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滥竽充数》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滥竽充数》课堂实录(通用13篇)
北师大版《滥竽充数》课堂实录 篇1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趣的动画。
(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感知大意:动画片看完了,能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吗?能用上滥
竽充数这个成语吗?
3、揭题: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板书:滥竽充数)。
二、师生合作探究,体验感知人物
1、激趣: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滥竽充
数》也不例外。今天,老师想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
找寓言背后隐藏着的深刻道理。有信心吗?
2、明确学习任务:
(1)本课一共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板书:齐宣王 南郭先生 齐湣王)
(2)这次我们研究的话题是:
从三个人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研究一下他是个怎样的人,最好能找出有关句子,说出你的理由。
先小声读一读课文,然后同桌一起思考、讨论。动作快的就多研究几位,有困难的,也可以向前后的同学请教。
3、师生合作,共同研究学习探索。
师:你研究的是哪位?他是怎样的人?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a、齐宣王。
生:我研究的是齐宣王,我觉得他做事不严格,让南郭先生占了便宜。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齐宣王还给他很高的待遇!
师:什么是待遇?
生1:待遇就是钱!
生2:待遇就是金子!可以让南郭先生吃好穿好。
师:那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拥有很高的待遇?
生1:有本领的人。
生2:有真才实学的人。
师:南郭先生是这种人吗?(不是)齐宣王为什么没发现呢?问题出在哪?
生:齐宣王喜欢讲排场,要听大家一起吹。
师:多少人一起吹?
生:他常常让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出示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仅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三百人的齐奏啊,这人可真够——多的,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会是怎样的效果?
生1:很隆重。
生2:很气派。(指导朗读)
师:谁能把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以及吹竽的盛大场面读出来?注意重点的
词。
小结:是啊,齐宣王喜欢讲排场,爱听齐奏,对南郭先生不加考核就录用了,还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b、南郭先生。
师:那么南郭先生呢,他又是怎样的人?
生答,然后出示出示句子: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联系上下文,想想什么叫“装腔作势”?(不会吹竽,却装作会吹的样子 )
师:他是怎么装的?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下面的同学,你们现在可就是评委了,看谁火眼金睛,能发现我们班的表演人才。
(4名学生上台表演)
“评委”评价。
师:演员们的表演很精彩,现在有劳我们的评委再充当一下配音演员,来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齐读指导:鼓、捂)
师:问表演的同学:你觉得谁读得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俆仰颉读得好,他边读边笑,把南郭先生可笑的样子读出来了。
指名俆仰颉朗读。(声音小,人显得羞涩)
师:看来俆仰颉已经感受到了南郭先生的丑态,但是一时还不能很好的把
他表现出来,我想替他尝试一下,可以吗?
师范读。
生1:你把装腔作势的音拖长了。
生2:感觉你读得很夸张,把南郭先生的丑样子读出来了。指名两名学生试读,再齐读。
感谢小演员和小评委们的精彩配合,让我们弄明白了,南郭先生就是这样
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
师:这回老师也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敢来试?
(2-3名学生)(评价)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c、齐湣王。
生: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出示: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他叫吹竽的人一
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引读:难怪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师:不溜走行吗?为什么?南郭先生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4、结合板书,学生自悟寓意。小 学 教 学 设 计 网
通过你们的研究我们弄清了三个人物的庐山真面目,你们觉得谁该被表扬,谁该被批评,你们有什么话想对齐宣王和南郭先生说的吗?
师小结: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和齐宣王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的确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板书 真才实学)这就是同学们通过学习,自己揭示出来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把这个道理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
三、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
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2)同学们都说《小学生作文选》中的文章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说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
的情况,有谁能为大家举几个例子。
(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略)
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 南郭先生 ←————齐湣王
爱讲排场 装腔作势 用人严格
↓
真才实学
北师大版《滥竽充数》课堂实录 篇2
《滥竽充数》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则寓言。寓言是一种短小简炼但又寓意深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告诉大家: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在教学设计,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想象为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始,我以动画资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继而以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以及寓言背后所蕴藏的道理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合作因为有了明确的目的,操作起来也变得非常实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本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如果深入去研究,不难发现文中有许多地方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一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
想象一:南郭先生就是钻这个空子来参加吹竽队的,当初他看到这告示会怎么想呢?看到这喜人的告示,南郭先生想:———————————————
想象二:南郭先生简直吓坏了,他吓得 —————————————
他心想:———————————————————————
想象三:南郭先生逃走后,————————————————
想象的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这则寓言的理解,从而提示其背后所蕴藏的真理。
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说说南郭先生逃走后的故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草草结尾,对于学生反馈出来的“南郭先生会重操旧业”这一回答没再做引导,着实是个遗憾。
北师大版《滥竽充数》课堂实录 篇3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读通古文,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对应的古文。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设想: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练习题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掌握滥竽充数的几种意思,从而把课文学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掩耳盗铃》,谁说说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2、师:什么叫寓言?
3、师: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要求)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解词语“竽眼儿”。
4、再次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读,学生思考课文中都讲了谁,他们有什么喜好?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理解词语“排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样吹竽的?
2、看图,图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们觉得他的样子可笑在哪?
(不会吹、装腔作势、照样子学、作假)
3、随机问: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要装腔作势的混在队里充数?(女生读课文)
5、你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待遇?
6、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却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还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这是为什么?
(会作假、在三百人的乐队里、齐宣王选拔人才时制度不严格)
7、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生读课文。
2、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南郭先生很会作假,又能获得高待遇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词语“只好”。
3、你能把“偷偷”换个词吗?
4、教师小结: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当真相暴露时,他只好夹着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理解寓意
1、理解“滥竽充数”
2、用“滥竽充数”造句。
3、全班齐读。
五、拓展练习,升华寓意
1、我会说。
2、我会提。
3、我会选。
六、了解出处,古今对照
1、寓言学懂了,你们知道他出自哪吗?(介绍韩非子)
2、我们这节课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3、跟着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
4、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然后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会怎样?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 爱听合奏 混
南郭先生
(没有本领)
齐闵王 爱听独奏 溜
北师大版《滥竽充数》课堂实录 篇4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宣王的儿子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逃走的一件事。这个故事讽刺没有真正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设计续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之后发出来的想象,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展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课堂上利用教材展开的语文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尝试。如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最大积极性,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了文章中包含的道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加以运用,加深对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中学到寓言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学生讨论交流时,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由于授课时学生比较紧张,学生思维受到了局限,不是很活跃,学生没有很好的发表自己独创的见解。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这节课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今后将使这种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湣王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这个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再行家里充数的人。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导入中让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感知形象语言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再全班提出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此环节时,我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最后落脚再三个问题上: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发现呢?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
北师大版《滥竽充数》课堂实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