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外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外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篇一

答: 1)精神症状:被害妄想、幻听、情感淡漠、无自知力。

2)疾病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3)主要护理措施:

(1)躯体方面:纠正营养失调;改善患者睡眠;观察药物副作用;协助料理个人卫生;躯体疾病护理。

(2)心理功能方面:

对被害妄想:耐心护理,说服劝解,保证进食,注意安全。

对情感淡漠的护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改善其情绪衰退。

(3)社会功能方面:强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工作能力训练;娱乐能力训练。

2. 某男,45岁,已婚,高中毕业。4年前因单位领导在年终会议上进行廉政总结,当晚患

者即出现难以入眠,数天后开始长吁短叹,食少纳差,懒动,问其原因则回答“我有罪,我拿过公家的东西”,“我不该吃饭”,“我没出息”。言语缓慢,声音低沉,对周围一切事物不感兴趣。对医生细数其“罪行”,自称“该死,该枪毙”,愁容满面,带恐惧之色。否认有病,认为自己不该来医院而该去监狱,怀疑周围的患者都在谈论他的罪行,有人要害死他等,拒不进食,体瘦,多卧床,早醒。要求:请列出精神症状的名称、疾病诊断、护理措施。

答:1)精神症状: 情绪低落,思维、言语、行动缓慢,卧床少动,兴趣丧失;自责自罪,被害妄想,有自杀观念

2)疾病诊断:抑郁症

3. 患者,女性,50岁,表现整天忙忙碌碌,做事有始无终,言语多,兴高采烈,自觉“脑

子里想法特别多,转得非常快,同计算机的速度一样”,说天上的卫星都是自己发明的,有用不完的钱,手拿着标题是“朝着光明的道路前进”的报纸,边读边加说明:“朝是朝廷的朝,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我们家门是坐北朝南…”,看见进来一位老医生,就让座说“向白衣战士学习”,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食欲亢进,睡眠减少,否认有病。要求:请列出精神症状的名称、疾病诊断。

答:1)精神症状: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自我评价过高,精神运动性兴奋

2)疾病诊断:躁狂症

外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篇二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号: 学习中心:

—————————————————————————————

说明: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包含从第一章至第八章的“简述题”和“论述题”。请对照作家作品、教材以及其它参考书,对这些答题进行更完整清晰的解释。

第一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一)简述题:

1、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意义

答:多卷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是罗曼·罗兰早期代表作。小说以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描述了一个艺术家为人道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一生。

约翰·克利斯朵夫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在逆境中成长起来。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极其丰富。为了保持人格独立与尊严,不断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在德国,反抗爱情上的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在法国,又反抗将艺术市场化、商品化的现实。最后在宗教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和谐和宁静。

小说反对帝国主义的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主张人类和谐一致的人道主义理想。作者通过克利斯朵夫和法国青年奥里维的友谊,和意大利妇女葛拉齐娅的富于诗意的爱情,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民族和睦的思想。

2、“迷惘的一代”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等。

3、“冰山原则” 答: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论述题:

1、论述《老人与海》的寓意及艺术手法。

答:《老人与海》(1952)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描写古巴渔民桑提亚哥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故事。

寓意:这个故事在实际生活中发生过。经过海明威的创作,故事增添了象征意味,或者说是一种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人在同外界势力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这是海明威的创作中反复表现的主题,不管这种外界势力是战争、自然灾害、战场上的敌人还是运动场上的对手,他的主人公,孤独的主人公,总免不了失败。不同的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强调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但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体现了“硬汉子”性格和精神。他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二三十年代所塑造的一系列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战士等“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

艺术手法:写实与象征相结合。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

第二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二)简述题: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答: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有时也称“先锋派”文学,它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现代西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种种哲学、心理学和美学思潮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基础。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心内容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或者说表现现代社会的全面“异化”主题。在艺术上,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的探索成败得失不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论,是扩大了文学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的观念,拓展了文学把握世界和表现世界的能力。

2、“解冻文学”

