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迢迢牵牛星教案范文

2024-06-053

迢迢牵牛星教案范文(精选12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范文 篇1

  一、 导语

  1、 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叫教室。按照同学们以往课上踊跃说理解、积极提问题的表现,我觉得这个叫法不妥,应该叫学室。学习、学习,当然是以同学们的学为主,而老师的教是为你们的学服务的。所以这堂课你们希望怎么学?

  2、 我们今天要学的是诗歌。前不久,我们曾学过一首现代诗,它是( 《天上的街市》 )。通过那首诗的学习,你知道欣赏一首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同学们很喜爱诗歌,背了不少的诗歌,也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知识。那你认为我们背诗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呢?       欣赏诗歌精炼含蓄的语言,欣赏诗歌新奇美妙的想象,欣赏诗歌图画般美丽的意境,欣赏诗人真挚动人的感情,在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同时,我们从中收获精彩的语言,收获美丽的诗意,收获或浅或深的感动,从而提升我们做人的层次。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诗,他的文学趣味也就会低下。”所以同学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背诵这样肤浅的层次上,我们要努力走进诗歌,动脑去采撷、去收获。希望同学们在这堂课上勤于动脑,满载而归。

  二、 学习

  1、 我们今天学习《迢迢牵牛星》。请哪个同学来背这首诗。

  2、 请你来回答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3、 你认为怎样阅读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感情?

  要准确理解一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除了品味语言、了解诗的背景等之外,还得学会抓住诗中的意象。意象听去陌生,其实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就是诗中的人物,或景物。如刘禹锡的《秋词》,当中的意象就是晴空、一鹤。晴空湛蓝,鹤冲云霄,这景色多美呀。再加上诗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语句,我们就知道这首诗诗人要抒发的感情是(对秋天的赞美热爱之情。)

  4、 这首诗选自何处?(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一组诗的名字,它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演义开头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古诗十九首大都抒发了那个时代离家在外的游子和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感伤之情。古代有位文学评论家叫钟嵘,他评价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你觉得《迢迢牵牛星》当得起这个赞誉吗?请同学们紧紧抓住诗中的意象,用自己的感情去碰触诗人的感情,用自己的想象去还原填补诗的意境,品读这首你们自认为很熟悉的诗,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或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5、 诗歌赏析

  a、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为什么用“河汉女”而不用“织女星”?         与前面的“星”重复,又不押韵,而且河汉女还引起下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态。         起笔就引导人们抬头仰看深邃广阔、星汉灿烂的夜空,让人们神思直飞向那个凄婉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b、“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      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

  c、织女是天上最能织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却织不成一匹布,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织女内心强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 。      这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伤心        《诗经》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d、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是有人压制了她的爱情。    这句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顾城《远和近》。近在咫尺却如在天涯,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       比较《天上的街市》有关的语句,表达诗人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这儿却表现了织女不能与牛郎相见的痛苦。两相对比,我们更同情饱受思念离愁的织女。

  e、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     以女子的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束,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

  f、叠词的运用。

  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表现女子的美好姿态,皎皎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

  “皎皎”既表现星的明亮,又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真称得上“一字千金”。

  “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无论谁,其实一直都需要美好的感情。诗人用织女的意象来表现自己追求美好爱情而不得的痛苦,我们因为有美好的感情,所以读了之后会深深的理解并同情。这样“披情入文”,我们会在含英咀华的同时收获感动,我们的感情也变得宽容丰盈。所以说,读诗使人变得灵秀。(在黑板上写上“披情入文”、“含英咀华”,并解释)

  6、请同学来读诗。

  7、请你来总结这堂课上你的所学所得,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学法,可以从语言,也可以从你的感受或联想等等。

  8、学生合作读诗    

  (其他同学朗诵)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女:望着你在河的那边            用扁担把星的闪耀挑在牢靠的双肩

  男:望着你在河的那边            用机杼把夜的深邃织成无尽的长绢

  女:我怎能织起一丝一缕          终日守望你远远的背影

  是思念摇动机杼织出夜幕       将你的闪亮衬托得鲜明

  男:我怎能挑起一两一斤          终日守望你远远的背影

  是思念撑起扁担挑起星辰      将你的面孔映照得清晰

  合:浅浅的河汉告诉我       告诉我岁月的失落     告诉我距离的冷漠

  女:让我的话传到那一边       哪怕单位是光年

  合:浅浅的河汉告诉我       告诉我岁月的失落       告诉我距离的冷漠

  男:你看那流星它悄悄滑落       那是灼热的泪珠在闪烁

  (其他同学朗诵)

