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前置自学提纲
《军神》前置自学提纲(精选15篇)
《军神》前置自学提纲 篇1
20 军神 自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4、继续培养自学课文的能力,渗透相关写作知识。
二、自学引导
1、我主要查阅收集刘伯承的有关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轶事,阅读关于刘伯承的作品。
2、我会读生字词语:
a我会读,能给划线字注音,还会默写下来呢。
沃克 优势 邮局 职员 担心 损伤 刘伯承 缠绷带
土匪 不悦 镇定 麻醉 崭新 擦汗 晕过去
b火眼金睛,辩字组词
担( ) 汉( ) 邮( ) 科( )
但( ) 汗( ) 抽( ) 抖( )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能默读课文,知道刘伯承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5、我能自己阅读课文,并利用工具书做批注,包括字词句的理解、质疑的问题、读书的感悟等。
(1)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镇定 颤抖 不禁失声
(2)我的理解感悟
①默读课文,我知道哪些语句反映了“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②“军神”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位军神?
(3)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几句话吗?
(3)我的问题。我需要质疑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
1、小组汇报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
2、全班展示质疑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
为什么活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四、拓展阅读
资料袋: 1、刘伯承
四川开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之一。早年参加中华革命党和护国、护法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其后参加领导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无数战役。19xx年,刘伯承率领川东护国军同袁世凯军作战时,不幸颅顶和右眼负了重伤。当一位德国医生为他做手术时,他坚持不使用麻醉药。医生用手术刀将他的右眼球摘除,再把他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挖去,他忍着剧烈疼痛,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手术后这位德国医生竖起大拇指对别人说:“他不是军人,而是军神!”
2、阅读《中国近代十大元帅》的故事。
达标测试
20 《军神》
三年级 班 学生姓名 评价等级
一、我是拼写小能手
yào piàn shānɡ shì dān xīn sǔn shānɡ zhí yuán
( )( )( )( ) ( )
二、一锤定音(用“——”划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缠带(cán chán) 崭新(zǎn zhǎn)
承受(chén chénɡ) 恳求(kěn kěnɡ)
晕过去(hūn yūn) 一声不吭(kēn kēnɡ)
三、选词填空
决心 坚决 决定
1、年轻人却( )不愿意使用麻醉药。
2、大家( )派王红代表全班参加作文比赛。
3、他下定( )自己完成这项研究。
四、填空
1、年轻人 ,双手 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 。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 了。
(1)填词语。
(2)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
。
(3)你是从 等词语中感受到的。
2、沃克医生不禁 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 的男子汉□一块 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 在“□里加上恰当的标点。”
(3)这句话中沃克医生把年轻人比作 ,说明了 。
3、联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伯承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军神》前置自学提纲 篇2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2.齐读课文,简要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大屏幕出示刘伯承元帅生前的一组照片,简介元帅生平。
那么,《军神》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揭示自读要求:
三、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3.反复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快速朗读(或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
(惊讶、激动、赞美、崇敬……) 。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1
4.引导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5.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你一定会从文中找到答案!
四、汇报交流,解读“军神”内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交流。
(1)就诊时,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
a.“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b.“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c.从沃克一开始的“冷冷”到“目光柔和”。
(2)手术前,抓刘伯承与沃克医生关于“拒绝麻醉剂”的对话,进行体会。
(大屏幕出示: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这组对话。)
(3)手术中,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4)手术后,抓住"72刀”,体会刘伯承超凡的意志。
2.此刻大屏幕再次出示重点句,师引读:“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生齐读!)这是沃克医生发白内心深处的赞美!(生再读) 。
3.老师小结,升华情感,再读重点段。
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永远记住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
(生再读第16和第17自然段。到此,学生对“军神”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升华情感,小结写法。
1.抓沃克医生前后情绪变化的关键词:
“冷冷的”——“肃然起敬”
2.从“冷冷”到“肃然起敬”,沃克医生的心中充满了敬佩!那么此刻你想对刘伯承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小结:为了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刘伯承的表现,还用了大量的语言去表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从侧面进行烘托。课后,请同学们从文中画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六、延伸拓展。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军神》这个故事,知道了“军神”是人们对刘伯承的由衷赞美。还有人称刘伯承为“武神”。
《军神》前置自学提纲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5
江苏无锡市陆区中心小学 谢彩媛
[a计设]
师:你在于术室里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刘伯承把床单抓破了。
生:我看见刘伯承脸色苍白,汁如雨下。
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谁来把刚才同学们看见的情景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点出关键词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竞被抓破了”。)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时刘伯承很痛。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承还是“一声不吭”(点出“一声不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到刘伯承非常勇敢,非常坚强。(教师板书“勇敢”“坚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师:在手术室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刘伯承在手术台上数刀数。这说明刘伯承非常勇敢,非常坚强,他具有钢铁般的毅力。 (板书:钢铁般的毅力)
师:如果你站在刘伯承的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师:沃克医生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他当时怎样的感情?
