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5 教学设计
识字5 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识字5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林德(1962-1996),本名林耀德,生于台北市城中区,原籍福建厦门,先祖侨居于缅甸仰光市。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私立天主教辅仁大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1977年开始创作生涯,次年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著有诗、散文、长短篇小说等各类创作三十余种,编有选集《台湾新世代诗人大系》等四十余种;各项作品获国家文艺奖、梁实秋文学奖首奖、时报文学奖首奖等三十余项。
二、补充资料
林德散文的都市思维(章妮)
林德充分正视都市,而且还刻意倡导和创作了为都市谱写身世的“都市散文”。他认为“整部人类文明史无疑将发展中的箭头指向都市化的路径现代都市终究是我们生活所面对的现实”。都市的一切表征——铁轨、大厦表面的铜面减光玻璃、升降机、熔焊面罩等都可以入文。生活在都市的诗人应该“紧紧抓住时代的咽喉”,“以人的自觉与都市化的思考,去前瞻和关切未来”(《都市中的诗人》)。诗人的“自觉”不仅使他意识到“这一切正是文明的本身在说话”(《靓容》),还使他清醒地看到都市中繁荣靓容里的难以解决的“文明苦果”——罪恶、噪音和污染等。在书写都市各种表征的同时,他显示了对它们的理解。因为他把都市与田园、乡村、城镇同看做“人类改造地球不同程度的现象”,认为“在农业步入工商业化纪元之后,那一望无际的单一作物栽培只有在温度和色泽上与沙漠有所区别,这种残酷的重复和单调本质又何异于都市中一式的水泥窝巢”(《都市中的诗人》)。它们是都市的必然之物。都市与文明勾连在一起时,已经不再是具体的、传统意义上的都市,它隐喻的是文明状况和文明进程。故而,他“心灵精神家园”层面上的乡愁并没有指向温煦的田园和乡村,而是直指都市文明。在虚构和想象中书写都市符征——洗衣机、果汁机、冷气机、电视机等,他全力展示的是人被自己创造的文化和各种类象包围起来,人的主体性不得不退让给物的世界。“拥有电话机的房间是阳性的,而没有电话机的房间自然是阴性的;拥有主机的房间是主人,拥有分机的房间则是奴仆”,都市文明的符征以其硬度和质感划分了人类文化的结构,规定了人的位置,以其“冷漠性表征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冷漠性”。他的都市思维不仅关照显在的符征,更多地是对深层都市文明内涵的发掘。《宠物K》以短小的篇幅,讲述“我”饲养的一只宠物——乌龟K在水中忍饥养自己的宠物——两只孑孓。“在这种连弄臣都不再可靠的世纪,人类饥渴的性灵益加需要宠物来弥补情绪上的失落”,人饲养宠物,无名的宠物也有自己的宠物。人就是宠物,宠物就是人。K的被拘束、无名性以及性灵的失落也是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境况。从日常生活经验到都市现象,再到对都市文明内涵与机制的探讨,林德在散文中实践着他自己的提倡:“要表现人类在‘广义都市’下的生活情感,表现现代人文明化、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他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多变性。”
林德散文的形构融合诗与小说,并有浓厚的科幻意味。他创作时,不再像上一代诗人那样有意识地在写诗歌或散文,而只是在经营一个作品。因而,他的散文突破了文类界限,形式的选择成为一种策略,原来在散文处于附属地位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成为他散文的重要元素。内含在正文意念深处的意识状态与思考痕迹构成他散文的“隐藏作者”。林德在《传统之轴与前卫之轮——半世纪的中国台湾散文面目》里指出:“小说的虚构、诗的跳跃、戏剧的张力无不可以渗入散文创作思维,使得散文的文类框限和‘刻板印象’得以解除魔咒。”
三、导入新课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那么,作家林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四、展示课件
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
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
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
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
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
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
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3、圣诞树是什么宗教的象征?在文中,作者认为它渗透了什么主题?
4、棕榈在作者笔下体现了什么品质?
