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识字6"教学设计

2024-06-053

"识字6"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识字6"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了”在课文中的读音。认识一个新偏旁:雨字头。

  2.养成细致观察图画,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词语。

  3.通过反复诵读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把生字写得正确、匀称,美观。

  (2)难点:如何有效地利用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识字5

  夏天 台风 雷雨

  桃子 梅子 西瓜

  蝈蝈 青蛙 知了

  葵花 茉莉 荷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能感觉到最近天气渐渐热起来了,我们穿得衣服也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春天快要过去了,我们即将迎来炎热的——夏天。(板贴:夏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夏天有关的课文——识字5。

  二、精读理解:

  (一)学习第一行词串:夏天,台风,雷雨

  1.夏天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台风的声音)

  (1)这是什么声音?对呀!风可真大,还不是一般的风,是猛烈的什么——台风(边说边板贴词语)

  (2)听听还有什么?(打雷下雨的声音)

  (3)听到什么?对啊,还下起了雷雨(板贴:雷雨)

  2.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多媒体出示),你从哪看出是夏天啊?

  (1)(教鞭指着小朋友的裙子)从这个小姑娘的穿着上看看?

  (2)风大不大,从哪看出风大?

  (3)风大,雨大,这就是夏天天气的特点呀!

  4.这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就是书上哪一行的词串?(第一行)

  5.下面请小朋友朗读回答,准备!夏天有什么特点呢?读!(两遍)

  6.我们来开列小火车读吧!(请两列小火车)

  (二)学习第二行词串:桃子,梅子,西瓜

  1.小朋友,夏天很热,但是也有许多人们所喜欢的水果可以解渴,小朋友看看图(多媒体出示),有哪些水果啊?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

  2.小朋友吃过梅子吗?老师尝过,味道酸酸甜甜,很好吃。不过,梅子虽然好吃,如果贪嘴吃多了,那牙齿可是要被酸倒的!

  3.这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就是书上哪一行的词串?(第二行)

  4.请小朋友朗读回答,准备!夏天书上讲的的水果有哪些?读!(两遍)

  5.谁的小火车开起来?(请两列小火车)

  过渡:小朋友瞧,这一家子正开开心心地吃着水果呢,耳边传来一阵欢快的叫声,让我们来听听是谁在唱歌呀!(播放知了叫声)

  (三)学习第三行词串:蝈蝈,青蛙,知了

  1.小朋友都听出来了,是——知了(板贴:知了)指指看,在图上哪里?哦,在柳树上呢。知了欢快地叫着,是在和哪个小动物打招呼呢?(顺势板贴:青蛙)同时图片显示青蛙。小朋友肯定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啊?

  2.对呀,青蛙很能捉害虫,真是庄稼的好朋友,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所以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保护青蛙。

  3.夏天除了有知了和青蛙外,还有一种小昆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样子。(出示蝈蝈图片)哦,有的小朋友已经说出来了,它还有个名字用我们这的话说就是“叫哥哥”,那是它的小名,它的大名就叫——生接:蝈蝈。(板贴)

  4.简单介绍蝈蝈:一到夏天,蝈蝈就住进小竹笼里,不停地叫着,可以给我们解闷!

  5.这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就是书上哪一行的词串?(第三行)

  6.请小朋友继续朗读回答,准备!夏天书上讲的昆虫和小动物有哪些?读!(两遍)

  7.哪列小火车愿意来喊喊它们的名字?(请两列小火车)

  过渡:夏天除了有好吃的水果,可爱的昆虫和小动物,还有什么呢?

  (四)学习第四行词串:葵花,茉莉,荷花

  1.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听歌里唱了什么花?(相机板贴:茉莉)

  出示茉莉花图,现在请你仔细闻闻空气里的香味,这就是茉莉花散发出来的。

  2.小朋友再看图,看看还有什么花?(相机板贴:葵花)

  3.还有吗?(相机板贴:荷花)

  4.师:(教鞭指着这三个词语)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词语,发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是草字头?(它们属于花草一类)对啊!这些花多漂亮,名字上还都带着同样的帽子。

  5这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就是书上哪一行的词串?(第四行)

  6.请小朋友继续朗读回答,准备!夏天书上讲的花儿有哪些?读!(两遍)

  7.还有哪列小火车没轮到?(请两列小火车)

  8.小朋友,刚才我们知道了夏天有什么特点,有好吃的——水果,有我们人类的朋友——昆虫和小动物,还有漂亮的——花儿。小朋友喜欢夏天吗?让我们把这种喜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吗?老师先来,大家用眼睛看,耳朵听,看看我的表情,有没有把这种喜欢读出来!

