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5篇)
《设计色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篇一
课程名称: 色彩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必 修 授课班级: 视觉0901,0902 授课学期:09-10第1学期 授课学时: 80学时 总 学 分:
授课教师: 周 瑶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设计色彩教案
写实性归纳是相对于写实性绘画写生而言的,它是介于具像性绘画和平面装饰性绘画之间的过度形式。这一阶段要求对纷乱无章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我们知道一般的写实性色彩是以反映自然的光色现象为主旨的,它是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现象的真实记录,带有较强的客观性。写实性归纳是在不违反光色关系的前提下,对物象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概括,提炼,在形式上遵循客观原形的基本状态,对复杂细微的色彩关系,明暗关系做以减法,是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或客观色光效果。该课题训练是一个删繁就简,提纲携领的过程。从写实性绘画过渡到写实性归纳较为顺理成章,因为这种归纳写生在构图,构形,构色上多遵循物象客观呈现的状态,一般来讲在画面上较易把握。写实性归纳写生的形象变化是在忠实于自然物象的基础上予以剪裁,取舍,修饰。对物象中特征突出的部分和美的部分加以保留,或进行艺术处理,使之产生一种净化,单纯,整体的效果,写实性归纳构形应注意以下几种特征:(1)立体化---形象描绘仍然忠实于客观对象的基本面貌。保持立体的空间状态,每个物象的形体特征以及形与形之间的空间关系,都是按照客观的自然秩序来进行塑造的
(2)整体感-在忠实于客观对象的基本形态的塑造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到什么画什么而是在形态丰富的层次中采取减法。即通过简化,集中本质,删除多余,使冗繁的自然得到修饰理顺和艺术加工,强化形象的整体感
(3)秩序化-秩序化是把自然中杂乱无章,散乱无序的东西,顺理成章予以归类。在不失自然天趣的情况下通过变化处理使形体,结构,空间,位置,质感等呈现出秩序感,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特点
写实性归纳的构色,不是机械地照抄、模仿自然色彩,而是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用有限制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对象丰富的色彩层次进行归纳或限定,如采取分阶法,限色法
分阶法:这是概括提炼最常用的办法。即对每一个单体的物像首先确定亮、灰、暗等区阶的明暗或色彩。每一取阶的色彩纯度、明度不突破此阶区的界限,并把此阶区丰富的色彩层次概括为一个整色.例如对象中色彩的明度若为九阶的话(其中1为最暗,9为最亮),九级中包括一到九个丰富的多级差别的层次。而在画面中我们只须用1-5-9三个级数的关系来表现1-9个级数的关系,这1-5-9的关系就是从九个级数中提练出来的。这种“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提练方法,可使形象更突出,更集中,从而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限色法:限色也是概括提炼的有效方法。限色可用多套色过渡到少套色,甚至是黑白两级色。多套色可相对自由地表现物象色彩的客观存在状态,只是对物象丰富繁杂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归纳疏理。即将客观自然的色彩关系,通过色的概括或限制浓缩于画面上。写实性归纳只是装饰写生中的序曲和引子。
(1)色彩归纳写生的概念
色彩归纳写生是衔接绘画和艺术设计的一座桥梁。它是研究和探讨新的绘画写生方式,以建立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观察方法、思维方式以及表现形式上均构成了独自的指向。比较而言,一般的绘画性写生较多采用写实的方法,以准确表达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为目标。色彩归纳写生则是在面对客观物象的感性基点上,强化了主观表现和理性的设计意念,它不以描绘 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为目的,而是以设计专业的造型需要和思维发展为取向,其训练的目的在于为艺术设计服务。
(2)色彩归纳写生与设计的关系
色彩归纳写生是以专业发展为取向的,其训练目的是直接为艺术设计服务。原因在于,在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包括构图、形态、色彩、质感以及形式构成和风格特征)深受功能、对象以及材料工艺的制约,这种制约形成了造型与其用途、生产、经济等有着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因此可以说,归纳本身即是一种在材料工艺条件限制下而产生的有效方法。
在工艺生产中,归纳手法是遵循生产条件而设置的。例如,材料工艺性较强的陶画、漆画、刺绣、织物壁挂、印花织花、木刻、拼贴、镶嵌等,都体现了在表现形式中的这种依赖性,适合性或被限定性。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体现了在造型中的“装饰性”特征。
在色彩归纳写生中,虽然并没有工艺的直接束缚和制约,但归纳的方法无疑可实现工艺的特征。而抛开工艺看,它又是一种明快的表现方法,呈现出悦目性、怡惰性和一种雅俗共赏的美。
作为获取装饰造型能力的色彩归纳写生训练,已不仅仅是写实性色彩造型到装饰性色彩造型的简单过渡。更重要的是在绘画与艺术设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功能性要求的艺术设计提供在造型的观念、方法、技能、形式风格和创意设计等方面的重要方法。
