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奖杯》教学案例分析
《蜗牛的奖杯》教学案例分析(通用15篇)
《蜗牛的奖杯》教学案例分析 篇1
《蜗牛的奖杯》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强,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练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基于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情境的创设适合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读读、演演、说说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师:谁来参加比赛啦?(贴出蜗牛、蜜蜂、蜻蜓、蝴蝶图片)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回答)
师:蜗牛捧走了冠军奖杯,看来这只蜗牛飞得——(生:很快)。你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请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飞得快的词语。
生读后回答:“遥遥领先”、“甩”、“所有”。
师:什么是“遥遥领先”?
生1:蜗牛飞得快,飞在第一个。
生2:蜗牛飞在最前面,而且飞得很远了。
生3:“遥”是“遥远”,从“遥”这个字可以看出蜗牛飞得离别人非常远。
师:请你用贴图来展示当时的飞行场面,你觉得谁应该飞到哪里去?
生贴图,相机评价:
(蜗牛图) (蜻蜓图)(蜜蜂图)(蝴蝶图)
师:这下我明白了蜗牛为什么会得了奖杯,是因为它甩下了所有的对手,遥遥领先。那它的对手就只有这几个吗?还可能会有谁来参加比赛?
生:知了、苍蝇、蚊子……
师:难怪课文里用的是——……(省略号),所以我们在读到这儿的时候要注意稍微停顿一下。
那你能读出蜗牛遥遥领先的语气吗?指导朗读。
在课堂上,适时地运用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上教学片段中,“遥遥领先”一词就字面上讲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飞行比赛的情境,让学生贴图再现当时的比赛场面。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了,该怎么贴呢?经过尝试、评价,最后学生把蜗牛远远地贴在了最前面。此刻,课文形象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遥遥领先”一词十分鲜明而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对其义已不攻自破。
二、进入情境,角色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彩色、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而表演则能够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师: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生:因为它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
师:真是一只骄傲的蜗牛。现在谁来当这只蜗牛,到你的小伙伴中炫耀一番吧!
(生饰“蜗牛”,用一个书包充当“奖杯”;两组学生饰“蜻蜓”;另外两组饰“蝴蝶”。让他们“飞”起来,在教室里自由表演,最后全班交流表演。)
师:谁到台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小蜗牛,先到小蝴蝶群中去炫耀吧!
“蜗牛”:小蝴蝶,瞧我背上的奖杯,多神气,我是飞行冠军呀!
“蝴蝶”1:背在身上真好看!
“蝴蝶”2:小蜗牛,你真棒!
师:小蝴蝶们知道了,快去告诉小蜻蜓吧!
“蜗牛”:小蜻蜓,看我的奖杯,金光闪闪的,是我今天在飞行比赛上得的,你们快来瞧!
“蜻蜓”1:小蜗牛,把奖杯背在身上挺神气的,可你还飞得快吗?
“蜗牛”:不怕,反正现在我已经是飞行冠军了!
“蜻蜓”2:小蜗牛,你可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呀!
师饰“蜜蜂”:我是小蜜蜂,你想对我说什么呢?
“蜗牛”:看我身上的奖杯,是我飞行比赛得了第一名才得到的,好看吗?
“蜜蜂”:这只奖杯真好看,背在身上可真神气,能借给我背一下吗?就一会儿?
“蜗牛”:不行。
“蜜蜂”:可是,天已经晚了,你不放下奖杯怎么睡呀?
“蜗牛”:我怕别人晚上会来偷我的奖杯。
师:获胜的蜗牛,你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
模拟采访:今天,你获得冠军后心情怎样?
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学生自由发言)
这样,我和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蜗牛、蜻蜓、蝴蝶、蜜蜂,使自己充分进入情境,介入其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储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功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感悟。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使学生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拓展、深化体验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得多,语文教学应该以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中去学谈话……”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对背着硬壳的蜗牛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学会了表达,还加深了对寓意独特的体验。
师:蜗牛的一对翅膀退化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现在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了。这时小蜗牛的心情又会怎样?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你想对别人说什么?