答:爱伦堡195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描写一个官僚主义的厂长由于不关心工人生活而酿成事故因而被解职的故事,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生活开始出现的宽松气氛。小说从此引发了“解冻文学”思潮,出版了一批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作品。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解冻文学”思潮大约流行了十年,即因几部有争议的作品出现,导致否定,而逐步终止,其中主要争议之一是围绕着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和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焦尔金游地府》(1963)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品。

论述题:

1、分析《静静的顿河》中的葛利高里形象。

第三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三)简述题:

1、现代主义文学

答: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有时也称“先锋派”文学,它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现代西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种种哲学、心理学和美学思潮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基础。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心内容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或者说表现现代社会的全面“异化”主题。在艺术上,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的探索成败得失不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论,是扩大了文学的视野,丰富了文学的观念,拓展了文学把握世界和表现世界的能力。

2、后期象征主义

答: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代表作家是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等。

3、表现主义

答: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其他主要作家及其作品: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奥尼尔的主要作品是《琼斯皇》和《毛猿》。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4、意识流小说 答: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

论述题:

1、论述卡夫卡的创作成就。

答:卡夫卡是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现代派小说的鼻祖。卡夫卡的作品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合乎理性却又反常的世界。卡夫卡作品的人物都是些奇形怪状的人物,他们的精神十分孤独,又十分渴望加入公众生活,消除孤独感。他的叙事手法的基本特点是细节的真实性和总体的荒诞性。解读卡夫卡的作品犹如穿越迷宫。

《审判》写无辜的银行职员约瑟夫·k的命运。如果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解读,这个小说是对奥匈帝国官僚制度的腐败本质和草菅人命的暴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果从神学角度出发,认为小说中的审判是上帝对人的审判,而不是人的审判。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里的审判指的是主人公精神的内心历程。

《城堡》是一部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城堡是一个象征。那么它究竟象征什么呢?从社会学角度解释,城堡象征庞大的官僚机器。从哲学角度解释,我们把城堡看作一个异化的世界,k则是现代人的代表。从文化学角度进行解读,将《城堡》看作一个寻求家园而不得的“边缘人”或“局外人”的寓言式表达。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这个小说,将城堡看作是父亲形象的投射,权威、力量和传统的象征。而k则是卡夫卡本人的心理投射。

《变形记》是又一个现代寓言或现代神话。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大甲虫。卡夫卡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由人变形为虫的三个阶段。通过格里高尔由人变虫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主题。这三部小说集中体现了卡夫卡的创作成就以及创作特色。

第四章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四)简述题:

1、存在主义文学

答: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流。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

2、荒诞派戏剧 答: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 统戏剧流派。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1,荒诞、抽象的主题。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等。

3、黑色幽默

答:“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它作家则有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4、魔幻现实主义

答: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论述题:

1、论述萨特的境遇剧《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答:萨特存在主义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们不是按照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因此,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

《禁闭》通过地狱中三个鬼魂的明争暗斗,揭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个鬼魂相互追逐,彼此妨碍,谁也没有达到目的。地狱里没有刑具,但在精神上他们都受着酷刑,遭到折磨,他们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来说都是地狱。

剧中台词“他人即地狱”是对西方社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的概括。另外,剧本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自由选择”的观点。萨特认为,环境是一种与人对抗的力量,它按自己的模式把人异化为物,而人若要保住自己的存在就得自由选择,确定自己的本质,并改变环境。然而,他们三个人都没有正确利用自由选择的权利,去选择“善”的本质,改变环境,所以受到惩罚;他们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五章 亚非文学

(一)简述题:

1、《亡灵书》

答:《亡灵书》是一部宗教诗歌总集。是古埃及人卸载纸草上而置于死者陵墓中的诗作,供亡灵阅读,意为“死者之书”。这是人类现存最古老的书面文学。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的世界,因而建筑金字塔,制作木乃伊。他们相信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对亡灵来说是陌生而艰险的,必须用搏斗或使用咒语才能度过难关。他们在死者的墓穴中放置这些诗歌,作为死者度过地下王国艰难险阻的指南,让他们借此摆脱厄运,得以平安地生活。《亡灵书》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是对神的颂歌(颂神诗)和对魔鬼的咒语(咒语诗),或为奴隶主歌功颂德,同时也保留了古代神话和民谣。现存的《亡灵书》多是从埃及金字塔和古墓中发掘出来的。从总体来讲,《亡灵书》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冥国观念及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死亡的否定和反抗是《亡灵书》反复出现的主题。古埃及人相信永生是存在的。

