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人教版(5篇)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人教版篇一
人体的营养
从知识编排上讲,本节教材是为后一节消化吸收作铺垫,它主要阐述食物中的几类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人体内水分的平衡。教师如果光从知识要求上去讲,就曲解了教材的本意,实际上本节内容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人体营养知识后,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营养观点和健康观点,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均衡膳食,不偏食,不挑食,不节食。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一方面,本节教材很少有难理解的、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大多为陈述性、了解性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大多数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营养与健康、健美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鉴于以上两个原因,本教材很适合上讨论课。具体操作如下: 布置课题→自学教材、资料→课堂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总结。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供相关资料。在知识方面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科学的结论,关键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1课时。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食物中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三)
感情目标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准备
打印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见下)。
四、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题(应早一周时间)
(1)平时你最爱吃的食物主要有哪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长期偏吃食对人体有好处吗?为什么?
(2)人体内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3)你爱吃新鲜蔬菜吗?它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夏天出汗太多时,喝一点汤比光喝开水要好?(二)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下面提供三则,仅供参考。1.消化和营养(摘自《中学生生物竞赛》)
在冰天雪地的极地,爱斯基摩人的晚餐是切成厚片的鲸的生肉。在中国的小山村,老奶奶吃的是米饭。而万里之遥的美国,一位大学生吃的是咸肉汉堡、沙拉和咖啡。在其它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餐桌上的食物还可能是蛇肉、昆虫、热的红辣椒、咸鱼和木薯等。
所有这一些食物,都经我们的消化系统,转变成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为我们提供能量,修补并且维持体内的组织。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管和附属的消化腺。一些外国人有十分不好的饮食习惯,他们吃大量的快餐食品,典型的美国人的食物趋向于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全世界的疾病调查表明,人类正在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举例来说:富含脂类的饮食会导致肥胖和心脏病。而高盐的饮食和熏制的食物会致使胃癌和食道癌的发病率提高。在饮食中缺乏丰富纤维素的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就相对普遍,而在乡下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中,由于他们的饮食中有丰富的谷物和高的纤维素,他们就很少患结肠癌。2.饮食指导金字塔
3.肥胖成我国人口健康第一公害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朱玉)
卫生界一些营养及疾病控制的专家告诉群众:超重与肥胖,正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第一公害。请大家管住嘴少吃,迈开腿多动,自觉控制体重。专家们说,身体内的多余脂肪就是由于热量输入大于输出产生的,就是俗称的吃得多动得少。很多人说自己吃的很少,但体重却直线上升,实际上认真计算下来,他们摄入的热量却很高。16粒花生米等于5千卡的热量,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零食,每天吃上一小捧,就有可能造成输入热量的超标。100克植物油的热量高达869千卡,一火锅店以油作佐料,两小碗佐料再加上涮肉等,一顿饭的摄入热量就超过了正常人一天的需要量。长此以往,岂能不胖?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前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学者,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口中,超重者不低于2.4亿人,(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肥胖患者已达3千万以上。北京市卫生局有关资料表明,北京市目前的高血压病人已达200多万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7%,每年还新增心脑血管病人20万人,这些疾病都可归于生活方式不良导致。如果体重得到良好控制,人们会发现有些疾病会不治而愈。
记者注意到,医生群体及营养、疾病控制专家们很少出现体重超重者。对这个现象,他们解释说,正是因为每天看到超重和肥胖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行业的人都注意饮食和热量摄入,及各种营养搭配,体重才得到良好控制。(三)查找资料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到图书馆、资料室收集有关材,供课堂讨论。(四)课堂教学
关键是让学生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七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和粗纤维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见板书)
五、板书设计
食物的成分和作用 成分
作
用
蛋白质
(1)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
(2)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3)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
(1)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之一
脂肪
贮能物质
水
(1)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
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粗纤维
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青少年每天需要的蛋白质比成年人要多一些,主要原因是((a)生长发育需要
(b)青少年的食量大(c)活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d)获得必需的氨基酸(2)牙龈经常出血的人,体内可能缺乏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3)儿童易患佝偻病,是因为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更需要()(a)磷
(b)铁
(c)钙
(d)碘 2.课后练习
(4)喜食蔬菜而不食肝脏、鱼肝油等动物性食物的人,不一定患夜盲症,原因是某些蔬菜中含有()a胡萝卜素 b维生素a c维生素c d维生素b(5)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既是人体的基本结构物质,又是能源物质之一,还是细胞和人体代谢活动重要调节物质的是()(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6)为了防止人在高温下剧烈运动时出现肌肉痉挛,最好给人喝一些()(a)糖类
