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方案
《灯光》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7篇)
《灯光》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题名称
《灯光》
科 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
分析
《灯光》是一篇老课文,现在的孩子远离战争岁月,所以感受不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背后有着多少革命先烈在流血牺牲。因此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让他们去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生虽能有所感悟并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有待提高,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理想教育是对这篇课文教学的定位。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2.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三、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大屏幕;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自学本课生字。
3、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 课前演讲。(3分钟)
学生演讲。(至少两名同学演讲。演讲内容:课前搜集的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
教学活动2
(二)师生谈话,歌曲导入。
课件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灯光》这篇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灯光)。
教学活动3
(三)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小组探究。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复习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悟到了郝副营长的什么精神?
4)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什么?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教学活动4
(四)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各组推选一位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同学认真听并可以补充发言。
2、教师整理归纳学生发言,总结本课。
教学活动5
(五)回归整体,感知全文。
1.、简介作者,祭奠缅怀革命先烈。(课件出示)
2、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3、有感情的齐读本文。
教学活动6
(六)延伸课外,提升情感
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课外阅读《七根火柴》,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
2、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灯光》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理解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
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感悟文章的人文内涵。
重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显示思考题:冬夜的灯光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启发学生思考,导入课题。
(二)初读感悟,自主学习
1、是陌生荒原里那辆不倦夜行的汽车引起你注意,还是农家门前暗夜中亮起的灯光使你
激动?
2、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精读体验,合作探究
1、找出文章中描写小镇和冬夜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2、这个荒凉的小镇地方偏僻,天气寒冷,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感觉到“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品味文章
你觉得本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美,最能打动你呢?并说说理由(文章的人文内涵或主旨、语言、结构、表现方式上探究)。
小结 多媒体显示
五)扩展阅读 阅读《第六枚戒指》,回答问题。
第六枚戒指
<美>简·伯特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工作对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往楼上。
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珍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派很大的展品橱窗,还有两个专供客人看购珠宝的小屋。
我的职责是管理商品,在经理室外帮忙和传接电话,要干得热情、敏捷,还要防盗。
圣诞节临近,工作日趋紧张、兴奋,我也忧虑起来。忙季过后我就得走,恢复往昔可怕的奔波日子。然而幸运之神却来临了。
一天下午,我听到经理对总管说:“艾艾那个小管理员很不赖,我挺喜欢她那个快活劲。”
我竖起耳朵听到总管回答:“是,这姑娘挺不错,我正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让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
翌日,我冒雨赶到店里。距圣诞节只剩下一周时间,全店人员都绷紧了神经。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儿,白皮肤,大约三十来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企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
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但我还牵挂着其他事,很快就把他忘了。
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橱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总管先生激动不安地匆匆赶来,但没有发火。他知道我这一天是在怎样干活,只是说:“快捡起来,放回碟子。”
我弯着腰,几欲泪下地说:“先生,小屋还有顾客等着呢。”
“我去那边,孩子。你快捡起这些戒指!”
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了,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明白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
当他的手就要触及门柄时,我叫道:“对不起,先生。”
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枚,那简直不敢想像!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
“什么事?”他问。他的脸肌在抽搐。
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什么是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我还能想像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猛地,我知道该怎样作答了。母亲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个男人会伤害我。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
“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我说。
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他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低声地说:“也祝您好运。”他推开店门,消失在浓雾里。
我慢慢转过身,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我”是靠什么办法使戒指“完璧归赵”的,他又为什么要“归还失主”?他们二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3、文中的“艾艾”在哪一个方面给你留下了美好或深刻的印象?(谈印象,要求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
《灯光》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大家都很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今天我们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的作者是王志坚,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板书课题:
灯光
二、自学课文,布置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查阅工具书。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了?
3、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挺进:军队一直向前进。
围歼战:把敌人包围起来加以歼灭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间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突击连:对敌人发起突然攻击,为大部队开路的连队。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起来的短墙。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2、课文讲了这么一件事:
“我”看到天an门的灯光想起了一个有关灯光的真实故事。在同国民党的战斗中,解放军的好副营长为了找到突破口,在黑暗中用火柴点燃了一本书,照亮了前进的方向,而自己却牺牲了。
3、学生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出受感动的原因。不理解的问题题出来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那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那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⑴ 幻灯显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an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① “我”为什么看到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心头会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呢?
② 朗读以上句子。
⑵ 幻灯显示: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幅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附图,默默地沉思着。
从以上句子体会到郝副营长在激战之前心情是很平静的,才会去看书上的插图。从他的“沉思”中体会到他对光明的向往。
⑶ 幻灯显示: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① 引导学生谈体会。
② 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⑷ 幻灯显示: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① 引导学生谈体会。
② 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⑸ 幻灯显示:
在天an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从以上句子体会到“我”对战友的深切的怀念,并决心不忘过去,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五、思考
细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在书旁写上批注。
1、学生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写上批注,同桌也可以进行交流。
2、集体讨论汇报:
⑴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⑵ 第一次出现是作者漫步在天an门广场,由看到的千万盏灯时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an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可能想到的是今天我们的祖国富强了,人民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二者一切,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由此引起了战争时代的回忆。
⑶ 第二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等下读书,发出的自言自语。郝副营长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一本破书上的一幅插图,图上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等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可能想到的是:图上的孩子能够在灯光下聚精会神地读书时多么幸福啊!而我却还没有见过电灯,要是也能用上电灯,那该多好啊!
⑷ 第三次出现,是在郝营长憧憬未来时说的。他说这句话时,看到的还是那本破书上的插图。可能想到了,如果革命胜利了,我们也能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3、指导朗读课文,文中三处出现“多好呀!”句子的段落。
六、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七、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八、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yóu qí jī liè zì yán zì yǔ qiān jūn yí fà
( ) ( )( ) ( )
wēi ruò zàn tàn zhù shì
( ) ( ) ( )
zhèn tiān dòng dì jiē èr lián sān huá dēng
( )( ) ( )
2、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由天an门广场上的_____想起了一个有关_____的真实故事。在同_____军队的战斗中,“我”的战友_____为了找到突破
口,在黑暗中用火柴点燃了一本书,照亮了前方的路,而自己却_____了。
3、把你学习《灯光》一课后的感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看到:千万盏灯
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来到郝营长身边
对未来无限憧憬
灯光 回忆往事 高举点燃的书照明
献出宝贵生命
怀念战友
《灯光》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灯光》主要是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2、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啊”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小组合作,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让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3、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我们该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已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已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
三、不足之处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接着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然后齐读文中描写灯光的语句。通过在“读、悟、说、读”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最后拓展延伸,畅所欲言:(欣赏都市夜景图片)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得到了许多的启示,教师及时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灯光》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佚名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
《灯光》教学设计方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