  三、熟读课文:

  1.师范读。(注意读出词语间的停顿,表情要丰富,声音要响亮)

  2.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朗读回答:

  (1)夏天天气有什么特点?读!

  (2)夏天书上讲的水果有哪些?读!

  (3)夏天书上讲的昆虫有哪些?读!

  (4)夏天书上讲的花有哪些?读!

  3.下面我们继续让小火车跑起来,好不好?每人读一行词串,听听哪列小火车跑出了动听的节奏。

  4.小朋友,四行词串连起来,就像一首漂亮的小诗,很美,让我们一起把这种美读出来吧!准备!读!

  过渡:朗读得真不错,老师奖励大家——来做个游戏!你们一定会喜欢。

  四、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标上序号的生字卡片: 夏 台 雷

  1 2 3

  小朋友,这三个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生字,请你看一看,记一记,是不是都会啦?(生自由认记)都会啦?那我可要来考考你们,听好!

  (1)雷:小眼睛和小耳朵都表现得很好,这次来考考你的小脑筋有没有动起来,猜字谜:雨下到田里去了,什么字?几号字?这个“雷”字中有个新的部首,是什么?(雨字头)我们来比较比较,(出示:雨)这是独体字“雨”看看它变成偏旁部首后,哪些笔画发生了变化?边板书边讲解,不时用教鞭指指。

  (2)台:抬头的抬,去掉提手旁,什么字?几号字?师板书。

  (3)夏:这个字老师不说了,不认识的小朋友举手!都认识了?那请你说说,写这个夏字要注意些什么?(指名说)师板书。(边写边提醒上面是个“自”,下是折文,几个重点的笔画怎样写好)

  2.小朋友真聪明,找得又快又对,祝贺你们!现在,谁有本领一个人来读这些生字?(指名读,快速检查)

  3.齐读字卡。

  4.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5.总结:今天,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学习了——识字5。认识了生字,朗读了课文,回家后,请你把这首漂亮的小诗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一遍。

"识字6"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 。

  教学准备:

  用卡通图加以修饰的转盘;课文插图;音乐。

  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借助转盘,创设故事情境,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形声字,理解字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指导看图,诵读儿歌,将形声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可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  ,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对于这个谜语学生耳熟能详,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入新课。

  2.导入  。

  复习了《识字4》的谜语后,教师可直接导入  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板书课题:识字8)

  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

  运用转盘识字、识词,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教师课前可先在转盘上稍加修饰。在“青”字和“三点水、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下衬上小孩子喜爱的卡通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1.教师扶,教学“清”字。

  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找呀找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三点水’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板书:清洁)通过这种故事情境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

  2.教师放,学生学习“晴、睛、请、情、蜻”。

  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和“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这五个形声字时,教师在原来扶的基础上,充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上面学习“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编得好坏不要紧,只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习到“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练习。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扶放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师无需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巩固所学的字词。

  通过转盘讲故事识字、识词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识字8》的新字、新词,这是,教师就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书皮等。

  4.指导书写: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故事延续,学习儿歌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小朋友对创设的故事情境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儿歌时,可先把故事延续下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一、出儿歌。

  教师叙述:小“青“交上好朋友”清、晴、睛、请、情、蜻“后,可高兴了。有一天,天气很好,他约了他的好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郊外的风景多好呀,他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充分的练习说话的时间,并对说得好的小朋友予以肯定,哪怕是一个优美的词、一句优美的话都可以。待学生练习说话以后,教师可继续延续故事: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7个好朋友忍不住唱了起来。(出示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

  二、诵读儿歌。

  诵读儿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抓住重点词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师生共同加以评价。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样,并在评价过程中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保护益虫的思想,让学生读出事物的特点,读出儿童的情趣来。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加以背诵,还可以让小朋友边背诵边自由地加上动作。

