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精选21篇)
《力》教学设计 篇1
1、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 知道力的单位。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弹簧测力计测量时的正确使用、力的单位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活动、实验
教 学 过 程
复习:1、什么是力?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3.用力将球掷向墙壁,球被反弹回来,说明了什么?
新授:
板书:一、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
讲解:为了比较力的大小,必须规定力的单位
板书: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介绍阅读: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提问:1n有多大?
讲解:1牛等于你拿起两个鸡蛋所需的力,一般情况下,成人右手的最大握力可达560牛,左手最大握力可达430牛。
思考:力的大小如何测量?
板书:2、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测力计
讲述:最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演示:让两个大小不同的学生分别上台用力拉拉力器,其他学生观察弹簧的长度变化情况。
讲述: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示力的大小,弹簧秤就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道理制成的
提问:你知道哪些弹簧秤? 备注
待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弹簧秤的教学挂图,介绍常见弹簧测力计。
(2)弹簧秤的使用
①与刻度尺的使用相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和构造、单位、零刻度线等弹簧称上的刻度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弹簧称上最大刻度是多少?
说明:弹簧称上的这个最大刻度就是量程,弹簧称受到的拉力不能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称会损坏。
弹簧称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说明:不同弹簧称的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
②使用方法:
板书:首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对齐,若没对齐,要进行调零划记下零点误差;拉力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读数时以指针最靠近的刻度线为准;使用前应来回拉动挂钩,避免挂钩被外壳卡住。
学生实验:每两人为一组,发一个弹簧秤和几个钩码,按下列步骤实验
实验步骤:
1、 观察弹簧秤,辨认指针、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
2、 使用弹簧秤时,测量力的大小不应超过量程,所以测量前应先估计所测力的大小。
3、 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
4、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挂钩,亲自感受1n和5n的力有多大;
5、测量自己头发的能承受最大拉力; 探究这一数值与头发提供者的性别 、年龄、头发的长度与粗细是否有关
练习:课本p15:2、3 作业:b作业本p3、4 备注
板书设计:
一 、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
2、力的测量
(1)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2)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教学
后记
(反思)
《力》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教学准备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你们是第几次来这个大教室上课了?我是第一次来,此时我的心情既紧张又高兴,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现在的心情?(生:高兴)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你高兴的心情吗?
2.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同学们也能像现在这样敢说敢做敢演,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好不好?
二、质疑,揭示课题
1.板书《金钱的魔力》,齐读,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同学们可真会思考,这些疑问我们将在课文中一一解答,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也许你可以从中看出一些蛛丝马迹。(课件出示“我”的自述)
3.此时,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我”站在你的面前?(感受我的狼狈和穷困)“我”是否能如愿的换掉身上那一身破旧的衣服呢?就请同学们翻到24课把接下来的故事读一读。
三、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以下几点:(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生大声朗读课文。
3.交流反馈:课文除“我”之外,还介绍了哪些人物?(板书“我”、托德、老板)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遭受冷遇备受关注)
四、再读感悟
师:请同学们任选托德和老板中的一个人物去研读,划划描写他们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相应的语句旁边。
1.交流托德
师:我们先来说说托德吧!
(1)课件出示:我等候着,一直等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彩铃这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
①你从哪些具体的字词中体会到的?
②“一直”说明什么?(等候的时间很长)你能把等了很久的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蹩脚”什么意思?(质量不好,本领不强)托德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课件出示:当看到“我”衣裳褴褛,他想: ,于是让“我”一旁等候,一直等他把手头的事办完,才选了一套最蹩脚的衣服给我。
你能把他的想法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谁还想来展示一下自己?
(2)课件出示: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①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②什么是“刻薄”?(冷酷无情;过分的苛求)请你来读读这种刻薄的感觉。
他真的认为“我”只会带大票子吗?课件出示:当“我”颇为胆怯地向他通融时,他想 ,于是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
请同学们走进托德的内心世界再把这段话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
(3)师: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前一刻还对“我”充满鄙视的托德,当我把钞票交给他时,引读:课件出示: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泡了一块砖那个样子。
①你感受到什么?(托德的高兴 见钱眼开)
②你从哪些具体字词中体会到的?(遍布满脸)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
(4)师:这个夸张的笑容并没有维持太久,当他想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引读:课件出示:当他想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 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①这到底是一张怎样的钞票,能让托德变了脸?(百万英镑)百万英镑相当于现在900多万的人民币,这对托德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生:天文数字)此时此刻,托德又在想些什么呢?
