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缺铁性贫血讲稿 贫血患者的护理课件(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缺铁性贫血讲稿 贫血患者的护理课件篇一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5.“恶性贫血”,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6.“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病人尿中有血可能是第二种情况。病人的肾脏、尿道、膀胱可能有出血现象。应该去医院重点检查泌尿系统。找出病因,以便对症治疗。

回答者: 舒佩明-见习主管 五级

2008-7-13 20:53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贫血可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病症的表现,因此,诊断贫血时应同时查清贫血的病因,才能算全面的诊断。

贫血症状的轻重与贫血发生的程度、速度、患者的年龄及是否有心血管疾患有关。

舌炎或舌乳突萎缩见于营养性贫血。

黄疸及脾大见于溶血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除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外,还应了解各项红细胞指数的情况;

血涂片检查:除白细胞分类外,红细胞形态的观察也很重要;

网织红细胞计数。

骨髓涂片或病理活检:根据骨髓增生情况可将贫血分为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前者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等,后者指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的病因检查:包括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大便潜血,胃肠道 x 线检查,内窥镜检查及有关的生化,免疫学,组织病理学和核素检查等。

诊断评析

贫血的诊断标准应根据有代表性人群普查来定,我国目前尚缺乏这类资料目前提出的诊断标准是根据广大血液工作者在临床中的经验及参考国外标准制定的,尚待今后不断修正。此贫血诊断标准只适用于成年人。小儿根据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标准。老年人亦应适用此标准。

贫血的诊断标准应以血红蛋白为准,因为小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数降低不明显或可在正常范围内。

贫血只是一个症状可以有不同的病因所致,诊断贫血后还应查清其病因才能得出完整的诊断及进行有效的治疗。

贫血的诊断步骤一般是先从形态学分类着手(即大细胞、小细胞或正常细胞)再进一步寻找病因诊断。如临床上常见的大细胞性贫血多为叶酸或/及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及慢性病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则多为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故可根据患者的mcv结果提示进一步检查的方向。

慢性病贫血

慢性病贫血是继发于慢性感染、炎症和肿瘤的贫血,其特征是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低、而贮存铁是增加的。临床上,慢性病贫血的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在住院患者中是最常见的。

可能伴有贫血的慢性病:

慢性感染:肺部感染、sbe、盆腔炎、骨髓炎、慢性泌尿系感染、脑膜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慢性霉菌感染

慢性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sle、严重创伤、烧伤、血管炎、无菌性脓肿

肿瘤:癌、霍奇金病、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其他:酒精性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栓塞性静脉炎、缺血性心脏病

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可能有三方面的因素

1、红细胞寿命缩短;

2、骨髓对贫血的代偿不足;

3、铁的释放和利用障碍。

红细胞寿命缩短:

1、发热损伤红细胞膜,易于被吞噬;

2、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活性增强;

3、肿瘤患者的溶血素增多;

4、细菌毒素导致的溶血;

5、血管内膜损伤,红细胞易于滞留

骨髓对贫血的代偿不足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慢性炎症时,巨噬细胞激活产生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nf)等诸多细胞因子增多,不单抑制体内

epo的产生,而且同时使骨髓对epo的反应迟钝,抑制红系祖细胞(cfu-e)的形成。

铁的释放和利用障碍:

低铁原因可能为由于细菌及肿瘤细胞需要铁营养,机体对待细菌或肿瘤组织生长的反应.炎症或感染时,巨噬细胞被激活,巨噬细胞过度摄取铁,造成血清铁低而贮存铁增加.实验室检查:

1.血象: 为正细胞性贫血,约1/3-1/2患者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mcv很少

2023年缺铁性贫血讲稿 贫血患者的护理课件(五篇)

缺铁性贫血讲稿 贫血患者的护理课件篇一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