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的加减法
89的加减法(通用14篇)
89的加减法 篇1
8和9 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p56 p57页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小游戏(8和9的组成)
二.传授新知
1.8的加减法
出示课件(老鼠图)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左边有6只老鼠,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
板书:6+2=8 2+6=8
为什么?
学生说出减法的意思.8-2=6 8-6=2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小朋友你还能列出哪些数相加等于8?
2.9的加减法
出示课件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左边有7只熊,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
板书:7+2=9 2+7=9
为什么?
9-2=7 9-7=2
你还能列出哪些数相加等于9?
三练习
1.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2.p61 7,8
3.口算卡练习
89的加减法 篇2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水果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旧知(小游戏):请两个学生上来,伸出手指,使两个学生的手指组成6(7).
2.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小兔子吗?今天啊,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但是呢他给小朋友们设了三关.我们一起努力来迎接挑战,闯过这三关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
(教学加法1)(第一关)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吧!这图上有什么?
生:小乌龟
师: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5+1=6
师:为什么5+1=6?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5和1可以组成6
师:那从右往左看,你能能用另一个算式吗?
生:1+5=6
师:为什么1+5=6?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和5可以组成6
师:比较看看,是同一幅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小朋友们看的方向不同,从左往右看,小乌龟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小乌龟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一幅图就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全班齐读两个算式.
师: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先引导学生说相同点:两道都是加法算式,相加的两个数都是1和5,得数都是6.
不同点: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小结:从小乌龟的图中,我们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2.出示一张草莓图,你能列式吗?请小朋友们自己用小花来代替草莓摆一摆,把算式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点名回答.
生:3+3=6
师:为什么只写一道算式啊?
生:从左往右看,和从右往左看,都是3+3=6
师:为什么3+3等于6啊?
生:3和3可以组成6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6根小棒摆一摆,你还可以写出几题结果等于6的加法算式,请写在纸上.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写.
然后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2+4=6 4+2=6 0+6=6 6+0=6)
(教学加法2)(第二关)
3.出示一张小猫图,请小朋友们列式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做一做这题,把算式写在纸上.然后教师投影仪上展示.教学方法同上.3+4=7 4+3=7
(教学减法)(第三关)
1.仍旧出示乌龟图
师:接着闯第三关,我们加油哦,最后一关了.来说说图的意思?
生:本来有6只小乌龟,后来跑走了一只,还剩5只小乌龟.
师:小兔子说,你能看图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1=5
师:为什么6-1=5?
生:6可以分成 1和5
师:如果是那5只跑掉了,你能怎么列式啊?
生:6-5=1
师:到现在为止,关于这张小乌龟的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啊?
生:4道
小结:从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数;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数.
(三) 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看着这张图,你能列出4道算式吗?
2+5=7 5+2=7 7-2=5 7-5=2
师:闯关成功了,那我们就来做做游戏,轻松一下吧!
2.在小黑板上,贴有7个笑脸,每个笑脸背面都有一道口算,请小朋友们自己举手来解答,答对了把笑脸送给他.
3.教学在田字格里写算式.:教师出示写有算式的田字格的黑板,边演示边讲:每一个数占一格,加号,减号也要各占一格;加号的横要与横线重合,加号的竖要写在横线的中间,要直;等号的横要分别画在横线的两边,要平.
89的加减法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的确定,立足双基,注重发展,力求创新。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计算,有效地发掘了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为学习8、9的加减法计算做好了铺垫。]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看图说话”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像能力。并为下一步“尝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
3人写算式,1人记录。
[这里要求小组合作活动,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同时,学生对8的加减法的尝试计算,有利于学生再现已有的计算经验,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
(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板书:7+2= 9-2=
2+7= 9-7= )
[操作学具对学生的计算很有启发,但初入学的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还有一定难度,故适当进行操作性指导是必要的。]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 8-2=
2+6= 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创造空间,将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和恰当运用数学知识相结合。这种梯形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
5+3=( ) 8-3=( )
3+5=( ) 8-5=( )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的方法很多,可能会用数数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组成,可能用到调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思想,还可能想到利用加法来算减法。总之,要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吗?”