  当我们再次抬头看那熟悉的夜空时,我们也许会多了浪漫的联想,诗意的感受。所以这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语言,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诗意。人生有诗歌相陪,那该是多么美好的诗意人生呀。

  三、 请同学们抓住意象、披情入文、含英咀华课后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把你读后的感受和理解写在家作本上。

迢迢牵牛星教案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词、句、艺术手法)

  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3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

  (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

  (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

  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

  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

  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

  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

  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

  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抒写了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苦,突出表现了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汉时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九)小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1把握诗歌的特点。

  2从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来理解古诗。

  3反复诵读,品味,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4抓住关键字词或诗句,以点代面。

  (十)当堂练习:(赏析《杳杳寒山道》)

  1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

  2赏析诗中叠字艺术效果。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中,不知时间变化,分辨不出春去秋来的感受,表达他冷漠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融为一体。

  (十一)课后作业:

  1用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自学《归园田居》。

  2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迢迢牵牛星教案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

  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 古诗十九首》 (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 在艺术上继承了《 诗经》 、《 楚辞》 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 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 诗品》 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 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

  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

  点拨字音:

  纤:xi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 札zhá

  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 “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

  2、集体朗读

  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

  (集体朗读)

  3、录音播放

  来,我们听一下录音,看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大家要认真听。

  4、好,大家听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指明学生回答)

  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 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一)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情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译文:牵牛星位于遥远之处,织女星明亮而皎洁。

  提问一: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明确:描写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织女。 “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引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请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因此,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降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而织女则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后来,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两人遂结为夫妇,生一男一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拘回天上。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织女之间一划,变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川(银河),于是,牛郎在银河以南,织女在银河以北,遥遥相对,无法相见。

  探究:这里用到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里用到了“互文”的手法。“迢迢”既修饰牛郎,也修饰织女;而“皎皎”同样也是这种情况。

  知识点回顾: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译文: 织女摆动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明确:这里进一步描绘了织女织布的形象。

  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译文:(因相思)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匹,哭得泪如雨下)

  提问二:前一句写织女忙绿地织布,她整天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

  (之前我们学过《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十三能织素”,而织女是仙女,肯定比刘兰芝厉害得多,为什么还是会“不成章”呢?)

  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提问三: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什么情感?

  明确: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极。 这种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背)

  相去复几许?

  译文:银河既清且浅,相距又有多远?

  且:并且,表并列关系。

  去:距离 (一词多义:离开;除掉;丢弃;到去。)

  复:副词,又(一词多义。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赋税徭役;通“覆”覆盖;繁复)

  提问四: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明确: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仅有又清又浅的银河相隔,(牛郎织女)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那么,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什么?(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二)艺术特色

  提问五: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叠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叠词的使用或是状貌或是摹声或是绘情都准确而生动收到较佳的效果。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在《 迢迢牵牛星》中,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

  “迢迢”,写距离之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皎皎”,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动人),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由远而近,先物后人。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纤纤”和“札札”, 形声生情。

  “盈盈”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四、课外拓展

  1、牛郎织女鹊桥会 古来诗词吟咏多。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被传诵。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下面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鹊桥仙·七夕》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特别是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众人大多慨叹牛郎织女相见太难时,它却反其意认为坚贞的爱情不在于耳鬓厮磨。

迢迢牵牛星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知诗人,解诗题。

  韩,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一)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把词语连成句子,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全班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展开想象悟诗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 御柳)

  2.“飞花”是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

  ①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②指导读出花飞柳摇的美。

  ③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3.交流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二句。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板书:蜡烛 轻烟)

  四、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1.补充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2.寒食节民间禁火,而汉宫却传烛赐火,这说明了什么?

  (皇帝特许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寒食

  以汉喻今

  流露不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提问:这是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

  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集体交流。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

  迢迢(tiáotiáo) 皎皎(jiǎojiǎo) 擢(zhuó)素手 札札(zházhá) 机杼(jīzhù) 脉脉(mòmò)

  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迢迢牵牛星教案范文

迢迢牵牛星教案范文(精选12篇)迢迢牵牛星教案范文 篇1  一、 导语   1、 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叫教室。按照同学们以往课上踊跃说理解...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