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优秀教案《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优秀教案《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小学科学四年级优秀教案《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直尺、线若干、钢球、塑料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认识摆。
1、 (课件出示摆钟的图片)教师模仿老钟爷爷谈话:孩子们你们好,你们还认识我吗?
2、 学生回答
3、 (课件出示动态摆的装置)教师模仿老钟爷爷讲述: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钟表,因为在我的肚子里有一个来回摆动的装置,叫做摆。所以大家又叫我摆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摆。(板书课题:摆)
4、 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认识摆:(教师拿出一个用线系着钢球的摆,边演示边说)成的,底下挂的钢球叫做“摆锤”,摆锤可重可轻,可用垫圈、螺帽来做。上面挂的线叫做“摆线”,摆线可长可短。若让它摆动起来,提起的这个角度叫做“摆角”,摆角可大可小。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件出示:动态小女孩荡秋千的图片)谈话:你们玩过荡秋千吗?你有办法让这位小朋友荡得更快些吗?
2.提出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3.学生提出假设,教师及时板书呈现学生的观点。
大致有以下几种假设:
(1).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
(2).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系
(3).摆的快慢可能与摆角的大小有关系
4、谈话: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怎么做实验呢?大家先来设计一下实验。
5、学生设计实验
6、评价指导设计方案
师:我们先看第一小组的设计方案,有请一位同学说出你们组的设计意图
生:学生回答
师:很好,你们组的同学思维敏捷,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你们的设计很快就会引起一场战争。
生:学生话剧表演
师:有智慧的人是不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我说一个方案你们感觉如何?
师:我就用第一个假设举例: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吗 ?
摆锤、摆角你俩保持不变,先让摆线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摆线你变吧,你一会变长,一会变短,我们记录15秒内摆的次数,用数据来说话。
7、学生分组实验并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方案如何,我们开始实验,全班分成六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的摆线长,另一个小组的摆线短。)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1号负责摆线,2号负责摆角,3号负责摆锤,4号负责计数,小组要注意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实验中要轻声交流。
(2)、在按下秒表的同时要放摆锤,放摆锤时,不能给他任何外力。
(3) 老师计时15秒,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数准自己的摆摆动的次数。
小学科学四年级优秀教案《摆》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五课,旨在通过做摆,探究摆得快慢与什么有关,带领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控制变量,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十足,已基本具备了观察、思考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类,但探究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的运用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小学科学四年级优秀教案《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2.推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度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3.让学生认识到得到精确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与不变量,培养学生科学预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不同重量的摆锤三个、摆绳一根、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老师请同学们来听儿歌,看看动画(出示第一张课件)
问:动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喜欢荡秋千吗?我也喜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它摆得更快些吗?
2.师:其实秋千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摆,回忆一下,你知道了那些关于摆的知识?(摆锤、摆绳、摆幅、摆的快慢与摆幅无关)
3.引入实验
(1)告知实验要求:测量15秒摆动的次数。(注意摆绳拉直、自然下垂、来回算一次)
(2)学生动手实验。
(3)汇报结果
(4)观察数据,发现各组的摆在相同时间摆动次数不同,猜测摆的快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5)根据学生猜测板书:摆锤重量:重→快
轻→慢摆绳长度:短→快
长→慢
(6)师:如何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呢?(生答:实验)
二、新授
1.讨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关系实验
(1)分小组讨论: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要准备哪些材料?
(2)汇报: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
(3)实验准备:每组准备了一倍重量、两倍重量、三倍重量的螺母,分别测15秒摆动的次数,每个重量的都测三次。
(4)汇报: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准备哪些材料?
2.讨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关系实验
(1)分小组讨论: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要准备哪些材料?
(2)汇报: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每组只准备了1根摆绳,怎样改变长度呢?
演示:对折即变为一倍和两倍绳长)
(4)汇报: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准备哪些材料?
3.分组,一些组做实验1,一些组做实验2
4.学生开始实验,老师指导………
5.汇报
(1)做实验1的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汇报一倍重量、两倍重量、三倍重量摆锤的摆15秒摆动的次数。
(2)师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3)做实验2的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汇报一倍绳长、两倍绳长的摆15秒摆动的次数
(4)师总结: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6.反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帮老师想想怎样让秋千荡得更快些呢?
7.设疑: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老师这里有两个摆,摆绳一样长,我们把它们摆起来,观察快慢(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暂时不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来自己实验,也可上网查一查原因)
三、巩固
1.师:今天我们发现摆的这个秘密是400多年前一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的。(介绍伽利略发现这个秘密的故事)
2.告诫学生生活中要细心观察、认真动脑,多动手、多实践,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
3.拓展:下来后大家还可以研究,摆的快慢除了跟摆绳长短有关,还会跟什么因素有关?
