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 识字7 》教学设计

2024-06-054

《 识字7 》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识字7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

  3、听示范朗读。 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这个故事…… 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识字 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 识字7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七。这课一部分是看图识字,然后读一首诗,再识几个字,先请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怎么学呢?

  1、看着拼音把字音读准了。

  2、特别要对照图,看看哪些图能帮助你们记住字形,哪些图能帮助你理解字的意思呢?

  好,就请你们把书翻到84页,自己来学。

  【上课开始教给学生学习看图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己初步感知“字形——图——意思”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伏笔。】

  二、学习字词:

  (一)教学“亭”、“停”。

  小朋友,你们刚才自己学了,学会了吗?

  亭:

  1、出示“亭”字

  2、谁学会了这个字?谁来读准它的音?

  3、你是怎么记准字形的呢?

  4、点和横就是亭子的顶部,亭子中间就像口,秃宝盖就是亭子檐,下面几根柱子用什么来表示啊——丁。

  5、你们看,这个字多么像这座小亭子啊!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我们一看到“亭”这个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样子。

  6、一起读准它的音

  停:

  1、演示课件。

  2、你们看啊,有个人走过来啦,到了亭子边,怎么样啦?

  3、出示“停”字。

  4、这个字我们以前记过,有了字形,谁来讲讲它的意思?

  5、平时,我们离开了图,一看到“亭”字旁边有个单人旁就知道停就是一个人走到亭子边,停下来不走了。“停”的意思就是——?

  6、除了“停下来、停住”,停还可以用在哪儿啊?

  【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扩展。】

  比较:

  1、出示:“亭”和“停”。

  2、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意思却各不相同。

  (1)指亭。读,什么亭?

  (2)加个单人旁呢?

  (二)教学“鸟”和“鸣”

  鸟:

  1、看,树林里还有小鸟呢!

  2、出示:“鸟”。

  3、“鸟”是个熟字,你们看,“鸟”的字形多像只小鸟啊。我们一看到“鸟”这个字,就能联想到小鸟的样子。

  【通过看图,让学生再次感知字形和事物样子之间的联系即一看到字形就能想到那个事物的样子。】

  鸣:

  1、“鸣”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谁学会了,谁能读准音,说出它的意思呢?

  2、边演示边说,一看到鸟字旁边有个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鸟张着嘴叫,就是“鸣”。

  3、多有趣啊。读准它的音。

  4、我们常常把“公鸡叫”说成“公鸡打鸣”,就是这个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鸣开始是指鸟叫,后来鸟、昆虫叫都称为鸣。

  (三)教学“闻”。

  1、你们注意了,有个小朋友听到小鸟叫得这么好听,他怎么样了?仔细看看。(演示动画)

  2、出示“闻”字。

  3、谁能读准它的音,说出它的意思?

  4、打开门,干什么呢?(用耳朵听)这就是闻。

  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不仅读准字音,还说出它的意思。

  5、“闻”这个字很好记,听的时候要用什么?所以门字框里有个耳。

  6、一起读准这个字。

  7、闻就是听的意思。想想平时闻字还在什么地方用到呢?

  8、“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你们听过吗,是什么意思呀?(闻就是?见呢?那百闻不如一见呢?)

  【有意识的给学生一个词汇,长期坚持给学生的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下面,我来说字的意思,请你来找这个字。

  9、(1)人来小亭边,不走了,是哪个字?

  (2)打开门,用耳朵听是什么字?

  (3)小鸟张着嘴叫呢?

  (四)比较总结

  1、边说边打开实物投影。

  刚才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学得不错。自己看图就把这几个字学会了。有的字要借助图来记准字形,有的要借助图来知道字的意思。

  2、看看,今天学的这几个字,哪几个字的字形就像这个东西的样子的,哪几个字是一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它的意思的?请小朋友好好想想,小组内还可以讨论讨论。

  3、(1)“亭子”的“亭”和“鸟”是一类,一看到字形,我们就能想到它的样子。这样的字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停住”的“停”、“闻”、“鸣”是一类,看到字形,就能想到它的意思。我们还学过哪些字是这一类呢?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光学会这几个字,还掌握了这种学字方法。

  【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两类字分类的归律,还让学生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的字库进行分类。渗透经常给头脑中词语进行梳理、归类的意识。】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一首诗,怎么学呢?

