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委换届后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
基层党委换届后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
领导体制决定运行机制,运行机制体现和保证领导体制,二者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进行执政活动的基础环节。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科学性决定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科学的体制和机制作保证,否则就无法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提升,这对于基层党委来说,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当前,全国基层党委换届工作已普遍结束,从我们县换届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因领导体制变化而带来的运行机制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一、基层党委换届后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变化
县级党委是一个地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换届工作搞的如何,决定着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县在今年上半年严格执行换届的有关政策,圆满完成了县委的换届工作,在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和扩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带来了新变化。
1、减少副书记职数,强化了常委会行使决策机构的功能。
2、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提高了常委行使其工作职能的功能。
换届前,领导职数特别是副书记职数偏多导致分工过细,与其他常委和政府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容易形成职责交叉和重叠,导致工作协调难度大,会议多,应酬多,请示报告多,既分散精力容易疲劳,也不利于发挥各自专长,还容易形成等、靠思想和内耗现象,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领导职数偏多,容易让基层产生有时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现象,这样也不利于基层尤其是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换届后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随着岗位职责的更加明确,更多地赋予了班子成员相应的权利,常委直接对党委一把手负责,省去了以往还要向分管副书记汇报的中间环节。这样既有效地避免了以往的职责交叉和重叠现象,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每个常委肩头的担子和责任,这样势必会在工作中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3、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常委班子履职的整体功能。
二、积极探索改革完善领导体制
基层党委换届后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