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得体会(5篇)
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引言:本文探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实现高校社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arrier to student organizations, commun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expand new ways.一、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独立、自由、尊严和人权,作为高知群体的青年学生对此主张的更为坚决,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对象看成一种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加以静观的对象,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受教者的人文关怀,教育形式及载体单一。一方面他们仍然是我们可以感知并理性对待的实体对象,但他们同时更需要张扬个性与自我实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时,在传统方式、载体的基础上,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及个体的差异性,不断探索创新教育载体。高校学生社团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青年学子。新形势下,探寻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应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的重要途径。
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或物质实体。[1]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有效载体进行。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以班级、院系为主的成建制的行政集体意识逐渐弱化,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逐渐降低。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组织,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社团组织构成的特点决定其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的构成主体是高校大学生,它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且其组织形式具有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符合新时期青年学生注重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特点,在满足青年学生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教育于组织管理,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深入到社会实践的层面不断加深等特点,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学习并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第二、社团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党团课、两课教学为主,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式。但随着社会向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它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要求。要求高校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学生社团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内容充实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共同爱好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社团组织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产生积极影响,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自我参及自主思索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出的适应高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产物,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而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表明,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社团活动中爱国、奉献、励志等价值观教育因素,使社团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和教育内涵,增强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辐射带动作用,使大学生社团成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的建设中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繁荣和发展学生社团,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鼓励学生在各自社团章程的规范下独立开展活动,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和组织学生社团。
第一,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鼓励,正确引导。通过制定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构建学生社团的管理体系,明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其下属各院系部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形成高效合理的社团管理机制;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社团开展活动时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等支持。
第二,为学生社团选配指导老师,并为指导老师提供物质与精神的支持。选配指导老师时,除要求业务能力强、有指导某个社团的专业特长外,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正确把握并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渗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
第三,规范制度建设,加强学生社团骨干力量的培养。注意将学生参加社团的情况与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挂钩,吸引学生们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要定期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劝其退出社团负责人的岗位。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高校必须重视、支持、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实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人才的教育目标。
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说:“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园地,同时也处在西方思想和我国国内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冲击的前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一代代青年学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成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新型人才。”
1.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一点不理解,总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一方,往往满足于简单的灌输和说教,实践证明,在经过改革开放,形势已经大大改变的今天,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今天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的眼界、掌握的各方面信息普遍都比前辈同龄时期更开阔、更丰富。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去点燃青年学生心灵中本来就渴望知识、积极向上的火种,坚定他们的政治信念,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鼓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认真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摆教育者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者不以势压人,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但达不到工作的目的,很容易伤害学生,疏远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学生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成长环境也不相同,在学校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教育者应该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老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积极与学校相关主管部门沟通情况、反映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碰到的各种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总之,为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争取学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把所有的工作对象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他们乐意接受教育的引导。实践证明,以人为本,注重感情投资的工作效果远远超过生硬地灌输或空洞的说教。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指导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不断推进学校精神家园的建设进程,塑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主流校园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逐步形成自强不息、勤于修身、知书达礼、诚信文明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大型的主题教育,如在全体学生中开展 “爱国、学习、厚德、成才”主题教育、“感恩”主题教育、“明德修身,建设文明校园”“大学生文明行为”主题教育等,让学生能在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感悟、理解、思考,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我。
围绕培养目标,要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一些载体,搭建施展个人才能、特长的舞台。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主旋律教育,利用重要纪念日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教育活动。例如,通过举行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手工艺品展、诗歌朗诵、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学生受益匪浅。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有些学生深陷游戏,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因此荒废学业,有的学生封闭心门,抑郁寡欢,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高校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
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得体会(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