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2024-06-055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精选4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篇1

  学习内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二、相关知识复习(新闻与通讯)

  1、新闻体裁

  a、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b、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①when:何时  ②、where:何地  ③who:何人  ④what:何事

  ⑤why:何因  ⑥how:何果

  c消息的特点:

  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②短:消息要求短。

  ③快:时效性       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①标题(正标、副标题)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 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5、新闻体裁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社论和广告。

  ①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虽然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背景),但正如常人所说,文无定法。消息的写作结构灵活多样,往往因人而异。

  ②特写: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报道的范围与目的不同。消息主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把某件新闻事件交代清楚,消息往往需要写出新闻的各个要素,也就是说,消息所报道的范围一般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特写则不需照顾全面,而是侧重于某个方面,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将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最有意义、最有情趣和影响的一两个要素或片段,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既形象又突出地把它们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如耳闻其声,如目睹其人其事,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特写的种类很多,不论是哪一种性质的特写,其写作形式或结构与消息报道不一样。它们一般没有特定的规律或格式可循。有的略提一下整个会议程序和会场情景,专写一个问题的讨论,一个提案的提出,一次独特的会面等等。还有的抓住时间过程中的某一个富有情趣或人情味浓厚的细节层层开掘,溯前追后,写出立体化的新闻。

  特写的结构虽无定格,但是英文报刊上众多的特写文章通常以一个概括性的导语或引言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和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大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此乃一宕一跌,首尾呼应,文义完美,使人读完终篇后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兴趣愈浓,印象愈深。

  ③、社论: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它代表着报社的言论,最集中地体现某种立场、观点,常常及时地评述当前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问题,以言辞明快犀利,论理深刻、透辟的特点来吸引和影响读者,起到感染读者的号召性作用。

  6、什么是通讯?

  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7、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金手指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2、《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金手指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金手指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雏菊(chú)     恢复(fù)     冉冉升起(rán)

  b.图案(tú'àn)   陈迹(jì)      追逐游戏(zú)

  c.凋谢(diāo)    焚尸(fén)    万众瞩目(shǔ)

  d.沼泽(zhǎo)    处决(chǔ)    婆娑起舞(suō)

  2.下列词语中存在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祷告    纳粹   颠倒    难以想象

  b.废墟    掩映   绞刑    惊惧万分

  c.祷告    嬉笑   肯求    心智健全

  d.隐秘    窒息   凝重    表情木然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子夜:半夜。子:半。

  b.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恐惧。怖:害怕。

  c.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使:派遣,支使。

  d.囚徒:囚犯。徒:指某种人(多含贬义)。

  4.在句子中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完全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也有人想通过访问         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②一些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         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          的喊叫了。

  ④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           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a.幸存者    遇难者    受难者    死难者

  b.受难者    死难者    遇难者    幸存者

  c.遇难者    受难者    幸存者    死难者

  d.死难者    幸存者    受难者    遇难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

  “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

  参观过“731”罪证陈列馆的人都会留下终身的记忆。

  陈列馆馆长王鹏说,“731”的罪行不仅仅是杀人,它进行30多项实验的目的是用于战争。用于实验的不光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蒙古人、俄国人,一些从东南亚战场上抓来的美国、欧洲战俘也成了实验品,实验者要研究不同人种的耐受程度,以便将来在战场上有针对性地使用细菌武器。按照“731”部队生产细菌武器的能力,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年,足以毁灭人类。只是后来战况突变,大规模的细菌战没有来得及实施。所以“731”罪行是反人类的,它不光是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类去关注和反思。

  王馆长介绍说,这些年很多国外的媒体来拍摄专题片,而这些人以前对731“罪行知之甚少。一次王鹏告诉英国bbc电视台记者,”731“犯下的罪行比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作所为还要严重,纳粹虽然也曾对活人做解剖实验,但数量和规模都远不及”731“。被”731“用作实验的人在实验者看来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日语称做”马路大“),这些”材料“要接受各种残害性的实验。例如冷冻实验,要把人冻成能敲得响的”木棒“,然后再用不同温度的水去解冻,有的被解冻后肌肉脱落,露出白花花的骨头。再如脱水实验,是要把活人烤干,变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实验人体里含水的准确份量。bbc电视台记者听了也不禁为此暴行咋舌。

  陈列馆的解说员介绍说,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罪证陈列馆时,对”731“部队犯下滔天罪行气愤至极,他看到展台上”731“部队的恶魔石井四郎像后,一脚踢碎了玻璃,但能参观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国人太少了。据陈列馆统计,在建馆20多年时间里,馆展和流动展出接待的人数有300余万人,其中外国人不到十分之一。王鹏馆长说,陈列馆申报世界遗产,就是要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段历史,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节选自《生活报》)

  5.比较一下,本文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在新闻素材获取渠道方面有什么不同?

  6.作者在第三段是怎样写”731“的严重罪行的?

  7.一位日本老人参观”731“后”一脚踢碎了玻璃“,这一细节有什么典型意义?

  8.XX年时值抗战胜利60周年,”731“罪证陈列馆是否应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曾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引起不小的争论。请就此问题谈谈你个人的观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4题。

  ①对于德国发动二战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如今的多数德国人都有着强烈的忏悔意识,战后德国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称道,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

  ②事实上,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人在经历了很短的感情反复之后,就对本民族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了比较客观和清醒的认识。联邦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奥多尔-豪斯、阿登纳、赫尔佐克、约翰内斯、科尔、谢尔等人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

  ③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因此赢得了法国的宽容,为法德和解奠定了基础,也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1985年5月8日是德国投降纪念日,当时的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认为德国在战后四十年一直将这一天定为”战败日“是不妥的,”今天我们大家应当说,5月8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们大家从国家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中解放了出来。“1995年6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

  ④在战后60多年里,德国一直在心甘情愿地进行彻底的赔偿。1998年,现任总理施罗德在获得大选胜利后发誓,要对那些还没有获得赔偿的纳粹受害者进行赔偿。德国的一些大公司如西门子、奔驰、大众等,提出了为”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精选4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篇1  学习内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