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不渝地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自身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党的先进性是党取得执政地位的根本依据,也是党长期执政的基本前提。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通过切身体验和反复比较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是最先进、最有资格执政的党。我们党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这种基础的巩固,归根到底要靠党自身的先进性,过去和现在是这样,将来仍然是这样。
中国共产党50多年的执政历史和执政成就充分显示了党的先进性。但是,党的先进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执政党丧失了先进性,就必然丧失执政地位。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曾经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特别是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个中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们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逐渐丧失了先进性。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始终保持先进性,是党安身立命之本,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完成。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
党在执政前和执政后的不同处境,对党保持先进性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战争年代,艰苦的条件和残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使党始终处在一种强大的外在压力之下,全党上下时刻不敢有丝毫懈怠,从而形成了一种奋发进取的激励机制。同时,这种环境对每个党员都是严峻的考验,经受不住考验,就会被淘汰,从而在党内形成了一种自动更新机制。由客观环境促成的这两种机制都有利于党不断保持生机和活力。在和平建设时期,党所面临的外在压力明显减轻,党员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对党员干部考验的主要形式不再是严酷的对敌斗争,而是日常的、比较稳定与平静的工作和生活。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不合格党员的表现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都不再像战争年代那样立竿见影,清理和淘汰都比较困难。这样,党内的激励机制和自
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