  三、分析字形,练习书写。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记忆形声字,重点指导“坐、事“的字形和书写规则,然后进行描红、仿影与临写。

  四、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形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可设计如下练习。

  第1题:找朋友(连线)

  qing qing qing qing jing

  晴 情 清 请 蜻 睛

  第2题:按课文填空:

  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蜻蜓,大_____________。

  飞来飞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蚊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

  识字8

  (晴天)晴 清(清洁)

  日字旁 三点水

  (眼睛)睛——目——青——虫——蜻(蜻蜓)

  言字旁 竖心旁

  请 情

  (请坐) (事情)

"识字6"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课前准备

  词卡、昆虫头饰、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这节课,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继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采集昆虫。

  二、学习第二行词串

  (一)“田野”。

  1.导入:咱们到了,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田野)

  2.观察画面,理解“田野”的意思。

  这一块一块的就是稻田,有田有土的地方就叫田野。

  3.指导朗读,读出田野的广阔。

  (二)学习“树林”。

  1.观察,说话。

  小朋友们请看,田野旁边有什么?(课件出示:田野旁出现一棵树)

  2.观察画面,理解“树林”的意思。

  大家接着看,一棵树、两棵树……许多树木连成一片,就成了——树林。(课件随着教师叙述而变化)

  3.了解“林”和“森”的构字特点。

  (1)仔细观察“林”字由什么组成?

  (2)是的,独木不成林,双木才是“林”。那么许多许多树林层层叠叠的连成一片,就成了什么?森林的树更多了,所以“森”字由三个“木”组成。咱们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啊!

  4.指导朗读“树林”。

  (三)学习“花丛”。

  1.导入。(课件出示:田野旁、树林间出现美丽的花丛)

  很多很多的树连成一片是树林,那很多很多的花儿在一起,就叫什么呢?

  2.指导朗读,读出“花丛”的美。

  (四)指导朗读第二行词语。

  1.小朋友们,大自然有广阔的田野,有茂密的树林,还有鲜艳的花丛,多美啊!让咱们把三个词语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2.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第四行词串

  (一)复习词语。  1.大自然中不仅有美丽的花草树木,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这几只小昆虫你还记得吗?一起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课文中的6种昆虫和它们的名称)

  2.(课件:昆虫消失,剩下词语)小昆虫跟你们捉迷藏呢!它们的名字,你还会读吗?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3.同桌齐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情境表演。

  1.你们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奖励大家,把昆虫头饰戴在头上吧!

  2.师生戴上昆虫头饰。

  3.相互问好。

  (1)教师示范:初次见面,咱们互相问个好吧!

  (2)和周围的小伙伴相互问好。

  4.自我介绍。

  (1)洧礼貌的小昆虫,谁来向大家介绍自己?

  (2)教师示范:蜻蜓做自我介绍。

  (3)学生模拟其他昆虫上讲台做自我介绍。

  (三)词图对照。

  1.过渡:小伙伴们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了。可是,有个粗心的小朋友却把名字贴错了,让我们来帮帮他。

  2.指名上讲台对照图画,重贴词卡。

  小螳螂、小天牛、小蟋蟀……快上来,找到自己的名字贴在自己的画像下面。

  (四)朗读第三、第四行词串。

  小昆虫排好队了,我们一起把这两行词读好。

  四、学习第一行词串

  (一)导入。

  这些昆虫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特点,小朋友们可感兴趣了,快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二)学习“观察”。

  1.这两个小朋友看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这就是“观察”。

  2.指名读——齐读。

  3.用“观察”说话。

  请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你观察到那里有什么昆虫。

  (三)学习“采集”。

  1.导入。

  大家善于观察,有了很多的发现。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2.理解:在野外捕捉昆虫做标本,就叫“采集”。

  3.朗读“采集”。

  (四)朗读第一行词串。

  1.小朋友来到野外观察和采集昆虫,心情怎么样?

  2.齐读第一行词语。

  五、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1.今天,我们来到大自然中观察和采集昆虫,收获真不小,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能把课文背下来就更棒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一背吧!