(3)一般性绘画写生与色彩归纳写生的区别
从造型基础训练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色彩写生分为两大块:一是为获取写实造型能力的一般性色彩写生;二是为获取装饰性色彩造型能力而进行的色彩归纳写生。两者都是视觉艺术造型的基础,但从更微观的角度看,前都侧重于绘画基本造型规律的认识,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装饰色彩造型规律的研究,这里,我们将写实性绘画色彩与装饰性色彩的差异分析对照如下:(a)在观察方法上,写实性绘画要求科学、客观地认识物象的形体结构特征,认真观察和分析光源色、环境色、物体色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装饰色彩写生却着重研究客观物象在画面中的形、色的主观处理和形式构成方法,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
(b)在创作观念上,写实性绘画为纯艺术的观念表现。虽然多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但在创作机制上相对自由,不必考虑欣赏对象和特定环境的要求,可毫无限制地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装饰色彩造型是受限制的,虽然也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图和主张,但其思想观念、情感个性在通过造型形式媒体的转换上,要受到欣赏对象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并由于装饰的内涵多呈现出悦目性、怡情性和某种形式意味。
(c)在表现方法上,写实性绘画必须严格以客观物象的形体和色彩作为描绘依据。要求用较“逼真”的色彩去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空间、位置、质感等关系,画面着重表现空间虚实关系和形体的立体空间状态。色彩受光色关系的制约,基本上是自然色彩的记录。装饰色彩造型在形态上强化物象的平面化或夸张变形,设色上虽也源于自然,但它并不受自然色彩的严格限制和束缚,可以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也可根据装饰美的需要,大胆进行主观想象和创造。
(d)在艺术风格上,写实性绘画具有形体准确、色彩表现丰富细腻、变化微妙,给人一种客观真实的感受。装饰色彩由于受装饰对象和工艺技术制约,形成了明显的装饰风格。其色彩一般具有简洁、纯朴、含蓄、浪漫、夸张的特点。如果说,写实性绘画色彩具有直观的感情表现,装饰色彩则偏重于感知基点上的理性表现。
(e)在使用功能上,写实性绘画色彩一般属于纯欣赏的艺术品,不必考虑其使用功能。装饰色彩除了应用于特殊工艺品供欣赏外,一般都需以“实用、经济、美观”为设计原则,同时还要考虑使用品的材质、生产条件、材料特性和工艺技术等实用功能的制约。
色彩归纳写生 一般性绘画写生技法
写实性归纳是相对于写实性绘画写生而言的,它是介于具象性绘画和平面装饰绘画之间的过渡形式。这一阶段要求对纷乱无章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
写实性归纳的构色,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对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进行归纳或限定,如采用分阶法、限色法。
(1)、分阶法
这是概括提炼最常用的方法。即对每一个单体的物象确定亮、灰、暗等区阶的明暗或色彩。每一区阶的色彩纯度、明度不突破此阶区的界限,并把此阶区丰富的色彩层次,概括为一个整色。例如对象中色彩的明度差若为九级的话(其中1为最暗,9为最亮),九级中包括着1到9个丰富的多差别的层次。而在画面中,我们只须用1—5—9三个级数的关系来表现1—9个级数的关系,这1—5—9的关系就是从九级数中提炼出来的。这种“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提炼方法,可使形象主体突出,更集中,从而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限色法
限色也是概括提炼的有效方法。限色可用多套色过渡到少套色,甚至是黑白两极色。多套色可相对自由地表现物象色彩的客观存在状态,只是对物象丰富繁杂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归纳梳理。即将客观自然的色彩关系,通过色的概括或限制浓缩于画面上。少套色的设色在一定程序上有主观意象,表现中要明确、概括,以达到最为整一极至的效果。
写实性归纳写生训练要点解析(1)、构图
采取焦点透视构图形式,视点相对固定。在尊重自然的秩序和透视效果的前提下,必须对客观物象进行提炼、概括。在写生时,应注意选择描绘位置和角度。可通过平视、俯视、或抑视,来进行形象的组合和构成,使画面构图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2)、构形
在形态表现上,可充分表现形象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但并非是对客观原形的忠实描摹,而是在遵照客观物象基础上,采取减法,对与实的形态予以细节和层次上的剪裁、取舍、修饰,通过简化、集中本质、删除多余,使冗繁的自然得到修饰、理顺和艺术加工,在形象上产生一种净化、单纯、整体的效果。
(3)、构色