  三、学习诗文。

  1、静音。

  2、请小朋友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小诗的意思。

  3、取消静音。

  4、谁来读给大家听?

  5、(1)“人来…侧耳听”。

  点击:侧耳。

  读准这个词的音。“侧耳听”你们都懂吧,什么意思呢?做个动作看看。

  2、他为什么要侧着耳朵,那么认真,用心地在听呢?

  a、什么原因呢?

  b、是啊,林子太深了,树林里有那么多的树,长得很茂密,小鸟在林子的深处呢。(点击:深)

  3、所以是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

  (1)读准这个字“但”。

  (2)你知道这首诗中“但”的意思吗?在字典中,但有这两种解释:a、只;b、可是。在这儿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但就是“只”的意思。

  【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工具书来帮助自己学习。查了字典,得出几种解释,到底用哪种?要让学生自己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4、这首诗把我们带到幽静、美妙的环境中,能读好它吗?请你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读读。之后各小组推选一名读得好的小朋友。

  (1)个人读、小组读。

  (2)请2名学生读,2名学生评价。

  (3)集体读。

  5、我们试试背背这首诗。

  四、巩固生字词。指导写字。

  (一)字音。

  1、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2、去掉拼音读。

  3、出示生字,检查读。

  (二)字形。

  耳:

  1、帮助记住“耳”的笔顺。描红。

  2、指导写“耳”:短横向上仰一点,两竖平行写得要直一些,短横收笔在中心。长横左低右高,收笔靠近横中线。

  范写。学生写。

  闻

  1、记闻的笔顺。描红。

  2、指导写闻:门字框竖要直,横要翘,折要直,钩落地,耳字不能写得满,长横不要连着门子框,要留缝隙。

《 识字7 》教学设计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了解水乡金秋十月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指导用文中词语造句,以及文中插图的说话:“游水乡”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水乡景色,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幻灯片出示)。

  金秋 烟波 水乡 夕阳 归舟 渔歌

  芦苇 菱藕 荷塘 枫叶 灯火 月光

  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得很哪!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舟再到水乡游一游,细心地看一看,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互说互读。

  4.反馈指导。

  全班交流,大体步骤为: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语速较慢。

  (2)第二行:荷塘多彩明丽,摇曳多姿。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之情。

  (3)第三行:一幅“渔歌唱晚图”。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满载而归。语速稍快,抒发了丰收的喜悦。

  (4)第四行:湖面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湖面的点点灯光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水乡更显宁静和迷人。读的时候语速稍慢。

  5.整体感悟。

  (1)了解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读全文。(提示:边读边联起来想像一幅幅画面。)

  (出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 ),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

  a.自读,再口头填空。

  b.反馈说,评议,再说。

  c.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

  三、指导熟读

  1.体会押韵。

  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自读体会。

  2.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3.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四、练习造句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五、指导看图说话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2.多媒体课件出示金秋的水乡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听。

  (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4)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5)说了这么多的水乡景色,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

  (6)指名说,比赛说。

《 识字7 》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第一组同语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眼睛有关;第三组词语都与冰有关;第四组词语与水有关。课本的最上部位有两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日目”、“冫氵”的“实物——古文宇——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本义辨析形近偏旁。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好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日目”、“冫氵”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井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向称。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板书课题。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日字旁”、“目字旁”

  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太阳出来了,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空?[相机出示词卡:晴空]

  2.春天到了,太阳照在身上暖和和的,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温暖(nu9n)]

  3.小姐姐在于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晾晒¨]

  4.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相机出示词卡:眼睛、瞄准]

  5.小哥哥站在山坡上看远处美丽的风景,这叫什么?[出示词卡:眺望]

  6.“眺望”也是看,但和“看”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是什么偏旁?(日字旁)为什么都是日字旁?(“晴、暖、晾、晒”大都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是什么偏旁?(目字旁)为什么都是目字旁?(“眼、睛、瞄、眺”大都与眼睛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正音:”晒、准”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用“暖、眼、准”扩词。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和记忆“暖、准”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中书写时都应左窄右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有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渎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两点水”、“三点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冫”的古文字像什么?