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学生在争论的同时势必要利用黑板上的算式对加减法间的关系进行不完全的儿童化的归纳)。
[老师的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学生主动、自由的争论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一个目标,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归纳意识。]
4.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7+1=( 8 )
抢答:8-7=( )
师:怎么想出来的?
(大部分学生都会想7+1=8,所以8-7=1。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利用评价手段让学生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如:他好棒呀!大家计算减法时很多都用数数或想组成的方法,他竟然能用加法来计算减法!今天我才知道,咱们班还藏着一个数学天才!)
[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点出了一种计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它的效果胜过了“三令五申”的讲解。]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小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学以致用
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
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
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
如:小鹏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球迷,特爱踢球。瞧,星期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他就爬起来踢球了!
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
(学生会讲出射门的有2个球,没射门的有7个球等情节)
[读讲故事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积极地理解图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并为写算式提供了丰富的数量关系。]
计算:7+2= 9-2=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师:还能列其他加减法算式吗?
(2+7=9 9-7=2 7-2=5)
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作业
教学设计说明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作了如下思考:
1.以“双基”为载体,以“发展”为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分“知识”、“技能”、“意识”三个方面:知识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技能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三方面立足于新课标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思想,对本节课教学起着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2.“开放”的教材观
教材能体现出教学的目标和部分教学方式,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毕竟是局限的,我们的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两页纸”。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洞悉教学的要旨,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增加了操作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逐渐感受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重视操作活动,使学生“动手做学问”
学生不是白纸,数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认知经验,这是他们继续求知的基础,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里学生要学习8、9的加减法,我先让学生根据“恐龙图”进行8的加减法的尝试性计算,使学生再现了已有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产生“思考”。
4.教学方式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个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一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己的教案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采用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和“老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在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 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点拨者。
2.选择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艺术性:采用师评、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等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
总之,此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活动的交流空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过程”的重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执教:河南省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张红培
评析:河南省许昌市教研室 张红娜
89的加减法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6页
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⒉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探索并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还记得凑十歌”吗?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10歌,都会背了,看看你会不会运用:出示10的组成填空。66页上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10的组成解决问题。出示课题:10的加减法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卡片”,要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有信心得到吗?我们要加油呀。(出示身上贴着算式的卡通娃娃,)。
二、复习,看图列算式
1出示图,问一幅图可以列几个算式
出示9只鸭子四只水中游,五只岸上走。看图列出4个算式。怎么想的?
2师:刚才,小朋友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几个算式都是有关9的加减法。有关10的加减法也有很多,如果让你自己找有关10的加减你能找到吗?这节课,我们就运用10的组成解决问题。出示课题:10的加减法
三、相信大家通过例题中,观察点子图填一填,一定会找出这些算式的。
首先,老师和大家一起找一组。
出示点子图(9个蓝的,1个红的)
看图你会怎样列式?(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列)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点子?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把9和1合起来应该怎样列式?(出示板书9+1=10;1+9=10)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9+1=10的?
学生可能说出:①因为9添上1是10;②数出来的;③因为9和1组成10;④因为会算1+9=10,所9+1=10等等。
师:同学们算9+1=( )的办法可真不少,列减法算式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用减法算?(板书10-1=9、10-9=1)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10-9=1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①数出来的;②因为10可以分成9和1;③因为9+1=10(或1+9=10;或10-1=9)所以10-9=1等等。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管算加法还是算减法,使用的办法都很多,既可以数,还可以想组成,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哪种方法最快?