在色彩描绘时,不是机械地照抄,模拟自然色彩,而是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或限定,如采用“分阶法”和“限色法”。在色彩层次上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使形象主体更突出、更集中,从而增强色彩整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们可以把平面性归纳分为两个单元进行。其一是相对写实的平面归纳写生,或称为“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其二是变形、变色的平面归纳写生,或称为“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前者在对画面和形象求以平面化时,要求构图仍可依照物象客观存在的空间状态,形体不作过多的变形,色彩也不作太多变色,给人一种较为与实的平面化效果;而后者则要求在构图、构形和构色上,根据作者的主观想法和画面需要,采取移位、游动的观察方法,减少透视造成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重叠、遮挡,建立灵活自由的位置经营关系;形体处理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法,改变客观形象的自然状态,使之平面化,构色设置可强化主观色彩,并多采用平铺的手法。画面不求自然客观的完整,而强调人为秩序和形式构成的完整和新颖。这里,我们把这两个单元的训练详细介绍如下。
(1)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a、构图意匠
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的构图,整体上仍然可采用一点透视,强调在构图上的自然序列,但同时要求在面对客观物象时排除光的干扰,不求光影变化。还必须弱化透视空间,把复杂的立体形态做平面化处理,将层次丰富的色彩做整色提炼。
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训练要点解析 b、构图 仍可采用一点透视。画面中物象的空间位置或组合方式可依照所描绘物象客观存在的状态来布局,但必须迫使一切形象朝平面状态转化,抛弃对客观对象立体空间感和远近虚实感的描绘。注意调整描绘的位置或角度,使画面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安排舒展、和谐。
c、构形
在对画面及其形象进行主观处理进,形体不作太大的变形。在尊重客观物象基本形态的前提下,作平面化处理。也就是说,形态要写实,但不追求三维立体效果,不求个体形象自身的明暗层次的变化舍弃客观物象所呈现的亮部、中间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部等素描调子的变化。
在形的处理上,可将不必要的繁杂细节部分进行简化,使造型简练、单纯、装饰感更加突出。在单个物体的塑造中,要选择最完美、最能体现这个物体基本特征的角度,减少因角度不佳而造成的在空间透视上的进深感以及形体之间的互相遮挡。
d、构色
不求客观物象微妙色彩的表现,而是通过“分阶法”和“限色法”,将客观物象五彩斑斓的色彩层次予以充分的概括、提炼、舍弃由色相、明度、纯度构成的层次丰富的色彩变化。把单个物体上的色彩作整色处理,强调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固有色的整体对比。色彩也不作太多变色,给人一种较为写实的平面化效果。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需要,强调光源色(条件色)或环境色的变化,在一些局部可增加主观色,强化画面主题,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2)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比起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来,主观性平面归纳与生在构图、构形和构色方面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画面的完全平面化,因此也是对平面化装饰手法和样式的更深入的研究。
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训练要点解析 a、构图 运用散点透视、多点透视来观察物象,将固定的视点变为可移动的视点,弱化甚至完全不考虑客观物象的自然组合和远近关系,化多维的立体空间为二维的平面空间。
在面对客观物象进行写生构图进,原则上可以东写西抄,上取下拿,舍弃枝节,取其主要。重要的是应将单独的、分散的、互无联系的形象素材有条理、有规律、有主次的组织在一起,通过大小、疏密、方向或重叠、移位、错接、倒置等手法,将图像散开平摊在画面上,经过人为布局,安排、组成新的形式。
b、构形
形的平面性不仅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构图、布局,同时也是设色依照的基本形象。因此,研究平面性归纳中的造型,首先要学会将客观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化形体。在平面化构形时,要注重展现对象最具特征和视觉效果的角度,利用平视观察、剪影观察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对客观原形进行变化。形象的处理强调从形体特征和结构入手,并强调“整形变化”、“万变不离其宗”。
c、构色
依据客观对象色彩为本源作变化,但不作单纯的固有或环境色、条件色的简单模仿,而是在面对客观物象所产生的基本色彩感受的前提下,加入主观的处理,强化形象的变色。在画面色彩的对比中,可运用色彩对比法则诸如调和、均衡、节韵、点缀、统调等来进行调节画面,以取得色彩关系的和谐或完美。
《设计色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篇二
公 开 课 教 案
(------色彩在平面、立体、空间中的运用)
轩 德 军(07装潢艺术设计)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色彩在平面、立体、空间中的运用
课程重点:
1、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色彩在各项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色彩在各项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了解色彩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设计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