  4.自由背诵。能背的小朋友站起来背。

  六、揭示规律。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蟋、蟀、蜻、蜓、螳、螂。

  2.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想一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虫字旁。

  4.(课件演示“虫”字的演变过程)古时候的人把蛇叫做长虫,写成这个样子。到了今天,人们就把它写成这个样子。现在的“虫”字指的是“昆虫”。

  5.“虫”字怎么写?请举起你们的小手,跟着电脑老师书空。

  6.教师范写,指导在田字格写好“虫”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七、拓展延伸。课后探究

  1.导人。

  “虫”字咱们写好了,大家也知道带“虫”字旁的字大多与昆虫有关。你还认识哪些带虫字旁的字?

  2.学生汇报认识的带有虫字旁的字。

  3.其实,昆虫是个大家族,带有“虫”字旁的字还有很多。你们看,在咱们教室周围贴有很多昆虫词卡,请你走出座位,拿一张你喜欢的卡片,认一认这些昆虫,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4.小朋友们,要想了解更多的昆虫,认识更多的汉字,就请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

  总评

  本教学设计,一改过去识字教学生硬灌输、死记硬背的特点,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也精彩。

  一、抓住汉字特点。拓展识字空间。培养识字能力

  汉学家认为,“根据汉字特点制定的识字教育,对于开发我们民族的智力,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教例设计者牢牢抓住汉字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字理识字方法,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巧学巧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田野、树林、花丛”这行词串,课件的呈现与教学就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田”就是阡陌纵横,“树林”就是许许多多的树长在一起,“花丛”就是许许多多的花簇成一堆,这是依据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展开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蚂蚁”、“蜻蜓”等字,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字的特点,这是多么有价值的探究,让孩子们终身受益。拿“虫”字篆书和楷书对比,既让孩子们看到汉字的发展演变,又有助于记住字形,更激发其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最后一环节,让学生走出座位,认识其他昆虫,读读他们的名字,这是为了拓展识字空间,进一步掌握识字规律,并丰富学生对昆虫的认识,做到课内外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识字与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特级教师高林生指出:“识字不仅要为学生们主动学习认字提供可能,而且也要为锻炼、发展学生整合多种信息的能力拓展空间。”而词串教学除了识字功能外,还具有认知、审美、铺垫等多种功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有力的凭借。在本教例中,设计者巧妙地创设了情境,戴上昆虫头饰,进行情境表演,这样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在教“观察”一词时,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观察”的意思,随即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用上“观察”这个词说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地方有什么昆虫,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既理解了词意,又运用了语言,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识字6"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学习第一行

  秋姑娘舞着黄叶刚刚飞走,冬爷爷就悄悄地向我们报到了。

  请小朋友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一听,张大眼睛认真看一看: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多媒体演示)

  1、冬天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树上白了,屋顶白了,地上也白了。这真是一场(大雪)。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2、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刮得那么猛。谁来读好这个词。(北风)

  这两个词语连起来读,谁会?(指名读,男女生读)

  3、小朋友,你们想过吗?冬天为什么会刮北风,下大雪呢?其实,是因为有一股强冷空气袭来,它带来了北风,带来了漫天大雪,气温也明显下降。我们把这股冷空气称为寒流。谁来读好这个词语。(指名读)

  4、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谁会读了?

  5、谁会用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教学评析:教学起始阶段,设计针对性强的情境导入新课,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学习第二行

  1、就在这样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许多树上的叶子随风飘落,可还有一些树,他们却并不怕冷,依旧披着绿衣傲然挺立,还有一种植物竟然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请小朋友到图中找一找,你发现了谁?

  蜡梅花的花瓣经过霜打雪染,它的表面就象涂了一层蜡,非常美,因此,人们称它为“蜡梅”。

  齐读:蜡梅

  2、寒流过后,许多花都凋谢了,可蜡梅却一点也不怕冷,他们迎着寒风展开了笑脸,显得那么勇敢!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诗《蜡梅花》,请仔细读一读。

  3、除了蜡梅,你还发现了谁?

  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翠竹”。谁愿意读好这个词?

  你喜欢“翠竹”吗?说说理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寒流来了,可翠竹却并不怕它,它的叶子还是绿的那么可爱,它的身子站得还是笔直,多么勇敢的翠竹啊!

  齐读:翠竹

  4、你还发现了谁?

  这些松树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苍松”。齐读。

  苍松长得那么高,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绿,寒冷的冬天里,尽管身上披上了厚厚的雪棉袄,可还是站得那么直,它们象翠竹一样勇敢!

