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称象》教学设计方案

2024-06-052

《称象》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2篇)

《称象》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理解动脑筋的真正含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训练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和复述一件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和道理,能认同别人的优点,积极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学生明白:爱动脑筋能成为聪明的人;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动手试验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部分同学阅读目标不够明确,效率不高。

  2、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能力较强。

  4、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

  5、大部分同学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较强,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批注阅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强调学生读书时阅读批注的重要性,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动笔或圈画,以提高学习效率。

  感情朗读法:朗读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节课侧重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领悟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

  自学探究法: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自主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学会与老师、文本对话,运用读读、想想、议议来反馈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件演示法: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是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来领会其中的道理,即水的浮力知识。

  重点教学法: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着重抓住曹冲称象的办法的重点顺序连词进行教学。

  异性思维法:善于模仿是儿童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利用课文为我们塑造的典型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遇事多观察、多思考,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本,课前有关大象、曹操、曹冲资料的参阅。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放松:欣赏“聪明一休”歌曲

  (一)设计悬念、揭题激趣(3分钟)

  1、导入语:小朋友,你们知道中国的古代四大名著吗?你知道现存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呢?你想知道一头大象有多重吗?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学习三国时一位7岁的小朋友称象的故事,有兴趣吗?2、板书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0分钟)

  1、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借助各种手段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聆听课文范读,订正字音。(课件出示范读)

  4、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个别读、接龙读、整体读)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做到将学的东西心里有底了。

  (三)抓住重点、细读明理(12分钟)

  1、学生自读全文,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并和同桌说一说。接着请一位学生把答案完整地说一说。要求用上“有的……有的……”的句式。教师提问:课文里面具体是怎样写的呢?(课件出示表格,完成表格)

  2、对比句子。(课件出示练习题:知识检查第一题)

  3、提问:最后,曹操采纳了谁的办法?

  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来称象?让学生边读边找出并标出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及其有先后顺序的连词。接着分析曹冲称象的过程。(随机出示课件)分析完后,让学生借助书上的顺序连词“把……然后……再把……再……”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再让学生讨论:曹冲想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他是怎样想出办法的?引导学生学会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

  4、自学第五段,思考:曹操听了为什么点头微笑?象称出来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理解词语“果然”,并用“果然”一词造句。

  设计意图: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自己观看称象过程的课件,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到学习,研究,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激情抒发,深入感悟。(8分钟)

  1、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学会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3、讨论:曹操为什么不采用官员建议的方法?(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塑造的典型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遇事多观察、多思考,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启发想象、拓展延伸(6分钟)

  1、讨论:七岁的曹冲为什么会正确地称出大象的重量呢?(课件出示题目)

  2、假如你也在场,聪明的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称象呢?(课件出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检查学生对称象过程的理解与掌握。(课件出示练习题:知识检查第二题)

  设计意图:质疑激发学生去想去构思,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布置作业(1分钟)(课件出示)

  1、田字本上抄写自己感觉易写错的生字,几个几遍自己定。

  2、回家找时间自己做做实验,给你的亲人或朋友讲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3、摘抄文中写大象又高又大的句子,自己照样子学着也写一个句子。

  4、想办法去知道曹操和曹冲的其他故事,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要面向所有学生,出一些层次不一的习题,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有选择地去完成,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

  板书设计:

  称   象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

  大象=石头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多样评价方式,教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等形式,即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变化。

  一)评价学生

  1、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练习题的的方式呈现。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态度,即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完成教学中的各项学习活动。以老师给予及时地肯定、适度的鼓励、树立榜样和互评为主。

  3、学生自我评价:

  (1)评价项目:课前准备、参与态度、学习收获

  (2)评价内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的资料对本节课是否能够合理的应用;

  2)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

  参与态度:

  1)是否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问题;                               

  2)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合作学习是否主动和他人配合,并积极采纳他人合理的建议和想法。

  学习收获:

  1)这节课是否有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

  二)评价教师

  由学生及听课教师评价。

  角色把握:

  是否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引导者。

  环境营造:

  1)是否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

  2)是否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

  以上评价分优良、一般、较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尝试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应该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用激将法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对个别学困生则采取优生帮扶和教师个别指教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基本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都有所收获。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称象》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文特点】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⑴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⑵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⑶ 人物: 曹操 ,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 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⑴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⑵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⑶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⑷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十、板书: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 点头微笑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àn

  (        )   (       )   (        )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⑴ dé (    )   ⑵ dē (     )  ⑶ děi (    )

  2、曹操听了直摇头。

  ⑴ 不弯由 (     )     ⑵ 把弯由的伸开(      )

  ⑶ 爽快(    )       ⑷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称象》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称象》。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讨论,解决,延伸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便可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升华。

  二、说教材

  《称象》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大象的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过程的介绍以及与大臣称象方法的比较,说明了曹冲的机智与聪慧。本文内容充满生趣,语言通俗易懂。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只要平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将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低学段学生思维活跃,模仿性强的特征,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称象说课稿|称象说课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精神。

  掌握称象的过程是对课文理解的关键,所以我将曹冲称象的过程定为重点。

  探究称象方法的原因,低学段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将学习曹冲遇事多观察动脑定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低学段学生好奇心强,爱动手,敢质疑,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就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所以我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质疑提问法:

  学贵有疑。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就课题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自学讨论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而小组合作讨论正是其精神实质的体验。在教学中我将合作性学习大量用于“释疑课题问题,讨论官员,曹冲如何去称象”等重要环节。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3、朗读理解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既是重要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我在重要段落,个别字句均采用齐读,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通过朗读更加准确的把握主体思想。

  4、动手操作法:

  多媒体与实物教学的

《称象》教学设计方案

《称象》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2篇)《称象》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