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

2024-06-053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通用13篇)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启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给足10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教师巡回指导。学生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可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

  二、自学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写感想。完成了上述任务还可以自己提出疑问,默读思考,勾画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三、精读课文

  1、师生共同确定精读部分:“我”采访罗斯福夫人时的谈话。

  2、用“~~”画出罗斯福夫人说的话。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再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熟悉对话内容。

  四、创设情境,模拟采访。

  2、假如现在是在电视台,正在进行“走近名人”栏目的现场采访与拍摄,谁来扮演作者戴维科宁斯”淮来扮演罗斯福夫人?那么老师是什么身份?(主持人,用书卷作话筒)同学们呢?(现场观众)

  2、请两位“嘉宾”——“戴维科宁斯”、“罗斯福人”上台就座(可拿书,能不拿书更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六语文走向生活教学设计3》。)

  3、教师主持。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前总统夫人、举世闻名的罗期福夫人(欢迎)和(西部报)记者戴维.科宁斯先生(欢迎),还请来了现场观众××小学××班的同学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下面,戴维先生将现场采访罗斯福夫人。(两学生即兴表演采访的对话,用自己话说,谈话主要内容要以书上为主。即兴表演课前不排练,一次不行可指导,再来一次。)

  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听了两位嘉宾的谈话,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对两侠嘉宾提出什么问题吗?(教师走入学生中,随机“采访”,并将话简交给想发言的学生。)

  生:戴维先生,祝贺您,您的采访非常成功!我也想现场采访您:罗斯福夫人的话对您有什么启发呢?(可联系到最后两段)您的采访非常成功,是什么原因呢?(可联系到他做的准备工作。)

  生:尊敬的罗斯福夫人,您的话真是太精彩了。请问:您为什么那样回答呢?(可联系第13自然段。)

  掌声欢迎两位“嘉宾”回答到座位上。

  4、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练习模拟采访。

  五、课后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采访名人。采访前,注意收集材料,做好准备,采访后,把采访过程写下来。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 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前几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懂得如何热爱生活。不管生活对我们如何,我们将永远笑着面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2、仔细的品味始终的每一句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懂得对待生活的态度,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的生活怎样呀?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要求: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崎岖需指导理解

  2、检查:指名朗读词语、生字。

  三、理解课文:

  1、思考:结合前几篇课文的学习,试着说一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2、学生小组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3、全班交流。

  四、拓展:

  学生搜集赞美美好生活的诗歌短文。

  学生搜集的.诗歌生动多彩,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学生更是自编

  五、小结:

  这首诗歌内容不多但短短的几句话却告诉我们生活的艺术:笑着走向生活,不管生活对我如何。

  六、作业:

  完成同步。

  教学反思:

  生活中酸甜苦辣什么都有,谁都会有,就看你怎样面对。课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反映积极,有的还联系上了自己的经历。从学生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能够有正确的态度。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2、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感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以记者身份,采访两会热点话题。如:物价、医疗、住房、教育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

  2、学生交流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①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②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三、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1、出示要求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2、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

  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

  (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

  3、采访时,及时点拨学生注意采访记者和罗斯福说出不同的口吻、语气。

  4、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四、揭示主题。

  1、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科宁斯的收获。

  2、指导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五、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走向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三、分小组学习

  1.读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2.组内交流。

  3.集体研讨。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总结

  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

  附:板书设计

  9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增添快乐

  教案点评:

  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通过读、想、画、写、议,自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

  探究活动:

  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社会名人,采访前,注意收集资料,作好准备。然后把自己采访的过程写下来。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 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六语文走向生活教学设计1。

  2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去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再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戴维.科宁斯是如何进行“采访”的,学习采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综合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2.理解罗斯福夫人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提问

  2.学生朗读课文,自主讨论交流

  四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并查出文中所用到的成语的意思。

  (附:供教师参考)

  初出茅庐:比喻刚踏进某一领域,还缺乏经验。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形容名气非常大。

  成竹在胸: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

  接二连三: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玩儿一笑:微笑。

  始料未及:没有预料到。

  无拘无束:一点儿也不受拘束。

  座右铭:写在座位右边,做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

  赋予:交给,给予。

  2.搜集并积累有关采访的资料和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如图)

  广阔的社会生活

  个人的小圈子

  ㈡再读课文,让学生们想一想,以戴维的采访为线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自然段)采访前心情紧张,认真准备

  第二阶段:(9~14自然段)采访时轻松愉快,自如交谈

  第三阶段:(15~16自然段)采访后受益匪浅

  (总结原因:走向生活即走向社会)

  ㈢难点分析

  罗斯福夫人的话“……强迫自己欢迎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朋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告诉我们要敞开心扉,突破心灵的封闭固守,要走向生活,即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才能接触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

  ㈠从查出的成语或词语中,任选五个词,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限。

  ㈡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教师或他人,通过课文启发学生体会采访前如何收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在采访中如何大胆与陌生人

  交谈,并做好采访记录,采访后如何整理材料,并将过程写下来。把这次活动作为“走向生活”的尝试。

  板书设计

  走向生活

  采访前:紧张准备

  采访时:轻松自如,原因:走向生活

  采访后:受益匪浅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 篇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从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启迪——主动走向生活。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一采访为拓展点,进一步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准备一条自己的座右铭

  2、搜集有关罗斯福夫人的资料

  3、汪国真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记得去年学校庆典时,我班的蒋君锴同学超过采访了市长(出示当时的照片),请蒋君锴同学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是呀,要成功的采访好一个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采访前做充分的准备,同时还需要勇气和智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顺课文,理清脉络

  2、作者向夫人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她是怎么回答的。

  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交流

  1、采访前,我的心情如何?是怎么准备的?

  2、采访过程中,我向夫人提了什么问题?夫人是怎样回答的?

  3、作者采访夫人有什么收获?

  (获奖懂得“走向生活”这个人生哲学)

  五、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六、总结深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是呀,其实一句格言,一个座右铭会影响人的一生。你有人生格言吗?请写下来,贴在桌子的右上角,让这些格言时刻激励我们。

  七、延伸

  是的,只要我们摆脱了束缚,屏弃了羞涩,走向生活,广交朋友,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将阳光灿烂。著名诗人汪国真送给我们一首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希望大家也能和他一样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反思

  1、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其中“再现当年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过程”这一环节,我没有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尽量消除“为表演而表演”的倾向。我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课尾,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时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通用13篇)《走向生活》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