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石庄乡解决干部走读现象实践启示
(镇)干部“走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顽症,干部“走读”疏远了干群关系,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毗邻县城仅1.5公里的石庄乡从建章立制入手,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干部“走读”现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主要措施
以前石庄乡大部分干部都有“走读”现象,群众称:“乡镇干部像候鸟,机关只是临时窝,白天农民找不到,晚上全都进城了”,被戏称为“走读官”。针对这种状况,乡党委、政府从教育、制度、环境、督促检查和人员分流等方面入手采取强有力措施,使“走读”变为“住读”,使“飞鸽”变“永久”。
1、抓思想转变,从观念上拒“走读”。一些乡干部认为8小时以外时间纯属个人自由支配,早出晚归,情理之中。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政府结合开展的“三民”班子创建和“转变作风年”活动,引导干部充分认识“走读”的危害性和“住读”的必要性,切实解决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问题,在全乡干部中开展了“为什么要‘住读’”的大讨论,对走读的危害进行深入剖析,对如何扎根乡村干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增强乡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奠定干部安心“住读”的思想基础。
2、抓制度创新,用机制管“走读”。要解决“走读”问题,必须靠制度,建立“住读”长效机制。一是全面推行“543”工作制。要求党政班子成员和乡干部每周在乡镇工作不少于5天,住宿不少于4个晚上,入村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天。并建立班子成员和乡干部住乡工作情况档案,将落实“543”工作制与住宿、考核、公示、民情日记、干部评议、请销假制度等方面的情况一并存入档案。二是实行签到制度。干部上下班、值班和“夜宿”实行签到登记。签到实行“三定点”,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次数。签到时间为早上8:00,下午2:3
崇仁县石庄乡解决干部走读现象实践启示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