生:沃克医生当时很感动。
生:沃克医生很佩服刘伯承的毅力。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感动、佩服、激动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沃克医生的话。
师:站在一旁,我们也不禁失声喊道——(再次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师:这时你能明白为什么沃克先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了吗?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
[教者创设“手术室”这个特定的环境,把“在手术室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中,并通过学生“说”的环节和多次反复诵读沃克医生的话,让学生达到感觉上的“共鸣”,产生对刘伯承的敬佩、热爱之情,体会“军神”的深刻内涵,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应该说,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由于教者忽略了教材与学生实际感受的距离,因此,学生的“读”与理解始终停留在表层面上,未能真正走进课文,走近主人公,未能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
[b设计]
(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师:请同学们选一个最让自己感动、佩服的自然段相互读一读,评一评。
师:你觉得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佩服呢?
生:我觉得刘伯承坚决不同意打麻醉药让我最佩服。(生读第二自然段)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师:麻醉药有什么作用?
生:人打了麻醉药后就会像睡着了一样,什么也不知道了。
生:我上一次去拔牙,医生给我打了麻醉药,拔牙的时候就感觉不到痛了。
师:可这一次手术不同寻常,这次是把右眼球摘除,并且必须把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地挖去。所以,沃克医生会怎么说?谁来当沃克医生,劝一劝刘伯承?(生交流)
师:刘伯承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白刘伯承不打麻醉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怕麻醉药影响脑神经,是因为他还想在伤好以后继续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
师:(引读本自然段)所以,刘伯承恳切地对医生说——(生齐读)沃克医生愣住了——(生齐渎)年轻人平静地说——(生齐渎)
[抓住“麻醉药”作为突破口,通过充当角色——当沃克医生,巧妙地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近刘伯承,感受主人公意志的坚强。]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佩?
生:第五自然段“72刀”也让我佩服。(生读该自然段内容)
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数刀数的。
生:他是在非常疼痛的情况下一刀一刀地数刀数的。
师:见到这种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对他说些什么?
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怪不得沃克医生会这样称赞—— (生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抓住“72刀”引导学生感受手术时间之长,刘伯承意志之坚强。通过“你会情不自禁地对他说些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赞一赞”,再一次走近刘伯承,掀起内心情感的波澜,从而为“军神”内涵的理解做好铺垫。]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觉得感动、佩服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读得非常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你读得太好了!请你再读一遍,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
(生再读,读后根据交流点出关键词语:“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竟被抓破了”。接着请学生齐读本自然段,思考:从这些地方,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刘伯承当时非常痛。
师:你们有过痛的经历吗?
(学生交流)
师:刘伯承爷爷面对的可是把右眼球摘除,并且必须把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地挖去的手术呀,你能把当时那种剧烈的疼痛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竞赛读,齐读。)
[通过让学生回忆“痛”的经历,唤醒“痛”的体验,使学生进一步同主人公进行“亲密接触”,感受刘伯承疼痛的剧烈。此时让学生进行重点段的朗读,学生的情会有“感”而生,朗读便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真正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又走出了文本。]
师:难怪沃克医生要这样称赞——(生渎沃克医生的话)沃克医生为什么要把刘伯承称为“军神”呢?
