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篇一

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主备课人:刘彩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在权利和义务、个人利益与集体和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难点: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

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导入:

同学们,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大多数人民的民主,和对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老百姓到底能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履行哪些政治义务?以及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结合课本或电脑图片,让学生区分是何种政治权利或政治义务?思考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与政治生活的关系?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法律依据(重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请从该宪法规定概括出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年龄、不被剥夺政治权利等)含义(p9)意义(p9):基本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关注政治生活: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家各级机关的领导或厂长、村民居委会成员的权利属不属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作为我国基本政治权利的选举和被选举权,有特定内涵,严格外延。不能把公民在所有选举中享有和行使的权利与选举与被选举权等同起来。但上述活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自由(展示我校参与慈善万人行图片)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p9):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政治自由,让同学们分析课本p9的观点

思考:某学校部分学生在一起商量组成一个“兄弟同盟”,并确定“为朋友两肋插刀”是行动纲领。一次因打架违反了学校的制度,受到学校的批评。有的同学认为“这是我们的自由”。这些同学的言和行对吗?为什么?

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公民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3、监督权 法律依据:

含义: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内容: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资料:据统计,在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中,80%的线索来源于群众的揭发、举报。根据人民群众的揭发、举报,检察机关查处了北京市原副市长王宝森、原市委书记陈希同的经济犯罪案件,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青、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等贪污受贿案。过渡: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二)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含义: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时事:中国近日公布的新修改的《征兵工作条例》中,首次允许高校学生保留学籍服兵役。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公民履行政治性义务,应该做些什么?

结合课本p10,让学生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方面,对有关做法进行归类。

过渡: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三、参加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三方面)

2008年11月19日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黄光裕以操纵股价罪被调查。近日,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兼北京直属总队总队长相怀珠同时被“双规”。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学道理?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这一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它包括了三个方面: 一是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是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三是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b、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c、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分析课本p11观点,让学生既要看到权利和义务的联系,又不可将两者对立起来。(2)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第一、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第二、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资料:震区民警舍小家为大家感动部长 “灾区民警在自家遭受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流着血于不顾,失亲人而无暇,说起救灾工作滔滔不绝,谈到家中情况默然无语,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北川县抗震一线 思考:(1)灾区民警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表面了什么?(2)“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对我们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有什么启示?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什么要坚持二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因为二者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课堂练习:

1、某商场因在广告词中有“钱进,钱进,钱进进”词句,以国歌歌词谐音进行商业宣传,被工商局查处。用国歌歌词作广告词的做法(d)a、危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不利于危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c、破坏了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居民 d、侵害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2、目前,我国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法律援助体系,对公民基本人权重点保障,及时对社会弱势群体予以特殊保障,并将盲、聋、哑、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列入重点法律援助范围。这主要体现了(ad)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c、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d、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abc)a、是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充分、具体体现 b、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c、两者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 d、两者是完全对等的 板书设计: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含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政治自由(4)监督权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1)含义

(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遵守宪法和法律

(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5)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人个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备注

作业布置

《学海导航》相关练习i

课后反思

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篇二

1、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学重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课前预习案

1、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权利:

义务: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原则

3、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之间的关系

4、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请从该宪法规定概括出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

2、思考没有选举资格的三种情况。

3、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家各级各机关的领导或厂长、村民居委会成员的权利属不属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探究二:

材料一:1998年8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驳回陈希同上诉,维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以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判处原中共中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有期徒刑6年.材料二:1999年6月7日,原湛江海关曹秀康等60名主犯在广东被执行死刑.这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政治学道理?

【知识拓展】

1、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密切联系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2、有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一切特权。

4、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

3、有关权利和义务

1、在法律关系上,二者同时产生,相对应而存在。

2、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

3、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

4、某些权利和义务是彼此结合的。

课后巩固案

1、(2007全国卷2)某省制定的艾滋病防治和管理办法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得受任何歧视,依法享有公民应有的工作、学习、享受医疗保健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不得剥夺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的权利;不能将病人的姓名、地址及有关情况公布和传播。”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

①艾滋病人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艾滋病人合法权利受到保护 ③艾滋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不统一 ④艾滋病人并没有特殊权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008年四川卷)在我国东海沿海一带,有的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①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表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

会事务的权利③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 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从权利和义务角度看,我国公民()

a、收入越高,义务越大b、权利和义务都不容推卸

c、必须自觉履行义务d、基本义务是不断变化的4、“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说明在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时,应坚持()

a、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5、“让世界了解真相。”**集团操纵的西藏**发生后,针对部分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许多网民奋起反击,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揭露。这样做是()

①公民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表现②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 ③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重要表现 ④公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要体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2008年10月,某校以“中学生如何对待政治生活”为主题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5%的学生认为政治生活与自己关系不大,是否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这些同学的看法()

a、是正确的,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本知识

b、是错误的,因为参与政治生活是法律赋予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c、是正确的,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志向

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明确政治生活的意义

7、在我国,选民对人大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也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他人,也可以弃权。这说明()

a、我国公民可以充分行使选举权b、自由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

c、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d、我国公民对人大代表有监督权

8、有人认为:“网络是个人自由的天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一观点()

①真正体现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的关系③认为自由是绝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 ④ 割裂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篇三

温五十八中2013《政治生活》学案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一、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1、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选举和被选举为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

3、政治自由包括

4、监督权包括

5、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

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2、3、第二部分:巩固练习

1、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一切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b.一切公民都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c.一切公民在立法、执法和守法上一律平等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2、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据此回答下题。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

a.收入越高,义务越大b.权利和义务都不容推卸

c.必须自觉履行义务d.基本义务是不断变化的3、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是指

a. 公民的政治自由b.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 民主权利的广泛性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4、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是指

a.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b.选举一切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c.依法投票的权利d.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

5、在我国,既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a. 生存权和劳动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6、在我国,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这说明

①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②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③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④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又相对应而存在的a. ①④b. ②③c.①②d.③④

7、在我国,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当矛盾发生时,公民应该:

a.两方面利益都要照顾,做到协调一致

b.照顾国家利益,因为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个人利益实际上是不正当利益

c.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d.照顾个人利益,因为没有个人利益就不会有国家利益

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篇四

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1)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2)我国公民法定政治性义务的内容;(3)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2.理解:(1)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的必要性;(2)政治自由与法律的关系;(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分析:(1)联系实际,结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等问题。

2.培养应用能力。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己的权利观、义务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公民的权利意识、义务观念,学会正确处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为今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好基础。【教学重点难点】

1.公民应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的内容。2.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3.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如何看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体现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材料、事例、图片。【回顾旧课】

(1)国家的产生、国家性质和本质是什么?

(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材料、事例、图片。预设:公民投票选举;公民应征人伍;奥运健儿获金牌,面对国旗唱国歌;公民出版的著作;游行示威;政府门口的举报箱„„

提问:在同学们所举的事例中,哪些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学生回答: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上。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探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推进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师:权利是神圣的,义务是庄严的,我们不妨先从面上理解一下权利与

最新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五篇)

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篇一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主备课人:刘彩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