包装是商品的外观形象,其中色彩是最能打动人心、吸引顾客的因素。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试想如果包装不用色彩,其艺术审美性必将大大减弱,因为色彩在现代商品包装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召力和表现力,但并不是说,包装上的色彩是越艳丽越好,不同的色彩对人们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作用是不同的,不同的商品也有不同的特性,而包装设计本身就特别在乎色彩运用的品味,在乎色彩整体的配置。色彩之间的配置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格调情趣,反映各种不同商品的特色,色彩的格调繁多。每一种都有其针对性。而随着人们对色彩的深入研究,色彩格调越来越微妙多样。所以包装色彩的运用就应恰到好处,形成特殊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和谐效果。
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每当我们步入市场、超市时,面对货架上种类繁多的商品,件件都展现优美造型及鲜艳的色彩,我们更容易被那些具有强烈色彩的包装所吸引,这便是包装色彩的作用。它使人产生注意力,有助于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认识、联想,从而激起购买欲,而商品包装设计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色彩的运用,因为色彩对于烘托主题,美化产品,便于消费者识别商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设计色彩与专业色彩
色彩基础 专业水粉
水粉画是一种将水溶性颜料用水调和作为作画手段的画种。由于在颜料中搀入了一定比例的瓷土,因此具有一定的覆盖力,便于画面上反复修改和塑造。在表现技法上有着相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它既可以借鉴油画的造型手段,可以画得很厚,笔触也比较外露,画面效果与油画很相似,与此同时水粉画又可以依据水彩画的表现技术,又分较大,颜色较薄,画面效果是清新润泽的,效果与水彩画很接近。另外还可以将两种方法兼容并用,这就形成了水粉画在色彩上所独有的优势。水粉画是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它的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
水粉画的性质和技法,与油画和水彩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与水彩画一样都使用水溶性颜料,如用不透明的水粉颜料以较多的水分调配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水彩效果,但在水色的活动性与透明性方面,则无法与水彩画相比拟。含粉意味着对水色流畅的活动性产生限制的作用。因此,水粉画一般并不使用多水分调色的方法,而采用白粉色调节色彩的明度,以厚画的方法来显示自己独特的色彩效果。这一点近似于油画的绘制方法。因为不透明的水粉颜料与油画颜料都是具有遮盖力的颜料,所以水粉画是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的一个画种,它是通过吸取水彩画与油画的某些方法与技巧而发展形成自己的技法体系的。
设计色彩分析
淡的颜色→→使人觉得矛软 暗的颜色→→使人觉得强硬 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 明的颜色→→给人轻的感觉 暗的颜色→→给人重的感觉 红色→→有兴奋.热烈.冲动
在深红色的底上加上红色→→有平静.热度熄灭 在蓝绿色的底上加上红色→→有炽烈燃烧的火焰
在黄绿色的底上加上红色→→有一种冒失.鲁莽的闯入者.激烈而又寻常 在橙色的底上加上红色→→有被积郁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干
橙色→→有十分欢快活泼.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使我们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有一点黑色或白色渲染→→有稳重.明快的感觉 较多的黑色→→烧焦的感觉 较多的白色→→甜腻的味道
黄色→→亮度最高.灿烂.辉煌。象征照亮黑暗的智之光。有金色光芒,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最骄傲的色彩。
黑色或紫色衬托→→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淡淡的粉红色与黄色搭配,达到最佳。绿色→→美丽.优雅.宽容.大度。黄绿色→→单纯.年青 蓝绿色→→青秀.豁达
灰绿色→→宁静.平和.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蓝色→→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也是最冷的色。有辽宽的感觉。蔚蓝→→冰川的倒影,冷静.理智.纯净。
弄浑了的蓝色→→令人的情感缩到冷酷悲哀的感觉。
紫色→→神秘.印象深刻.压迫感.象征虔诚,倾向紫色,可以产生恐怖。蓝紫色→→孤独.献身 红紫色→→神圣的爱
深化紫色→→蒙昧迷信象征.潜伏的大灾难就常从暗紫色中爆发出来。紫色渗入少量白色→→优美.动人。第二章 色彩在各项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在产品激烈竞争的今天,产品的质量固然重要,产品的包装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理念是降低成本增加视觉效果。人们在感受空间环境的时候,首先是注意色彩,然后才会注意物体的形状及其他因素。色彩的魅力举足轻重,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感觉,只有室内色彩环境符合主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才能使人产生舒适感完全感和美感。
