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识字 7 教学设计

2024-06-053

识字 7 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识字 7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七。这课一部分是看图识字,然后读一首诗,再识几个字,先请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怎么学呢?

  1、看着拼音把字音读准了。

  2、特别要对照图,看看哪些图能帮助你们记住字形,哪些图能帮助你理解字的意思呢?

  好,就请你们把书翻到84页,自己来学。

  【上课开始教给学生学习看图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己初步感知“字形——图——意思”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伏笔。】

  二、学习字词:

  (一)教学“亭”、“停”。

  小朋友,你们刚才自己学了,学会了吗?

  亭:

  1、出示“亭”字

  2、谁学会了这个字?谁来读准它的音?

  3、你是怎么记准字形的呢?

  4、点和横就是亭子的顶部,亭子中间就像口,秃宝盖就是亭子檐,下面几根柱子用什么来表示啊——丁。

  5、你们看,这个字多么像这座小亭子啊!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我们一看到“亭”这个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样子。

  6、一起读准它的音

  停:

  1、演示课件。

  2、你们看啊,有个人走过来啦,到了亭子边,怎么样啦?

  3、出示“停”字。

  4、这个字我们以前记过,有了字形,谁来讲讲它的意思?

  5、平时,我们离开了图,一看到“亭”字旁边有个单人旁就知道停就是一个人走到亭子边,停下来不走了。“停”的意思就是——?

  6、除了“停下来、停住”,停还可以用在哪儿啊?

  【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扩展。】

  比较:

  1、出示:“亭”和“停”。

  2、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意思却各不相同。

  (1)指亭。读,什么亭?

  (2)加个单人旁呢?

  (二)教学“鸟”和“鸣”

  鸟:

  1、看,树林里还有小鸟呢!

  2、出示:“鸟”。

  3、“鸟”是个熟字,你们看,“鸟”的字形多像只小鸟啊。我们一看到“鸟”这个字,就能联想到小鸟的样子。

  【通过看图,让学生再次感知字形和事物样子之间的联系即一看到字形就能想到那个事物的样子。】

  鸣:

  1、“鸣”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谁学会了,谁能读准音,说出它的意思呢?

  2、边演示边说,一看到鸟字旁边有个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鸟张着嘴叫,就是“鸣”。

  3、多有趣啊。读准它的音。

  4、我们常常把“公鸡叫”说成“公鸡打鸣”,就是这个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鸣开始是指鸟叫,后来鸟、昆虫叫都称为鸣。

  (三)教学“闻”。

  1、你们注意了,有个小朋友听到小鸟叫得这么好听,他怎么样了?仔细看看。(演示动画)

  2、出示“闻”字。

  3、谁能读准它的音,说出它的意思?

  4、打开门,干什么呢?(用耳朵听)这就是闻。

  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不仅读准字音,还说出它的意思。

  5、“闻”这个字很好记,听的时候要用什么?所以门字框里有个耳。

  6、一起读准这个字。

  7、闻就是听的意思。想想平时闻字还在什么地方用到呢?

  8、“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你们听过吗,是什么意思呀?(闻就是?见呢?那百闻不如一见呢?)

  【有意识的给学生一个词汇,长期坚持给学生的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下面,我来说字的意思,请你来找这个字。

  9、(1)人来小亭边,不走了,是哪个字?

  (2)打开门,用耳朵听是什么字?

  (3)小鸟张着嘴叫呢?

  (四)比较总结

  1、边说边打开实物投影。

  刚才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学得不错。自己看图就把这几个字学会了。有的字要借助图来记准字形,有的要借助图来知道字的意思。

  2、看看,今天学的这几个字,哪几个字的字形就像这个东西的样子的,哪几个字是一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它的意思的?请小朋友好好想想,小组内还可以讨论讨论。

  3、(1)“亭子”的“亭”和“鸟”是一类,一看到字形,我们就能想到它的样子。这样的字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停住”的“停”、“闻”、“鸣”是一类,看到字形,就能想到它的意思。我们还学过哪些字是这一类呢?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光学会这几个字,还掌握了这种学字方法。

  【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两类字分类的归律,还让学生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的字库进行分类。渗透经常给头脑中词语进行梳理、归类的意识。】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一首诗,怎么学呢?

  三、学习诗文。

  1、静音。

  2、请小朋友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小诗的意思。

  3、取消静音。

  4、谁来读给大家听?

