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24-06-054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精选2篇)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篇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整合】

  1.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

  美国同西欧国家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经济上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政治上通过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把英法等西欧国家推向了与苏联对抗的最前线。(2)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的力量。(3)8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相当,进出口贸易是美国的三倍多,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特需订货”,从而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2)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强盛,从70年代起,日美经济竞争激烈,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影响的比较

  (1)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 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形式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

  (1)时间接近。都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性质相同。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3)共同原因:①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错误政策造成的矛盾积累;②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③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4.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地位;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力的增长,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欧洲的地位提高,实力增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将促进新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方向。

  (4)一些地区性的军事强国的扩张愿望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问题日益暴露,甚至发生武装冲突,这严重地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还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不断吸取教训,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6)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大主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5.20世纪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

  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主要是指:“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取代战前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格局;“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多极化格局趋势取代苏东剧变前的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前两次相比,具有不同之处:①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②它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格局;③多极化格局的建立还需要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新的世界格局确立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如何认识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有哪些变化?

  (1) 认识:苏联由于自身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加之西方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政策,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也为国际共运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必须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僵化模式划清界线。但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反而促使当今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正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变化: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但这些动荡和冲突尚属局部性质,不会导致国际局势的全面紧张。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经济也出现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单元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

  1.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

  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位总统是

  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尼克松

  【解析】:c  美国某总统其实是杜鲁门,他的言论反映了美国要干涉别国内政,答案是c。

  2.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

  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解析】:c 。从材料看,是指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但是并不意味着美苏矛盾的趋缓。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表述: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

  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二战后来自苏联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解析】:c 二战后欧洲成为美苏“冷战”的主战场,受到很大的威胁,欧洲政治家发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呼声。

  4.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

  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

  b.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c.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d. 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解析】:c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欧洲被美苏两国所控制,分裂为两派势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国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峙。

  5. (•山东省潍坊市北四县高三监测)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

  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 不结盟运动兴起时面临美苏两国争霸的局面,其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6.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

  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欧洲出现联合,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不得不调整对苏联的政策,采取守势。

  7.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

  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b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为了加强对中国的封锁、控制,改变了对日的政策,由压制改为扶植,把日本作为反共的桥头堡。

  8. 柏林墙位于德国柏林,于1961年8月13日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右

  图所示的一段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b.是美苏两极对峙的著名标志

  c.是当年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写照

  d.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

  【解析】:a 本题否定式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图片反映的是冷战,未反应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9. 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

  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解析】:a  时间是1992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符合以上要求的是a。

  10. xx年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21世纪头xx年,

  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罗伯特的讲话理解正确的是: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②中国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③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④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影响世界政治多极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b  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同时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不能,中国也不会建立单极世界。故排除②,选b。

  11. 观察漫画《布什的进攻》。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法德俄保护伊拉克    b.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c.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d.美欧关系日趋紧张

  【解析】:c  根据漫画及其题目《布什的进攻》可以判断出是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始于欧共体的成立。a、d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12.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

  大的军事、经济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精选2篇)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篇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