只能看到极大的极光,但那是几十年不遇的事。
D.极光的产生还与太阳耀斑爆发与强烈地磁暴有关。
二、能力训练
1.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①美国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姜中所含的一种成分具有抑制实验鼠体内人类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功效。姜的独特气味主要来自于这种名为6—姜醇的物质。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中将40只实验鼠分成两组,这些鼠都接受人类结肠癌细胞注射,但其中20只鼠在注射癌细胞前后分别摄入6—姜醇,剂量是每周三次,每次0.5毫克。另外20只实验鼠以同样频率摄入稀乙醇溶液,充当对照组。
②实验结果表明,摄入6—姜醇的实验鼠体内癌细胞生长速度比对比组明显要慢。例如,实验鼠体内首批肿瘤约在注射癌细胞15天后形成,此时摄入6—姜醇的实验鼠仅有4只体内出现可以检测到的肿瘤,而对照组中体内形成肿瘤的实验鼠数目高达13只。摄入6—姜醇的20只实验鼠体内都形成肿瘤的时间,也比对照组20只实验鼠明显滞后,前者为接受癌细胞注射后38天,后者是28天。
③明尼苏达大学已就利用6—姜醇作为抗癌制剂提交了专利申请。这所大学的研究人员计划下一步仅在鼠体内肿瘤长到特定大小时让其摄入6—醇,以研究该物质在临床上究竟有多大应用潜力。
④除了姜可能具有抗癌功效的发现外,其他研究人员当天在同一个会议上还报告了有关中草药半支莲和绿茶抗癌用途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布拉斯加州协和学院研究人员的实验显示,半支莲能延缓鼠体内前列腺肿瘤的生长。亚利桑那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对118名抽烟比较多的人进行实验后发现,喝绿茶可以有效降低吸烟者尿液中化学物质8—OhdG的含量,人体在DNA(脱氧核糖核酸)受损后往往会释放出这种物质。研究人员称,这意味着绿茶对防止与癌症相关的人体DNA损伤可能会有所帮助。
(1)概括本文段主要信息,不得超过22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姜对抑制癌症都有什么功效?(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A.科学家采取对照组实验的方法是为了检验实验效果。
B.摄入6—姜醇的实验鼠形成肿瘤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表明6—姜醇可能对癌细胞有以致作用。
C.在实验鼠体内形成肿瘤后再注射6—姜醇的实验是要研究姜在临床应用上的潜力。
D.实验表明绿茶可以防止前列腺肿瘤和与吸烟相关联的癌症的发生。
2.阅读文段,并选出对本文段解说有误的一项
人类发现宇宙,犹如近在昨天。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都只知有大地,不晓得天外有天。只是到了一千年前,尤其是阿里斯塔恰斯时代以后,我们才不得不承认,我们①并非位于宇宙的中心,并非是宇宙的主宰,而只是生活在一个无足轻重的脆弱的小天地之上,湮没在广阔无垠、永恒不变的宇宙大海之中,漂游在千亿个星系、上百兆个星球之间。我们②斗胆检测了一下这“海水”,结果发现宇宙之海竟与我们③有不解之缘。我们④竟是由星尘演变来的。追本溯源,人类的产生和进化,都与遥远的宇宙中发生的事件有关。因此,我们探测宇宙的航程,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
A.我们认识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才是近千年的事
B.“无足轻重”一词强调我们所在的地球对于宇宙来说作用不大。
C.我们对宇宙进行探索实际上也就是对人类的进化与发展进行探索。
D.画线的“我们”一词,其中②指代的内容与①③④指代的内容不同。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A俯瞰kàn,剔除tī,蚩尤chī;B蝙蝠biān,施舍shě;C一瞥piē,举目瞭望liào)。
2.A(B安详 辐射;C 闪烁 荧光屏;D 神秘 即兴)
3.B(A噪声,C迄今 聊以慰藉,D 戛然而止)。
4.B
5.A众说纷纭是指众人的议论多而杂乱。用来限定最终得出“一致”的看法不大合适。(B变幻莫测指变化奇特,不可预测。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也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
6.D(A应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B“惟一”与“之一”相矛盾。C“从事音乐活动”的主语不明,是“人”还是“鸟类”?应为“以至于看起它们来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活动。”)
7.B
8.
