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口算心得(三篇)
数学口算心得篇一
第一种解释显然缺乏说服力,试卷中多次出现了数位少的乘数在前的乘法,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基本没有出错,说明不存在适应性的问题。而对于粗心的说法,笔者认为不可概而论之。因为学生在笔算训练中也很少会出现将乘积中的数字写反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口算题的错因进行准确而深入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教学。
以4×12为例,正确的口算过程是:将12分成10和2,用4分别乘10和2,得40和8,再算40加8等于48。在口算过程中,乘数中的.数字保持其数值本身的意义,12中的1就是十,口算时将数进行分解,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可以先算4乘10,也可先算4乘2,最后将结果相加。为了提高口算速度,一般提倡从高位算起,因为这样能使结果的书写顺序与读数、写数的顺序保持一致。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此类乘法时很少出错,而口算时却将数位写错,很可能是在头脑中列出了竖式,依照笔算的程序进行口算:按照笔算法则,从个位算起,先算4乘2得8,再算1乘4得4。而笔算程序使结果的出现顺序与读数、写数的顺序恰好相反,所以容易将先算出的个位数字8错写在十位上,将后算出的十位数字4错写在个位上。
由此可以推断,学生算成84而不是48,不仅仅是粗心所至,还可能是学生的口算过程实为笔算,只不过限于题目的要求(直接写得数)就在脑子里列竖式而已。
众所周知,口算就是“边心算边口说的运算”,它是不借助其他工具(纸、笔)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而笔算则具有一定的竖式规则和固定的运算程序,学生只过是机械地执行计算程序,内部的心智活动很少,思维得不到训练。口算与笔算不能混为一谈口算时,可以将数进行分解和重组、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相比按程序笔算的方法,口算的心智活动要复杂得多。用笔算的模型来口算降低了思维的难度,与口算教学的本意相去甚远。因此口算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作为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能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
数学口算心得(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