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教学设计
《旋转》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旋转》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
教学反思:
《旋转》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发给学生方格纸及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你仔细观察,在录象中能发现哪些正在运动的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我们比比谁的眼睛最敏锐。
(课件演示:①师解说“瞧!汽车开进了大门”;②传送带“就是传送带上的这些黑黑的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冬天的温暖”;③换气扇“这是用来疏散车间热气的换气扇”;④升降机“这是他们正在兴建的职工家属楼”,最后画面静止)
[评析:选取典型性的实例,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学生熟识的物体的运动,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新授 1.模仿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看谁说的最多。(学生自由发言)生:大门,升降机,汽车,传送带,换气扇。(同时师出示5张图片课件)(生每说一个运动的物体,都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是怎么运动的。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我们一起再来比划一下它们都是怎样运动的,好吧。(师生一起比划,比划即可不要多说话)关注随读学生。2.分类
师:大家比划的真形象,那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这些运动中的物体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比如说可以把它们分几类?谁和谁是一类?为什么这样分类?”给你30秒考虑一下。(学生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总结出一种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分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指名回答)
生: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师:接着说)把传送带、汽车和大门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左右移动的(表演);升降机自己为一类,因为它是上下移动的。师:我听明白了,你们实际上是把这些物体分成了3类,一类是转动的(指黑板的分类板贴),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是吧?有没有不同意见?(指名,分2类的)生:我们组把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把传送带,大门,升降机,汽车分为一类,但它们都是平平的移动。
师:哦,你们组是分了2类,转动的为一类,平平的、直直的运动为一类,是吗?那大家觉得这两种分法,哪一种更为合理?(学生自由说)
师:都有自己的见解,那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好吗?我认为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从整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沿直线运动的,这种分法是非常符合老师要求的。(稍停顿)但是第一种分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是把这一类物体(指平移类)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分类。明白了吗?(明白)
师:像大门、汽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像换气扇的运动是—— 生:转的。
师:怎么转的?(播放换气扇旋转的动画)生1:是这样转的。(用手势)生2:转出来是圆形。
生3:是围着一个中心转的。
师: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图中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旋转现象吗?
生1:汽车里方向盘的运动属于旋转。生2:车轮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3:传送带下面的转轴的运动属于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评析:借助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分类等活动,使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感知逐渐清晰化,对这两种现象的认识逐步加深。]
三、感悟体验 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约30秒)好,睁开眼睛,咱们先来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都有有哪些吧!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学生举例子)
生1:拉窗帘的动作。(动作表示)生2:电梯运行时是平移的。(动作表示)生3:拉抽屉是平移。生4:滑梯是平移。师:什么在平移?
生4:滑梯上的人。……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规范性,有说的不严密的及时订正。时间最多为1分钟)师:那你能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动作吗?
(学生用手中的物品分别创造出从前向后、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不同方向的平移动作。)师:生活中哪里存在旋转现象? 生1:陀螺转起来的时候。生2:旋转门。
生3:风扇在旋转。……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寻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作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四、自主练习
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出了不少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老师这里出搜集了一些,你知道它们属于哪种现象呢?
课间休息,做动作感悟平移与旋转
师:现在我们休息一下,有请李彤同学为大家表演个舞蹈,想看吗?(生的舞蹈动作为先向左平移3步,再向右平移3步,然后旋转2圈)。师:有什么发现?
生:李彤同学的舞蹈里既有平移也有旋转。
五、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旋转》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
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
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o点,90度 ┈┈
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
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的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三、巩固新知
1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
2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的。
3 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哦!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4页说一说的1题和2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以哪个点为中心 旋转的方向
(固定不动) (顺时针 逆时针)
《旋转》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指针旋转的过程,唤起学生对旋转的记忆。
师:(出示课件:钟面模型)分针从12转到3,怎么旋转的?
生:分针顺时针旋转了90度。(师拨时针逆时针各旋转引出180度)
2、出示视频广交会会旗
师:现在我们国家经济繁荣,人人都要奔小康,衣食住行是我们生活的中最重要的部分,商品经济也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2009年广交会已经胜利举办,大家想不想去参观参观?同学们参观的同时能发现录像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老师就奖励他一个笑脸好吗?
生:好!(观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对,广交会的会旗是利用我们数学当中的旋转知识设计出来的(奖励笑脸)广交会会旗旋转宝橡花的图案漂亮吗?你想知道它是怎么样形成的?
师:前后做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生:学生交流汇报:用旋转的方法变出图案;有的是顺时针旋转,有的是逆时针旋转。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出来的。你们想不想试试,也用这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出一个漂亮的图案?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图形的旋转问题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图案,激趣引入。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欣赏两组由旋转的方式形成的图案,大家看图案美丽吗?
生:美丽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板书)
2、学生探究,师生互动,
师:现在就让每组的小组长带领组员们一同旋转出第一个图案
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师:各组说一说你是怎么旋转成图案的呢?
小组长汇报:。。。。。。
老师小结:同学明确旋转过程中,基本图形的形状、大小并没有变,只是基本图形的位置变了。旋转点、度数、方向都可以使基本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提出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借助学具,旋转图形
(1)用直角三角形学具旋转图形。(打开书p55.1)
师:旋转完后,学生交流一下你的旋转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展示。 (学生边演示边说)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那现在你能用这个直角三角板旋转出一个风车的图案来吗?同学们再回到小组内研究研究吧!
学生边演示边说:图案的基本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共旋转了3次。
师:真是位了不起的同学,说得有理有据。刚才我们用顺时针画出的,你还有其他的画法吗?谁来说说?
学生介绍逆时针画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旋转会旗图案或风车图案,每次旋转都是先绕某个点,以一条边为标准,沿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板书)一定要注意每次图形的旋转都要把这三点说清楚。
2、观察、想象、思考,开拓思维,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师:同学们一定要善于观察、思考,加深理解旋转时的方向、度数。那我们一起再完成p55,2题吧。认真观察大屏幕中的图形变化。
生:边看边思考
师:指名回答
师小结:如何观察图形旋转的度数?
生:图形旋转过程通过直角和平角完成的。(回答得真棒)
3、书中习题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6页,看第一题发挥你们的想象,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找出答案
学生汇报
小结:我们要观察、想象、思考,开拓思维,加深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拓展应用。
1、学生设计、创造。
师:现在你已经有资格当设计师了,拿出方格纸,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今天学的旋转的知识来设计图案,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谁设计的图案最具创意,最具魅力。
学生操作。
2、作品展示。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设计好了,迫不及待地让我们欣赏。好东西是应该大家分享的,对吧?谁能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全班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其余的同学间相互欣赏,说说设计的意图、用处等。)
师:同学们的想法太好了,不仅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作品,还能将作品应
《旋转》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