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课文讲解(五篇)
雾凇课文讲解篇一
四年级 茆春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有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齐读课题:23雾凇)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二、学习第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1.欣赏雾凇奇观。(课件1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师: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琼枝玉树……)
2.是啊,多美的雾凇啊!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课件2出示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3.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真好!)(谁也能像他读得这么美?2—3人朗读,评读,赛读。)
4.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板书:奇观)
5.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6.课文第一节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1)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课件3出示:千姿百态(齐读)
“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象,看完后说一说它们像什么。(课件4显示几组雾凇姿态的画面)课件5出示: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2)吉林雾凇真是千姿百态。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指名说,课件6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洁白、雪白)
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比喻雾凇)
(4)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2.交流,课件7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3.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严寒季节、饱和水汽、遇冷凝结)
板书:严寒季节 饱和水汽 遇冷凝结
4.那么吉林具备这些条件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1)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2)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3)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5.交流汇报,指导朗读,体会雾凇的形成。(1)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2)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
再齐读这句话,体会雾气的浓。
(3)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课件8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在课件8的句子上给“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词语下加圆点)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悄无声息)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
请你慢点,轻点,读一读这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个别读,齐读。)
(4)这些词和句子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引读:最初___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____。(课件9逐步出示最初——,逐渐——,最后———。)
四、拓展延伸
过渡:三九严寒,雾凇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
课件10出示:雾凇的全景,人们伴着音乐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图片、音乐)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六、布置作业。
(课件11出示)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结合课文,给吉林雾凇写一份导游词。
2.仿照本课雾凇形成过程的写法,按照下面的提示写一段话。现在,已进入冬天,多数的早晨都有浓雾。请你认真观察清晨的景色,写一写浓雾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
七、板书设计:
23.雾凇(奇观)严寒季节
饱和水汽 遇冷凝结
雾凇课文讲解篇二
雾 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他们晶莹夺目、珍奇斗艳,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雾淞形成的两个条件吗? 形成雾淞不仅需要——,还需要——。(出示句子)
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也就可以形成雾淞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二、精读感悟:
(一)、形成:
1、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b、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你是从课文第二小节中哪些句子看出来?请用“——”画一画。
同学们可以先自己找找答案,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
(1)、那么著名的吉林雾淞是怎样形成的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出示句子:“ 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十里长堤。”)
a、这雾气怎样?(浓)
b、这雾气非常浓,已经到了最大的限度,达到了饱和状态,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划一划相关的词语吧!(多媒体显示)
弥漫:谁愿意读读这个词语的?(指名读)教师评价:雾气可真大呀!能再大些吗?
老师听出来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其他地方冰冻三尺,而松花江沿岸充到处是雾,真是雾气弥漫呀!
还有哪些词语?
涌向、笼罩:是呀,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只有雾气象笼子一样 罩在十里长堤上。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三个词语!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的?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给你配上音乐(配乐)
c、可是有了饱和的水气还不行,他们能遇冷凝结吗?(能)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自己读读这句话,找一找。
零下30摄氏度:对,温度越来越低,雾气娃娃们遇到冰冷的松针、柳枝便凝结起来。
d、这些雾气遇冷后又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呢?(指名回答)(将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
4、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慢)
5、你能把这种缓慢的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6、同学们,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下!(齐读)
(4)在这过程中,雾凇最初是什么样的,逐渐变成什么样,最后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填空题: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指名回答,填上词语。
5、谁来读读这句话的?(指名读)
6、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美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7、读这句话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试?
8、这么美丽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
雾凇课文讲解(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