②谁能把这种尴尬 懊恼 后悔的心情读出来?
托德前一刻还置身于天堂之中,可是后一刻却如在地狱中煎熬,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
2.交流老板
师:谁愿意来说说老板?
(1)课件出示:老板赶紧跑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他兴致勃勃地问道:“喂,怎么回事?出了什么岔子?”
①你从哪些具体字词中体会到的?(跑 、兴致勃勃,体会老板的见钱眼开和势力)
②谁来扮演一下老板把这句话读一读?
(2)课件出示: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对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兴奋地说这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①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吹口哨?(体会老板的满心喜悦)还从哪些词体会到的?(钻、 来回翻动)
②课件出示。老板望了一眼,仿佛看见 。谁来读读这段话?
(3)师:因为太过高兴,老板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起来,读读老板的话,想想老板都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交流:挑衣、 赶制、 送货
3.总结
(1)师:老板为了讨好“我”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这跟课文开头让我一直等候截然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金钱的魔力)
(2)发生在服装店的这一场闹剧已经结束,托德和老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却跃入了我们的眼帘,你可以用哪些词来说说这些人物的特点呢?(教师随即板书)
(3)是什么造就了他们这样的性格?(金钱的魔力)
4.拓展
(1)师:金钱的魔力可真大啊!莎士比亚对此也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课件出示莎士比亚的话。
(2)是不是金钱可以买到所有的东西呢?(学生交流)请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交流)
(3)学了这一课以后,我想大家对金钱也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大家对文中的“我”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读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的《百万英镑》。
四、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
五、板书设计
24.金钱的魔力
“我” 遭受冷遇 备受关注
托德 势利 见钱眼开 傲慢无礼
老板 唯利是图 阿谀奉承 势利
《力》教学设计 篇3
24、金钱的魔力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 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教师下载《百万英镑》的电影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面对一百万,会有什么反应?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出示课题《金钱的魔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梳理故事内容
1、出示词语。你能不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的读音?
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
2、再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得准确、流利。并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3、思考: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只要围绕课文,是根据课文得出的结论即可)。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1)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2)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意见,推选人员代表小组发言。
3、全班交流,谈谈感受。
一般情况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注意学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1)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
重点句子: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播放电影片段,更加直观地体会托德形象。
板书: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2)老板: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
重点句子:
“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
(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播放电影片段,更加直观地体会老板形象。
板书: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四、感受写作特点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明?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星级作业挑战:
必做作业:1、熟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三星级)
选做作业:1、阅读《百万英镑》,做读书摘记或者批注。(五星级)
2、阅读《童年的玩与学》355页《旅行社问讯处》,说一说这个办事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尝试和同学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表演的时候思考人物说话时会有什么样的神态。(五星级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觉得自己能做到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主要做法是:
1、谈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土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了解故事梗概: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3、拓展延伸,引发阅读兴趣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想知道故事的原文吗?(这段最好放在前面,介绍背景,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百万英镑》这篇短篇小说中处处可寻觅到这样的生动描写。感兴趣的同学可读原文,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
《力》教学设计 篇4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1、力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物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的运动、形状的影响,体验力的大小。
3、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知识: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玻璃弹子、橡皮泥、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相关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力”是什么东西吗?在日常生活中你感觉到过力吗?
2、听取学生回答。
3、出示p40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后再回答)
4、师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到物体上时所产生的效果。
活动一: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谈话:要使弹子(玻璃球)滚动起来,滚的快一点或停下来,应该怎样做?
2、学生活动。
3、集体交流。
4、提问: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
活动二: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学生拿一小团橡皮呢或面粉,朝不同方向用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2、学生活动。
3、合作交流。
4、问: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三:研究力的大小、
1、谈话:力是可以测量的,要精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只有用测量仪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强调: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学p41下面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4、学生活动。(测量一下苹果的质量)
5、合作交流。
6、汇报。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谈话: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活动四:研究力的方向
1、我们手提一桶水,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方向,会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学生观察p42下图。
研究:①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②在水中运动的帆船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
3、合作交流。
4、汇报。
活动五:
1、找两个力气大小相同的学生做推门表演,门为什么没动?两生向两边拉一只大箱子,箱子也为什么没有移动?