  5、(1)“人来…侧耳听”。

  点击:侧耳。

  读准这个词的音。“侧耳听”你们都懂吧,什么意思呢?做个动作看看。

  2、他为什么要侧着耳朵,那么认真,用心地在听呢?

  a、什么原因呢?

  b、是啊,林子太深了,树林里有那么多的树,长得很茂密,小鸟在林子的深处呢。(点击:深)

  3、所以是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

  (1)读准这个字“但”。

  (2)你知道这首诗中“但”的意思吗?在字典中,但有这两种解释:a、只;b、可是。在这儿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但就是“只”的意思。

  【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工具书来帮助自己学习。查了字典,得出几种解释,到底用哪种?要让学生自己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4、这首诗把我们带到幽静、美妙的环境中,能读好它吗?请你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读读。之后各小组推选一名读得好的小朋友。

  (1)个人读、小组读。

  (2)请2名学生读,2名学生评价。

  (3)集体读。

  5、我们试试背背这首诗。

  四、巩固生字词。指导写字。

  (一)字音。

  1、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2、去掉拼音读。

  3、出示生字,检查读。

  (二)字形。

  耳:

  1、帮助记住“耳”的笔顺。描红。

  2、指导写“耳”:短横向上仰一点,两竖平行写得要直一些,短横收笔在中心。长横左低右高,收笔靠近横中线。

  范写。学生写。

  闻

  1、记闻的笔顺。描红。

  2、指导写闻:门字框竖要直,横要翘,折要直,钩落地,耳字不能写得满,长横不要连着门子框,要留缝隙。

识字 7 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课文田字格中的范字,是本课要求学会的10个生字,标在田字格上方的是要学生认识的9中笔画。

  教学目标:

  知道诗歌的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感受生活的美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0个生字,认识基本笔画,会写“一、二、三”等汉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构想:

  本课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园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识字课,他们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大部分学生在之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字,也许有的学生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愉快的游戏和教师的范读来唤起学生的感知,让学生视景人情、熟读成诵。从本课起,学生开始学写汉字,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教会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还要加强对学生执笔姿势与写字姿势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编唱“写字歌”、比赛、游戏等形式来督促学生养成正确执笔和写字的姿势。

  教学准备:

  画有十个小朋友投篮的图片、挂图、生字卡片、优美的音乐磁带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做个数数比赛,从l到10,看谁数得准。注意区分“10”和“4”的发音。(平翘舌音。)指导读准2和5。

  二、认识一至十的汉字。

  1.(出示挂图。)大家看,这里有十个小朋友正在准备投篮呢!(小朋友们身穿球衣球衣上印着数字,分别为1到10。)他们旁边有十个篮球。(上面分别印着一到十这10个汉字数字。)请大家把篮球分发给这十个小朋友,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球衣上的数字相符合。

  2.学生练习分发篮球的游戏,以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同时要注意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十个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中,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首诗吗?(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自读。教师指读字词,注意正音。(要注意“一”的变调。)

  找出诗中的十个数字,圈出认认读读。

  2.了解诗意。

  小朋友们在读这首诗时,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读得越认真,眼前看到的景物也就会越多。(出示图片。学生看图交流。)

  学生对“烟村四五家”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庄;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教师要鼓励肯定不同的理解。

  教师:(简介古诗意。)在一个离得不太远的小村庄里,有几座亭台,盛开着许多的花儿,几户人家还冒着袅袅炊烟。这是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村庄啊!

  请小朋友们看看图,读读诗句,再想想说说。(同桌合作,一人读诗句,一人指着图说说意思。)

  四、配乐朗读古诗。

  1.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山村?你能给古诗加个题目吗?(如:静静的小山村、安静的小山村、美丽的小山村。)

  2.指导朗读课文。

  你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读、评读。

  4.(配上音乐练习朗读。)静静的小山村真美啊!让我们跟着音乐,闭上眼睛,轻轻地吟诵这首诗吧!

