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院内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院内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篇一

201-6-15 业务院长 王兴平

【学习目的】

1.掌握心肺复苏的概念及原则;

2.掌握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及心肺复苏术的方法、步骤、效果判断;

3.掌握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4.熟悉后续生命支持、脑复苏。【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和/或呼吸骤停。【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症。【器械准备】

心肺复苏模型人、生命体征监测仪、面罩、呼吸球囊、无菌纱布。【操作步骤】

1.证实被施救者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其主要特征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股动脉、颈动脉搏动触不到;心音消失;发绀。

2.体位:将被施救者去枕平卧,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其背后垫一块硬板。3.保持呼吸道通畅:先检查呼吸道情况,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及异物,有假牙托者应取出。仰额举颌法开放气道,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颌),将颏部向前抬起,拉开颈部。

4.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1)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者用左手按压病人前额,用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另一只手示指和中指抬起病人的下颌,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回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吹气频率为12~20次/分,但应与心脏按压呈比例。单人操作时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吹气量过大会引起肺泡破裂。

(2)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i)按压部位在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4~5 cm处。(ii)按压方法: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 cm(5~13岁3 cm,婴幼儿2 cm);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及向上放松是时间比为1:1。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个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必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按压频率为100次/分为佳。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但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60 mmhg。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润。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吹气时可听到肺泡呼吸音或有自主呼吸,呼吸改善。⑤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出现反射和挣扎。⑥尿量增加。【注意事项】

1.心肺复苏力争在心跳骤停4分钟内进行。

2.必须在30秒钟内作出诊断的方法:拍背、呼唤--检查鼻孔气流,胸部起伏--触摸颈动脉。诊断依据:呼之不应,无气流感觉,胸部无起伏,大动脉无搏动。

3.如病人有轻微自主呼吸时,人工呼吸应同步进行。吹气时间1-1.5秒,吹气量800ml,自动呼气时间约2.5秒。频率12-20次/分。按压时使胸骨压下4-5cm,频率:成人80-100次/分,小儿 l00-120次/分。

4.按压与吹气比例(次)单人操作30:2双人操作15:1。

5.除特殊情况外,停止按压的时间不应超过 15-30秒钟。

院内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篇二

院前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及评估

踏雪寻梅

院前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及评估

摘要:心肺复苏术(cpr)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急救技术,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市民,及时、确切、有效的心肺复苏操作可明显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即使是医护工作者也未必能进行规范操作。针对这一情况,再次对对心肺复苏的操作过程做细致的解说。使操作尽可能的规范化。

关键词: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评估

引言: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也是护理人员配合抢救治疗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1] 脑组织在心跳呼吸骤停6 min后将出现不可逆性改变,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后因立即给予基本生命支持,尽快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如未能在现场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患者将因严重缺氧而死亡,这种抢救患者生命的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据统计,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占猝死的首位;婴幼儿常由呼吸道疾病及气管异物所引起;青年人的猝死以心肌疾病为主。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全部过程,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和延长生命支持(prolonglife support, pls)[2]。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搏4 min行cpr,成功率可达32%,延迟4 min以上,成功率仅为17%[3]。

中心部分:

1.院前徒手心肺复苏适应证 ①呼吸骤停。很多原因可造成呼吸骤停,包括溺水、卒中、气道异物阻塞、吸入烟雾、会厌炎、药物过量、电击伤、窒息、创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等。原发性呼吸停止后,心脏、大脑及其它脏器仍可以得到数分钟的血供,此时,尚未出现循环停止的征象。当呼吸骤停或自主呼吸不足时,保证气道通畅,进行紧急人工通气非常重要,可防止心脏发生停搏。②心脏骤停。心肌梗死、电击伤及各种导致心脏骤停时,血液循环停止,各重要脏器失去氧供。upport)或电除颤(defibrillation)。院前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过程

2.1 判断环境和病情 患者呼吸心搏突然停止时的表现:①意识突然丧失;②面色苍白或发绀;③瞳孔散大;④部分患者可有短暂抽搐,随后全身肌肉松软。发现者可询问患者以达到判断其意识状态的作用。再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身体的损伤情况选择急救措施。尽快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以争取抢救的时间。2.2 摆体位并清理呼吸道 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患者,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所以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切不可一概而论,对待所有患者应用一成不变的方法,以免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清理呼吸道避免影像心肺复苏的效果甚至造成人工呼吸的失败,最终导致心肺复苏操作的失败。

2.3开放气道(airway control)患者无反应、无意识时,肌张力下降,舌体后坠造成呼吸道阻塞,因为舌附在下颌上,因此把下颏向上抬,既舌离开咽喉部,使气道打开。如无颈部创伤,可以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并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开放气道的方法有:①仰头抬颏法。救助者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使下颏向上抬动,开放气道后有助于患者自主呼吸,也便于cpr时口对口呼吸。②托颌法。把手放置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如果需要行口对口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可用此方法。危急情况下也可做紧急处理气道切开。

2.4人工呼吸(breathing support)2.4.1评估患者 检查呼吸,开放气道后,先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再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最后仔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 s。

