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教育 推动农村教育科学发展
统筹城乡教育 推动农村教育科学发展
——石柱县“五结合五发展”打造渝东品牌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强者的时代。总书记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民族核心品牌。品牌,成了我们价值的追求,实力的象征,交往的名片。曾几何时,石柱教育在渝东南
片区独占鳌头,无论是教育规模还是教育成果都是渝东南片区的一张名片。重庆直辖后,渝东南片区很多县奋起直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石柱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如何振兴石柱教育,重塑石柱教育形象,是摆在县委、政府以及教委一班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石柱县针对渝东地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不足、教育结构参差不齐、办学行为认识不够等制约和影响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提高“普九”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狠抓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五个结合”为抓手,力促“五大发展”,着力打造渝东品牌教育,走科教强县之路。
一、坚持与教师自身建设相结合,促进内涵发展
在去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总书记的希望蕴含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包涵了一个合格教师的全部内涵,即师德、师能、师风、师魂。充分反应了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教师个体和群体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从教境界。石柱县把抓好师风师德建设作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
一是铸师德。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道是“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是所有发展与成功的基础。为此,石柱县教委每年积极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以充分发挥典型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号召全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
二是树师风。师风,就是教师从业的职业道德作风。俗话说“风正一帆顺”,良好的师风要求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石柱县教委充分运用石柱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常规宣传、重点宣传、
典型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县教委也设立了热线举报电话,同时要求每个学校聘请社会监督员,加强对各校师风的监督。
三是强师能。强师能要求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做到热爱自己的职业,以能做一个人民教师而备感自豪,踏踏实实从教,从从容容做师。教育是一种育人的事业,只要肯学习,能创造,就能做出骄人的业绩来。为此,石柱县积极开展“领雁工程”、“青蓝工程”、“三名工程”(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教育家工程”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先进教师外出挂职锻炼学习,着力培养一批教育的“领头雁”,创新和谐教育的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坚持与加强农村教育相结合,促进均衡发展
石柱县是一个集“老、少、边”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几年,随着政府
统筹城乡教育 推动农村教育科学发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