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识字 6 》教学设计

2024-06-054

《识字 6 》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识字 6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辨析形近偏旁:“礻、衤”。学会5个“示字旁”和“衣字旁”的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做到匀称、美观。

  2.熟读词语,能借助图画理解词语,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3.初步感受汉字文化,探究构字规律,培养识记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预设】

  一、游戏导入,领略汉字奇妙

  老师和大家玩一个猜字游戏。我们要猜的字,非同一般,是古代的字。

  1.(出示:古文字“鸟”)这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的汉字最初就是一幅画。(出示:“鸟”字的演变过程)

  2.(出示:古文字“高”)这又是什么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师:古代的“高”字,有尖尖的屋顶,高高的楼台,底楼还有一扇大大的门。(出示:“高”字的演变过程)。

  3.(出示:古文字“休”)这又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看出是“休”字的?

  师:一个人干活累了,就靠在一棵树边休息。这就是“休”字的来历(出示:“休”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的祖先造字多有智慧啊!

  4.(出示:古文字“贝”)这个美丽的字是什么字呢?

  师:(出示:“贝”字的演变过程)古时候,人们用贝壳当钱币来用,那时候贝壳真是一件宝贝!

  【设计意图:通过富有情趣的猜字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不是冰冷冷的笔画组合,而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一段优美的故事……猜字游戏,既展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底蕴,又让学生沉浸在一种特定的识字氛围中。自然而然,他们的识字兴趣就会提高,认识汉字的能力就会增强。同时,还能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获得提升。】

  二、追根溯源,感受汉字文化

  1.印度有一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说的就是汉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汉字天地,去探索汉字的奥秘。

  2.请看大屏幕,继续猜字。(出示:佛像的头像)猜猜看,它会变成什么字?

  3.讲解:古人根据地神的外形造出了“示”这个字。“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后来,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表示是日、月、星三神。这就是现在的“示”。

  4.(演示动画:“示”字变成示字旁的演变过程)说说是怎么变的?

  5.(出示:“衤”的偏旁演变)有什么发现?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很多偏旁原来是由文字演变而来的。谁来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偏旁的名字?

  7.怎样写好这两个偏旁呢?请和老师一起写。

  (1)师边范写边讲解:先写示字旁。第一笔为侧点,稍大;第二笔为横撇,与点拉开距离,一笔写成;第三笔写竖,与第一点对齐,竖要写成垂露竖;第四笔是点,与竖的起笔相连。

  (2)仔细观察衣字旁,和示字旁有什么区别?衣字旁的撇是从“衣”字的哪一笔变成的?为了加深印象,我们再用“放大镜”看看。(出示:“放大镜”,突出区别之处)

  8.指导书写:写衣字旁时,前三笔和示字旁一样,右边上方加上短撇,最后写点。撇、点和竖的起笔相连。

  9.请在作业纸上把这两个偏旁各练写一遍。

  10.这一课,我们就来认识“礻”和“衤”的生字,和它们交朋友。

  【设计意图: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说明我们的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识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文化语境。本环节通过多媒体呈现示字旁和衣字旁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最初的意思以及变化中的含义。这样追根溯源,探究汉字的构字规律,不着痕迹地渗透汉字文化,让学生体味到汉字的神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喜爱汉字、主动学好汉字的情感。】

  三、诵读辨析,探究构字规律

  (一)借助图画,初读词语

  1.请轻轻打开课本,借助拼音把词语读准,再借助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主学习。

  (二)探究规律,区别“礻、衤”

  1.学习“示字旁”的词语。

  (1)(出示:“示字旁”词语的图文)指名读、齐读。(提醒:注意翘舌音、平舌音)

  (2)教学词语“神话”:

  a.(出示:“嫦娥奔月”图)这幅图画是什么神话故事?

  b.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c.老师也带来一组(出示: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齐读。

  d.神话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教学词语“祝福”:

  a.天上的老福星爷爷给大家送来了祝福,他祝大家健康活泼,天天快乐!你在什么时候也给谁送去过祝福呢?

  b.(出示:“福”字)你在哪儿见过“福”字?

  c.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这个“福”字,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福”,希望“福气”能够降临。请看——(出示各种“福”字,最后定格在“百福图”上)这上面都是同一个字!猜猜,是哪个字?

  d.可以给“福”字组哪些词?

  (4)教学词语“祖先”:

  图上画的是离我们年代非常久远的古人,他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你对我们的祖先有哪些了解?

  (5)齐读词语。

  (6)想想,“示字旁”的字一般与什么有关呢?

  2.学习“衣字旁”的词语。

  (1)(出示:“衣字旁”词语的图文)指名读,指导读准“衬衫”这个词。

  (2)“衣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呢?