2.4.2人工呼吸方法 ①口对口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的鼻孔,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 s,确保呼吸时胸廓起伏,如急救者只人工呼吸,那么通气频率应为10~12/min,每次吹入气量为10 ml/kg(700~1 000 ml)。1~8岁儿童存在循环的征象,但没有自主呼吸时,通气频率为20次/min,吹入气体量以达到使胸廓产生看得见的起伏,同时不产生过度的胃扩张为标准。②口对鼻呼吸:在对患者不能经口呼吸时应推荐采用口对鼻呼吸,如牙关紧闭不能开口、口唇创伤、口对口呼吸难以实施。口对鼻呼吸时,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后推,另一只手抬下颏,使口唇紧闭。用嘴封罩住患者鼻子,深吹气后口离开鼻子,让气体自动排出。成人口对口呼吸潮气容积大约是700~1 000ml[4]。,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感染,《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中提出可行单纯型胸部按压[5]。

2.4.3人工呼吸效果评估 在口对口吹气后,松开鼻孔,同时贴近患者感觉是 3 否有气体溢出感。如气体只进不出,则可能造成肺过度扩张。或者气体进入胃内,导致胃肠胀气或者胃扩张等并发症。

2.5胸外按压(circulation)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在肋缘与胸骨角的焦点上2指处提供一压力,这种压力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液流动,通过胸外按压使血液流向肺脏,并辅以适当的呼吸,就可为脑和其它重要器官提供一定的氧气以便行电除颤。按压频率为100次/min,单人和双人cpr时,按压/通气比均为30∶2。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到1/2。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15∶2的效果远优于5∶1[6]。

2.5.1胸外按压方法 ①用手指按压在靠近急救者一侧患者的胸廓下缘;②手指向中线滑动,找到肋骨与胸骨连接处再上移2指;③将手掌贴在患者胸骨该处,另一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保证手掌全力压在胸骨上,可避免发生肋骨骨折,不要按压剑突;④手不应离开胸壁。专家一致认为要把cpr重点放在技巧上,强调指出必须提供连续不受干扰的cpr[7]。

2.5.2有效按压的标准 肘关节伸直,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为4~5 cm为达到有效的按压,可根据体形大小增加或减少按压幅度;每次按压后,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手不要离开胸壁,一方面可以保持正确的按压位置,另一方面,减少直接对胸骨本身的冲击力,以免发生骨折;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与放松间隔比为50%。专家们强调连续不间断、有效的胸外按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8]。

2.5.3 按压效果评估 进行5个按压/通气周期后,再检查循环呼吸体征,如仍无循环呼吸,重新行cpr,无特殊情况,不得中断cpr。已有循环体征无呼吸,继续以10~12次/min频率行人工呼吸;每隔几分钟检测一次循环;如果恢复充分的自主呼吸,循环体征也存在,则将患者置于恢复位。

最新进展

除新生儿之外,所 有 患 者 基 础 生 命 支 持 的 操 作 顺 序 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当发现患者意识无反应及没有呼吸时,首先施行胸部按压c(30)次,然后再开始常规的开放气道(a),施行人工呼吸(b)。原因是大多数心搏骤停患者为成人,他们的初始心律一般表现为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尽早除颤。如果仍采用以前的abc程 4 序,施救者要用较长时间去打开患者的气道和施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易被,延误,患者的生存率将大大降低。大多数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的第1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得步骤。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进行实施心肺复苏。

小结:综上所述,cpr过程中,应快速作出判断,不再常规进行呼吸道异物的清除,不强行规定口对口人工呼吸,但一定要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定位要快,并增加胸外心脏按压的速度和频率,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争取脑的复苏。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抢救方式,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cpr方案,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提高cpr救治存活率。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型体外自动除颤器(aed)还未得到广泛存在和使用,开胸直视心脏按压和体外循环技术仍未能推广到院外心脏停搏的抢救展望将来有更新的复苏技术和更高的cpr救治存活率。

参考文献: 曹宝云.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护理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3,20(5):5.2 吴晓飞.现代心肺复苏术.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1月第6卷第1期 applied journal ofgeneralpractice, january 2008,vol·6,no·1万巧琴,王群.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9):2273-2275 4 陈永强.心肺复苏指南概要.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55_558.5 田永明,曾利辉,廖燕.心肺复苏新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73-74 6 李宗浩.紧急救护[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12~22.7 陈永强.2005心肺复苏指南摘要[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60-763 8 刘玉群.成人心肺复苏的护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73-7

院内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篇三

徒手心肺复苏

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要点,判断复苏成功标准。

2、熟悉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教学内容及分配时间:

1、心肺复苏初步认识。(五分钟)

2、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十分钟)

3、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要点。(十分钟)

4、判断复苏成功标准。(五分钟)重点: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过程与方法:

一、认识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时应实施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丧失泵血功能,导致全身各组织严重缺血、缺氧。

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很多,如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呼吸停止、气管异物、气道阻塞等,冠心病是猝死最常见原因,其中70%死于医院外

冠心病猝死的40%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0%死于发病后15分钟到2小时。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股动脉和颈动脉的搏动消失,凭这两点即可肯定心脏骤停的诊断。此外还可能有瞳孔扩大、喘息、发绀、呼吸停止等征象。心肺复苏的意义,时间就是生命:

在常温情况下

心跳停止3秒钟时病人感头晕,10~20秒钟即可发生昏厥或抽搐

60秒钟后瞳孔散大,呼吸同时停止,亦可在30~60秒钟后停止

4~6分钟后大脑细胞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

急救“黄金时间”,是指呼吸、心跳骤停后的4~6分钟。如果病人在4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成活率

2023年院内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五篇)

院内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篇一201-6-15 业务院长 王兴平【学习目的】1.掌握心肺复苏的概念及原则;2.掌握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及心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