提示:倔强忍耐
5、棕榈树和回民之间有哪些共通性?
提示: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倔强的性格正和生存期间的回民吻合
6、作者对圣诞树和棕榈树的态度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提示:圣诞树: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改变了其原初的含义,对此作者表示了深深的忧思同时隐含着批判——依附于殖民主义。
棕榈树: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倔强的生存顽强坚韧引起了作者的感佩同情。
桑属于民间朴实清严。
松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化身。
六、合作探究
同样是面对苦难,同样是去抗争,你怎样去看待菩提树和棕榈树的抗争呢?(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小组的伙伴们交换看法,最后推选出一个代表谈谈你们的见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做一个深度的思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阐释的不同的文化,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树”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预设答案: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现东方宗教“觉者”是安详的;伊斯兰是倔强、故我的
点析:学生很容易分别找出菩提和棕榈的各自个性,引导学生把两者对比分析是提高学生整合分析能力的关键。要让他们尝试从课文字里行间把握情感。
七、小结
本文中这些树各有其精神内在,菩提的坚忍,桑树的清朴都值得让我们去反思。希望此生,同学们都会长参天大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活着的时候能给人带来阴凉,即使倒下了也能成为世界栋梁!
八、作业
请尝试从你熟悉的树(比如松树、柳树、杨树)中任选一样或者两样,描绘它的形象,阐述它的精神意义,以“我愿化作——树”写一个200—300字的片段。
识字5 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保护动物。
2、认识本课生字,能准确认读。
3、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动物与人互相依存,有保护动物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动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动物的拍手歌好吗?(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将生字圈出来并大声读一读。
3、游戏:你指我读,你说我猜。
4、谁愿意做小老师领大家读?(出示字卡片)
护牢孔雀锦丛鹂灵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请你默读课文,画出动物的名字。
3、同学们都查找了动物的资料,你们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大家都准备了动物图片或头饰,假如你就是这种小动物,请你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自己好吗?
(1)在组内介绍资料,交流。
(2)各小组推荐展示。
4、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5、除了文中介绍的几种小动物以外,还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很有趣,有意思,我们也来听听它们的介绍好吗?(指名介绍)
6、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读读吗?(自由读)
7、你们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拍手歌)
课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你们愿意两个人拍手读读吗?(两人一组拍手读)
8、能背诵的小朋友可背诵。(指名在大家面前展示)
(四)总结:
地球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互相依存,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五)实践活动:
根据课后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讲卫生的拍手歌,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自编拍手歌在全班展示。
(六)板书设计 :
识字七
保护动物要牢记 大小动物都有家
人和动物是朋友 保护动物是大事
识字5 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容、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
3.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课件。
2.实验用的一把筷子。
3.学生收集谚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验质疑,导入课题
1.折一根筷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吧!在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比较小?(抽生折一根筷子)
2.折一把筷子。
师:在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 (抽生折一把筷子)
师:小朋友,看了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感受。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先自由的读一读这些谚语,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先作上记号,再请教大桃子,或者问问你的同桌。
2.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生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生领读、抢读)
(2)识记生字
熟字加偏旁:移、谋、折、柴、搓、独
形近字:焰-稻 绳-蝇
归类识字:挑、跳、桃
三、朗读谚语,初步体会
1.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2.齐读谚语。
3.体会谚语含义。
4.学生自由谈体会,教师补充交流。
师:团结合作的力量真大!小朋友们的读书声多洪亮啊。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小朋友们对这几句谚语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谚语,向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好吗?
5.指导朗读背诵
(1)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谚语。
(2)抽生读。
(3)师生合作读。
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不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了,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一读谚语好吗?那老师读谚语的前半句,你们读谚语的后半句吧!
(4)指导背诵(生自由背诵后,抽背,学生都能背诵。)
四、拓展延伸
这五条谚语说明人多团结力量就大,教育我们要团结合作。像这样的谚语还很多?小朋友们,还知道有哪些谚语吗?
