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二、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三、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课型:多媒体授课

六、教学方法:启发、探究

七、教学过程

1.导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语文》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文简单,9个小节,就几句话,也没有几个文字。所以今天的课尽可能轻松。想同学们已经做了很好的预习,因为学生是最聪明的,最自觉的。对吧?即使没有预习,也不要紧,据说这样的同学更聪明,只要现在赶紧看一眼,就全部明白了。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有人统计有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这位孔圣人是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仁者爱人。

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够聚在一起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重点词:

(1)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2)天下归仁焉 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 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躬自:自身,自己。(6)樊迟未达 达:明白,理解。(7)问知 知通智。

(8)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9)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

“知”通“智”

(2)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4)知者利仁

“知”通“智”

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文言句式:(1)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 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些话。”

2、【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文本解读: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施行仁后会怎么样。

1、什么是仁

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

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2、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默默奉献的

2023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4篇)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