在产品造型设计中,须着重考虑色彩问题。色彩在整个产品的形象中,最先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受,可以说是"先声夺人”。产品色彩如果处理得好,可以协调或弥补造型中的某些不足,使之如花似锦,更加完美,很容易博得消费者的青睐,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产品的色彩处理不当,则不但影响产品功能的发挥,破坏产品造型的整体美,而且很容易破坏人的工作情绪,使人出现一些枯燥、沉闷、冷漠、甚至沮丧的心情,分散了操作者的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所以,产品的造型中,色彩设计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其色调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色调就是一眼看上去工业产品所具有的总体色彩感觉,它可以表现出生动、活泼,也可以表现出精细、庄重,还可以表现为冷漠、沉闷或是亲切、明快等等。色调的选择应格外慎重,一般可根据产品的用途、功能、结构、时代性及使用者的好恶等,艺术地加以确定,确定的标准是色形一致,以色助形,形色生辉。比如:飞机的用途和功能是载客载物在高空高速地飞行,所以它的主调色彩一般都处理为高明高彩的银白色,很容易地使人感觉到飞机的轻盈和精细,这就是形色一致,而且色助于形;如果相反,把飞机涂成黑灰色主调,则很容易地使人怀疑它笨重得是否能够飞得起来,这就是色破坏了形,色调选得不对。色调的确定一般还要参考以下几点:
(1)用暖色调有温暖的效果,用冷色调会使人感到冷清。
(2)以高彩度的暖色为主调能使人感觉剌激兴奋,以低彩度的冷色为主调可以让人平静思索。
(3)高明色调轻爽、明快,低明色调深沉、庄重。
总之,色调是在总体色彩感觉中起支配和统一全局作用的色彩设计要素。第二节 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设计的功能是促销,精美的设计有利于销售,包装设计要想获得成功,设计不仅要好,而且要超凡脱俗,简单易行,非常特别。也许设计的抢眼之处在于传统的典雅高贵,也许成功之处在于五彩缤纷的环境中比较幽静、简洁、素雅一点的东西,也许独特之处在于一种全新的样式,有很多方面需要设计师来考虑。而包装设计,就在于孜孜不断地尝试与探索,追求人类生活的美好情怀。色彩是极具价值的,它对我们表达思想、情趣、爱好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把握色彩感受设计,创造美好包装,丰富了生活,更为时代所需。无彩色设计的包装犹如尘世喧闹中的一丝宁静,它的高雅、质朴、沉静使人在享受酸、甜、苦、辣、咸后,回味着另一种的清爽、淡雅的幽香,他们不显不争的属性将会在包装设计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第三节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的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 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 体。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 因素。在室内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可以更好的使色彩服务与整体的空间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境界。
(一)、整体统一的规律
(二)、人对色彩的感情规律(三)、要满足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四)、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
第四节 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人们对色彩的反映是强烈的,但并非对色彩的感受都所见略同。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择与搭配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对象的年龄、性格、修养、兴趣与气质等相关因素,还要考虑到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下人们对色彩的不同情感反映。例如,我国历代皇朝崇尚黄色,认为黄色是天地的象征,使黄色赋予威严华贵、神圣的联想。而黄色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却被认为是叛徒犹大服装的颜色,是卑劣可耻的象征。因此,服装的色彩设计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定位设计。
在设计中,色彩的搭配组合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服装整体风格的塑造。设计师可以采用一组纯度较高的对比色组合来表达热情奔放的热带风情;也可通过一组彩度较低的同类色组合体现服装典雅质朴的格调,在服装设计中最常用的配色方法有:同类色配合、近似色配合、对比色配合、相对色配合四种。(1)同类色的服装配色:同类色配合是通过同一种色相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来进行配色。
(2)近似色的服装配色:近似色配合是指在色相环上90度范围内色彩的配合,给人们温和协调之感。与同类色配合相比较,色感更富于变化,所以它在服装上的应用范围比同类色配合更广。
(3)对比色的服装配色:对比色的配合是指色相环上120度~180度范围内的色彩配合,所体现的服装风格鲜艳、明快,多用于运动服、儿童服、演出服的设计中。
