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幼儿园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优秀13篇)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这也是因为我国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我们处在北半球中纬度自然灾害带和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的交汇点上,这就决定了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分布广、而且损失大的世界上极少数的几个国家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也呈现出多发、频发、灾害损失重的特点,自然灾害对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落实中央三中全会的精神,就是要建立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增强我国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在这方面,民政部主要有以下工作打算:
第一、要完善工作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果断应对。根据灾情的级别,要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按照自然灾害管理条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从一级到四级的响应机制,所以我们还要建立抢险救援和应急救助工作一般以地方为主的一体化救援救灾应急机制。同时民政部也视灾情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要完善灾害救助政策,推动地方科学合理地制定受灾群众的灾害救助标准,切实保障受灾群众能够公平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同时民政部也要适时商中央有关部门调整中央自然灾害的救助政策,切实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第三、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能力,进一步完善灾情的评估机制,要建立和提高救灾物资保障的能力。大家都知道,自然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包括帐篷、饮用水、食品和衣被等这样的物资,对于保障灾区群众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加强救灾物资的储备能力建设。同时还要推动落实国家“十二五”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工程的项目,特别是自然灾害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对灾情和救灾的决策、智慧、调度的信息快速反应和传递,进一步完善对自然灾害的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快速联动的工作机制。
第四、提高社会动员能力。畅通社会参与的渠道,完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和救灾的政策。另外还要加强对社区的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和社区的灾情风险评估,加强全民的减灾防灾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和素养。
20xx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城镇化与减灾”。5月10至5月16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紧紧围绕今年主题,认识城镇化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的挑战,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学习防灾减灾的知识,开展防灾减灾讲座,组织防灾减灾演练,增强我们医院每位职工及就诊患者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技能。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医院组织职工学习题知识讲座、在医院宣传栏开设专栏专题,利用电子显示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并在门诊和病房发放有关宣传材料,在此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中,医院组织各科室再度学习了预案,并对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科室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既分工又合作,既要体现各科所长,又要体现集体智慧,共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院医护的健康做出贡献,同时对就诊病人进行宣传;各科室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针对各自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例如对住院病人,主要进行安全用电、发生火灾、地震时的安全自救,安全使用氧气、防跌伤、防坠床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教育。
在活动期间,医院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后勤、院办、保卫、医务等部门人员,深入各科室用电线路、放射科高压线路、检验科的微生物室及各科火灾易发点等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要落实责任,立即采取防范治理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组织医院职工开展了一次卫生防疫、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雷、地质灾害防御、消防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高我院综合防灾减灾能力。通过本周的“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学习、自查、演练活动,我院职工及患者基本掌握了“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灾害发生时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行自救和救助他人。本次活动周的各项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
我局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及宣传月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接到有关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宣传活动。一是要求机关各股室及局下属各单位务必抓住“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月”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二是指定股室和工作人员负责。三是制定落实宣传活动工作方案,确保宣传活动富有成效。
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6月1日我省也将进入汛期,我们开展了汛前检查,对全县的23处闸、涵,10处险工及新建堤段进行了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度汛方案,储存防汛物料、安排防汛人员,组织防汛培训,消除安全隐患。
我局以增强防汛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为宣传目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向全局干部职工发放《防汛知识》书籍,组织干部职工观看抗洪抢险纪录片,学习有关防汛法律法规。二是结合具体实际,深入开展防汛知识进施工现场活动。在工程施工现场张贴防汛标语,向施工人员宣讲防汛减灾知识等,切实提高施工人员安全度汛意识。三是在局办公大楼前悬挂防汛防灾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等。局下属各单位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防洪法规和防汛知识,普及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通过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日及宣传周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水旱灾害防范意识,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我局将逐步建立防汛抗旱减灾宣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汛抗旱减灾意识,不断提升群众防汛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防汛抗灾减灾局面。
根据《莆田市地震局关于印发《莆田市20xx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暨“科技人才活动周”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活动方案》的通知》(莆震[20_]13号)精神,我区利用5月1日-5月25日,大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现将有关状况汇报如下。
我办对此次宣传活动高度重视,为了使本次宣传活动顺利开展,我办及时学习市局文件精神,认真研究、部署各项宣传工作。尤其是对活动日程、宣传资料、宣传形式进行了周密部署。并与各乡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点、各中学、中心小学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点、各示范校园加强联系,认真扎实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1、编印和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材料:为加大防震减灾的宣传力度,秀屿区地震办组织编印了《地震群灾之首》(折页宣传手册)和《莆田市秀屿区“防灾减灾我能行”科普宣讲手册》。手册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了地震成因、地震前兆、防震准备及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深受了广大干群的欢迎。并发放由市地震局编印的《防震减灾科普课堂》、防震减灾小手册、挂图、dvd等地震科普宣传材料给各中小学。
2、活动期间,我办用心营造宣传氛围,利用区政府大门外侧围墙的重要宣传媒介,展示多条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3、在秀屿区实验中学开展地震应急逃生演练,并进行地震科普宣传。
为提高校园师生对地震灾害的应变潜力,5月15日上午,秀屿区地震办在实验中学开展地震应急逃生演练,并进行地震科普宣传。
整个活动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校园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逃生演练。
根据校园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全体师生快速而有序地安全疏散至楼外,并在操场预先指定的位置集合站队清点人数。演练全过程,全校三千多名师生行动迅速,总耗时3分40秒,顺利完成本次演练任务。
第二阶段向学生们分发宣传材料,并展示地震科普展板供学生参观。
本次演练活动提高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应对地震灾难的潜力,以点带面,到达“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4、组织各校园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等活动。
各中小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透过召开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征文比赛、宣传栏、、等形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灾害自救互救潜力。
国家减灾委确定今年5月12日为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充分利用好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契机,普及面向全体居民的防灾减灾知识、技能。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区政府应急办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多层次、多形式、深入扎实开展应急宣传和应急演练。宣传周期间,共发放各类应急知识宣传材料达xx余份,制作了防灾科普知识展板40块。全区96所中小学(幼儿园)近5万人参加了各种形式应急逃生演练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各相关企业将有针对性组织防灾减灾宣传和演练活动70余场;10个街道办事处均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应急逃生及不同内容的知识讲座等。参演应急队伍达40余支约5400余人,动用消防车、救护车等装备30台(次)。
“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xx区围绕着防灾减灾工作,立足于提高基层应急能力和居民防范意识,主要开展了“四进”和“四抓”。“四进”:即应急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楼宇;“四抓”:即抓演练、抓宣传、抓队伍、抓场所(避难场所)。
(一)下发了通知,明确具体要求。为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和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区政府应急办下发了《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日应急宣传和演练活动的通知》(南应急发[20xx]5号),对做好应急知识宣传和集中开展防灾应急演练进行了明确,对牵头部门、相关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有组织、有领导、有预案、有宣传、有总结的要求,组织落实群众性防灾应急演练活动。
(二)进行了调度,明确主
最新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幼儿园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优秀1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