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1

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如何写好活动记录?那么,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语文教研活动记录,供大家阅读参考。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1

时间: xxxx年10月23日

地点: 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低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

活动内容: 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大家谈活动

活动过程:

1. 老师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今天上课真没劲,提的问题都没有人举手回答。

回家大概也没好好预习,问题提出来,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是的,上课的时候就那么几个好学生能配合,其他人叫起来,一句话也没的。

只有学生字的时候热闹一点,拼拼读读,分析字形,找朋友组词,他们喜欢的。

我们班也是,尤其是课文学完以后的说话训练,要么没人说,要么一个人说了什么,后面的人再把他的话重复几遍。

在办公室,常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交流。近几年来,我一直任教于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自己的课堂上也经常出现这种时而热闹,时而冷清的现象:学生字时特别热闹,老师,我!我!有几个所谓的后进生一旦遇到学生字的环节,就特别激动,边举手边叫着,仿佛错过了这次机会,就再也没机会站起来回答问题了似的。可是在学习课文环节中,遇到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时,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即使我微笑着鼓励那些所谓的好学生,他们也会为难地皱皱眉,摇摇头。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是学生预习没做好吗?是他们上课时没有积极动脑筋吗?还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出现了问题?在校内外听课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很重要。就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 问题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那么设计的问题就不能太抽象,如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操作起来就更难了,尤其是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课堂表现必然不积极,课堂就会显得冷清。如果把问题具体化,分成一个个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的小问题,通过小问题的解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怎么样,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一个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的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推进。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层次性,可以兼顾到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44.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中,从一个迟字的提问到四个具体问题的解答再到为什么山里桃花开得迟? 老师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走近文本,读懂了课题,由课题质疑,由文字而文本,由文本而思考,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兴致盎然地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这样的课堂还怕不热闹吗?课文学完后,老师与学生分角色对话:孩子,你走到山上看到什么啦?山上感觉怎么样?妈妈给你带的小棉袄用上了吗?这些看似随机的小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 提问的语言要清晰、准确。

老师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着明确的意图,都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因此问题本身应该表述清晰、准确。如在教学《19.熊猫妈妈听电话》(一年级下)一课时,老师问熊猫妈妈是怎么听电话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模糊,因为文本中没有诸如高兴地听电话这样的词句,学生不知老师所云;这个问题也没有准确地表达老师的设计意图,即找出文中熊猫妈妈去听电话,熊猫妈妈又去听电话,熊猫妈妈再一次去听电话这三句话,并体会去、再去、又一次去这三个词语表达的含义。因此,学生在回答时多找了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的对话部分,而不是老师所预设的三句话。

四、 问题的设置与说话训练巧妙结合。

课堂教学中既然老师的提问,就会有学生的回答。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如何写好活动记录?那么,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