(4)相对色的服装配色:相对色配合是指色相环上180度两端两个相对色彩的配合。其效果比对比色配合更为强烈。在相对色配色中要注意主次关系,同时还可通过加入中间色的方法使对比效果更富情趣。
3.流行色与服装设计 服装领域一向是崇尚流行意识的,流行色在服装中的应用是人们对色彩时髦的追求,突出反映着现代生活的审美特征。
作业:做一张室内空间的效果图 要求:
1、用a4纸张。
2、用水粉颜料、水彩、或彩色铅笔
3、要搭配色彩和谐,响亮。图面美观大方。
《设计色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篇三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设计色彩
授课教师:刘维
授课班级:1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 授课时数:6周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色彩教学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通过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设计色彩概念,现代色彩设计的理论,训练实际色彩设计能力和现代艺术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色彩的基本对比规律;色彩的感情;色彩的心理联想。
2、了解色彩设计的意义及特征;掌握色彩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3、通过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的设计制作方法、技巧,增强审美能力及构思设计能力。
4、使学生理解归纳色彩的功能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掌握色彩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四、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归纳的功能和意义。
五、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六、教学准备:范画5-8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七、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之实践训练与写生为主设计色彩创意运用为辅,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绘画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以技法训练为主,采用集体讲课和个别辅导方式相结合,以教师示范方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分析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和技法,启发学生发挥个性特点,探索色彩表现的多样性。
八、教学安排:
(一)、色彩理论10时,讲评2课时(累计);
(二)、实践训练80时,机动4课时,共计96课时。
(三)、教学教具:水果、陶罐、衬布,上课前十分钟布置好写生物品。写生范画及色彩归纳作品1-3幅。
九.教学过程(理论授课部分):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设计色彩》
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第一周)
第一节
色彩原理
1、色彩的来源 ①对光的认识 ②有光才有色
2、色彩的分类
①原色:无法调配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②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间色。(橘黄、绿、紫)
③复色: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颜色混合产生的色。如:红灰、黄灰、绿灰、紫灰然等。
3、色彩的三要素
①色相:色彩的相貌。②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③纯度:色彩的饱和鲜艳度。
4、影响色彩关系的要素
①光源色:不同光源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光色。光源自身有色彩。(物体的色彩是在某种光源的照射下产生的,并随光源色和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而改变。发光的物体有不同光源的差别,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波波长、强弱、比例、性质都不相同,形成各种不同色光,这种色光称光源色。)
②固有色:物体自身固有的色彩。如红花、绿叶。
(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在正常的日光下所呈现出的色 彩,人们一般将日光下的物体呈现的色彩称作物体的固 有色。根据光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不存在固定不变的 固有色,物体的色彩与日光的变化息息相关,还受到物 体周围环境各种反射光的影响,所以,物体的固有色不 是固定不变的。)
③环境色:也称条件色,即环境的色彩反射在物体形成的效果。
(指在正常的光线照射下某一物体反射出的一种色光,又称反射光。在物体的暗面背光部分及物体之间相近的部位,受环境影响较大。表面光滑物体反光量大,表面粗糙的物体,对周围的影响较小。)
④空间色:空间色是物体距离的远近不同产生的色彩透视现象。
5、色彩的属性
①暖色系:指的是包括黄、红、褐、褚的所有色彩。它们给人们以热烈、欢快、温
《设计色彩》公开课教案及反思(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