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精选14篇)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设计,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创新设计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把组合图形转化成熟悉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问质疑。
今年暑假,我们校园新增了一块草坪,同学们想知道它的形状吗?(出示课件图1。)“校园的绿化面积”
提问:这块草坪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是我们所认识了的某一种单一的平面图形吗?你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呢?你还能说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回答。老师展示课件2。)(课前复习)
二.开展活动,探索算法。
活动一:
1.提问: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计算出我们学校的这块草坪面积吗?(图1。)你准备怎样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图片,将自己的方法画在图片上然后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
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3.分组汇报,集中整理。
生a:可以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合成的。
生b:可以看成从一个长方形里去掉一个梯形。
生c:可以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合成的。
生d:可以看成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合成的。
师:你还有什么办法?(有学生说出把图形分成三部分来计算。)
4。找出数据,计算面积。(出示收集整理好的4种分法,课件3)
以学生a的方法为例,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宽,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及高。然后分组练习。
小组汇报计算过程(学生口述。课件展示)
方法一:长方形的面积:124=48(平方米)
梯形面积:(12+15)6÷3=81(平方米)
草坪的面积:48+81=129(平方米
5.比较方法,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以上4种分法,哪几种分法比较类似,你能用一个字把这种方法给总结出来吗?
明确:“割”和“补”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后计算复杂图形时的常用的方法。分法越简单越好。
6.如过把10m改成8m,你能找出第五种方法来吗?
活动二:想想练练。
1.校园里还有两块花圃,你能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3.准确计算校园的绿化面积还需要我们测量有关数据。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校园里的这块绿化面积。我们如果要对它进行计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你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三:小小设计师
1.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计算了以上几块绿地的面积。为了让同学们能在一个更加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学校决定新建几个花坛,你想做回设计师吗?请你把书翻到27页,在下面的方格纸上设计。
2.哪位同学的设计有创意。来展示一下。
3.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草图,讨论它们的面积计算。
四、结语。
同学们的设计很有特色,老师要把你们的设计图纸提供给学校做参考,谢谢你们对学校建设的参与相信你们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学习一定会更加快乐,更加充实。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26~27页《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测量、设计,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际测算活动中,发长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3.在创新设计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把组合图形转化成熟悉的平面图形。 难点:正确测量所需数据进行计算及实践活动。教学准备: 课件,纸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问质疑。 今年暑假,我们校园新增了一块草坪,同学们想知道它的形状吗?(出示课件图1。) “ 校园的绿化面积” 提问:这块草坪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是我们所认识了的某一种单一的平面图形吗 ?你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呢?你还能说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回答。老师展示课件2。)(课前复习)二.活动一。画画算算。 1. 提问: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计算出我们学校的这块草坪面积吗 ?(图1。)你准备怎样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图片,将自己的方法画在图片上然后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3.分组汇报,集中整理。生a:可以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合成的。生b:可以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合成的。 生c:可以看成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合成的。 生d:可以看成从一个长方形里去掉一个梯形。 生e:可以看成从一个梯形里去掉一个三角形。 师:你还有什么办法? (如果有学生说出把图形分成三部分来计算,也同步图片出示。)4。找出数据,计算面积。(出示收集整理好的5种分法,课件3)以学生a的方法为例,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宽,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及高。然后分组练习。小组汇报计算过程(学生口述 。课件展示)方法一:长方形的面积:12×4=48(平方米)梯形面积:(12+15)×6÷3=81(平方米)草坪的面积:48+81=129(平方米5。比较方法,归纳总结。提问:比较以上5种分法,哪几种分法比较类似,你能用一个字把这种方法给总结出来吗?(学生a、b、c用的是“割”的方法,学生d、e用的是“补”的方法)明确:“割”和“补”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后计算复杂图形时的常用的方法。分法越简单越好。三:活动二:想想练练。1. 校园里还有一块花圃,你能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订正。3.准确计算校园的绿化面积还需要我们测量有关数据。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校园里的这块绿化面积。我们如果要对它进行计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你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出它的面积 吗?