五、指导书写
1.观察发现。
师:真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啊!小朋友们的识字方法真是又多又好,相信小朋友们也有办法写好这些生字,请大家认真观察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教师重点强调:“根”的“木”字旁变捺为点;“满”字是左右结构;“挑”字的笔顺。)
2.范写“满”字。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
4.请两名学生展出作业,集体更正后,学生及时修改。
六、作业
1.书写生字,背诵课文。
2.把收集的关于团结的谚语摘抄下来。
识字5 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课 题
识字8
课 型
识字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区分同音字、形近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创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区分同音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看偏旁来区分同音字、形近字是教学难点。
攻克重难点措施
读、讨论、创设情境、游戏。
教具准备
课件、转盘教具。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一、有效导入
1.师:看到小朋友今天上课那么有精神,老师真高兴,所以呀,带来一位新伙伴和大家见面。瞧!(出示青蛙图)它是谁呀?
师:(出示词语和拼音),谁来读?(正音,读准后鼻音“青”)(你把后鼻音读的很准确,一起读(一起读)
2.师:读得真好,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老师板书:学生书空)(边写边说:写的时候注意笔顺,先写两横,再写一竖,然后一长横,中间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下面月变成了竖。)
师:小青蛙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绿色)是呀,这个青和颜色有关,表示绿色。
3.谁来给青找朋友?(学生扩词)(学生说的不对,老师要及时纠正)
师:你们知道的词语真多!
二、整体感知
1.师: 青还找到了几个偏旁朋友,瞧!它们来了(出示4个学过的偏旁)你认识吗?说一说!(学生说)
师:瞧,又来了两个新的偏旁朋友,你认识吗?(指名学生说)
相机教学“目”字旁:
师:目字旁,你怎么记呢?(指名说)
师:目就是---(目就是眼睛)我们有两只眼睛,所以里面有--(两横),比日多了一横。
相机教学:竖心旁
师:了不起!这个偏旁你都认识,你带大家说一遍这个偏旁的名称!(学生带说)
师:这个偏旁你猜猜是哪个字变来的?(出示心)
师:仔细看!那为什么这个偏旁叫“竖心旁”?(学生说?)
你的眼睛真会看!是呀,心原来是躺着的,竖心旁就好像是站起来的心吗?
2.过渡:
师:“青”见到了这么多偏旁伙伴很高兴,手拉手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些字,记住这些字。
(出示课题)一起读(一起读)(板书:识字8)
三、初读文本
过渡:请同学们把书语文书翻到81页,赶快读一读这些字词吧!
(一)(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和词语,看清字形。)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出示课文)学生各种形式的读
(把容易读错的字老师圈划出来)
出示字词 (带拼音出示)(三人)
(1)指名读,正音 。
(后鼻音,平翘舌,轻声,老师带读。)
评价:
生一,你读得不错,把这六个字的后鼻音读得很准
生二,哎呀,事情和眼睛这两个词语的轻声读得特别棒。情和睛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分别读第二声和第一声,情和事组成词语——事情,睛和眼组成词语——眼睛,它们都要读成轻声。一起把这两个词语读好。(老师领着读)
(2)去拼音读(两组)。
师:现在,老师要把拼音去掉,谁敢来挑战读?
(课件还原读的不准确的字音 相机正音)
最后一组再挑战(全部去拼音)
(3)男女生比赛读。
(4)齐读。
2、及时反馈
师:小朋友们学的那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和喜羊羊做个小游戏。喜羊羊吹了许多漂亮的泡泡,但他想让泡泡们飞起来,小朋友们,只要你们读对泡泡上面的生字,小泡泡就能越飞越高,在天空跳舞。想帮帮喜羊羊吗?(想)(指名读)
看着满天飞舞的小泡泡,喜羊羊跟大家一样,开心极了。我们一齐读一读。看来这些词语小朋友们都牢牢掌握了。
四、再读文本
(出示六个生字)
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看看它们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预设:我发现都是后鼻音
师:对!韵母都是ing,你很会看!
