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先进事迹材料
金融机构先进事迹材料
全员营销贷款,开启效益之门
打破分工界限、全员参与经营,是信用社摆脱经营困境的必由之路,唯此才能实现自身效益的提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把“人人都是兼职业务经理”作为提高经营效益的思路之一,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
年,城阳信用社资金较为宽裕,但是,随着《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深入推行,业务人员普遍存在惧贷、惜贷甚至厌贷的心理,信贷服务变的非常被动,经营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年初,我们城阳信用社作为莒县农信系统职工最多、业务量最大的基层信用社,人均正常贷款仅有36万元,资金运用率较低,业务发展停滞不前。为加大资金营运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营效益,我们制定了《城阳信用社贷款营销管理办法》,在全县率先开展了贷款营销活动。办法刚实施时,部分职工思想上有包袱,特别是一些内勤人员片面认为:只要自己干好内勤本职工作,记帐正确、收付款无差错就可以了,发放贷款是外勤人员的事情。许多同志更是担心,放贷容易收贷难,营销贷款需要承担100%的责任,贷款一旦出现风险,自己将“吃不了兜着走”。针对部分员工存在的惧贷思想,我们在全社广泛开展思想动员,让全员充分认识到,不放贷款效益就无从谈起,资金闲置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同时,我们教育全体员工,营销贷款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要以遵守信贷规章制度为前提,并规定营销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营销人员要进行细致考察并写出书面报告,贷款手续可适当简化,但不能随意降低条件,营销贷款由营销人员承担完全管理和收回责任。如贷款到期收不回的,营销人员发生活费离岗清收。从额度的量化、贷款的责任及利息的收回,都制定具体措施,做到包放、包收、包效益。
我们依照本社实际,制定了全年营销贷款工作主线:在加大业务考核力度、实行工资全额浮动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自身存款、确保充足的信贷资金来源,发动全体员工开展贷款营销活动,把贷款推向优质客户,最终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实现扭亏增盈。同时,我们还确定了内勤人员自身存款人均达到50万元、
金融机构先进事迹材料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