  (3)齐读词语。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神仙、祖先等古老的事物有关;“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现在,去掉拼音读,女孩读一读“示字旁”的字组成的词,男孩读一读“衣字旁”的字组成的词。

  4.(出示:打乱的不注音的生字)学生读。

  【设计意图: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民族文化底蕴包括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标准等,这些都是一种非常丰厚的课程资源。教学中,通过开发资源教“福”字,通过交流认识“神话”“祖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祖先造字的智慧和美好的愿望。这样,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弘扬了民族文化。】

  四、自主识字,拓展积累新字

  1.接下来,我们要到字典爷爷那儿去学学新字。请左边两排的小朋友到字典爷爷那里找找示字旁的字,请右边两排的小朋友去找找衣字旁的字。有个建议:要找的字尽量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每人找三个,把新认识的字写在作业纸上,别忘了注上拼音。

  2.学生查字典,自主识字。

  3.谁愿意上来和我们分享学习成果?(把学生所学的新字投影出来,并请学生做小老师领大家读。)

  4.小朋友,平时我们除了可以在课本中学生字,可以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时学生字,还可以通过查字典学生字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分别找“示字旁”“衣字旁”的常用字,自主识字;然后做小老师,把认识的字介绍给大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涨的热情,更积极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五、科学识记,指导书写生字

  1.再读五个生字。

  2.仔细观察,这五个字都是什么字?

  (1)讲解: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一起读顺口溜——(出示:形声字,真有趣,声旁帮助读字音,形旁帮助解字义。)齐读。

  (2)这五个字,形旁和声旁各在哪儿?

  3.请打开习字册,把五个生字宝宝在习字册上各描红一个,临写一个。

  4.(播放古筝曲)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提醒。

  5.出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价。

  6.讲解:这五个字中,“裙”字比较难写。写的时候,除了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穿插”。“穿插”就是要让笔画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请和老师一起写“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君”字一撇要穿插到左边点的下方。请再把这个字练写一遍。

  7.通过学习,你对汉字又有了什么样的新感受?

  8.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它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只要你睁大发现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发现学习汉字很有趣,很好玩。下课后,自己尝试学学后面两个偏旁的字,看看它们又有怎样的奥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字理识字”让学生科学识记。所谓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福、裙、裤、衬、衫”这五个生字都是形声字。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巩固字音、字形,还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识字 6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正确书写。感受大海的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激趣

  1、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都表现得特别好,所以周老师决定带大家到一个地方玩,好吗?我们把眼睛闭上,开始出发了。(播放海浪的声音,出示挂图)

  2、好,睁开眼睛,你看到了什么啦?

  3、师描述图:看!蔚蓝的大海上,有自由自在的海鸥在海空上飞翔,还有满载而归的渔船,金色的沙滩上躺着美丽的贝壳,小朋友可高兴了,正光着脚丫在高兴地捡着贝壳,多美的大海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5》沙滩  贝壳  脚丫——(师读)

  二、初读韵文

  1、想不想也自已读读课文,把书打开  102  页,自己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在下面做个小记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读一读,看看是否读得正确,小组长检查,

  3、刚才组长检查很认真,下面周老师来检查一下

  4、全班来读一遍。

  5、生字读好了,生词能读好吗?请个小老师来读,他读对了就跟他读。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7、我们把这些词娃娃放入课文中,能读好吗?

  8、全班朗读课文。

  三、图文对照

  1、师:课文也读好了,能干,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呢?周老师这有些生词,我们把生词送回家,你认为它的家在哪就贴在哪,其它小朋友做小老师,看看他们贴对了吗?

  2、生贴词语卡片。

  2、师生共同验证。

  “风”是这节课的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  拼读

  找朋友(风字象台电风扇,扇叶转动能生风)

  范写

  书空

  描红

  四、熟读成串

  1、指导读第一行

  (指图)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沙滩上有什么?我们一起把第一行读一读。

  有谁到过海边,踩在沙滩上的,给大家说说踩在沙滩上有什么感觉?

  是呀,细小的沙子让人感到特别舒服,看看沙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少字,水少了,沙子就会显现。

  拼读

  找朋友

  范写

  书空

  描红

  沙滩上的贝壳漂亮吗?有什么颜色?这是老师在沙滩上捡的贝壳(展示贝壳)喜欢吗?(指图)

  “贝”也是这课的生字,(古文字如贝类动物)

  拼读

  找朋友

  范写

  书空

  描红

  小朋友们也喜欢,正光着脚丫捡贝壳呢。   指名读。)

  自由读

  全班读。

  2、指导读第二行

  海滩上很美,很热闹,听听海面上传来什么声音?(播放海风掀起海浪伴着海鸥的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

  学一学海风的声音。小海鸥们在海上自由地飞,小海鸥们一起飞起来。

  演一演海鸥飞的样子。

  谁来读读第二行,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也可以做动作。指导读出风浪的气势。

  3、指导读第三行

  大海不仅美丽,还很富饶,你知道大海里有什么?(指名说)

  海里面的东西可多啦,看看渔船都带回来什么海产品?

  读读第三行。

  渔船带回来那么多东西,渔民心情怎样?