  谁来读好这个词。

  和小朋友们一样,我们的陈毅元帅也非常喜爱这些勇敢的苍松,曾经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来赞美他们:“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5、这三种勇敢的植物放到一起,谁会读?

  6、除了这几种植物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是身披绿衣,傲然挺立的?

  三、学习第三行

  过渡:寒流来了,植物们在外面迎着北风和大雪抗争,可小动物们呢,它们有的早已飞到了温暖的南方,有的已经早早的躲进了洞里。瞧!这些动物们在洞里干什么呢?随生回答依次出示词语。

  自由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想它们过冬时的样子。

  指名读,开火车读。

  动物们有的躲到了洞里甜甜地睡上一觉,有的在洞里美美地吃着早已准备好的粮食,它们可真会享受啊!齐读。

  除了这三种动物外,你还了解哪些动物也是这样过冬的?

  四、学习第四行

  寒流来了,植物们却并不怕冷,动物们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过冬方式,那么,孩子们又在干什么呢?瞧!他们坐上了雪橇,唱着欢乐的歌,一起来到了郊外。他们去郊外干什么呢?

  随生回答依次出示词语,齐读。

  小朋友们在郊外滑着雪,溜着冰,跳着绳,他们你追我赶,玩得可高兴了。雪地里回荡着他们欢快的笑声,回荡着他们清脆的歌声。再自由读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好听。

  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寒冷的冬天里,你喜欢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五、整体感知

  学了这四行词语,我们了解了寒流过后,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大雪漫天飞舞,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季节里,一些植物,如(蜡梅、翠竹、苍松)却不怕冷,傲然挺立。一些动物,如(蟒蛇、蚂蚁、刺猬)早早地躲进了洞里。孩子们也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玩起了(滑雪、溜冰、跳绳),过得那样开心,那样充实。

  1、自由读读这四行,要求每一行都读准,读好。

  2、谁能美美地读好这四行词语,举手的一起读。

  3、老师把拼音擦掉了,你们会读吗?齐读。

  [教学评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看看图,读读词,说说话,既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又拓展他们的视野,使静态的词语变成一连串鲜活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生字新词。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情绪变化的“场所”,使学生主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学。]

  教学总评:

  《识字5》是将有关“冬天”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把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了冬天气候的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在洞中过冬的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这12个词语,分开看是排列整齐的几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意义上又有联系,便于学生记诵,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积累语言、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词串识字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整体性。它是围绕一个主题,将相关的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连起来,用以展示某个场面或描绘某个情境。二是形象性。词串是用并置的意象营造的一个情境,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情境图。学生图文对照,边诵读边想象,就能感受到词串的形象美、意境美。三是可读性。词串排列整齐,押韵合辙,可以作为一首小诗来诵读。当小朋友们一边诵读“寒流大雪北风”“腊梅翠竹苍松”的词串,一边想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边诵读词串一边想象画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非常有利。词串识字的编写形式,为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过渡作了很好的铺垫。要求学生一边诵读词串,一边展开想象,就能发挥词串识字对阅读和写作的过渡功能。这与新课标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写想象中的事物” “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等要求非常吻合,当学生凭借反复诵读,将貌似独立、实际具有内在联系的词语融合成一体,“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无意记忆变成一种现实。当他们再次碰到“冬天”这一词语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寒流、大雪、北风、腊梅、翠竹、苍松、滑雪、溜冰、跳绳之类的词语的实物图像,使“冬天”这一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若需要描述一下“冬天”,他们就会通过已经获得的初步情感体验和已经内化了的优美词语,对以上的词语进行扩展,成为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去再现“冬天”的风貌。可见,这样的做法,对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诵读体验,以及记忆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读出一幅幅画面来,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低年级小朋友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由图到文,读文想图”两次词画转换。还要对学生诵读的第一组词串加以重点指导。而后几组词串的学习,诵读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诵读评价要有侧重。采取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放电影”就容易多了,他们自然会从抽象的字词世界中读出一幅幅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图画来的。

"识字6"教学设计 篇5

  蒋建英 唐敏

  学习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课前准备

  1.学生用识字卡。

  2.教师用识字卡。

  3.多媒体课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精选15篇)"识字6"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了”在课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