生1:蜗牛,如果你以前得了奖杯不骄傲,就不会落得现在的下场了。
生2:小蜗牛,希望你以后得了任何奖都不要骄傲,否则你会落后的。
生3:我们学习上取得了成绩也不能骄傲。
生4:这次考得好不代表下次也能同样好,要继续努力。
生5: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骄傲,都要谦虚啊!
……
师:借此,老师也想送给小蜗牛和大家两句名言:(出示)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学生读后选自己喜欢的一句读给小蜗牛听。
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震动,切身的体验,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蜗牛的奖杯》教学案例分析 篇2
本课的插图精美,栩栩如生,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插图是文本的补充。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观察42页下面的插图(一只老蜗牛,一只小蜗牛)。我创设这样一个对话训练: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出来散步。看到远处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小蜗牛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它们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这时,老蜗牛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小朋友你们能猜猜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吗?学生的回答内容很丰富,也很童趣。
思远说:“哎,孩子,都怪妈妈太骄傲了,妈妈以前和它们一样能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我还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后来,我白天背奖杯,晚上也睡在奖杯里,就变成这样了!你以后做什么事都不要骄傲啊!”
佳怡说:“孩子,要是在以前,它们可真不是我的对手,飞行比赛中是被我远远地甩在后面的,都怪我把奖杯成天背在背上,都是这奖杯害了我啊!”
很显然,这两位位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明白了故事的道理!
钲淇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你以后就好好练习爬行吧!”看来钲淇的爸爸妈妈平时就是这么教育她的。
随后我又为孩子们补充了两句名言:“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让学生对课文又更进一步内化。结合课后练习,我让学生对骄傲的小蜗牛说上一句话,他们都说得不错!
所以,我们应该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蜗牛的奖杯》教学案例分析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4、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2、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拓展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谈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多可爱的小蜗牛!
3、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今天,我们来看看《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a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b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c第三遍,用自己的话说说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
b指名分自然段读
c谈谈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到信息平台自学生字。
2、学生用口诀、谜语、顺口溜识记生字。
3、教师指导书写较难的生字,(翅、蜓、蜜)认识新偏旁(支)。学生当小老师。
四、学生描红,老师巡堂。
五、阅读10分钟
学生阅读有关蜗牛的资料及一些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原来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突出“有力”“自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蜗牛不仅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且还飞得很快,在一次比赛中捧走了冠军奖杯呢!课文哪些词写了它飞得很快。相机理解“遥遥领先、甩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的飞行冠军又怎么会变成现在的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蜗牛呢?它是怎样变成的?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天长日久”(提问引导: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勉强”(找反义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蜗牛为什么变成这样呢?看来我们还得回到它得奖后的那些日子。捧走了冠军后蜗牛是怎样做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得意洋洋”(表情朗读出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天、唯恐、生怕”(换一种说法)
重点句子: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理解“大”和“重”不仅是奖杯本身的大和重,而且还暗含着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寓意。提问引导:假如蜗牛不把这又大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蜗牛会怎样?
3、让我们一起把蜗牛得奖后的所做所想用声音来表达。指导朗读。得意、担心、害怕的心情读出。
五、释放情感
过渡:(相机出示投影)从一个飞行冠军到只能慢慢爬行,从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到一块毫不起眼的硬壳。蜗牛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沉重)用这样的语气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蜗牛的奖杯》教学案例分析 篇4
一.教材说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单元哲理篇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于飞行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全文共分四个自然段。第一,第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练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课文语言浅显,但描写传神精妙,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儿童阅读。教材图文并茂,两副图中蜗牛的样子和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得感悟。
二.说教学目标确定
(一)本课是该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第三篇。本组课文为教材的“哲理篇”,意在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因此,我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当把荣誉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这一教学目标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一体,因此我把这一教学目标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当把荣誉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懂得“骄傲自大,不思进取就会落后”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讨论文本,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现在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样的启发谈话,目的于引导学生还原第一课时开成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能以课堂主人翁的角色积极进入课堂学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蜗牛飞翔的快乐
1.让学生朗读本段,说说现在的蜗牛是怎样的?以前的蜗牛又是什么样的?