2、《旧约》的文学成就

答:《旧约》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全书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

诗歌在希伯来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分为抒情诗和哲理诗两大类。抒情诗代表作:《耶利米哀歌》是一部悼念耶鲁撒冷被毁的诗篇。《雅歌》(又称“所罗门之歌”)以对话体形式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淳朴动人的婚恋故事。

哲理诗:《约伯记》采用诗体的对话形式。通过约伯的故事,讨论信仰问题。《旧约》是古代希伯莱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它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反映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3、诗剧《沙恭达罗》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答:迦梨陀娑是古代印度最杰出的宫廷诗人和剧作家,有“印度的莎士比亚”之称。《沙恭达罗》是其戏剧代表作。这是一部七幕剧,描写国王豆扇陀和沙恭达罗恋爱的故事。

思想内容:这部剧作不平凡之处首先在于对理想爱情的歌颂。他们采用干闼婆即自由的方式结合,表达了剧作的民主倾向。其次,剧本对国王豆扇陀的喜新厌旧作了讽刺和嘲弄。

沙恭达罗形象:是印度和世界文学中一个最富于人性和柔情的艺术形象。她在净修林时天真无邪、纯朴自然。作为一个净修女,放弃了苦行而选择爱情,是人们追求现实生活乐趣的自然流露。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她用干闼婆的方式结合,表明她对传统的蔑视。她追求青春欢乐和甜蜜爱情,她也尊重义父母,热爱自己的女友,热爱净修林中的一山一水。沙恭达罗的美还表现在她对背信弃义的行为的愤怒和谴责。她失望、悲伤,但不乞求、不哀告。席勒、歌德都曾高度评价这一女性形象。

艺术成就:在情节结构上,它采取现实与神话相结合而以现实情节为主的表现方法,独具特色。善于以不同的环境来烘托或表现人物的不同特征。(净修林、宫廷、仙界)此外,《沙恭达罗》作为诗剧,自始至终带有浓郁的抒情性,语言优美动人。

论述题:

1、试论《旧约》的意义及其影响。

答:

一、《旧约》的产生

《旧约》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全书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

《旧约》以多种多样文学形式反映了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情感,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二、《旧约》的内容

《旧约》的文学样式主要有神话传说、史诗性作品、史传文学、先知文学、诗歌、诗剧、小说等。

神话传说:《创世纪》中耶和华神创世造人、伊甸乐园和诺亚方舟等神话。史诗性作品:如“律法书”中有关约瑟、摩西,《约书亚记》中有关约书亚,《士师记》中有关参孙的故事等,其中尤以摩西、参孙的故事为著名。

史传文学:《撒母耳记》中有关扫罗和大卫的故事、《列王记》中有关所罗门的故事。

诗歌:在希伯来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分为抒情诗和哲理诗两大类。抒情诗代表作:《耶利米哀歌》是一部悼念耶鲁撒冷被毁的诗篇。《雅歌》(又称“所罗门之歌”)以对话体形式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淳朴动人的婚恋故事。

哲理诗:《约伯记》采用诗体的对话形式。通过约伯的故事,讨论信仰问题。小说(故事):《路德记》写了一个异族通婚和寡妇再嫁的故事,突出和平主题。

三、《旧约》的意义和影响

意义:真实反映了古希伯来民族的发展和王国兴亡的全部历史。在艺术上,《旧约》中许多作品保留着民间创作的清新、质朴、健康的艺术风格。

影响:以《旧约》为代表的古希伯来文学,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社会和文学艺术都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西方近代文学发展的两大书面源流之一。

第六章 亚非文学

(二)简述题:

1、物语文学

答:“物语”有语说事物之意。物语文学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产生在10世纪初,是在日本民间评书的基础上,接受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的影响形成的,它的出现是日本民族文学走向真正独立的标志。物语文学作品又分为一散文为主的虚构物语和以和歌为主的和歌物语。物语文学的杰出代表作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它是两者的结合。