  五、指导书写汉字。

  1.认识田字格,对照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等。

  2.观察汉字“一、二、三、十”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由横组成。)不同的地方又在哪里呢?(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讨论交流它们的不同。)

  一:起笔和收笔要稍停顿用力,写在横中线上,向右上斜。

  二:第一横短,第二横长,两横分别在中线上下。

  三:横的长短均不同。与“二”进行比较,中间一横最短,在中线上,第三横最长。三横之间的距离均等。

  十:由横和竖组成。横略短。竖为悬针竖,要长些,写在竖中线上。

  3.指导描红。提出描红要求:不能涂抹。

  4.练习书写。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学生仿例书写。

  注意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执笔书写姿势,可先唱唱“写字歌”。

  作业设计:

  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课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继续学习识字课,学习书写汉字。

  二、复习活动。

  1.抽背古诗。齐背诵。

  2.抽认读生字卡。

  3.上节课的生字“一、二、三、十”的书写情况的反馈。

  4.认识田字格,说说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三、指导识记汉字。

  1.教学新笔画。

  (1)读读画画:横竖(悬针竖)。

  (2)书空练习:横折竖弯竖弯钩横折弯钩。

  (3)开火车认读基本笔画。

  (4)同桌互相认读、书空。(一人说笔画,一人书空,然后交换。)

  2.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你能记住它们吗?它们会在哪些汉字中出现?

  (出示生字卡片:四五六七八九。)同桌相互说说该怎么记住这些字?又怎么写这些字?

  四:笔顺规则是“先里头后封口”。

  五:有四笔,笔笔相连。

  六:四笔各不相连。出现新笔画:点。

  八:与“六”比较,第二笔是捺。

  七:先长横再竖弯钩。

  九:先撇再横折弯钩。

  3.同桌交换说说汉字的笔顺。

  4.全班齐书空“四、九”两字的笔顺。

  四、练习巩固。

  1.汉字宝宝们都跑到了田字格里,你还认得它们吗?(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汉字宝宝们还各自找了好多好伙伴呢!请你读一读。

  (出示卡片:说一不二心口不一一五一十七上八下五光十色五花八门四面八方三三两两五湖四海三头六臂八九不离十不管三七二十一。)

  你会给汉字宝宝们找伙伴吗?(学生口头扩词。)

  3.睁大眼睛看看汉字宝宝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再组词。

  七( ) 四( ) 六( ) 五( )

  九( ) 口( ) 八( ) 三( )

  五、指导书写。

  l、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在书上的田字格里描红。(注意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不要涂抹。)

  3、教师板书并讲解,重点指导书写生字“四、五、六、七、八。”

  四:外面的框要上宽下窄,注意笔顺。、

  五:每笔相连,注意中分。横折在中线上,末横要长。(认识新笔画:横折。转弯折角时要稍停顿用力,向左倾斜折,横长折短。)

  六:第二笔横较长,在中线,略向右上斜。

  七:第一笔是横,向右上斜。

  八、捺比撇高。捺要写出捺脚。

  4.学生临摹汉字,教师巡回指导个别学生。

  板书设计:

  课文

  课后反思:

识字 7 教学设计 篇3

  一、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三、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四、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补充阅读带有本课生字的段落或短文(教师自编或改编)。

  五、在写中巩固识字

识字 7 教学设计 篇4

  作者:珠海香洲区一小 黎毅    转贴自:珠海香洲区一小    点击数:88

  1、课前谈话:

  a、师:“小乌鸦拿着100分的试卷走回家,可是怎么没有人表扬它呢?”

  b、播放一年中中国人过不同的传统节日的录象带。

  2、新课新授:

  (1)、录象介绍了哪几个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生词“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3、学习生字词

  (1)、学习“饺子、月饼“的读音。

  a、分别出示“饺子、月饼、”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当学生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纠正)。

  b、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读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4、要求学生读所有生词。指名读检查学习情况。

  5、去掉生词的拼音,请个别学生读生词。

  (教师通过手势帮助学生抑扬顿挫地读生词)。

  6、说话练习:

  (1)、拜年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呀?

  让学生互相拜年。

  (2)、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拜年祝福语,了解练说状况。

  (3)、出示过年的画面:

  师:看到这画面,你想起哪些成语呢?

  生:“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师:谁来说说,我们过年的时候干些什么?

  生:“人们在春节会包饺子;清明节的时候会扫墓、踏青……”

  7、指导感情朗读。

  (1)、请个别学生感情朗读“春节、饺子、拜年”。

  (2)指导朗读“清明、扫墓、踏青”。

  a、播放录象片段。

  b、师:小朋友去干什么?

  c、师激情描绘小朋友去踏青的画面,引导学生快乐地朗读这组词组。(对于清明节,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是快乐的感受呢?)

  指名读

  (3)、指导朗读“端午、粽子、龙舟”。

  a、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

  生“因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奶奶告诉我的。”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书了解这知识。

  b、指导感情朗读这组词。

识字 7 教学设计

识字 7 教学设计(通用14篇)识字 7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