2.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蜗牛飞翔的快乐
(三)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感知寓意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昆虫们飞行比赛的结果怎样?蜗牛为什么能得冠军?思考:如果你是这只蜗牛,你的心情会怎样?
[初步达成学生的情感建构,为批判文本形象作好价值铺垫]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是蜗牛,得了冠军,你的心情怎样?(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让学生在演,说,读中体会蜗牛的心情,更好地把握形象)
2)蜗牛是怎样想的?它是怎样做的?围绕重点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蜗牛心里会想些什么?背着奖杯,蜗牛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在咀嚼语言的过程中,形成文本的立体感知,蜗牛因骄傲而故步自封的形象跃然纸上]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蜗牛的得意洋洋和背着奖杯沉重的语气。
[语言的培养和感情的渗透融为一体,课堂教学的容量也因此显得丰满]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蜗牛最终变成了什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显而易见,文本的寓意也呼之欲出。
(三)拓展说话,加深感悟
1)对照课堂板书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2)课文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寓言的特点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体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明白本文的寓意]
(四)布置作业
1.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2.想象:课文插图二中,老蜗牛可能对小蜗牛说些什么?想象老蜗牛与小蜗牛之间的对话,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发展,思想也得到升华。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结合寓言的特点,体现文章内容及所寓含哲理,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到寓含的哲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结合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现状,以读为主线,以建构形象为渠道,以价值批判为手段,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
附板书设计:
7.蜗牛的奖杯
有力的翅膀自由飞翔遥遥领先
得意洋洋唯恐生怕(骄傲自大不思进取)
退化飞行冠军——慢慢爬行
要不断进取
《蜗牛的奖杯》教学案例分析 篇5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蜗牛的奖杯》
(生读题)
2、“奖”字怎么写?(生空写,师范写)
3、过渡: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这节课我们要把课文读懂,读好,大家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可以看看课文,也可以听听录音,还可以跟着轻声读一读。
2、选择你感兴趣的那段,多读几遍等会我们要开展朗读竞赛。
三、逐段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并说说感兴趣的原因
2、重点理解“用力”“自由”,想象一下蜗牛怎样才是自由地飞翔?
(飞来飞去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不受控制)
3、填空:的蜗牛
4、师画简笔画
5、指导读好这句。
谁愿意做这只快乐的蜗牛,读好这句。
谁愿意加上动作再试试。
让我们配上动作和表情一起来读好这句。
6、师:你还读懂什么?
理解“很久很久以前”并指导读好这词。
(应读的轻而慢)
7、师介绍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情境,让我们跟着小蜗牛一边读一边飞进那很久很久的以前。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并说说感兴趣的原因
2、重点理解“遥遥领先”“所有的”“捧走了”谁来读好蜗牛很棒的样子,师生评议。
3、师画简笔画
4、提问:甩下的对手是不是只有蜻蜓、蜜蜂、蝴蝶三个,你从哪知道?说明什么?
(说明蜗牛飞行身手高超)
5、填空:的蜗牛
6、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夸夸我们的飞行冠军,可以读文也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同学练习)
7、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分享一下蜗牛此时的快乐吧!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并说说感兴趣的原因
2、谁来扮演“得意洋洋”的样子?
想象一下蜗牛得意洋洋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谁再来读好“得意洋洋”这词?
3、师:真不错!得意洋洋的蜗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读下去。
提问:在文中找出一个和“惟恐”差不多的词?
《蜗牛的奖杯》教学案例分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