  (2)复习“两点水”。

  教师范读带两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氵”的古文字像什么?

  (4)复习“三点水”。

  师范读带二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出示挂图,继续学习生字词

  1.企鹅生活在南极,你们知道那儿的天气怎样?

  2.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南极非常寒冷?

  3.南京有一座大桥在全国都非常有名,这就是南京长江大桥,你们知道长江大桥横跨在什么上面吗,[相机出示词卡:长江]

  4.教师简单介绍长江:长江流经我国10个省区,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

  5.长江是我国第—大河,那我国第二大河是什么河呢?[出示词卡:黄河]教师简介“黄河”。

  6.长江的水最后流人哪个海?教师简介“东海”。

  五、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生字,第一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两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冰冻、寒冷有关)第二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三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水有关)

  六、学生自学本节课的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用“冷、冻、冰”扩词。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冻”的笔顺。

  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及时反馈。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与太阳有关?(读第一组词语)

  (2)哪些词语与眼睛有关?(读第二组词语)

  (3)哪些词语与冰有关?(读第三组词语)

  (4)哪些词语与水有关?(读第四组词语)

  2.多种形式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歇诀:

  “目字旁表示眼睛,目字旁与太阳有关。瞄准射击要用眼睛,晾晒衣服要在晴天。”“三点水是水的变形,两点水与冰冻有关:江河湖海离不开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四、课内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3.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 识字7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字,会写“洗、认”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课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生字卡片。

  【预设教学过程】

  一、照片导入,唤醒情感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看──有慈祥的爷爷奶奶,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你看了这张照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指名说,说出自己的感受。

  (照片最好是班级某位学生的全家福)

  2、导语:

  是呀!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古时候的孔融、黄香就很懂得关爱自己的家人,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三字经片段: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师讲诉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

  教师带学生读。

  4、现在我们小朋友是怎样关心家人呢?就在咱么课本中,我们也用了三字经的形式,你能找到吗?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认、错、扫、事。

  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形。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可推选代表,也可小组共同汇报

  4、进行“识字比赛”:

  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

  5、组词比赛。

  6、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送大家两个字──认真(板书)。

  你会写这两个字吗?看书本,说说应该注意的笔画,描一描。

  独立写字,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7、出示其他几个要写的字,指导写字。

  三、读懂儿歌,懂得道理

  1、分小组轮读。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生比赛朗读。

  男女生比赛朗读。

  同桌轮读。

  四、实践活动 

  1、把儿歌背给小伙伴听,背给爸爸妈妈听。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做下简单纪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 识字7 》教学设计 篇6

  作者:珠海香洲区一小 黎毅    转贴自:珠海香洲区一小    点击数:88

  1、课前谈话:

  a、师:“小乌鸦拿着100分的试卷走回家,可是怎么没有人表扬它呢?”

  b、播放一年中中国人过不同的传统节日的录象带。

  2、新课新授:

  (1)、录象介绍了哪几个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生词“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3、学习生字词

  (1)、学习“饺子、月饼“的读音。

  a、分别出示“饺子、月饼、”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当学生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纠正)。

  b、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读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4、要求学生读所有生词。指名读检查学习情况。

  5、去掉生词的拼音,请个别学生读生词。

  (教师通过手势帮助学生抑扬顿挫地读生词)。

  6、说话练习:

  (1)、拜年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呀?

  让学生互相拜年。

  (2)、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拜年祝福语,了解练说状况。

  (3)、出示过年的画面:

  师:看到这画面,你想起哪些成语呢?

  生:“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师:谁来说说,我们过年的时候干些什么?

  生:“人们在春节会包饺子;清明节的时候会扫墓、踏青……”

  7、指导感情朗读。

  (1)、请个别学生感情朗读“春节、饺子、拜年”。

  (2)指导朗读“清明、扫墓、踏青”。

  a、播放录象片段。

  b、师:小朋友去干什么?

  c、师激情描绘小朋友去踏青的画面,引导学生快乐地朗读这组词组。(对于清明节,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是快乐的感受呢?)

  指名读

  (3)、指导朗读“端午、粽子、

《 识字7 》教学设计

《 识字7 》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识字7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