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精选14篇)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篇1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第38、39页练习八1、2、3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师生的三角尺、活动角、吸管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教 师
学 生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师播放多媒体:把实物抽象成图形,再把角拉出来。
2、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 第38页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大剪刀、球门的框、球场的角等。
2.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投影出示例1
3. 小结: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4.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
5. 师引导学生创造一个角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边
顶点
边
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图形名称,并指出各有几个角。
生观察。
生在教室里找角,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用手中的纸折一个角、用两只铅笔搭一个角……等。
2、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学 生
(2)出示不同的角,你们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吗?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画角
五、巩固练习
1.练习第1题判断。要求学生出2和4为什么不是角的原因。
2.练习第2题,数角。
3.练习第3题,比角的大小。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6. 出示活动角。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下有关。
六、拓展、游戏:
1.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角?有几种摆法?
2. 有一个长方形,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七、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自学。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生玩活动角:慢慢地张开,慢慢地合拢。
学生动手做一做,小组合作,说一说。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篇2
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结合生活情境,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识别那些是角及直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现在是哪一个季节?(秋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刚出门,就遇到了一群小客人,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这下可把小松鼠难住了,它想请教大家,角是什么样的?谁愿意帮助它?
学生回答: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小松鼠还是不明白,谁能画一个给它看看?(生上黑板画)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回答:过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2条直线
教师活动:谁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称也告诉它?小朋友们说,老师写。
小松鼠还想知道直角是怎么画的?(生画)你是怎么画的?(过一点先画一条直线,它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再过这个点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线,最后要画上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课堂伊始从向小松鼠介绍角而进入复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师活动:通过大家的介绍小松鼠知道了(师板书:)角(直角)的组成、画法,它们都属于角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讨论:角与直角是一回事吗?
生归纳得出:直角一定是角,但角不一定是直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识知识结构,学会复习的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师活动:有了大家的介绍,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现吗?出示(1)(2)
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角?
练习:(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教师活动:问题一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为什么?(生略)
问题二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生略)
问题三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通过“你对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见吗?”的提问,使学生担当了一个倾听者和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接着提问:“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听了大家的话,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出示(3)(4)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做对了就让过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谁愿意上?
(3)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4)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生边说边标出)
大家表现很好,我们继续出发。
3.刚到树下,一条大蛇出现了,怕吗?咱们用手势对付它,可以吗?
(一只手打“√”,“×”用两只手)出示(5):
(5)小法官。
①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
②角的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 )
③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同样大。( )
4.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终于摘到了松果,可是一只老虎挡在了路上,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吗?出示(6):
(6)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生边说边标出)
有了大家的帮助,小松鼠终于品尝到了美味的松果,帮助别人你快乐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请大家接受最后的考验吧.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可用测试纸呈现)考一考
1.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请在角的后面打“√”
2.画一个直角
3.下面的图形中有( )角,( )个直角?
4.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 )角.
自我评价:
(师批改,或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怎么样?
【评析】: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篇3
新课标明确指出: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数学知识得到提升。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片断一:
多媒体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生边拍手边唱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是什么歌曲吗?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谁来告诉大家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
生:红领巾。
课件出示红领巾实物图。
师: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染成的。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它。
师:(课件闪动红领巾图中的一个角)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生:这是角.
师:对,这是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新课程观要求教师和学生对现行教材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以师生互动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周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其呈现生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很难想像那些抽象的、学生所不熟悉的学习材料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课的引入注意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习新知,这样既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片断二:
(课件出示主题图并突出:三角板上的角、剪刀上的角、钟面上的角、足球门框上的角、小朋友们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等)
师: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一些角吗?同组的同学一起去找找,看看哪组的同学找的最多。
(各组的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在找角,有的小组还给角做上标记或号数)
师:哪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发现了哪些角?
生1:我们发现三角板上有角。
生2:我们发现老爷爷剪彩刀上有角。
生3:我们组发现操场上有角,足球门上也有角。
生4:小朋友们做操时伸开的双臂形成了角。
生5:我发现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了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现在,请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
师:哪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2:我们找到了窗户上的角,
生3:电脑上也有角
生4:我们找到桌子上的角和椅子上的角
生5:课本上也有角,
生6:我们组还发现大屏幕上也有角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使全体学生“人人受益”,而非少数人参与、多数人陪衬。在此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是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同时也让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发展。
片断三: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实物图
师:这些物品中有角?
指名学生上台指认角。
师:角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就变成了这样.这些图形都是角。
(课件显示各种角)
师:角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
生1:角有尖尖的顶部。
生2:角有两条直直的线。
生3:角有两条平平的线。
生4:角有一个点。
生5:角的样子是那些物体中留下来的。
……
师:为了叫起来方便,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自己喜欢的或好听的名字吗?
生1:角的点是尖尖的,叫尖点。
生2:我认为角的点在尖尖的顶部叫顶点。
生3:对,课本也叫做顶点。
生4:角的线是直直的,给它起个名字叫直线。
生5:平平的、直直的、滑滑的两条线叫做滑线。
生6:老师,我觉得他们应该叫做边。
师:刚才同学们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好多好多的名字,那么它们到底叫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课件显示:顶点、边)
现实世界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在这环节能让学生给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过在这环节教学中也有个人反思的地方,比如当学生回答“角的样子是那些物体留下来的”时,如果能及时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话去引导“生活中能没有角吗?”这样就更能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观点,并及时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导学生,调控整个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不断飞跃,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上完这堂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篇4
教学设计
新小 林娜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39页内容,第40页“做一做”及练习8第一题至第四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突破重难点。
教法:尝试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白纸。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 实物操作,探究新知
(一) 找角
1、 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
2、 师小结:(叉开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
(二) 折角
1、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
2、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时老师示范: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条边)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三) 认识角
1、 抽象出角的概念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
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三、 比较角的大小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课件:谁能判断出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说说为什么?
课件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 课件演示:增加角的两边长度,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是否改变?
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 比较刚才折出的角,同桌合作,看谁折的角大,谁折的角小。
四、 规范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具体画法:
1、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任意方向画一条线。
2、 再从这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线。
3、 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五、
六、课堂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有关资料,了解角的有关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篇5
3月22日在德培有幸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不敢说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对我有着很大的启发。三节课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先进理念。
虞棋健老师教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堂课,导入有心意,整堂课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以开放题收尾使课有了延续。
教师以表演节目《剪五角星》导入,从上课的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问“怎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五角星呢?”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回答又提出了希望, “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人人都能得到五角星”从而又一次“骗取”了学生的心。看似简单的导入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虚荣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