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次函数》教案

2024-06-053

《二次函数》教案(精选15篇)

《二次函数》教案 篇1

  本节课在二次函数y=ax2和y=ax2+c的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y=a(x-h)2和y=a(x-h)2+k的图象,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性质.旨在全面掌握所有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二次函数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先是从y=x2开始,然后是y=ax2,y=ax2+c,最后是y=a(x-h)2,y=a(x-h)2+k,y=ax2+bx+c.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象,通过自己的观察、交流、对比、概括和反思[

  等探索活动,使学生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并能利用它的性质解决问题.

  2.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够作出函数y=a(x-h)2和y=a(x-h)2+k的图象,并能理解它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2.能够正确说出y=a(x-h)2+k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2.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观察、猜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能够作出y=a(x-h)2和y=a(x-h)2+k的图象,并能理解它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3.能够正确说出y=a(x-h)2+k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难点

  能够作出y=a(x-h)2和y=a(x-h)2+k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它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教学方法

  探索比较总结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记作2.4.1 A)

  第二张:(记作2.4.1 B)

  第三张:(记作2.4.1 C)

  第四张:(记作2.4.1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学习过两种类型的二次函数,即y=ax2与y=ax2+c,知道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都是y轴,有最大值或最小值.顶点都是原点.还知道y=ax2+c的图象是函数y=ax2的图象经过上下移动得到的,那么y=ax2的图象能否左右移动呢?它左右移动后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函数形式,它又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问题.

  Ⅱ.新课讲解

  一、比较函数y=3x2与y=3(X-1)2的图象的性质.

  投影片:(2.4 A)

  (1)完成下表,并比较3x2和3(x-1)2的值,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X -3 -2 -1 0 1 2 3 4

  3x2

  3(x-1)2

  (2)在下图中作出二次函数y=3(x-1)2的图象.你是怎样作的?

  (3)函数y=3(x-1)2的图象与y=3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4)x取哪些值时,函数y=3(x-1)2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x取哪些值时,函数y=3(x-1)2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师]请大家先自己填表,画图象,思考每一个问题,然后互相讨论,总结.

  [生](1)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填:27.12,3,0,3, 12,27,48;第三行从左到右依次填48,27,12,3,0,3, 12,27.

  (2)用描点法作出y=3(x-1)2的图象,如上图.

  (3)二次函数)y=3(x-1)2的图象与y=3x2的图象形状相同,开口方向也相同,但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不同,y=3(x-1)2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是(1,0).

  (4)当x1时,函数y=3(x-1)2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x1时,y=3(x-1)2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师]能否用移动的观点说明函数y=3x2与y=3(x-1)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呢?

  [生]y=3(x-1)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函数)y=3x2的图象整体向右平移得到的.

  [师]能像上节课那样比较它们图象的性质吗?

  [生]相同点:

  a.图象都中抛物线,且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同.

  b. 都是轴对称图形.

  c.都有最小值,最小值都为0.

  d.在对称轴左侧,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都随x的增大而增大.

  不同点:

  a.对称轴不同,y=3x2的对称轴是y轴y=3(x-1)2的对称轴是x=1.

  b. 它们的位置不问.[来源:]

  c. 它们的顶点坐标不同. y=3x2的顶点坐标为(0,0),y=3(x-1)2的顶点坐标为(1,0),

  联系:

  把函数y=3x2的图象向右移动一个单位,则得到函数y=3(x-1)2的图像.

  二、做一做

  投影片:(2.4.1 B)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3(x-1)2和y=3(x-1)2+2的图象.并比较它们图象的性质.

  [生]图象如下

  它们的图象的性质比较如下:

  相同点:

  a.图象都是抛物线,且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同.

  b. 都足轴对称图形,对称轴都为x=1.

  c. 在对称轴左侧,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都随x的增大而增大.

  不同点:

  a.它们的顶点不同,最值也不同.y=3(x-1)2的顶点坐标为(1.0),最小值为0.y=3(x-1)2+2的顶点坐标为(1,2),最小值为2.

  b. 它们的位置不同.

  联系:

  把函数y=3(x-1)2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就得到了函数y=3(x-1)2+2的图象.

  三、总结函数y=3x2,y=3(x-1)2,y=3(x-1)2+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上画的讨论,大家能够总结出这三种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生]可以.

  二次函数y=3x2,y=3(x-1)2,y=3(x-1)2+2的图象都是抛物线.并且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同,只是位置不同,顶点不同,对称轴不同,将函数y=3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3(x-1)2的图象;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3(x-1)2+2的图象.

  [师]大家还记得y=3x2与y=3x2-1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生]记得,把函数y=3x2向下平移1个平位,就得到函数y=3x2-1的图象.

  [师]你能系统总结一下吗?

  [生]将函数y=3x2的图象向下移动1个单位,就得到了函数y=3x2-1的图象,向上移动1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3x2+1的图象;将y=3x2的图象向右平移动1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3(x-1)2的图象:向左移动1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3(x+1)2的图象;由函数y=3x2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3(x-1)2+2的图象.