(b)淡食盐水(c)汽水
(d)十滴水 3.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c)
(6)(b)4.简要分析
(1)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由于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必须有更多的物质供人体细胞合成物质,而构成人体细胞组织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蛋白质。
(2)牙龈出血是因为体内缺少维生素c的缘故,建议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3)碘是人体内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人体缺少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佝偻病是人体内缺少钙的缘故,磷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
(4)夜盲症是人体内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奶、禽蛋和绿叶蔬菜中。
(5)人体内最主要的物质之一是蛋白质,它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氧化分解又能释放出能量,更重要的是能对代谢活动进行调节,如酶的催化作用。
(6)人体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会引起痉挛,由于人体内血浆中的盐浓度为0.9%,所以应补充一些淡盐水,以维持人体水分的平衡。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第二册 3、3人体的营养》相关的文章。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人教版篇二
第1节
认识岩石(一)
一、常见岩石有五种: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
二、主要特征:
花岗岩砂岩
页岩 石灰岩大理岩 第二节
认识岩石(二)
一、采集岩石:郊外的石山上、河滩上、建筑工地上。
二、岩石的用途。
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3、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4、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第3节
花的构造
花的构造 第4节
种子的构造
一、种子的构造
种子的构造
二、种子的类别
种子分为两类:
1、有胚乳种子。
2、无胚乳种子。
注:子叶和胚乳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它们是种子萌发的养料。注:种子如果没有胚,就不能长成新的植物。
一、青蛙和蟾蜍一生的变化。
由“卵”=》“蝌蚪”=》“青蛙(蟾蜍)”
二、长成过程:卵-小虫-长出尾巴(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青蛙)-尾巴消失(成形)-产卵
三、青蛙和蟾蜍的区别
第5节
养蝌蚪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人教版篇三
1、水流有力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2、指导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水从高处流下来的流量比从低处流下来力量大。教学难点
总结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因素:水位高,流量大。
课前准备
水槽、铁丝、剪刀、易拉罐、水轮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海浪冲击岩石、瀑布飞流直下、水电站开闸放水的情景吗?为什么会有这样壮观的景象呢?
流动的水可以产生力量(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汇报。
培养观察能力与导入新课一举两得。
二、探索体验 解决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水轮,你能用水流的力量使它转起来吗?试一试。
你们的小水轮转起来了吗?在刚才的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吗?
谈话:水轮转得快是因为┅┅转得慢是因为┅┅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水流的力量比较大?什么情况下水流比较小呢?猜一猜。
在学生的方案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 以下对比性实验:
1、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用两个不同流量(孔有大有小)的易拉罐盛水,在同一个高度进行冲小水轮的实验。
②在小组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大孔的易拉罐水流的多,小水轮转动得快。
2、水位高低的对比实验
①强调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使小水轮转动起来。
②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想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③小组讨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3、兴趣活动,游戏比赛
(1)找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参加比赛。
(2)高个使大孔易拉罐,矮个使小孔易拉罐,同时进行冲小水轮实验。
(3)学生观察:哪个小水轮转动得快?
(4)提问:为什么高个同学冲的小水轮转动得快?
(5)总结比赛结果:水位高,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就大,所以小水轮就转得快。
小结:水的高低我们称为水位,水流的快慢我们把它称为流速,水的多少我们称为流量。看来水位、流速、流量就是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2、水力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水流有力量,认识人类 对水力以及对风力、太阳、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利用。
2、认识到水力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可被改造和利用的。
3、意识到从小要热爱自然,关心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二、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水流有力量,我们可以利用它。让学生认识到水力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自然资源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可以被我们人类改造和利用的,从而意识到从小要热爱自然,关心自然,做大自然的好朋友是本课的难点。课时数: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激活思维
1、出示小水轮的模型,演示小水轮转动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小水轮是如何转动起来的。”
2、出示“木排顺流而下”及“洪水冲毁树木、房屋”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3、引导学生针对实验和投影片上出现的现象展开讨论,议一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谈一谈小组的共识。
4、小结学生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讨论深入理解
1、利用看录象、投影出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利用水力的相关资料,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看了这么多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在小组中议一议。
2、巡回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以帮助和指导,尤其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明水力的利用。
3、组织学生把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捕捉闪光点,给于鼓励;抓住分歧点,激起矛盾冲突,引导他们
2023年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人教版(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