生:(由感而发)是指刘伯承非常坚强、勇敢。
生:把刘伯承称作“军神”,主要是因为他很坚强,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教师在“勇敢、坚强”前板书:非凡的。)
师:让我们再一次赞一赞这一位“军神”!(再读沃克医生的话)
[初次朗读沃克医生的话时,由于学生缺乏真切的感悟,所以第一次的朗读并没有因“感”而生“情”。对此,教师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课丈,着力感悟刘伯承意志的刚强;每学完一部分,学生对“军神”的认识就加深一层,情感也就加厚一分。因而,当进行到最后,教师提问“沃克医生为什么把刘伯承称为‘军神’”时,学生思如泉涌,情由文生。]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军神》前置自学提纲 篇4
军神(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揭题
2、媒体出示(十大元帅图):
同学们,你们看,这十位庄重威武,气宇轩昂的军人就是我国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他们是——(生读元帅名)。
3、指图,这位就是被德国医生尊称为“军神”的刘伯承元帅。板书“沃克”和“刘伯承”,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沃”和“承”。
媒体出示:简介刘伯承
二、谈话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1)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
年龄 土匪 绷带 拒绝 施行 麻醉剂
哼叫 由衷 勉强 堪称 晕过去 一声不吭
(2)引导学生更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轻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2、交流讨论板书:
求治(1)
手术前(2)
手术经过(3—4)
手术之后(5—6)
手术前(2)
手术经过(3—4)
手术之后(5—6)
3、齐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4、总结
四、布置作业 习字练习
附:板书设计
20 军神
求治(1)
手术前(2)
手术经过(3—4)
手术之后(5—6)
手术前(2)
手术经过(3—4)
手术之后(5—6)
军神(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正确表达语意。
3、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军神”的含义。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对策: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去把握文章内容,并在此基
础上读好人物对话。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军神”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朗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中谁是“军神”?
二、精读课文。
1、沃克医生是在什么情况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他是怎么说的?
投影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沃克医生说了几句话?“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什么意
思?指导用赞美、钦佩的语气来读。
2、精读第一自然段。
(1)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出刘伯承是军人的?默读,用自己的话说。
(2)“镇定”的反义词是什么?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些地方反映出来?指导用平静、镇定的语气朗读。分角色朗读,注意提示语。
3、精读第二自然段。
(1)读读、议议、画画: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醉剂?
(2)填空:
坚定 坚决
要动手术了,可这位年轻人却( )不愿意使用麻醉剂。年轻人( )地说:“能!我一定能!
结合句子说说“坚决”“坚定”的意思以及它们的区别。指导朗读。
三、作业。
1、填空:坚定 坚决
跳山羊时,小华两眼盯着前面的“山羊”,( )地说:我一定要跳过去!”
张老师( )要求我们在放学前把《东方之珠》这篇课文背诵出来。
2、 朗读课文。
板书:
20 军神
镇定
刘伯承 不要麻醉 会说话的钢板
一声不吭
军神(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难点: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对策:在精读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筋,找出沃克医生称
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词语。
2、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刘伯承、沃克医生表现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结: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就更能突出刘伯承的钢铁意志。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抓破被子外,还做了什么?
2、沃克医生听了是怎样的表现?为什么吓了一跳?
3、当刘伯承回答“72刀”后,沃克又有什么反应?理解:失声喊。
4、写沃克医生来表现刘伯承的精神,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5、指导感情朗读。
6、指导朗读最后两句:
什么叫“注视”从沃克医生的眼神,谁能说说沃克医生当时是怎样想的?最后两句读懂了吗?为什么要“关上手术室的门”和前面哪儿是相照应的?
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
1、 分角色朗读。
2、 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五、扩展延伸,熏陶感染。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伟大的思想家和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跨越困难和挫折,到达胜利的彼岸。
六、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几个话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实践。
1.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2.搜集关于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附:板书设计
求治
20.军神 术前 坚忍不拔 真正的男子汉
(刘伯承) 术中 钢铁意志 会说话的钢板
术后
课前思考:
《军神》这一课虽然情节较为简单,但是作者却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以正面的刻划和侧面的烘托塑造了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刘伯承元帅的形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做到自学生字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精神自由交流碰撞过程,也是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对话过程,全在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情味的朗读中点滴积累、感悟而成!但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描写去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反思:
一、质疑入手,提炼主线
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收集展示问题,引导共同提炼教学的核心问题,作为探究主线。本课确定“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刘伯承的表现及沃克的神态变化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一中心。
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读是这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开火车每人读几句,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合作读,学生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引读,理清变化的过程,找出变化的原因。感情朗读,学生感受刘伯承在动手术过程中,为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拒绝使用麻醉,从而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忍受痛苦的的坚强品质。学生只有在读中,充分的与文本接触,设身处地,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同身受,才能进入教学中特定的情境。
三、从读到写,学会表达
教学中,力求巧妙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如课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这是为什么?这一提问使学生注意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是因刘伯承而引起的:伤势严重仍无比镇定,令沃克十分惊疑;拒绝使用麻醉剂使经验丰富的沃克双手颤抖、不忍心动手术;手术中以超人的力量忍受着巨痛并清醒地数出医生割了多少刀,这令沃克大加赞赏。课文以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的眼光去看刘伯承的表现,更能体现他坚强的意志。这一设计让学生理解了侧面烘托的好处,也体会到了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今后运用于写作实践,从而学会了表达。
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
《军神》前置自学提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