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8、7、
十几减9、8、7、(精选15篇)
十几减9、8、7、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二册第1页的例题、“试一试”,第2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一是重情境,用故事情境贯串全课: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三是重交流,有组内、有全班等多种交流形式;四重指导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时提出交流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美丽的秋天到了,小猴的桃园又是大丰收,小朋友们想到小猴的桃园去看一看吗?
教师出示桃园,学生看图
问:小猴的桃园美吗?桃结得多不多?
小猴的桃多得吃不完,小朋友们能替小猴想个办法吗?
学生回答。
小猴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上街卖桃。你们看,小猴来了!
播放动画:小猴喊:卖桃啦,卖桃啦,又大又红的桃子谁来买!这时来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说:小猴,我买九个桃子。
小猴说:我有13个桃,卖给小猴9个,我还剩几个?小朋友们,你们能我算一算吗?
问:小猴带了几个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猴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小猴带了13个桃,盒子里有10个,盒子外面有3个,合起来是13个。
13-9=4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13-9=4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如果你是小猴,你怎样拿桃给小兔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说,并用手指一指是怎样拿的。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放了10个桃,盒子外面有3个桃。13-9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本小组的组员听。请小组长安排好交流的顺序,一个组员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仔细看别人怎样拿桃的,你和他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全部说完的小组插上一颗合作星。
学生用学操作具,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与学生一起探索。
全班交流。指名上讲台说一说,在黑板上指一指。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拿法,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一个一个地拿,拿了9个,还剩4个。(出示13-1-1-1-1-1-1-1 -1-1=4)
2、先从盒外拿3个,再从盒内拿 6个,还剩4个。(出示13-3=10,10-6=4)
3、从盒子里拿走9个,剩下1个和外边3个合起来是3个。(出示10-9=1,1+3=4)
4、因为9+4=13所以13-9=4。(出示9+4=13,13-9=4)
5、因为13可以分成9和4,所以13-9=4。
6、先拿走一盒,再还给小猴一个,1和3合起来是4。(出示:13-10=3,3+1=4)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13-9=4。表扬自己,奖给自己一颗智慧星。
三、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试一试:12-9= 16-9=
要求:请小朋友们用喜欢的方法做一做,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全班交流。
四、巩固与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1)自己说说图意;(2想想怎样做;(3)独立做:(4)反馈。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计算;(2)反馈;(3)你有什么发现?
3、分组游戏。
蜗牛推车。
要求:组长戴上头饰,扮做蜗牛推车,组员计算,算得好的可以让他做蜗牛表演一次。
学生游戏,进行计算。
4、十几减9的算式还有哪些?
全班交流,教师把下列卡片贴在黑板上。
19-9=
17-9=
11-9=
14-9=
15-9=
18-9=
你能按一定顺序排一排吗?小组内讨论一下,指名排一排,并说出是怎样排的?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问: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由发表意见。
五、全课总结 。
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小组学习中,你有什么发现?你受到什么启发?现在又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时候了。
十几减9、8、7、 篇2
教案示例一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1图.
(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
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
(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
(4)例1应该怎样想?
分组交流,并填书;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读算式: 12-7=5.
2.【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2:11-7=□ 15-7=□
(1)分组交流.
(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
(3)订正时,读算式11-7=4, 15-7=8.
3.【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3:14-7=□ 16-7=□ 13-7=□
(1)独立填写.
(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3.通过比较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1.口算:
14-8= 15-9= 12-7=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1) (2)
二、教学例4.
由复习题3(1)引出例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
(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出示例4.
(2)正确读题.
(3)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
(4)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列式计算 7+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
2.教学例5.【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由复习题3(2)引出例5.
(1)学生读题.
(2)指名叙述题意,说出已知条件的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比较例4和例5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问:求黑兔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
3.比较.
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
相同的地方是:学校养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师:什么时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汇报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
1.小明家有7条白金鱼,8条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2.小明家有白金鱼和红金鱼一共15条.白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布置作业
练习三10、1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以内的减法.
游戏准备
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
游戏过程
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
2.游戏过程举例:拿着 的同学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 卡片的同学就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并立刻走到拿 的同学身边.其它的同学一起读:10减3等于7,对对对,请上位.
十几减9、8、7、 篇3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十几减9、8、7、 篇4
教案示例一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1图.
(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
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
(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
(4)例1应该怎样想?
分组交流,并填书;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读算式: 12-7=5.
2.【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2:11-7=□ 15-7=□
(1)分组交流.
(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
(3)订正时,读算式11-7=4, 15-7=8.
3.【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3:14-7=□ 16-7=□ 13-7=□
(1)独立填写.
(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3.通过比较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1.口算:
14-8= 15-9= 12-7=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1) (2)
二、教学例4.
由复习题3(1)引出例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
(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出示例4.
(2)正确读题.
(3)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
(4)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列式计算 7+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
2.教学例5.【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由复习题3(2)引出例5.
(1)学生读题.
(2)指名叙述题意,说出已知条件的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比较例4和例5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问:求黑兔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
3.比较.
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
相同的地方是:学校养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师:什么时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汇报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
1.小明家有7条白金鱼,8条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2.小明家有白金鱼和红金鱼一共15条.白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布置作业
练习三10、1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以内的减法.
游戏准备
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
游戏过程
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
2.游戏过程举例:拿着 的同学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 卡片的同学就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并立刻走到拿 的同学身边.其它的同学一起读:10减3等于7,对对对,请上位.
十几减9、8、7、 篇5
教案示例一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例1的投影片或图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出示下面口算卡片,
十几减9、8、7、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