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示例
《燕子》教学设计示例(精选14篇)
《燕子》教学设计示例 篇1
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观看有关描写春天的文字和录像等.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文;之后,运用朗读加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4.通过对课文中优美词句的朗读,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地读懂长句子.感受课文描述的美好画面.
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小燕子》的课件.可以让学生一起跟唱.
小同学们,春天到了,燕子又要从南方飞回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燕子》这一课,看看春天里的小燕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同桌互读,每人一段,让对方提醒字音.
三,播放《燕子》的课件.
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谈谈对小燕子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
1.提醒学生注意体会生字生词的含义.
2.充满感情地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五,解决生字生词.
要注意生字和读音.
"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读"fú",不要错读成"fó".
生字方面,你要注意以下的字:
"燕"的上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
"演"的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
"漾"的下面是"永",不要错写成"水".
六,布置作业
1.默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生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个长句子,我们先来缩句,看看它都说了什么意思.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很好.那么,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滑的羽毛.(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 仅仅只是黑吗 )
俊俏轻快的翅膀.(什么是"俊俏" 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 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它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形状)
3.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将下面两句话作比较)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让学生自由思考和回答,从中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魅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小燕子的外形,真的很美,除了外形美丽,小燕子其他方面怎么样呢 我们赶紧来看看吧.请细细品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 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2.讨论:
(1)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可以按照第一自然段的方法,来看看这个句子主要在说什么意思.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 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 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
(2)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小圆晕是什么 为什么不用小圆圈 "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四,学习第四段
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朗读课文,同桌进行交流.
2.分析句子.
(1)"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为什么不用"停"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3)"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怎样的赞歌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么美丽的小燕子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呢 下面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
雨,风,柳,草,叶,花.
3.为什么说春天是"光彩夺目"的呢
想一想:雨,风,柳,草,叶,花都是什么样子的 雨是(蒙蒙细雨),风是(微风),柳丝是(带黄色嫩叶),草是(青)的,叶是(绿)的,花是("各色鲜艳"或五彩缤纷)的,春天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美丽的景物又有美丽的色彩,用"光彩夺目"来形容春天是不是很恰当呢
4.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会怎么想 它是怎么来的
赶来的,这个"赶"字用的好不好 表达出了小燕子来参加春天这个集会的急切心情.
5.用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画一画:用你五彩的笔,画一画这光彩夺目的春天吧.
《燕子》教学设计示例 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燕子》: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落大意。
(三)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它的名字是——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燕子。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2.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但是除了生字之外还有一些字从语音和结构上需要注意。
比如:“晕”是多音字,它有三个意思。(1)在“昏迷”一词中或表达头脑不清的意思时,这个字读“y&n”,如“头晕、晕头转向”等;(2)因为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如“日晕、月晕”等;(3)主要指头昏,如“眩晕、晕车”等。“晕”在后面两种情况中都读做“y)n”。本课中出现的“小晕点”是指燕子的剪尾和翼尖轻点水面后漾起的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圆环,是“晕”字第二种解释的引申,读做“y)n”。
“俊”字读做“y)n”不读“z)n”“拂”读做“f*”不读“f$”。
3.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必须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很难准确地理解字、词、句甚至于段的意思。
俊俏:相貌好看。
蒙蒙:形容雨点很细小。
赶集:原指到集市上买卖货物。这里指春天一到,花草都长了起来。
柔柳:“柔”的字面意思是指柔顺,“柳”的字面意思是指柳树或柳条。课文中“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的“柔柳”是指春天到来后的柔枝嫩叶。
生趣:原义指生活的趣味。课文中“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里的“生趣”指的是春天到来后生气勃勃的趣味。吹拂:微风轻轻地吹。
曲谱:原指乐曲的谱子,课文中是用五线谱来比喻燕子、电线和电杆组成的画面。舒展:原指不卷缩,不受约束。
光彩夺目: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争奇斗艳。
聚拢:聚集在一起。
演奏:用乐器表演。
掠过:轻轻擦过或拂过。
偶尔:有时候。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生机:生存的机能;生命力。
荡漾:水波微动的样子。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俊俏——(俏丽)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掠过——(拂过)
反义词:
偶尔——(经常)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机灵——(死板)
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谱(谱曲)奏(演奏)俊(俊俏)
普(普遍)凑(凑巧)骏(骏马)
聚(聚拢)符(音符)偶(偶尔)
取(争取)付(付出)遇(遇见)
5.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并行的课文,教学时要把看图作为学文的手段。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就要结合图来理解课文。但是看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结合课文内容看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不同方面来叙述的,也就是说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燕子,它们分别是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飞行的燕子和停歇时的燕子。因此,这篇课文应该是一个自然段为一段共分为四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的直观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一课时一定要求学生读熟课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结合图画朗读课文,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燕子》教学设计示例 篇3
上完《燕子》第一课时,有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觉格外惊喜。
原打算这节课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预习你对燕子有了怎样的印象?”“你读懂了些什么?”“你感受到些什么?”顺便穿插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最多学到第一段。
可没想到在说了许多他们读懂什么之后,班上爱提问的学生早就急不可耐的举起了高高的手。第一段还没开始学呢,要让他们问得没完没了吗?提的问题会是有价值的吗?会浪费时间吗?可看着学生执着的眼神,我只好让他们一问为快了。
学生第一个问:课文中说,“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是浑身黑不溜秋的,它加入这百花争艳的花丛中,不会显得很难看吗?
