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体系 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建立体系 突出重点
努力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
------关于秦皇岛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陈建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来思考我市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把“三农”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通盘考虑。
一、当前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三农”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了粮食、畜牧、水产、林果、蔬菜、葡萄等一批优势产业,使全市的农业产业布局逐步向合理化、协调化的方向发展;三是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解决。
我市“三农”的状况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五大失衡。
(一)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越来越大。代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公共品供给,是衡量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基本条件。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其代表。在传统体制中,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由国家来提供的,而农业、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基于这种公共品供给政策,多年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国家财政强大投入支持下变得越来越好,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强人意。我市的城市区和外市相比较,其现代化水平并不比发达市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发达市,越来越像“花园”城市。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全市2.5%个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即使通公路的行政村也不是通沥青(水泥)路,是典型的“晴通雨阻”路;还有64.7%的村庄没有用上自来水;农民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几年,由于乡村公共医疗卫生条件退化,导致农村的传染病出现了扩大蔓延趋势。近几年,农村出现了一些返贫现象,其中许多是由于公共物品供给短缺造成的,例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老致贫等。
(三)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农民就业环境改善缓慢,城乡就业差距在扩大。自199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资源要素也加速向城市流动,比如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低廉的价格,以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形式被强制征调到工业和城市里,数以万计的资金也通过金融系统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的形式从农村流向城市。
(五)支柱产业少,城镇化水平低。支柱产业的培植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真正能够在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产业却为数不多,农村产业结构单
一、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解决;城市化水平不高,城镇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有力,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城乡分隔,流动不畅,农业人口居高不下,大批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市场意识不强,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造成我市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城乡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是多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现阶段存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是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市城乡差距的扩大与一些制度性障碍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以户籍管理为基础的城乡分割体制,把城乡居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对城市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村农民实行另一种政策。把农民限制在土地及农村范围内,不能向城市迁移,阻断了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的途径,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用工制度的松动,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但这只是一种体制外的、暂时的流动,他们的户口仍然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出台了一些限制进入的政策,农民务工经商要付出高出市民许多的附加成本。所以,现行的许多制度规定仍然存在着忽视农村、歧视农民的问题,以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分割体制并没有根本改变。这是构成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2、城市化严重滞后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大城市化水平高于70%,步入后城市化阶段。我市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先进地区比较有一定的差距。我市现在的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
只有36.9%,城市人口的比重只有40.6%,比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相当的城市大体相差7个百分点,滞后5年到10年。城市化进程的滞后,带来并加剧了我市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首先,城镇发展缓慢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和农村,导致人地关系紧张,人均收入低,阻碍了农业劳动方式的革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形成畸形就业结构,严重削弱了产业在其结构推移过程中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第三,形成城乡消费断层,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阻碍需求的有序扩大和升级。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脱节,GDP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农业中就
建立体系 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