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改实施方案(五篇)
课改实施方案篇一
实施“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
新课改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传统的课堂教学,填鸭式教学已严重落后,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传统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现象,说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我们必须全面实施好新课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精髓,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对洋思课堂模式、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我县三所试点校的观摩学习,针对我校实际,深深认识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因而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为指导,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引领,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突破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争取用3-5年时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找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新路子;基本构建起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较好体现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能并进、学生乐学、善学的鲜活课堂。造就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学识,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名教师。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启动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8月)主要深入学习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具体主要学习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新课程下的学习观,新课程下的教师观、发展观,新课程下的师生观。然后广泛开展讨论,引导广大学校干部和教师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领会名校经验,准确把握外地各校经验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把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拟定我校2010级于2007年9月——2008年2月全面推进新课改。2008年2月——2008年7月09级全面推行。在这以前09级也可施行。
第二阶段:试探、反思、提高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各任课教师必须进行1个月的试探,针对我校在实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改进不足,请教科所教研员针对我校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加强指导,和老师一起研究解决的办法,进而逐步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逐步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实验班级在三个方面大胆实践:
a.对外地各校经验中的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和人才观的认识与实践。
b.借鉴外地各校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加以创新实践。c.细化教学管理的实践。
这阶段主要通过学习,借鉴外校经验,结合我校实际,不断加强学校 内部管理,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学科教研组长每2月一次,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向教科所报告,反思过程中好的作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提炼、深化阶段(209年9月——2010年7月)
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把学习和借鉴的名校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并进行总结,邀请县教研员指导我校课堂改革。推动课改不断深化和创新。每位教师上一节合格课。成熟之时,上一节示范课,要请全学科组成员观摩,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巩固课改成果,形成自己的课堂模式体系。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形成成果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总结我校开展实验的成功经验,形成独特的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模式,并进行推广;总结、升华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一支有新思想、有学识、有能力、有较强专业化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主要措施:
(一)落实组织机构,加强领导,从组织上保证课堂改革的顺利推行。组
长:吴大全
副组长:杜航海
梅新焱
曾七○
成员:舒楚雎
杨锡伦
叶
毅
刘克军
税国华
叶含福
刘大会
王忠齐
严留亮
李家和
杨淋宇
吴大全校长负责课改的全面工作;杜航海、曾七○负责课改的具体实施和相关培训工作,梅新焱负责课改中的德育跟进工作,各成员负责各学科的课改中的相关工作。
(二)落实学习培训,搭建平台。组织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学习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教育理念。
1、组织干部和教师学习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以及教师的发展观,新课程的评价观,学习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2、组织干部和教师学习“洋思课堂”实录和“杜朗口”课堂实录,然后分组讨论,小结出两所学校办学成功的法宝。
3、在适当时机,组织干部和教师学习课改方面的专家讲座。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4、2007年9月的第一周,初一年级各学科轮流到隆盛中学实地学习,树立可行的意念。试探出课改的基本模式及该模式下的各个环节要领。
5、各教师要努力学习新课改下的相关教育理论,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较大提高。
6、培训班主任
a.如何分组(结合洋思和杜朗口的分班理念)
b.如何确定组长、培训组长(必须对小组长加大培训力度,他(她)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人物)
c.如何根据“自信”、“合作”、“自主”、“探究”确定自己的班风、学风,从而完善自己的班级文化,营造班级课改氛围。
d.培养学生的课堂理念,使学生的学习观得以较大较快转变,使之与教师的观念同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同步。
e.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f.如何培养学生在新模式下学习习惯。g.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
h.在家长会上,加大新课改的宣传力度,让家长明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使家长能够理解支持新课改。
6、培训教师
a.如何集体备课,形成统一课改学案。然后根据班级情况作微调。b.培训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课改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c.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的专项培训。d.培训各教师的团结协作。
(三)落实人员、经费、提供保障,学校坚决为课改教师提供支持与服务,及时检查和督促课改工作的落实情况。坚决为课改教师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给以支持。并鼓励大胆创新,对课改较好的教师给以适当奖励。在课时津贴上给课改教师予以倾斜。
a.课改教师除规定年级外,其他教师实行申报制度。凡上合格课和示范课的教师与课改年级上合格课和示范课的教师待遇相同。
b.请县教研员和我校课改领导小组评课,对合格课验收通过且效果好者个人一次性奖100元,示范课合格且效果好者一次性奖300元。
c.对课改推进较好的学科组且取得较好效果的一次性奖励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200元(必须是全员参加课改,全员均在合格课以上)。
d.对积极参加课改且经评议效果好者,学校按学期给予一定的可是津贴。
(四)落实舆论宣传,营造课改氛围。学校德育处要充分利用校园文 化为学校课改作好宣传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课改,利用标语、宣传课改,利用学生大会,家长大会宣传课改。使社会上承认并接受课改。全面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为课改提供良好的舆论基础。
a.2007年9月1日以前德育处写几幅关于课改的标语挂在学校内外恰当位置。
b.开学初把几块黑板报办成课改内容的。
c.课改班级在开学前布置好教室,必须以课改内容为实体。不要求千篇一律,体现各班的创新。
(五)规范课堂教学操作。
a.教学方式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准采用填鸭式而采用启发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发展、有提高、有进步。
b.学习方式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处理好这一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和合理利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c.课堂教学结构的要求: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为主线,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大胆质疑,让学生会学、学会、会用。
d.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要发展学生的“三维”,让学生知识,技能过手,即双基扎实。“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从而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的最高境界。
注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简单的抛弃,是“扬弃”。
(六)强化课改的过程管理
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的督促、检查、指导,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研讨会,解决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让教师取长补短,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a.切实利用好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和各学科组教研活动时间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
b.每一个会必须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必须发言,不能搞一言堂,搞形式主义。教师可以谈困惑,谈经验,谈体会。每组组长必须作好记录,以便检查。
c.2007年9月——2008年1月,每位课改教师必须申请上示范课,以后上合格课。
d.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准关前后门,以便课改领导小组随时检查教师的课堂改革情况(课改领导成员按值班安排)
e.每期组织一次课改方面的优秀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的评选活动。并按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一等奖100元;二等奖60元;三等奖40元。
f.每学科组组长每周对本组的课改分析进行打分,周五下午汇总后报教导处,教导处周一汇总后报吴校长,以便周二大会上进行点评。
g.各学科组的教案交一份到教导处存档,以便后期的成果总结。h.各教师的学案必须在每周一必须 经学科组长或年级主管签字后才能上课。
i.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发挥集体智慧。每周每学科安排两个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如何操作,由备课组长安排)j.抓好“三课”即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的作用,使教师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出自己的成果。
(七)修改或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相关考核制度
a.完善课堂评价方案。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b.修改或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案。c.坚持用发展性评价原则评估教师的教学成绩。
d.对课改推进较好并取得良好效良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评职时予以倾斜。
綦江县三角中学
2007-07-04
课改实施方案篇二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改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为重点,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评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组织机构 组长:牛文丽
副组长:郝荣荣 宋晓鑫 王丽娟
成员:许学慧 江小红 梁红香 闫荣华 邢静
三、总体目标
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定“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信念。
2、改革课堂结构,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3、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确立“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
4、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提高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氛围。
5、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管理、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
四、步骤及要求 第一阶
2023年课改实施方案(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