(1)B(只能说长时间以来,人们的解释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不能说是迷信传说)。
(2)
①C(极盖区指激光卵所包围的内部区域,而非“极光出现的区域”)。
②D(只有特大极光往往与特大的太阳耀斑爆发和强烈的地磁暴有关,不是所有极光)。
二、能力训练
1.
(1)美研究人员(科学家)动物实验显示姜可能具有抗癌功效。
(2)6—姜醇使癌细胞生长速度慢(或“姜减慢了癌细胞的生长速度”)。
(3)D(原文为“半支莲能延缓鼠体内前列腺肿瘤的生长”“绿茶对防止与癌症相关的人体DNA损伤可能会有所帮助。”而非“绿茶可以防止前列腺肿瘤和与吸烟相关联的癌症的发生”)。
2.B(“无足轻重”一词是要强调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之中的一个天体而已,并不是讲地球对于宇宙的作用)。
滴水·幸福
中国有个古老的习俗,就是在除夕夜包饺子,正当我和父母准备包饺子的材料时,突然停水了。这样,菜洗不成了,面粉和不成了,饺子也包不成了。而最终的影响就是我只能忍受着胃的反抗。唉,偏偏在除夕时停水。
我望着开到最大却不出一滴水,只是发出“咕噜、咕噜”,像鸽子低吟的水龙头,不禁想起了它平日里骄傲的模样,每当打开水龙头,清澈洁净的自来水便会从它的“嘴”里流出来,仿佛水龙头的肚子里装着汪洋大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常常认为洗手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不容易的事啊。
“滴答”,一滴黄色的水珠从我家的龙头里滴出来,接着,水珠汇成了小水流,然后,自来水如瀑布般飞流而下,我赶紧关小了水龙头。哦,终于来水了。我再一次望了一眼流着细流的水龙头,突然感到一种幸福,听说这次停水是因为水泵坏了,维修处的工作人员立刻从家里赶来修好的。正如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写到的一样,当“发现这种幸福时,我大吃一惊”。且不说维修人员们令人感动的敬业精神,仅仅是我们身边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也凝结着许许多多的付出和温暖的关怀。比如吃一顿饺子,需要将饺子煮熟,要用锅、水、天然气、灶台,而饺子又需要面粉、菜和肉。而面粉又是农民种出小麦后再由面粉厂制成,一顿饺子,却包含了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瞬间,这个本是寒冷的冬夜却令我感到无尽的温暖。这时传来妈妈叫我吃饺子的声音,我跑向客厅,温暖的屋子,柔和的灯光,漂亮的装饰,热腾腾的饺子,我拉着爸爸妈妈,吃着美味的饺子,看着窗外的礼花……什么是幸福?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评语]
本文是以“幸福”为话题的考试作文。
生活中往往最普通的点滴却蕴涵着真理,只是我们太不关注这些,以至许多金子般的素材从我们的指缝溜走了,等到需要时,我们只能再拾起被无数人咀嚼过的故事充数。而本文作者却明智地攥紧了自己的拳头,留住了生活的点滴和一闪而过的思绪,让作文真正成为了自我的东西。
文章从停水想到了为别人为社会努力工作着的人们——维修处工人、种小麦的农民……想到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别人的劳动。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其实我们每一天能正常生活就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是很好模仿的,难于模仿的倒是作者的敏感和她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只有了这些,才能永远把平常的日子都当成自己写作的素材库去开掘。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神奇的极光》学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意,从文中筛选出有关“极光”的知识。
2、 通过对极光神奇和美丽的介绍,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结合图片认识极光。
【教学难点】
如何筛选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提问法、点拨法、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大自然总是以神奇和变幻莫测的姿态矗立在我们身边:阴晴雨雪、潮涨潮落、闪电霹雳、海市蜃楼。人类总是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注视着、探究着自然母亲的容颜。今天,我们满含期待的双目停落在一种美丽绝伦的事物身上,它就是激光。请大家看到课文《神奇的极光》,作者曹冲。
二、 整体感知
题目中用“神奇”二字形容激光
《神奇的极光》学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