小学科学四年级优秀教案《摆》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2、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细绳一根,计时器一个,支架一个,直尺一把,垫圈若干,实验记录卡。
教师准备:摆钟实物,有关摆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昨天张老师到钟表店里去逛了逛,发现了这个东西,你们认识吗?(出示摆钟)
生:钟、摆钟……
师:你知道它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吗?
生:靠下面的大圆盘、靠下面摆动的东西、靠下面的摆……
师:(指钟摆)这是钟摆,摆钟就是靠它来工作的,我们把像钟摆这样的装置叫做摆。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钟摆摆动的现象?
生:秋千、公园里的海盗船、心理医生用的催眠器……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摆,看看它有什么秘密?(板书课题)
二、认识摆、学习制作摆,并学会如何数摆的次数。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摆,你们看看。(出示多媒体课件)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上面挂的线是摆线,下面挂的重物是摆锤。摆线可长可短,摆锤可轻可重。若让摆摆动起来,摆起来的角,我们叫做摆角。
老师现场制作一个摆:你们看,老师把线绕在这根木板上,再用夹子给夹住,线上再挂上垫圈,一个简易的摆就做好啦。
师:老师先玩玩这个摆,你们要学会如何数摆的次数,摆往返摆动一次我们叫摆动一次,注意,手不要加力,摆线一定要拉直。一、二、三……
师:来,我们一起数数,一、二、三……
师:你们猜猜,老师这个摆15秒钟会摆动多少次?
生:10次、12次、15次、20次……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老师来看时间,你们来数。老师从角度指示器30度的地方开始。
生:一、二、三、四……
师:停。
生:12次、13次。
师:有的同学说12次、有的同学说13次,到底多少次?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再做一次。
师:为了能让实验结果更准确,一般每次实验我们要做三遍。我们还要再做两遍。预备,开始。
生:一、二、三、四……
师:停。
生:12次。
师:最后一遍。预备,开始。
生:一、二、三、四……
师:停。
生:12次。
师:你现在能告诉老师,我的摆15秒钟内摆动多少次吗?
生:12次。
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摆吗?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制一个摆,并数数你们的摆15秒钟摆动多少次?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卡1上。
学生动手制作摆并数摆动次数,老师巡视。
师:能告诉我,你们做的摆15秒摆动多少次吗?说最后结果。
生:10次、12次、13次、11次、11次、16次、10次、11次。(教师板书)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师:大家仔细看看每组的数据,你有什么问题想说的?
生:为什么有的组做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不一样?
生:为什么有的组做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一样?
生: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
师:你们觉得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生:摆线的长度。
师:就是摆长。(师板书)
生:摆锤的重量。
师:就是摆重。(师板书)
生:摆角的大小。(师板书)
师:到底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我们现在能下结论了吗?我们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指板书)三个问题,你想研究哪个?你打算怎样做呢?我们还是先来讨论讨论吧。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师:讨论有结果了吗?你想研究哪个问题,怎样研究?
生1:我们想研究摆线的长度,做两个摆,一个摆线长一些,一个摆短一些,看看15秒钟哪个摆摆动次数多一些。
师:在你们设计的实验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生1:摆线的长度。
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生1:摆锤的重量和摆角的大小。
师:你们小组想研究哪个问题。
生2:我们想研究摆锤的重量,也是做两个摆,一个摆锤重些,挂三个垫圈,一个摆锤轻些,挂一个垫圈,看看15秒哪个摆动次数多一次。
师:在你们设计的实验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生2:摆锤的重量。
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生2:摆线的长度和摆角的大小。
师:你们小组想研究哪个问题?
生3:我们想研究摆角,做两个摆,一个摆角大一些,一个摆角小一些,看15秒哪个摆动的次数多一些。
师:在你们设计的实验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生3:摆角的大小。
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生3:摆线的长度和摆锤的重量。
师:好了,现在三个问题都有小组要进行研究了,那就请你们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卡2上,你们估计做这个实验需要多长时间?
生:5分钟、8分钟、10分钟、1分钟……
师:老师给你们15分钟时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你的问题研究完了,可以再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实验记录卡,研究下一个问题,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研究的问题最多。
学生分组研究,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认真写实验记录卡2。
师:通过实验,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摆线的长度和摆动的快慢有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们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摆线最长,有40厘米,它摆动了10次,第二次摆线有13厘米,摆动了13次,第三次摆线最短,有8.5厘米,摆动最快,摆了22次。
师:因此,你们得出摆线的长度与摆动的快慢有关的结论。(师板书:有关)
师:还有没有哪组跟他们研究的是相同的问题?
生2:我们得到的结论也是摆线的长度和摆动的快慢有关。
师: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2:
小学科学四年级优秀教案《摆》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