2、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了解到力有方向以及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
2、关于力,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布置作业:
观察同学或自己哪些动作用了力?
教学反思: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3、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2、知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3、了解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2、感受到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弹力怎样产生。
教学难点: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钢尺、海绵、硬币、弹簧秤、钩码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去掉所用的力,会发生什么现象。
1、学生实验:
活动一:用准备的材料研究,压弹簧、拉橡皮筋、弯尺子、捏海绵等动手操作,发现它们共同点。
2、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⑴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⑵教师引导:施力与撤力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活动二:学生做弹币实验。
1、教师讲清弹币活动要求。
2、小组合作弹硬币。
3、弹完后,学生讨论。
①为什么中间硬币没有动而右边硬币会被弹出去?
②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当给予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弹簧与钩码多少的对比实验:
①让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方案。
②然后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最佳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
2、问: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的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和规律?
①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
3、问:①根弹簧拉伸长度的规律,挂2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是多少?挂4个钩码呢?②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怎样,为什么?③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4、学生认识和理解“弹性”和“弹力”。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弹性”和“弹力”。
活动四:研究了解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
1、谈话:生活中和生产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物体的弹性?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师引导学生观察p44图中的现象中什么物体是弹性较大的物体,谁对这些物体施力?哪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后又引起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力?
4、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三、课后总结:
1、问: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2、问:关于弹力,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哪些物体运用了弹性?
教学反思: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3、能够利用器物模拟出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原理。
4、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牛顿的科学故事,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苹果落地的课件。
2、重力(地球引力)方向示意图,直尺。
3、装水的水瓶上系上绳子,火箭升空及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录像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课件演示、苹果落地。
2、提问:看到这一现象,你想到什么?
3、谈话:当科学家牛顿看到这一现象,他是怎么想的?由此他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了解牛顿研究地球引力的故事。
1、谈话:关于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你知道吗?给同学们讲一讲。
2、学生讲各自收集的“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
3、谈话:关于牛顿提出的两个问题:
“为什么苹果总是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
“假如苹果树非常高,一直顶到月亮,设想月亮就是棵高高苹果树上的一个苹果,它会不会落到地上来呢?”
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二:认识重力的存在及其方向
1、谈话:牛顿经过反复思考,对此提出了令人信服的两个解释。
2、出示地球上物体重力的方向示意图,讲解牛顿的第一种解释。
3、讨论:重力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重力?
4、游戏:抓尺子(或铅笔)
①讲解游戏方法。
②学生活动。
③谈感受。
活动三:认识离心力
1、游戏:旋转装有水的瓶子。
①讲解游戏方法。
②学生活动、汇报。
③提问: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1、讨论:通过以上现象,你认为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2、谈话:正是牛顿的这个第二解释,才有了今天航天事业的发展。
播放火箭升空以及人造卫星绕地飞行的录像或图片。
三、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4、摩擦力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和摩擦力。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减小运动物体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的结果。
科学知识:
1、认识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减少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摩擦现象在生活中的正负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
教学准备:
1、砖块、人游泳活动,物体在空中运动的图片或录像。
2、弹簧秤、带钩的重物(或钩码)、圆杆铅笔、油。
3、橡皮泥若干、洗洁精或油、透明塑料瓶、秒表、鲸或海豚体形照片。
4、流线型火车的图片。
5、生活中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事例的图片或实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学生活动:用小拇指推砖块或把手平放在桌面向前推。
2、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是摩擦力?
3、谈话:今天我们来认识“摩擦力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认识摩擦现象及摩擦力
1、讨论:摩擦力是从何处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讲解:摩擦力。
3、提问: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是否产生摩擦力?
4、出示图片或放录像讲解。
活动二:认识摩擦力的正负效应。
1、谈话:冬季,我们必须及时清理街道上的积雪,而当滑冰时,我们会专门冻一个冰场。由此,你想到什么?
2、讨论:你认为哪些是摩擦力的“功”?哪些是摩擦力的“过”?