  ( 谁能高兴在读一读第三行)指名读,

  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指导读第四行

  (指图)太阳落山,渔船归来了,停靠在港湾,这时天空出现了美丽的晚霞,多美呀,自已试着读读最后一行。

  五、连串成篇

  1、多美的大海呀!先看看海边有(沙滩  贝壳  脚丫)再听听海面上的声音(海风  海鸥  浪花)咦? 渔船带什么回来啦(珍珠  鱼虾  海带)太阳落山了,你看到什么?(港湾  渔船  晚霞)

  2、喜欢大海吗?谁想一个人来试试(指名)2 人

  3、多么的海滩呀,老师也想读读(配乐诵读。)

  4、伴上好听的音乐,跟你的同桌也读一读。

  5、指名小组上台读。

  6、全班一起来。

  六、说话练习

  今天我们欣赏了海边美丽的景色,把它介绍给别人该多好呀!用上课文里的词语就更棒了。谁来试一试。

  七、课后作业

  师:大海仅美丽,而且富饶,还有很多秘密呢, 课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上网查一查有关大海的资料,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收集有关大海的资料。

  《识字五》教学反思

  周卓庄

  在执教《识字五》一课时,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以下两个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首先我利用自身生动的语言配以精美的图画向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大海图。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大海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地朗读词语的愿望。接着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边欣赏风景的同时认识新词、诵读韵文,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了客观事物与词语内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主体、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在韵文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富饶,体验了在海边玩耍的乐趣。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活动情境中学得愉快,文本内容较好地转化为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孩子们在充分的玩味中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生喜欢识字、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抓住韵语间的空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注重引导儿童诵读“词串”,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像,让学生的感悟从主动积极的读书活动中自然流泻。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在整体的感悟中,学生形成了完整的“词串情境图”,我想,此时对孩子来说无论是读还是背都是一件乐事吧。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教学时写字的时间太少,可以多安排学生写一个字,以确保对生字的巩固。

《识字 6 》教学设计 篇3

  课题:识字7(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比较“礻、衤”容易混淆的偏旁。3、看图熟读词语,借助插图理解词语,正确流利地熟读词串构成的韵文。

  重点与难点

  辨别示字旁、衣字旁和宝盖头、穴字头的字。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课文录音磁带。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看这些字“冰、冻、冷”、“江、湖、海”;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文识字。

  谁来说说这两组字为什么用这样的偏旁?

  指名说

  利用旧知复习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步感知图表,初读韵文

  1、了解偏旁本意。出示图和第一、二竖行

  2、要求借助拼音读词语,读准字音。

  3、小小伙伴合作读,互相正音。

  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

  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观察表格中的图画、古文字、偏旁字形。

  同组合作读词

  开火车练读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

  1、看“礻”的演变过程,它读成示字旁。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

  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看看图,读读词,

  2、看“衤”的演变过程,它读成衣字旁。

  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交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观察发现

  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

  指名交流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⑴多媒体显示“衤”。出示“裙子、裤子、衬衫”, 认识袜。

  ⑵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 

  (3)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礻”或“衤”这个偏旁。

  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

  生交流。

  读一读、找一找

  发现规律(大都与衣服有关)

  生写一写

  四诵读韵文,理解拓展

  ⑴出示 课件

  ⑵请你们拿出自己搜集的神话故事交流交流。  

  ⑶说话训练:

  (4)出示“裙子、裤子、衬衫”。

  (5)你还知道哪些衣服名称? 

  连起来诵读每一二两行。

  指名读。“神话、祝福、祖先”。

  对你的好朋友说一句祝福的话

  生训练

  齐读这组词。

  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指名读

  交流神话故事

  说话训练

  齐读词语

  指名朗读

  集体朗读

  五、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

  同桌交流:

  学生描红

  板书设计

  识字7

  神话、祝福、祖先

  裙子、裤子、衬衫

《识字 6 》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月初月亮弯弯,月中月亮圆圆,太阳东升西落,北斗能辨北南;蜻蜓低飞有雨,大雁北飞天暖;秋雨过后天寒,天冷人们穿棉。身边处处有科学,这是本课给学生的启迪。本课由5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本课虽为谚语,但韵文味道很浓,各句虽然意思独立,但从韵脚来看全文,一气贯通,体现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4、在合作学习中,初步读懂句子。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教学方法】设疑法、朗读口味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用识字卡片。

  2、教师用识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4、“快乐作业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师生交流:

  最近几天,你学会了什么生字?从哪儿学来的?(及时表扬学生多途径地积累生字:课外书、报纸、电视、路牌……)

  2、今天,我们识字的课文将与科学有关。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2、交流读书收获:

  ⑴ 诉同桌从课文中了解的科学知识。

  ⑵ 全班交流。

  如:月初月亮弯弯,月中月亮圆圆,太阳东升西落,北斗能辨北南;蜻蜓低飞有雨,大雁北飞天暖;秋雨过后天寒,天冷人们穿棉。

  3、小结:身边处处有科学。

  课件导出: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识字 6 》教学设计

《识字 6 》教学设计(通用13篇)《识字 6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辨析形近偏旁:“礻、衤”。学会5个“示字旁”和“衣...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