  [师]下面我们就一般形式来进行总结.

  投影片:(2.4.1 C)

  一般地,平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便可得到二次函数为y=ax2+c,y=a(x-h)2,y=a(x-h)2+k的图象.

  (1)将y=ax2的图象上下移动便可得到函数y=ax2+c的图象,当c0时,向上移动,当c0时,向下移动.

  (2)将函数y=ax2的图象左右移动便可得到函数y=a(x-h)2的图象,当h0时,向右移动,当h0时,向左移动.

  (3)将函数y=ax2的图象既上下移,又左右移,便可得到函数y=a(x-h)+k的图象.

  因此,这些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抛物线,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与a,h,k的值有关.

  下面大家经过讨论之后,填写下表:

  y=a(x-h)2+k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a0

  a0

  四、议一议

  投影片:(2,4.1 D)

  (1)二次函数y=3(x+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3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2)二次函数y=-3(x-2)2+4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3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3)对于二次函数y=3(x+1)2,当x取哪些值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取哪些值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二次函数y=3(x+1)2+4呢?

  [师]在不画图象的情况下,你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生](1)二次函数y=3(x+1)2的图象与y=3x2的图象形状相同,开口方向也相同,但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不同,y=3(x+1)2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是(-1,0).只要将y=3x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3(x+1)2的图象.

  (2)二次函数y=-3(x-2)2+4的图象与y=-3x2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将函数y=-3x2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就得到y=-3(x-2)2的图象,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就得到y=-3(x-2)2+4的图象y=-3(x-2)2+4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是(2,4).

  (3)对于二次函数y=3(x+1)2和y=3(x+1)2+4,它们的对称轴都是x=-1,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Ⅲ.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进一步探究了函数y=3x2与y=3(x-1)2,y=3(x-1)2+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这些问题.并作了归纳总结.还能利用这个结果对其他的函数图象进行讨论.

  Ⅴ.课后作业

  习题2.4

  Ⅵ.活动与探究

  二次函数y= (x+2)2-1与y= (x-1)2+2的图象是由函数y= x2的图象怎样移动得到的?它们之间是通过怎样移动得到的?

  解:y= (x+2)2-1的图象是由y= x2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y= (x-1)2+2的图象是由y= 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y= (x+2)2-1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y= (x-1)2+2的图象.

  y= (x-1)2+2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y= (x+2)2-1的图象.

  板书设计

  4.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一) 一、1. 比较函数y=3x2与y=3(x-1)2的

  图象和性质(投影片2.4.1 A)

  2.做一做(投影片2.4.1 B)

  3.总结函数y=3x2,y=3(x-1)2y= 3(x-1)2+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投影片2.4.1 C)

  4.议一议(投影片2.4.1 D)

  二、课堂练习

  1.随堂练习

  2.补充练习

  三、课时小结

  四、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x2,y=- x2-1,y=- (x+1)2-1的图象,并讨论它们的性质与位置关系.

  解:图象略

  它们都是抛物线,且开口方向都向下;对称轴分别为y轴y轴,直线x=-1;顶点坐标分别为(0,0),(0,-1),(-1,-1).

  y=- x2的图象向下移动1个单位得到y=- x2-1 的图象;y=- x2的图象向左移动1个单位,向下移动1个单位,得到y=- (x+1)2-1的图象.

《二次函数》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2、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间二次函数关系,从不同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3、通过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学习重点:

  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学习难点:

  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即表格、表达式、图象法,我们都不陌生,比如在商店的广告牌上这样写着:一种豆子的售价与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x(千克) 0 0。5 1 1。5 2 2。5 3

  y(元) 0 1 2 3 4 5 6

  这是售货员为了便于计价,常常制作这种表示售价与数量关系的表,即用表格表示函数。用表达式和图象法来表示函数的情形我们更熟悉。这节课我们不仅要掌握三种表示方式,而且要体会三种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方式更好?

  二、探究活动

  (一)合作探究:

  矩形的周长是20cm,设它一边长为 ,面积为 cm2。 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你能分别用函数表达式、表格和图象表示出来吗?

  交流完成:

  (1)一边长为x cm,则另一边长为 cm,所以面积为: 用函数表达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格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3)画出图象

  讨论: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可是我们知道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可以到达第四象限和第三象限,思考原因

  (二)议一议

  (1)在上述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请你描述一下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点拨: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请大家互相交流。

  (1)因为x是边长,所以x应取 数,即x 0,又另一边长(10—x)也应大于 ,即10—x 0,所以x 10,这两个条件应该同时满足,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 。

  (2)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就是求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所以要把二次函数y=—x2+10x化成顶点式。当x=— 时,函数y有最大值y最大= 。当x= 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25cm2。

  可以通过观察图象得知。也可以代入顶点坐标公式中求得。。

  (三)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P62,P63的函数表达式,表格,图象问题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y=________。

  (2)用表格表示:

  (3)用图象表示: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自我测试

  1、把长1。6米的铁丝围成长方形ABCD,设宽为x(m),面积为y(m2)。则当最大时,所取的值是( )

  A 0。5 B 0。4 C 0。3 D 0。6

  2、两个数的和为6,这两个数的积最大可能达到多少?利用图象描述乘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3、把一根长120cm的铁丝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均弯曲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和是多少?它们的面积和的最小值是多少?

