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认识=、>、<

2024-06-054

认识=、>、<(通用12篇)

认识=、>、< 篇1

  (五) 认识6—9

  一、 教学目标:

  1、 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

  2、 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二、 教学过程:

  1、 认识6—9。

  ①出示套圈游戏,观察到什么?小朋友交流汇报

  ②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

  ③找数字卡。

  ④涂色游戏,想想做做第1题。

  2、学写6—9。

  三、 巩固深化:

  第一关:游乐城,想想做做第3题。

  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第4题。

  第三关:找座位。第5题。

  第四关:吃水果。第6题。

  四、 总结评价,归纳。

  教后记:1 小学生基本上能掌握6、7、8、9具体含义和书写。

  2 较多错误的是8的书写顺序。

  3 联系生活用数字说话学生还说得不够好,不够开阔。

  (四) 10的认识

  一、 教学目标:

  1、 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 在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二、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位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的在台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们数鸭子,我请同学们帮我数一数由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三、 学过程:

  1、 出示挂图,数出10个小朋友。

  2、 实物操作。(用圆形代替小朋友)

  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字是10

  4、 拓展应用,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说一说。

  5、 写10比赛。

  6、 总结

  四、 巩固深化:①想一想做一做:第1题。认数,数数。

  ②游戏2—4题。

  五、 总结谈话: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

  教后记:1 这节课由于内容比较少,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2 书写也写的比较好。

认识=、>、< 篇2

  认识=、>、<

  仪征市新集中心学校  凌广红

  教学内容: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  第四小节

  教学目标 :

  1、在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运动会的挂图、各种小动物的头像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谈话:森林运动会开始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情景图

  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同学们看一看有几支代表队?

  2、学生汇报

  3、在仔细看一看,每个队有几名队员?

  生答

  二、设计比赛方案

  谈话:现在四队队员要进行拔河比赛,可是比赛方案还没有呢,请你来当小裁判,你想让哪两队在一起比赛?

  1、分组讨论比赛方案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三、认识=

  提问:刚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种比赛方案,你们觉得哪个队比赛最能体现拔河比赛的公平?

  学生回答。

  1、问为什么,师贴图板书。

  2、我们来把小兔和小猴手拉手,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有好朋友?

  一边说一边连线。

  3、你发现了什么?生答,所以它们一样多。

  4、在4与4之间写=,它的名字叫“等号”,跟老师来读。

  5、仔细看一看等号应该怎样写?

  6、你认为写等号有什么要注意呢?

  7、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教师范写,你们也能象老师一样吗,打开书试一试。

  四、认识>、<

  1、师:为什么你们觉得小松鼠队和小熊队不公平呢?

  生答

  2、松鼠有几只?师贴图并板书5

  小熊有几只?师贴图 并板书3

  3、我们来看一看,教师连线

  哦,通过图,小松鼠确实比小熊怎样?也就是5比3怎样?

  4、我们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板书:大于号)它的名字叫“大于号”跟老师读,5>3

  5、大于号怎样写呢?

  直接范写,学生练写

  6、小松鼠比小熊多,那么小熊比小松鼠呢?也就是3比5怎么样?我们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板书:小于号)它的名字叫小于号,跟老师读小于号,3<5

  7、小于号怎样写呢?

  直接范写,学生练写

  五、>、<比较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和<长的非常像,你能看出他们不同的地方吗?

  对,他们开口不同,开口朝左,尖尖朝右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尖尖朝左的是小于号

  2、这是>,这是<

  下面老师说,你们也用手势来摆一摆。

  师说大于号生摆,师说小于号升摆。

  3、>和<长得很像,我们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于是他们编了一首歌让我们记住它们,听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掉。

  六、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拔河比赛,我们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下面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来赛一赛好吗?

  1、圆片弟弟给你们出题目了,有几个圆片?

  谁愿意上来帖,要和它同样多,比它帖的多,比它贴的少。

  2、圆片弟弟看到你们把题目做出来了,有点不服气,把三角和方形也找来考你们。

  出示题目

  第一题

  3、你听,他们只夸你们聪明呢!你们能把下面题目做出来吗?

  打开书做题目

  4、我们来看最后一题,出示4>  ,是什么意思?

  集体订正

  七、总结

认识=、>、<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的例题,第2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在认识1~5和0这两段内容后面,安排了“=、>、<”,使学生认识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这三个符号,并加深对已学的数的认识。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教材以“森林运动会”上的动物为素材,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表示。先从兔子和猴子的只数一一对应的比较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意思、读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认识“…比…多”、“…比…少”,联系比较的结果,理解“>”和“<”的意思、读法和用法。教材中还分别安排了=、>和<的写法。

  “想想做做”根据数的大小进行判断,使学生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评:教师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喜爱的“森林运动会”的场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能快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饶有兴趣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

  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

  教唱歌曲。

  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

  [评:在突破>、<的教学难点时,教师不是将“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尖朝前是小于号”及“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些说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想像、比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总结出这些说法。这样做切实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再以儿歌形式教唱,巩固了学生对>、<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 “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填空,其余学生书上练习。(集体订正,选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2 “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3 “想想做做”第3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评:学生自己小结,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比由教师小结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评]

  评价一节数学课,不光要看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看教学的全过程,是不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是否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归纳,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节课正是依据这个认识,在教学“同样多” 时,引导学生通过看清兔子和猴子一个对一个正好对完,并指导学生说出“同样多”、“4=4”;在教学“多”、“少”时,仍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讨论。整个教学都体现了引导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最后用歌曲来记住这些符号,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一直在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数学。

认识=、>、< 篇4

  小学数学第一册练习九

  l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l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l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l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图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 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2. 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      9            反过来   < 10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

  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

  (4)     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

认识=、>、<

认识=、>、<(通用12篇)认识=、>、< 篇1  (五) 认识6—9  一、 教学目标:  1、 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