我的第一反应:问题有些调侃,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犹豫:该重视还是淡淡带过?决定:不妨听听同学的高见。
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学生回答句句是金玉,字字是珠矶:
“小燕子是黑得发亮的,衬着花朵也是很美的。”
“百花再争艳,可它们毕竟是没有声音的,可小燕子却会叫,它是春天的使者,叫得很好听。”
“花不会动,只是静的,而小燕子却是动的,它可以自由自在的飞,飞得很好看。”
“小燕子能轻巧灵活的飞来飞去,又叫得很好听,加入百花丛中,能带来很多生趣,让人觉得春天更美了。”……
学生第二个问:“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小燕子为什么要偶尔沾一下水面?为什么说“荡漾开去”而不说“荡漾开来”?
我的再次反应:问题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看似毫无意义。决定:不犹豫,拭目等待不凡回答。
结果,不出所料,学生的思维火花令人眼睛一亮:
“说‘偶尔’嘛,只是不经意的动作。”
“小燕子因为飞得很快,肯定不小心会碰着水面。”
“也许小燕子在抓虫子呢。”
“它可能想休息一会儿,沾一下水面就能停一停。”
“荡漾开去说明圆晕是向外扩展,越来越大。”“荡漾开来是朝里,方向是不对的。”
……
一堂课结束了,发现那几问带出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原本的预设,在这个问答的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文中句子所在段落的精华内容,又展示了阅读个性,也使他们的独特阅读体验得到发挥和尊重。下节课的主要任务便是好好的进行读写练习了。说不定又会冒出一些令人意料不到的惊喜呢!
同时,也发觉这样的问题惊喜似乎随意性太大了,能怎样尽可能在预设中出现呢?我毫无把握。
《燕子》教学设计示例 篇4
教学片段: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师:谁能用一二句话说说你心中燕子的形象?
生1:燕子有着乌黑的毛。
生2:燕子腹部的毛是白色的。
生3:燕子喜欢把窝垒在人家的屋檐下。而且燕窝是名贵的补品!
师:哦,你知道还不少呀,现在,老师知道你们眼中的燕子又是怎样的了!我们看看作者眼中的燕子是怎么样的?自己读读第一段。
学生自由读第一段。
生1:作者眼中的燕子是活泼可爱的。
生2:作者眼中的燕子是由乌黑光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的尾巴凑成的,真的很可爱!
师:你把“凑”字念得那么大声?能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独特见解吗?
生2:“凑”字写出了燕子是由羽毛、翅膀、尾巴拼凑的,三部分组合起来,燕子就变成那样的活泼可爱,我还从这个“凑”字上体会到了作者对小燕子十分喜爱。
师:说得真好!一个“凑”字把燕子各部分合起来了。让我们感觉到燕子真的是活泼可爱的。你还能从哪些词中看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
生1:作者喜欢燕子,因此他爱看飞行的燕子,所以他觉得燕子的翅膀是“俊俏轻快”的。
生2:我也认为作者是经过多次观察才会写出燕子身体三部分的特点。
生3:我认为作者喜欢燕子才会用“俊俏”来形容燕子的翅膀,在作者眼里,小燕子是那么美,那么地可爱。
生4:我知道了为什么燕子的尾巴作者说是“剪刀似的尾巴
《燕子》教学设计示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