出示图片,让学生辨析。
活动三:研究减小固体间摩擦力的办法。
1、谈话:当物体运动时,怎样减小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呢?利用桌上所给的材料,自己想想办法。
2、提问: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活动,要求尽可能多的想出办法。
4、汇报。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四:研究减小物体在水中受到阻力的办法。
1、谈话:物体在水中运动,怎样减小它受到的摩擦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
2、出示鲸或海豚的图片启发:为什么鲸或海豚的身体是两头尖,中间大,这有什么作用?
3、讲解实验方法。
4、学生活动,用秒表计时。
5、汇报。
6、小结。
活动五:了解流线型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较小。
1、出示流线型车或火车图片,问:怎样减小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呢?设计方案,并进行研究。
2、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完善。
3、学生合作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
活动六:了解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事例。
1、提问:摩擦力的存在有时有用,有时又给人带来不便,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2、学生讨论、汇报。
3、出示一组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图片,让学生辨析。
三、巩固、评价
1、提问: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
2、提问:假如世界上不存在摩擦力,将会怎样?
作业设计:
1、观察自行车的构造,哪些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2、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并想办法解决。
教学反思:
5、降落伞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知识:
1、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3、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1、线段、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代、剪刀、秒表、材料袋内制作降落伞的材料。
2、各种各样的降落伞,实验记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电视、电影上都见过降落伞,降落伞为什么能起到保护人或物的作用呢?它降落快慢与什么有关呢?我们今天来探究。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播放降落伞下降的录像。
讨论:降落伞下降时都受到哪些力?
2、汇报。
3、小结。
活动二:制作简易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1、观察材料。
2、提问:制作降落伞时应注意什么?
3、讲解制作方法。
4、学生进行制度。
5、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①学生合作交流。
②汇报。
活动三: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1、讨论: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汇报。
3、根据你选择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4、进行完善。
5、学生活动。
6、集体交流。
三、巩固、评价。
1、提问:通过探究,你都认识到了什么?
2、提问:关于“力”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作业:自己设计实验,研究有关“力”的问题。
教学反思:
《力》教学设计 篇5
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这一概念,教育学生为人要廉洁、自律、不要唯利是图。
5.教学难点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谈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些特点。
3.了解故事梗概。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4.揭题:24金钱的魔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静心读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边读边在书上作批注。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细读课文,比较人物特点
1.交流阅读感受。
(1)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谈谈对两个人物的评价。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分别在写有“老板”和“托德”的题板上写上概括性的词语。
例: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2.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谈体会。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3.关于“托德”:
(1)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句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对“我”的态度。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他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这句话进一步表现了托德的势利眼和傲慢,以貌取人,说话尖酸刻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托德的“善变”。
(2)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4.关于“老板”:
(1)动作描写: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学生勾画有关动作的词语,如“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2)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课文12~1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试读十二自然段,谈谈感受。(较快的语速,体现人物的金钱的奴隶媚态。)全班分角色朗读。
5.关于“自我”:(渗透点环节)
◆“托德”和“老板” 以貌取人、刻薄、见钱眼开、金钱奴隶的形象同学们在字里行间已经读懂了,几百年前莎士比亚就曾经这样说过——
“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美的,错的变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莎士比亚
(1)既然金钱的力量这么大,是不是一切都可以用金钱买来?如果当时换作是你,你将怎样说?又会怎样做?