我发现这些字都有青
师:对!这些字都是青(课件)加偏旁组成的。
3. 我发现了清和蜻是同音字,情和晴是同音字。
师:你真是仔细的孩子。
相机:
(1)清和蜻的区别
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别它们?你想说哪一组就说哪一组
(学生自由说)
师:你很会学习,你发现了这两个字的偏旁不同。
那你能想想它们的偏旁为什么不同吗?(学生自由说)
它们的偏旁和这个字的意思有关。
a清 清洁
这是一辆——洒水车,它向路面洒水,可以让马路很——清洁。所以清、洁都是——三点水旁
清,你还能组什么词?
(出示:池塘)你看!池塘的水真---(清)呀!都能看见--(小鱼。。)这就叫做----(出示:清澈见底)
b 蜻
(出示图)看!蜻蜓是一种---(昆虫)
所以蜻的蜻是--(虫字旁)
(2)区别情和晴
请你再来区别这两个字
(学生自由说)
a晴 晴天
(出示图和词语)看!晴天时天上有--(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
还可以组什么词?或者说句子也行
别着急,老师送你一个词!(出示:万里无云的图片和词语)
谁来读?(学生晴空万里)
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这就是---(晴空万里)
b 情 事情
好!天气的好坏看太阳,那这个情和什么有关呢?(和心情有关),
事情的情怎么会是竖心旁呢?仔细想想哦
(学生自由说)
(出示春游的图片)
春游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高兴)
是呀,春游可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做错事时,你的心情怎么样?(难过)事情影响我们的心情,所以事情的情是——竖心旁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个情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出示词语:心情 事情)
小朋友们,谁能用上黑板上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说上一句话?(学生练习说话)
五、及时反馈
师:大家说的真棒,今天呀!这几个字宝宝出去玩儿,(课件)可是却迷路了,你能帮它们回家吗?
(同音字 字宝宝回家)
师:刚才把这四个字宝宝送回家了,但是还有两个字宝宝也想回家呢!看!它们来了(出示请 和 睛)(一齐读)
师:现在用你的小眼睛仔细看,用你的小脑袋认真想,请把他俩也送回家!
(出示:( )看 眼( ) ( )客 火眼金( )…)
(学生自由思考一会 同桌讨论一会)
想好了就举手,你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填空)
请客 请假要用语言说(课件),所以请是---(言字旁)
眼睛就是“目”,所以睛(课件)是---目字旁
师:你们真了不起,(出示所有的字)小朋友们已经发现,
这些字的意思和它们的--(偏旁)有关。
(5)虽然它们长的很像,但是我们只要看清它们的偏旁,(课件)就能正确的区别它们!这个记字的好办法你们记住了吗?
奖励完转盘游戏。
老师转盘,转到说这个字并用字组词,说话。
学写生字。
出示生字:晴 情 睛 眼
1.一起读。
2.师:我们不但要读准他们的音,也要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的书写他们。
3.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些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一般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4.请你找出这些字的关键笔画(青的第三横靠近横中线,月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5.学生描红、写字。
师:邓小平爷爷每次写字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先生要孩子们先——,等练熟了,再——
提醒,描红要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6.评议。
六、作业设计
在习字册上正确美观地书写这四个生字。
总结: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这些生字,也能用看偏旁的方法区别它们,收获可真不少!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和这些生字交朋友!
七、板书设计
识字8
目字旁 睛
青
竖心旁 情
第二课时
课 题
识字8
课 型
识字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区分同音字、形近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创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区分同音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看偏旁来区分同音字、形近字是教学难点。
攻克重难点措施
读、讨论、创设情境、游戏。
教具准备
课件、转盘教具。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一、有效导入
课件:青蛙又跳出来。
师:小朋友们,小青蛙又来和大家一起玩了!他在荷叶上写了一些生字,我们快去看看吧!
出示荷叶上写生字:请 情 晴 清 蜻 睛
指名读并组词。
他还写了一些词语呢,想请你们帮忙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出示:事晴 清坐 清蜓 眼睛
识字5 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