四:画画算算
1.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计算了以上几块绿地的面积。为了让同学们能在一个更加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学校决定新建几个花坛,你想来做回设计师吗?(出示课件4。) 2.哪位同学的设计有创意。来展示一下。3.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草图,讨论它们的面积计算。五。结语。同学们的设计很有特色,老师要把你们的设计图纸提供给学校做参考,谢谢你们对学校建设的参与相信你们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学习一定会更加快乐,更加充实。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应用有关测量和面积计算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情况中合理、灵活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想想算算:
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 15m
①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②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
(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三、画一画:(第27页画画算算)
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在方格纸上划出花圃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
四、实地测量:(第27页量量算算)
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空地,参照上面画出的形状进行实地测量。
五、全课小结。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小小设计师
1.课前准备的图形,进行拼图的操作活动,设计学校草坪。(各种图形的面积是已知的)
2.草坪设计图展示
3. 看一看所拼的各种图形,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
4.引出课题
二、学习方法,想想算算
1.出示题目
学校准备建一块这样的草坪(如下图),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小组讨论:(1)这个的草坪可看作是哪些图形组合成的。
(2)计算面积
小组汇报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归纳计算方法(1)分割成几个已经学过小图形 求的是图形的面积和
(2)补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求的是图形的面积差
2.练一练
校园里还有两块花圃(如下图),你能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三、实践方法,量量算算
1.明确任务: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草坪或花圃,先估计它们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测量计算面积所需要的数据,算出结果。
2.做好准备
(1)学生分组活动,明确分工
(2)选择好地块
(3)选择好合适的测量工具
3.活动
(1)具体指导图形高的测量
(2)适当的取近似数
4.计算
四、运用方法,画画算算
学校准备新建一个花圃,你能先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花圃的形状,再算出它的面积吗?
五、全课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篇5
这节课是一次实践与综合的应用活动,主要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五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割、补等操作活动,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计算较复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从而提升对常用面积公式的掌握水平,并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与计算,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数学活动课曹老师注重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始,曹老师让学生回忆在校园里寻找过的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面积计算的复习,为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做好知识的铺垫。
接着出示组合图形,让学生先比较与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想办法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想出了好多“割”与“补”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面积计算公式灵活应用的能力。这里教师也特别注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使课堂上处处闪烁创造的火花,
在课前让学生对校园中的一块花圃进行了测量,课中让学生进行计算,通过让学生亲自完成这一实践活动,体验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并且锻炼了学生实际测量的技能。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体验团结合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篇6
本课是第二单元学完后安排的一次实践与综合运用,主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面积图形,并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探索不同途径的解题策略,使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只是得到了升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
2,通过学生动手测量,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的心理,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人人动手操作,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活动内容中的开放因素,让学生自主设计形状各异的花圃,并计算面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条件.
只有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强调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校园的绿化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这是在学生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一次实践与综合运用,主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并通过设计花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目标
1,通过计算设计,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创新设计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合作的意识。
三、说重难点
重点:如何把组合图形转化成熟悉的平面图形。
难点:学生在设计新花圃后计算面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伊始,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告诉于学生校园新增了一块草坪,问:“同学们想知道它的形状吗?”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探索的兴趣。
接着请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平面图,与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比较,是否一样,以此帮助学生复习五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此时教师随机出示平面图形整理后的图示,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
后启发学生:“要求这个草坪的面积,你准备怎么做?”要求学生将想法写在作业纸上。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找出了四种不同而简便的分法,并一一展示给学生。这时有学生出现不同意见,他是将图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对这种分法,教师没有否定,而是让学生比较他的这种分法与“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的方法比较,哪种更简便,以此提醒学生:“在分多边形的时候,分的越少越好。”
在计算面积的教学时,先带领学生完成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后分别计算另外三种分法。
在此时,教师没有预料到学生的混合计算速度太慢,很多学生在列综合算式后,每一步计算都要想一会再写,而且有的学生因为遗忘,将运算顺序搞错的有,21写成12的有,还有的学生不能很快找出需要的条件,使第二种分法的计算耽误了较多的时间。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只列式不计算。但是,刚刚升上五年级的孩子,在列综合算式时会漏括号。
此过程,因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不熟悉而耽误了一些时间。
列式后将4种分法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比较分法与计算结果,使学生发现求多边形的面积可以采用割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