做加减法时尽量用数的组成,实在想不起来了,再用其他方法。
问:观察刚才我们看图列出的四个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那10、9、1这3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看图列式,要弄清每个量及他们的关系,才能正确列式。
3、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
打开书,66页看点子图,完成算式,一会再交流。
学生回报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5+5=10 10-5=5问:为什么这一组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你还能写出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吗?(可能会说出10+0=10 0+10=10 10-0=10 10-10=0)
我们用很多方法计算10的加减法,最快最常用的是想10的组成。我们再来复习一下10的组成。
四、轻松一刻
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五、巩固深化
1、对口令: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师生同做。
例如:师出“8”,生出“2”,接着师说“8+2=10”,生说“2+8=10”。
(2)同桌互做。
2.10减几。
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方格上的数,请对应算出得数。
我找男生女生各一人,谁胜了就奖励给谁。
3、看图列式
是不是所有的图都能列四个算式?做68页第七题
学生独立解决。回报:看图编题,提数学问题。
看图列式要看清题中三个量的关系,找准要求什么。
4、我最出色
出示卡通卡片,两人抢答。奖励胜者。
六、提高题
这节课同学们都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老师有困难想请你们帮忙。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七、总结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你们对自己表现满意吗?
89的加减法 篇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加和减(一)》中第55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55~56页的“想想做做”等习题。教材分析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另外,学习这部分内容还可以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中,教材选用学生喜爱的足球比赛这一情境,让学生联系图意列出相应的4道算式,学生心理上很乐意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试一试”让学生通过操作抛花片,根据10个学具可能出现的正、反面几种情况,自主探索的所有算式。这样把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起来。“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对口令”、“小兔出题”、“开放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盎然兴趣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教学难点是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PGN0156.TXT/PGN>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2.正确计算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3.逐步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生鼓掌祝贺。)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数最多。【教师借体育时事创设情境,学生既了解了信息,又置身于比赛的模拟情境,增添了学习动力。】二、复习铺垫。1.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2.师:( )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1“球”。三、自主探究。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学生可能会答:分成左边3个小朋友和右边7个小朋友;可以分成穿黄衣服的6个小朋友和穿蓝衣服的4个小朋友;还可以</PGN0157.TXT/PGN>把这些小朋友分成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师生交流: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生:6+4= 10-6=4+6= 10-4=)师: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课本翻到第48页,试着填一填。(生尝试做,师巡视。)师生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生可能会有以下回答:(1)从图上数一数,共有10个小朋友,所以6+4=10;(2)因为10可以分成6和4,所以6+4=10;(3)因为6+4=10,所以4+6也就等于10。(4)因为6+4=10,所以10-6=4;(5)因为10-6=4,所以10-4=6……)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的3组题。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教师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引出了学生对图意的不同理解,教师机智地把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及时引到正题(球赛的常规知识),尔后教师又放手让学生说得到算式结果的多种途径,于是又“爆”出一些精彩的思考方法,可谓收放自如。】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1)独立操作,写算式。教师让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教师让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学生汇报用电脑辅助演示抛的状况,从而逐步得到的全部算式。教师激励谈话:小朋友真行!你们通过抛花片,学会了所有题。想表扬一下自己吗?老师奖励每组一个最佳学习“球”。(4)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即时记忆。【教师通过学生独立抛花片写算式,然后在交流汇报中得到全部算式。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做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PGN0158.TXT/PGN>四、轻松一刻(课间操)。师生共同做课间操。在愉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轻松一刻来到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轻松一刻”的课间操活动寓知于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身心。】五、巩固深化,拓展思维。1.10加几。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1)师生同做。例如:师出“8”,生出“2”,接着师说“8+2=10”,生说“2+8=10”。(2)同桌互做。2.10减几。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3.看谁说得多。□+□=□ □-□=□【“对口令”、“白兔出题考学生”以及开放题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知识、发展思维,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六、全课小结,提高认识。(略)七、作业。1.第56页第3题。2.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提高题。电脑出示图: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课后总结本节课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2.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学过程既有活动形式、内容的开放,更有</PGN0159.TXT/PGN>学生思维的开放,整个一堂课学生的思维始
89的加减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