(2)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金钱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把它写下来,待会交流。
(3)学生上台交流……
交流:为人应该要坦诚相待,不能以貌取人,对金钱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一个的贫富,其实贫富还包括在精神上的,我们不能被金钱所左右,更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为人应该要自律,自重,千万不能唯利是图,被金钱一味所束缚。
6.过渡: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请同学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总结全文,归纳写作特点
1.总结:读了文章,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都缘于作者对人物的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精彩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
五、拓展延伸,内化积累(作业)
1.拓展阅读《百万英镑》。在这个短篇小说中处处可寻觅到这样的生动描写。感兴趣的同学可读原文,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读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
(发下原文的阅读材料或者介绍网站。)
2.阅读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做一则读书笔记:(课标《同步阅读》同主题文章)摘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附板书设计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我们:廉洁、自律
最后
8.课堂练习:
因为没有钱,我( ),托德( ),老板( ):
因为有了钱,托德( ),老板( ),我( )。
《力》教学设计 篇6
第四课 掌握交往艺术 提高交往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文明交往礼为先
教学要求:1、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2、认识交往的原则
教学重点: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理解交往的 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板书:文明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1、阅读材料,然后思考并讨论:小男孩的举动为什么会让李医生的心情舒畅了好几天?对后一位患者的行为作何评价?对比李医生的两次经历,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发?学生回答,然后归纳: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 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2、朗读“礼貌用语”。
二、交往礼仪三原则。
1、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平等侍人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学生阅读《山谷的回答》,思考:这则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师生共同归纳:尊重他人是交往礼仪的另 一条重要原则。
2、阅读小材料《三国演义》, 分析:周瑜不抱成见,宽容地对待程普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总结发言,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之 一。
3、完成p46填空,然后互相交流。
三、阅读相关链接“文明礼仪常识”。
(三)小结:各小组发言,班长总结。
(四)作业: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按要求规范自己的仪态举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交往艺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交往艺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交往艺术 。
一、学会倾听。
看图,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漫画中的情形吗?交往中我们要注意什么?然后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看法。
归纳:与他人谈话时要做到:要认真、仔细;要有 耐心;要用心;要会心;
2、板书:二、学会表达。
看图片,思考:
下面这些表达方式你喜欢吗?1、喜欢吹嘘自己,表现自己。2、爱盘问 别人,打听别人的隐私。3、好议论他人。4、用责备的语气谈话。5、说话时咄咄逼人。6、说话时逼视或者斜视对方。
归纳谈话的技巧:双方感兴趣;讲究与人对话;注意分寸和角度;创设氛围;有感情,态度友善。阅读p50材料,
想一想:上面几位同学在谈话时有不妥之处吗?为什么?学生互相交流想法。然后 对照上面的同学,看看自己在态度、语气、手势、礼貌用语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正之处。
3、板书:三、学 会赞美他人。
阅读小故事,说一 说: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感悟到什么?学生互相交流。
共同归纳:赞美是 艺术 ,要有技巧。要自然、顺势,真诚;试学会用赞美的眼光看身边的同学:班上的男生: 班上的女生: 成绩比我好的: 成绩不如我的: 班上的体育委员得了冠军: 班长获得荣誉:
做一做:多一份赞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真的很精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试一试,请对自己的同学大声说一句赞美的话吧:
二、小结:交往是一门艺术,交往要讲究技巧。除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学会赞美他人,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和 谐、温馨的人际空间。
三、作业。认识交往的艺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走进生活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悟学会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探讨式、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1 、引导学生仔细 阅读教材创设的两难问题情境:a、小林 为何处于如此境地?对小林有什么好的建议?b、他们为什么不欢而散?认真体会几位同学的言行,分析他们的内心活动,并评述他们的表现。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帮助上面的几位同学,改变他们讨论的气氛,使问题得到愉快解决,并分别对他们提出善意的忠告,帮助他们快乐地相处。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交流。2、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总本小组同学的意见,以竞赛或辩论的形式在班内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探讨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3、 通过学生共同探讨,教师要做好总 结工作,给学生以方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所获。二、活动在线 。1、组织、发动学生积极准备自己喜欢的“小名片”,鼓励学生将“小名片”送给最想与之交往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参与此次活动 的心理感受,教师做好引导。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班级同学相存在的问题,将各组调查问题汇总,找出影响同学和谐相处的主要问题;然后让同学充分讨论、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班委会负责将同学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筛选,草拟守约的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完善;最 后将通过“班级和谐守约”设计成板报等形式,张贴于教室,作为同学人人遵守的公约,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 ,为营造和谐、融 洽的人际空间尽心尽力。三、我的成长。根据下面问题,对自己进 行总结:1、交往伴随我们一生,想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交往状况会有什么变化?2、总结一下自己在交往中有哪些收获。3、懂得交往的礼仪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交往,结合实际想想自己掌握了哪些交往的礼仪与技巧?4、还有什 么困惑或问题:5、我还希望:6、倾听他有的心声:(可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 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四、作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力》教学设计 篇7
一:学目标:
1:识字6个,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等方法理解“魅力,褴褛,绅士,无动于衷,姗姗而去”等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等方法体会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感受语言的魅力。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添加的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三:教学准备
重点语句和春天美景的图片的课件
《力》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