2、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源氏物语》是日本及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作品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以主人公光源氏的情场和官场的的生活经历为中心;后一部分着重写其子薰君对女性的追求和失意。

思想内容:通过对光源氏的一生以及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日本平安朝时期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围绕源氏政治上的沉浮和感情上的悲欢离合反映贵族社会的权力之争。其次,同情妇女,描写她们的不幸和痛苦,反映她们的哀怨之情,表现对佛界净土的向往,也是这部作品的一个主要内容。

艺术特色:着重写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现人物的爱和恨,欢乐与悲哀。特别是“幽情”的强调。心理描写。作者特别善于描绘人物内心深处情感的复杂而曲折的变化过程,给人以委婉、细腻、缜密而纤巧的美感。结构上,全篇完整的布局同各帖的独立场景有机的结合。小说的语言特色,则是通俗优美,温柔典雅。

3、萨迪的《蔷薇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萨迪是13世纪波斯的著名诗人。他与菲尔多西、哈菲兹并称为中古波斯的三大诗人。最著名的是两部教诲性的故事诗集《果园》和《蔷薇园》。

《蔷薇园》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声誉的作品。这是一部用散文和韵文写成的教诲性故事集。全书180个故事,102条格言。内容叙述是散文,结论式的教训大都是诗歌。例如第二卷二十四则全文如下:

有一次,我向我的教师诉苦:“有人诬蔑我,硬说我的行为不正。”他回答说:“你应当用你的正直使他惭愧。”他们虽想对你诬蔑,/你若正直,他们也就无隙可乘;/琴弦的声音如果已经准确,自然用不到乐师再来调正。/ 这部著作的内容,有对暴君的谴责、对教会的揭露和对为富不仁的殷实富户的批判;也表现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厚同情、对正直品质的歌颂和对知识的赞美。《蔷薇园》既是萨迪一生思想、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一幅中世界波斯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艺术特色: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运用大量格言、警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论述题:

1、试述《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答:

一、名称由来

名称出自这部故事集的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并没有一千零一个故事,只有134个大故事。

二、成书过程

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它大体上是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在8-16世纪集体创作而成。研究者认为有三种来源。

三、思想内容

多方面反映了中古阿拉伯及其周围地区国家的社会状况、风物人情、宗教信仰等,被认为是中古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批判最高统治者哈里发。(作品的第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等)

2、歌颂和赞美劳动者和普通群众的优秀品德、智慧和斗争精神。(《渔夫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等。)

3、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是同类故事中最出色的一篇。)

4、表现新兴商人冒险远航、追求财富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辛伯达航海记》最具有代表性。)

四、艺术成就

1、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和大胆的艺术夸张是其最显著的艺术特征。

2、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是其另一艺术特色。

3、善于使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4、语言通俗优美,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充分体现了人民口头创作的特点。此外,它还采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

五、《一千零一夜》的影响

通过十字军战争流传到欧洲,对西方的戏剧、音乐、绘画都产生了影响。许多西方作家在取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吸取了其中精华。如框架式结构、许多题材方面的影响。

第七章 亚非文学

(三)简述题:

1、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答: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在法国作家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影响下产生的文学流派。在艺术上主张按事物的原样进行写作,同时反对旧道德、旧观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倾向:即专门描写人的生物本能倾向和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倾向。田山花袋(1871-1930)的小说《棉被》是前一种倾向。岛崎藤村的《破戒》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另一种类型。

2、泰戈尔的“泛神论”

答: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泛神论。泰戈尔所信仰的神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其渊源是印度古代吠陀文献,特别是来自“奥义书”。奥义书在回答万物起源的这个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时,论证了“梵”“我”的关系。奥义书认为,宇宙万物始于梵,也终于梵。而梵我之间是二而一的关系,梵即我,我即梵。泰戈尔所追求的理想,就是从梵我合一的泛神论出发的。这在作品中

2023年外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5篇)

外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篇一答: 1)精神症状:被害妄想、幻听、情感淡漠、无自知力。2)疾病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3)主要护理措施:(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