  (选作题)边长为12的正方形铁片,中间剪去一个边长为x(cm)的小正方形铁片,剩下的四方框铁片的面积y(cm2)与x(cm)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二次函数》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二次函数》教案 篇4

  2.4二次函数=ax2+bx+c的图象

  本节课在二次函数=ax2和=ax2+c的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a(x-h)2和=a(x-h)2+的图象,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性质.旨在全面掌握所有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二次函数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先是从=x2开始,然后是=ax2,=ax2+c,最后是=a(x-h)2,=a(x-h)2+,=ax2+bx+c.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象,通过自己的观察、交流、对比、概括和反思[

  等探索活动,使学生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并能利用它的性质解决问题.

  2.4二次函数=ax2+bx+c的图象(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够作出函数=a(x-h)2和=a(x-h)2+的图象,并能理解它与=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2.能够正确说出=a(x-h)2+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2.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观察、猜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Wz5u.c]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ax2+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能够作出=a(x-h)2和=a(x-h)2+的图象,并能理解它与=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3.能够正确说出=a(x-h)2+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难点

  能够作出=a(x-h)2和=a(x-h)2+的图象,并能够理解它与=ax2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教学方法

  探索——比较——总结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记作2.4.1 A)

  第二张:(记作2.4.1 B)

  第三张:(记作2.4.1 C)

  第四张:(记作2.4.1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学习过两种类型的二次函数,即=ax2与=ax2+c,知道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都是轴,有最大值或最小值.顶点都是原点.还知道=ax2+c的图象是函数=ax2的图象经过上下移动得到的,那么=ax2的图象能否左右移动呢?它左右移动后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函数形式,它又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问题.

  Ⅱ.新课讲解

  一、比较函数=3x2与=3(X-1)2的图象的性质.

  投影片:(2.4 A)

  (1)完成下表,并比较3x2和3(x-1)2的值,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X-3-2-101234

  3x2

  3(x-1)2

  (2)在下图中作出二次函数=3(x-1)2的图象.你是怎样作的?

  (3)函数=3(x-1)2的图象与=3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4)x取哪些值时,函数=3(x-1)2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x取哪些值时,函数=3(x-1)2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师]请大家先自己填表,画图象,思考每一个问题,然后互相讨论,总结.

  [生](1)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填:27.12,3,0,3, 12,27,48;第三行从左到右依次填48,27,12,3,0,3, 12,27.

  (2)用描点法作出=3(x-1)2的图象,如上图.

  (3)二次函数)=3(x-1)2的图象与=3x2的图象形状相同,开口方向也相同,但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不同,=3(x-1)2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是(1,0).

  (4)当x>1时,函数=3(x-1)2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x0时,向上移动,当c0时,向右移动,当h-1时,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Ⅲ.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进一步探究了函数=3x2与=3(x-1)2,=3(x-1)2+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这些问题.并作了归纳总结.还能利用这个结果对其他的函数图象进行讨论.

  Ⅴ.课后作业

  习题2.4

  Ⅵ.活动与探究

  二次函数= (x+2)2-1与= (x-1)2+2的图象是由函数= x2的图象怎样移动得到的?它们之间是通过怎样移动得到的?

  解:= (x+2)2-1的图象是由= x2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x-1)2+2的图象是由= 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 (x+2)2-1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 (x-1)2+2的图象.

  = (x-1)2+2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 (x+2)2-1的图象.

  板书设计

  4.2.1 二次函数=ax2+bx+c的图象(一) 一、1. 比较函数=3x2与=3(x-1)2的

  图象和性质(投影片2.4.1 A)

  2.做一做(投影片2.4.1 B)

  3.总结函数=3x2,=3(x-1)2= 3(x-1)2+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投影片2.4.1 C)

  4.议一议(投影片2.4.1 D)

  二、课堂练习

  1.随堂练习

  2.补充练习

  三、课时小结

  四、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 x2,=- x2-1,=- (x+1)2-1的图象,并讨论它们的性质与位置关系.

  解:图象略

  它们都是抛物线,且开口方向都向下;对称轴分别为轴轴,直线x=-1;顶点坐标分别为(0,0),(0,-1),(-1,-1).

  =- x2的图象向下移动1个单位得到=- x2-1 的图象;=- x2的图象向左移动1个单位,向下移动1个单位,得到=- (x+1)2-1的图象.

《二次函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 2.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

  3. 3. 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画二次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二次函数》教案

《二次函数》教案(精选15篇)《二次函数》教案 篇1  本节课在二次函数y=ax2和y=ax2+c的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y=a(x-h)2和y=a(x-h)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